◇◇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从施一公和出事的海龟想到的办法(续)   作者:海上一舟   目前在网上的有关海龟"特聘教授"的讨论很有意思,的确暴露了许多问题, 不管大家的意见如何、甚至可能有些偏激,说明大家是多么的关心高等教育,多 么关心公共资源的使用。所有的讨论一定可以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引进人才包 括"海外"人才方面提供许多的思考。以下思路仅供参考。   一、   几年前开始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大量扩大学校规模、科研费申请机制、鼓 励引进科研团队、高校的绩效评定、博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申报,是大量 引进"人才"的根源。大家只要想想,各大学都想尽办法引进"院士",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要引进"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了。主要是各种利益推动,使大学化少量 的投入,以便希望得到大的回报。甚至,许多高校早期都在"长江学者"引进时有 各种暗箱操作。可以利用"长江学者"得到200万元的科研经费,并利用这位学者 申请国家的经费。当然,学者也将得到好处,如收入、科研条件、学生和荣誉等。 这种利益驱动,难道你会视而不见吗?何况又可以回国感受国内的各种亲情、美 食;如特别幸运,还可以当院士、从政等吸引。   二、   国的"特聘教授"实际是个合同制岗位,一般为三年,工资待遇比国外低,一 般没有绝对吸引力, 所以学校只好额外满足其他辅助条件。现在高校的改革,所 有的岗位都是合同的了。我们年轻时政府告诉大家要打碎"铁饭碗",当时以为国 外都这样,但在几个国家工作和生活十几年后才知道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就是 美国也有终身的教授岗位。所以如真正希望引进海外成功人士,还要进一步提高 待遇,同时还需要每年增加待遇。目前国内的许多做法都没有连续性,先将你们 引进,以后如何就按国内的规定来办了。所以对有终身岗位的海外教授,的确很 难辞掉海外的好岗位回国服务于"合同岗位"。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吗?如果有孩 子在国外上学,孩子已不能很好使用中文学习,你能完全回国吗?如果回来,送 孩子到国内英文学校,"特聘教授"的全部工资都不够交学费啊,如果你的配偶也 有工作,是否也要同时放弃,去陪你接受一个合同工岗位?不容易做到啊。所以, 很少有具有终身岗位的海外教授回国的,许多回国的"海龟"当时都只有"合同岗 位",完全可以理解。   三、   "特聘教授"实际应看成是一种海外"智力咨询",不能按在校的时间来衡量其 贡献。许多的讨论都是针对在岗位的工作时间,这是对智力劳动的一种误解。对 一些事务性工作,的确需要投入的时间,甚至需要您的肉体有形的天天时时在工 作场地。但实际情况,如果你没有上课,主要是科研和指导研究生,你不需要这 样做。不管学校的动机如何,"特聘教授"本人应该都比较刻苦努力,没有了通常 的假期同时还多少影响了他们在国外的工作;客观讲,他们的确为国内带来了许 多好的思想、观念、国际资源、经费和管理等,培养了许多人才,而且为国内的 许多年轻学者出国提供了渠道,极大的增强了与国际的学术联系和跟随科学主流 的方向,这只要看看中国近年来科研课题和论文的题目就可以看到有多大的变化。 即使有些个别败类,也不能完全改变国家引进海外人才的决心。如按待遇讲,实 际应看成是学校付给他们的"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咨询费",是智力贡献所得。比 较各地政府和企业聘请的顾问,我们的特聘教授所得是很少的。有关个人形式的 智力咨询公司在国外很普遍,许多教授在校外也做咨询,按市场收取费用,没有 什么大惊小怪。今后,"特聘教授"科研考虑改成合同形式的"智力咨询",按一定 标准收费,这样学校、教授本人和其海外大学都没有问题。只是个个人收入的税 收问题了。同时可以严格按合同执行,避免公共资源浪费。用通俗的话说,就是 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购买海外智力,不一定非要采用常规的"肉体" 有形的引进。对特别需要的已经有永久岗位人才,就要使用国际工资标准;对于 还处于发展的或没有获得永久岗位的人才,如需引进就按国内人才的标准,就可 以了。   四、   有关待遇。海外的特聘教授待遇高一些是合理的,因为目前在海外成功的学 者在当时都是比较优秀的,而到国外除了部分拿国家的资助进修逾期不归者外, 都是利用国外的投资或自己打工攻读过来,也就是说他们的智力投资是靠自己辛 苦得来,而没有靠国家的投资和培养,不象国内的许多学者都是完全利用国家和 学校的资源学习或出国短期进修。所以,在引进智力时,价格不同完全正常。同 样的情况,如1949年毕业的和之后毕业的大学生工资不同,解放后49年后的教授 也是国外留学的待遇高、还有保姆。实际现在的待遇相对比过去还差了。如果比 较工作机会现在也不能跟过去比,当时国家可以为多数回国的海龟建立研究所、 研究院等,中国科学院的许多研究所都是专门为一些特别人才建立的。而不是象 现在,国家虽有更多钱,不光不提供更多的机会,反而鼓励归国人员出钱去自己 创业。多少有点象文革时号召广大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实际原 因是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但对于出国时是利用国家的资助的海外留学人员,不 管他们后来情况如何,他们都有义务回国服务或归还国家的投入,这在国际上是 常识,与目前国内的助学贷款类似。所以,我认为田刚等许多学者当时利用国家 的资助留学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应该是本身的义务。否则,要还一大笔钱 给国家!   五、   现代的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更自由,《第三次浪潮》讲人们 将在家里办公。教授这个行业以前就是在家工作的,现在没有办公室的老师还大 多是在家里工作。由于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特点,在任务明确后主要靠自己,教 授提供的是讨论的环境,方向指导,科研或试验条件和资助等。导师指导研究生 不一定每次都需要见面,有时电话或e-mail即可。就是研究生的专业课多数都可 以采用Seminar(讨论班)的形式,没有一个教授可以不中断或调整课程连续将课 讲完,因为实际工作中有许多非教学的学术等活动,如各种会议。如果你非要求 海归教授全时在学校,那能否比较一下有几十个研究生的"纯种"的国内教授,他 们分配给学生的时间有多少?从比较来看,海龟教授比较喜欢指导少量研究生, 可以保证质量。   六、   维持高水平的学术,必须要有国际交流,最好应每年都有机会到国外做科研 合作。为了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国家一直是鼓励来去自由;特别为了能 近距离的了解海外发达国家的科研发展和得到国家急需的海外技术,非常希望" 特聘教授"可以保持国外的职务,以便直接转移最新科研信息,这种服务形式称 为"双基地"或"哑铃型"。国家利用海外的华人教授,是最经济和有效的办法。要 知道这些教授在国外通常有资格申请所在国的经费,利用其国外资源为"国"服务, 比那些利用国家的资助去国外留学的人员要更节约公共资源,同时更方便。因为 他们就可能是国外项目的主持人,而不是访问学者的打工身份。这样当然有时可 能会伤害海外教授,如果是有机密,搞不好"爱国"的行为被当成"间谍"就麻烦了。 你们为这样的爱国人士担心过吗?   七、   从资源利用上讲,实际是中国直接通过海外的学者利用了国外的教育、科研 和其他资源;比国内的学者和政府公务员完全利用国内的经费出国学习和进修, 要不知节约了多少公共资源!所以,如果国外没有大学和政府反对中国的做法, 我们为什么不继续这样做呢?要知道,许多科研水平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赶上的, 如果不利用广大华人学者,那我们将不得不引进"洋人"学者。我们有这个准备吗? 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公共资源啦。 (XYS20080827)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