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现代医学在中国:办学当学颜福庆 迁拆并转做不强   作者:白衣咸饭   在讲这个题目之前,先纠正我在《医学院校,分合无常》中的一个错误。在 那篇文章中,我说“圣约翰使用的是法文教学”。这句话明显错了,但没有人纠 正。我自己发现了,自己来纠正,并向读者们表示歉意。当年圣约翰大学是英国 人办的,用英语教授医学课程。我大学里有一位老师是圣约翰毕业的,她告诉过 我们说当年上课使用的是英语。后来有位二医的朋友告诉我说是“法语”,并信 誓旦旦地说“你看我们两医不是跟法国人的关系(现在)很铁吗?”由于大学的 教育已经很久远了,我的记忆也模糊了。还以为他是对的,哪知错了。   今年春节看望一位老前辈,专门请教这个问题,才发现历史过去了才不过50 多年,我们后人们就有点模糊不清(包括我自己)。对此我也曾经想上网查查, 但不得要领。问了这位老前辈,才明白其中道理。原来上二医(现上海交大医学 院)由圣约翰、震旦和同德医学院三家合并而成。圣约翰是英人所办,使用英语 教授医学课程,水平很高。震旦是法人所办,使用法语教授课程;同德则使用德 人的教科书,用德文教授。后来三家合成一家,我都不知道这些以前的怨家是如 何在一起和平共处的。高考恢复后,上二医恢复了一个法文班的医学教育,现在 二医也不断有人到法国去进修,应该是当年震旦的残余所致。   好了,言归正传,还是谈谈我今天的中心。谈“现代医学在中国”,不提及 现代医学教育家颜福庆先生是绝对不完整的。没有了这位老先生的努力,现代医 学在中国也一定有别人来做,但会不会做得那么出色,咸饭就不敢忘加猜测了。 话说当年湘雅开创之后,第一位在湘雅执教并领衔(校长)的中国人,就是这位 老先生。有关颜老的事迹很多,网上百度一下,就可以查到很多颜老的传记和事 迹,所以对颜老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我都省略不写,单单写写颜老办医学教育的一 些趣味和花絮。   颜老担任湘雅校长后不久,就觉得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为此,老先生又专 门到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进修了1年,算是回炉接受“再教育”。这 一点上,现在的中国大学校长们,在接收了“医科”这一大摊子人马设备之后, 虽然个个都是外行,但十年来,我从来没有听说哪一个大学的校长到医学院听一 年课,补补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来做好一个综合性大学的校长。不是我对所有现 在中国大学的校长们不客气,而是所有的校长中没有一个人做出这类“下等”的 事情来。其实,湘雅创办之处,困难之大绝非我们今天的人能够想象。刚开始时, 实际上只有他和美籍医师E.H.胡美(E.H.Hame)两人。就在这样的 环境里,他们办学校也绝非仅仅办一所医科学校,而是同时开办了医院(现湘雅 医院)用于教学和医疗,办了护校培养护士和助产士(湘雅护校后来从湘雅医学 院独立出来成为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在成为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还有 一个雅礼中学,为湘雅输送合格人才,有点像个预科的样子。目标定在向耶鲁看 齐。   湘雅创办三年之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想在中国办一所现代医学院校,教 授中国医生。消息传出,湘雅积极与洛克菲勒基金会联系,希望得到基金会财政 上的支持。洛克菲勒基金会也的确派人到长沙考察了一番。得出的结论竟然是长 沙这地方交通闭塞,民穷地贫,信息不发达等等,不适宜办好一所一流的医科大 学,因此他们把办学地点设在北京,这就是后来蜚声中外的协和医学院。尽管湘 雅的经费不够,全由雅礼协会(Yale-in-China Association)(育群学会)募 集,但颜老先生还是坚持把湘雅维持下来了,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才。如果 你翻开中国医学名人录,把时间段分开计算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名人之中,49年 前出于湘雅的占了很多,这多少使我们对颜先生的业绩感到有些意外。比较著名 的如张孝骞、应元岳、谢少文、汤飞凡、高镜朗、任廷桂、吴绍青、周诚浒、钱 慕韩等,都是出自早期的湘雅。   在湘雅掌舵执教10年之后,颜老于1926年来到北平,担任协和医学院副院长。 但老先生担任这个职务似乎没有多久,就受北伐胜利后的民国政府委托,来到上 海组建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27年10月),也就是后来的中央大学医学院,1 932年改称上海医学院,并任第一任院长。创办之初,颜老先后从湘雅挖来了 17位同事和弟子,几乎把湘雅医学院挖跨!要知道,整个湘雅的前10年总共才毕 业了49名医学生!所以有人戏称上医是湘雅的“儿子”。虽然学校创办之初与中 国红十字会协作,接办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现华山医院),作为学校的教学 医院,但老先生还是按照湘雅医院的模式,多方募集资金,创办了一所新的教学 医院,就是现在的中山医院(1937)。几年前,咸饭有位朋友从湘雅到中山进修, 中山医院领导一听说是湘雅来的,连忙吩咐所在科室“别当成一般的进修生看”, 令我的朋友大吃一惊。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中山医院开处方的习 惯与湘雅一模一样,都是把处方开在本子上,查完房后交由护士重新誊写一遍到 病历本上。这个习惯恐怕是中国一绝,许多医院都是直接开在病历本上。不过, 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湘雅与上医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颜先生在上海并没 有把湘雅完全搬过来,而是聘请了不少从英美留学归来的人才,把一所新学校办 得有声有色。即使不算后来的院校合并,上医的发展也超过了长沙的湘雅。这样 说,也许有人不服气,因为湘雅在53年院校调整过程中,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而上医却接受了浙江大学药学院,算是做大做强了一番。至于老先生在商界巨子 资助下创办肺科医院,创办中华医学会,创办中华医学杂志等,因为与本文无关, 咸饭就着墨不多了。但有一件事我要提及,因为这在任何的传记上都不大可能写 上去。   文革中上医的红卫兵小将们,也是现在的咸饭的老师和前辈们,批斗年近九 旬的老先生,说他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羞辱老先生不说,还逼迫老先生跪在 地上学狗趴,学狗吠,并要求边叫边说“我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但老先生毕 竟老了,搞不清这走狗与狗的区别,结果说成了“我是美帝国主义的狗”,惹得 站在前排的学生(现在个个都是咸饭的学长)大笑。此后不久,老先生被赶出家 门,全家人住在一间10多平米的屋子里,老人不久离开了人世。这是一个当年站 在前排的女生(早已从正高的岗位上退休了)亲口讲给我听的。我看了一些前辈 们回忆老先生的文章,却从来没有听上医的学长们,哪怕其中有一个人站出来, 向老先生表示一声忏悔。那位给我讲这个故事的老师,讲的时候也没有丝毫的表 情。咸饭既非湘雅的学生,又不是上医的门徒,但作为晚辈,我实在是为少数前 辈们的行为感到脸红,也为我们内心的原罪忏悔!另外,老先生办学就办学,虽 然也做了不少研究,但成果实在不多,在其主要著作中,只列出了9篇文章,其 中有些还不是谈学术的。这位湘雅的祖师爷,当然不会知道自己的徒子徒孙中, 会出一位德哥,把湘雅的名声扩大;这位中华医学会第一任会长,也绝对没有想 到,自己的晚辈中会出现一位“创办”《瑞士妇产科杂志》的常务副会长。   53年的院校调整把全国的所有大学都打乱了,迁的迁,拆的拆,并的并,转 的转,为的是想多培养专门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50多年后来看这次世界大 学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调整所带来的利弊得失,好象不好分析,但在医科领域, 从统计学原理出发,至少有两对很好比较的样本。第一对是上海医学院从53年起 逐步按工号的单双号分开,一半人马留在上海,打理现在的上海第一医学院,一 半迁往重庆,组建现在的重庆医科大学,可谓是一家人分成了两家。第二对是 1958年,湖南省政府觉得自己的医学院实在太少,将湘雅一分为二,一半留在长 沙,就是现在的中南大学医学院(中间过了几天叫湖南医科大学的瘾),另一部 分迁到了衡阳,成立了衡阳医学院,现在叫南华大学医学院。   经过近50年的洗礼,这两对标本的可比性就出来了。因为当初拆分时几乎是 随机分配的,不像交通大学迁往西安,只去了部分院系,的确没有什么可以比。 但这两对标本具有统计学上最佳的可比性。一是专业上完全相同,二是人马的分 配基本上相等并随机。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办学地方不同,办学经费不同,支持者 的后台背景不一样。   上一医的一半迁到重庆后叫重庆医科大学,名字是响当当的,但是由于头上 一直有个四川医学院压着,当时的四川省招生,明显地照顾川医,学生的分数一 般都要比重医高。年复一年,几十年积累下来,重医的质量就明显下降,不仅不 如自己的同门兄弟上一医,而且不如四川的同道川医。现在谁还敢说,重庆医科 大学与上海医学院一样强大?衡阳医学院与湖南医学院虽然同在一省,但湖南医 学院一直是卫生部直属,所以得到的照顾,加上长沙的人气等,都要强于衡阳。 现在有谁还敢说,衡阳医学院的力量与湘雅相当?   好了,虽然没有什么数据(懒得查了),结论我想用不着多说,在培养一般 人才上面,他们其实都很一般,只有数量的多少不同,不存在质量上本质的差别。 但在师资培养,研究领域等综合实力上来看,结论明显不一样。当一批人马从小 地方(如长沙)搬到大地方(如上海)后,其发展就明显地快于她的母体;当医 学院从大地方(如上海、长沙)搬到内地(重庆、衡阳)后,其发展就明显落后 于在大地方的发展。差距这么大,而结论竟然这么简单。   53-58年的院校调整是迁、是拆,世纪之交的调整是合,是并。前者是为了 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后者是为了做大做强。但第一次院系调整过程中,上一医 虽吃了浙江大学的医学院,但也分出去了一半,可谓做“小了”,而上二医举三 家之力,是绝对地做大了。二者都在上海,可由于一个属于中央(卫生部),一 个属于地方(上海市),结果是前者办的要比后者强。看来地方不是办好大学的 唯一,怎么办才是问题中的问题。   这次第二次调整虽然速度没有第一次快,行政色彩也稍微少一点,但我担心 的是,一个背弃历史,对前一次的调整根本就没有讨论,没有分析,只交学费, 不拿学分的学生,怎么会得到好的成绩?第二次调整已经接近10年,当初的一些 医学院校也已经被肢解得差不多了。同济带头保留了一个虚名,湘雅、上海、中 山等立即跟进。但现在除了这个虚名之外,还有什么呢?医科,一个这么大的学 科,由一批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们封官的封官,许愿的许愿,很多XX大学医学中 心(部)在大学校长们的眼里,除了还剩一块招牌外,还有什么?医学院外科教 授的晋升可以不懂得开刀,只要有文章就可以晋升,还不管这文章是抄来的,借 来的甚至买来的,而真正可以叫做医生的人,却最多只能做到一个副高而已。这 样的大学医科,恕我乌鸦嘴直言一句,不仅做不大,而且永远也做不强,甚至永 远被人瞧不起。   咸饭离开了大学,所以说起话来,既口无遮拦,又底气不足,真希望自己的 一切预言,都是混话废话和瞎话。不过,作为一个曾经在大学里混过几天的人, 还是想替那些想说而不敢说的同道们求一句情:各位综合性大学的校长们,行行 好吧,对医科不要赶尽杀绝,毕竟每户家人都会有人要生病的,包括你们自己。 医科教学质量这几年下降得也太快了点。 (XYS200803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