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现代医学在中国:护士奇缺、护工替代   白衣咸饭   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在西方护士的历史应该短于医学的历史。因此,在 我的理解中,南丁格尔之前的医学,最好称为近代医学而非现代医学,因为它缺 乏护理学这一分支。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如果有不同的意见要来反驳我, 我绝对不会再反驳,因为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但近现代医学传入中国的时候,医护二者几乎是同时进入中国。开始的许多 传教士在中国以医学“救人”为幌子麻痹中国人民、进行“文化侵略”的时候, 也觉得自己的医学知识底气不足,所以多以护理为主,尤其是哪些修女,几乎都 是从事护理工作,敢正儿八经开处方的反而不多。至于开办学校,培养护士,更 是比正规的医学本科教育要早得多。上海、汉口、广州等当时中国大点的城市, 都开设有护士或助产学校,当时学制4年,才能取得文凭。由于护理这个职业是 一个纯粹的要为人服务的勾当,所以当时的大家闺秀较少,而平民子弟学习护理 的反而较多。笔者认识一位老助产士阿姨,她告诉我,她上的是一家教会学校的 助产学校。第一年并不学习医学,而是学习英文、圣经等,等到第二年才开始上 与医学有关的解剖、生理等课程。而且要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所以祈祷等成 了每日的课程。   53年院校合并之后,护理不再是一个需要学习4年的专业,所有的大学都不 再有护理专业。而是相继成立了许多的护士学校。即使有些以前有护理专业的医 学院校,也独立成自己的护士学校。及至到了文革后期,几乎每个县或大城市的 区,都有自己的护校。这样大规模地培养护士,对普及医学知识,起了很好的作 用。在这个过程中,助产士作为医学的辅助学科,也与护士一样,都在护校培养, 出来之后待遇也一样。   护校普及之后,教学用具和师资都成了最大的瓶颈。上基础课的老师,没有 几个不是照本宣科。“念念书就行了。”笔者10多年前在某高校混饭时,教务处 正在给护士长进行“学历”教育,要求这些护士长利用业余时间接受大专课程的 学习。教务处给我安排了5次课。班上本来应有25人,我第一次上课时,发现才 去了5个。不过无论如何,课还是得讲下去,我的习惯也没有改,像是给大学生 讲大课。没想到第二次来了10多个。等我最后一节课走进教室的时候,25个人全 部到场。我以为她们是来套题,但她们却对我说:“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精彩的 课”,还以为我也是像以前的老师一样照本宣科。由此我推断出,护理学校的老 师,念书的应该不在少数。   护理专业的学制一直定在2年,直到前几年,才将学制扩张到3年甚至5年,3 年的属于专科,5年的属于本科。2年制的中专护理专业,似乎全部得了鸟(建议 念diao)流感。但无论是以前的2年制,还是现在的3年制、4年制、5年制的护理 学,课程设置都几乎是医学知识的缩短,只是到了专业课学习阶段,才学习一些 护理知识。现在提倡护理本科专业教育,学制设置在4年或5年,但更多的是学制 为3年的大专。无论是2年制学成后的娃娃(多数也就20来岁),还是5年后的本 科,都将护理局限在一个医学专业的延伸或缩短上。根本就没有“以人为本”开 设课程。   大概在15年前,我认识一个台湾的护士,很专业的那种。开始在医院里做了 几年普通护士,后来转到心脏外科,为了学习先进的护士知识,她先是到南非做 第一例心脏移植的医院,观摩人家的工作三年,而后又自费到英国的一家教会学 校,去净化自己的心灵。我问她需要这样吗?她的回答是,心脏手术还是很危险, 一不小心就。。。。。(完蛋)。所以对这类病人,要特别的从心灵上加以净化, 消除他们术前术后的紧张。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护士在中国简直就是保姆的代称,根本没有把她当成 一门专门的学问,似乎可有可无。其工作也无非是发发药,打打针,抽抽血,量 量体温等。至于端茶递水,聊天拉家常晒太阳,这类的护理工作,可能很多人说 都没有听说过。文革中,不知是为了提高护士的地位,还是为了贬低医生的作用, 有些医院搞什么医护“一条龙”,把护士与医生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业等同起来, 以至于闹了很多笑话。很多医生并不会做护理工作,而令护士做医生,更是拿生 命开玩笑。所以文革中的这个发明,还没等文革结束,自己就结束了这段历史。 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无论是老护士还是老医生,都对笔者讲述过这段令人啼 笑皆非的历史。哀叹者有之,惋惜者有之。有的护士做了医生再回归护士,对往 日辉煌津津乐道,而被护士羞辱过的专家教授,对这段历史咬牙切齿。   由于有了对护士这个职业的误解,所以当局对护士的工资标准定得就出奇地 低,加之要24小时内像工人一样“三班倒”,所以从这个行业内出走的熟练工, 恐怕比在职护士要多得多。听说20多年前某位中央首长住院期间,看到护士的工 作量实在太大,而收入却低得可怜,建议给护士增加护士津贴,大约是工资的 10%。但这样一来,医生心里又不平衡:同年进入医科的医学生,工作时发现自 己的收入与护士还相差很远(低啊)。我曾经与一个同年上护校的同事聊天,发 现我读了8年书之后,拿的工资跟她根本就没法比。   由于护士工作非常辛苦,而工资又低得可怜,所以护士改行的就特别多,以 至于护士短缺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不仅存在于中国,而且存在于全世界。据我所 知,现在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里没有护士短缺。无论在计划 经济体制的中国,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无论是非洲的贫穷 小国,还是欧洲首富如瑞士,或者中东的海湾石油国家,无论你支付的薪水多高, 护士短缺都一直存在,只是短缺的程度不同罢了。看来,市场调节并不管用。   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办法就是接受移民。如今如果你有一张护士文 凭和执照,简直就是全球工作通行证。而且像美国、英国等国家对医生的英语水 平要求之高,简直到了不合理的程度(如英国虽然医生短缺,却要求雅思在7.5 以上),而对护士的英语要求就简单得多。所以国内以英语授课的高护班学生, 多数都去了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最差也可以到海湾石油国家赚点美元。   能忍受孤独、吃苦耐劳到国外去发展的毕竟是少数,国内流失的护士多数去 了什么地方,我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调查,但我发现私立医院和医药销售是一条宽 广的大道。私立医院很难招到名医,但招到合格的护士却很容易。大凡到私立医 院工作的护士,多数都有几年经验,工资收入虽然跟公立医院差不多,但工作却 要轻松至少10倍。从事医药销售的护士,也不在少数。此外,还有一个途径就是 嫁人。   除了收入低、环境差(整天跟病毒细菌药物毒物打交道)、工作累是护士流 失的主要原因之外,国内还有一个原因:投诉。有的病人看医生不顺眼,但又不 敢得罪医生,怕医生使坏,就把无名火发在护士身上,经常投诉护士。比如拉铃 几分钟之内没有到位啊,打针打得痛啊等等,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医院接到投 诉,没有几个不处理的,轻则扣你50元奖金,重则待岗“培训”3个月。有经验、 有技术、脸皮薄的护士并不惧怕处理,好多还没等医院处理,她就先“处理”了 医院,而年轻没有经验的、普通科室没有技术的、年老体衰没法再折腾的,就只 好乖乖地接受“培训”。   在我早年做实习医生的时候,那时打医护人员还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我 们几个实习医生就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家属打了一个护士两个耳光,并边打边骂道: “一个伺候老子的娘们,有什么了不起,老子打了你,打死你!”其实,当时那 护士就是去换药水时慢了点,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那时候改行还没有现在这么 容易,所以被打了也是白打,哭的地方都没有。   被打得最多的护士,估计就是儿科护士了。给小孩子打点滴,由于血管很细, 小孩怕痛又好动,所以要一针见血,还真得需要点本领。现在都是小皇帝,得罪 不起,即使再熟练的护士,也总有不能一针见血的时候。这时候,爷爷也好,奶 奶也罢,爸爸妈妈就更不用说了,轻则小声嘀咕几声,重则就是两巴掌:“给老 子换人!”凡是设有儿科的医院,如果现在还能找到一家其儿科护士没有被家长 打耳光的出来,申报吉力斯世界记录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护士流动性有多大,虽非国家机密,但统计起来还真不容易。因为每天都有 护士辞职,每天都有新的护士成了新鲜血液。我有个表妹,10多年前自费读了个 卫校,本来是想靠我这颗大树,到医院找个工作。哪知当年正赶上全国卫校大扩 招,结果很惨,一直没有找到。后来就在家结婚生子了。不想今年突然打电话给 我,说当地卫生院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她“归队”。呵呵,10多年了,估计学的 那点东西也忘记得差不多了,还有人要,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护士的待遇多低?还是以我这个表妹为例:前几年我曾经托上海的同学给她 找工作,对方很爽快地答应了。但到了谈及工资待遇的时候,却卡了壳:一个新 参加工作的护士,月工资600元,每月有300块的固定奖金。也就是说每月可以拿 到900元。吃了喝了住了用了,比她在农村种地并不多多少,所以她不去。今年 当地的工作找了她,可以落下400元,听说这是第一年,以后还会有增加。因为 吃住在家,所以这400元应该算做是她的“净”收入。为了写作本文,也为了大 家好对比,昨晚专门打电话又问了这同事,听说今年的价格高了,第一年的新护 士可以月入900,奖金增加到500元。但仅房租一项就至少得600元。也有的医院 招护士的条件更简单:每月1500,没有奖金,也不加薪。当然,如果你在医院熬 岁月,能熬到一个护士长当当,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但跟做科主任一样,一个 医院也就20多个科室,怎么可能个个都做护士长?我实在是难以想象,在世界消 费排名指数名列前矛的上海,这点可怜的收入,如何承担得起人生的重任。所以 护士们在医院人事科大门前进进出出,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护士严重短缺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官方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应该至少在 百万以上。由于护士短缺,在中国又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行业:护工。护工的人数 比护士是多呢,还是少呢,实在是难以统计,但绝对不是一个小的数字。南丁格 尔当初救治伤员的理念,并无多少医学思想。一个人病了,你陪他说说话,递递 水,喂喂饭,晒晒太阳,也就够了。但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护理成为一门“科 学”,护士需要了解和知道的知识越来越多,所以学制也越来越长,这本来是一 件好事,但毫无医学知识的护工到医院护理病人,做一些与医学毫无关系的工作, 到底是护理学的伟大,还是护理学的悲哀,我实在是想不出这中间的所以然来。 这个问题在萨斯期间曾经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护工大逃亡”, “一月一万 元”,这些标题曾经引起人们对医生护士护工们的多少遐想。统计表明,萨斯期 间死于萨斯的医生护士永远多于护工。萨斯一过,国人对此很快遗忘。遗忘是我 们的国粹,遗忘是我们疗伤的最佳膏汤。   这几天充斥在报刊的声音,对医疗行业来说都是利好。社区医疗啊,增加投 资啊等等。但我要说的是,盖那么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楼有什么用?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最好没有自己的办公大楼,上门服务的医生护士比坐诊更有效 率。随着人口的老年化,老年病将使我们每个人都痛不欲生。无论从生活习惯上 来说,还是从工作效率上来说,上门服务的护士要永远多于在医院的同行。但这 个职业,在中国好象还没有出现。 (XYS2008011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