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也谈“基础学术”造假   wzsteel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这年头,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其中一条 件就是你的论文水平。所以也造就一些教学水平一般,甚至算差的一种,但论文 却年年得奖,职务晋升颇快。   前个月,我们地区组织数学教研活动,请浙江某著名师范大学的数学教育系 教授过来听课并讲座。我们部分非数学老师也要求参加听讲座。教授对某位老师 的公开课进行简单评课后(评课觉得还可以,毕竟人家是教授),他的另一项任 务就是向听讲座的老师讲授如何写论文与案例。(分析他与多位在他的系里进修 的教师合作的案例和为什么这样写好)   内容大致如下:   1、 开头要写一下课标,也就是一篇的案例要有噱头,投稿编辑或评审的 评委一看,让他觉得你有水平,中奖率就高。(如果加上个有名的指导师就更有 把握了,如他一样有名的一个就行。)   2、有个名头,就是案例的内容不能是自己的一般课例,要夸大。具体如下: 一他的学生(进修教师)第一次原稿写的案例,是写某节课,教授评论说,这样 不行,不能中奖。由于他帮忙改了题目和内容(确实有个创意),改成“从著名 世界数学名案中的思考”,大致意思是这样,把自己的课的内容在虚拟的基础上 修改到这样。具体我不是数学专业加上对这类不感兴趣,没记录下来,但如果需 要,还是可以从数学同事那借阅原来笔记。   然后,经过这样的修改,加上第1条名头,加上世界数学名案为噱头,再加 上教授的名头为指导师(这点他没讲,我觉得他是这意思)这几乎100%发表某国 家级数学教学杂志上。   然后他介绍一篇他和他的学生(温州某中学名教师)的案例,将要发表了, 但为了不让抄袭,他只能讲一点。   就是:“关于勾股定理的思考”   (注,案例是别的教师的课,不是那名教师,是别人的教师,就是他写的是 别的教师的课,我听后的感觉就是要写出好案例,首先要整惨别的教师的课,然 后讲自己应该怎么上,突出自己。或者有时作贱自己第一次上的课,然后通过一 次机会或其他途径,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的改进,最后上出完美的课。)   上课开始,那教师让学生去观察直角三角形的三组数据,3 4 5; 5 12 13   教师本意是让学生去通过观察自己得出   1、 3的平方+4的平方 = 5的平方   2、 5的平方+12的平方= 13的平方   该老师让几位学生去讲自己观察的规律,学生得出却是 3的平方=4+5   5的平方=12+13   结论是直角三角形的的最小的直角边的平方等于另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的和   这时,这位教师开始急了,于是对学生讲,你们再想想,但全班都没有得出 其它结论。   这位教师更急,为了上好课,他就自己引导学生了,你们观察两条直角边的 平方和 和斜边有什么规律。学生这时发现老师原来要自己得出的结论   1、 3的平方+4的平方 = 5的平方   2、 5的平方+12的平方= 13的平方   然后那位教师就讲了勾股定理后,就再讲练习小节等等。   案例开始引入作者就是名教师和他的指导师教授的讨论,首先否定那教师的 新课程理念,就是让学生自己多探究,而不是在教师的自己“直接引导下的讲述 课”。   道理是不错。但我找了高中的数学书,勾股定理就写在上面。   两个漏洞:   1、全班同学怎么这么一致得出是那结论?   2、书上明明白白写着勾股定理结论。这是一节公开课,学生竟然不会自己 去预习一下课的内容。即使没预习也不至于老师让全班学生再想想时,全班学生 也没一个学生想到就看一下书上的内容,难道中国高中学生的大脑就这样简单?   听了这次讲座,和身边的的事,再看看方先生的文章,觉得教师每年要听多 少次讲,写多少次心得,安全要得多少次奖,评高级什么级,如果全是这样,心 凉了,没有意思,一心上好课的教师都是低级的,一心造假的可能都是论文专家。   无语中…… (XYS20080626)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