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杨玉圣“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论文五六十篇次   ——兼论杨玉圣对己说是“转载”对人诬蔑为“抄袭”的两套标准   作者:林瑞灵   “杨玉圣”语录:   重复发表就是抄袭!——“杨玉圣”法庭陈词(代理律师孙新强如是说)   自己抄自己也是抄袭!——杨玉圣接受南京电视台采访的电话录音   题 记:   如果杨玉圣语录成立,杨玉圣就是天下最大的“抄袭”(剽窃)家之一,孙 新强“抄袭”的字数、篇数在他仅有的十余篇文章中的比例似乎也属惊人。   杨玉圣将自己创造并且使用熟练的6种方式的“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一 分为二式”、“合二为一式”、“改头换面式”、“缩写扩写式”、“新瓶旧酒 式”、“移形换位式”等6种)行为强加给沈木珠、张仲春教授!   前几年听说杨玉圣先生办网站搞学术批评,还有人给了他几项荣誉,如学术 警察,学术判官等什么的(听说,还没时间查证)。我们曾打心里为中国的学术 批评感到高兴,以为有人来捍卫学术规范,委实是一件好事。   但是,警察、判官应该如何执法,依的又是什么标准?这要看这警察、判官 是为谁而当。这里面大有文章,也大有学问,甚至关系到中国学术批评的方向。   一、杨玉圣对己对人的两套标准   我们原本并不知道杨玉圣先生的人品与为人如何,但是,听了杨玉圣在南京 大学作的一场名为《学术规范与学人修养》讲座之后,尤其是听到当场一位南京 大学学生(如假包换!不过,不知为什么杨玉圣在其学术批评网发文时硬说该生 系南京财经大学的,在现场还要求将她赶出了会场!)对杨玉圣的发问及杨玉圣 的回答,再经过一系列考查,实在令我们大失所望。两年来杨玉圣利用其办网站 的便利欺骗读者,制造沈木珠、张仲春学术“抄袭”“剽窃”假案,特别是对己 对人实行两套标准的事实令人愤概、以致疑惑不解:在中国的土地上怎么会出现 这么寡廉鲜耻(在学生发问中有南京大学学生批评杨玉圣“厚颜无耻”!)的教 授呢?在倡导学术规范的领域内怎么允许这样的人主持学术批评呢?还有,像杨 玉圣这样的人,为何还有那么多“粉丝”闭着眼睛为之呐喊、捧场、大呼精彩?!   2007年12月12日在南京大学文科楼六楼文学院报告厅举办的《学术规范与学 人修养》讲座上,杨玉圣面对南大学生关于“你有没有抄袭?” “有没有重复 发表?”的质问时,他支支吾吾勉强承认说自己“有两个小文章,到现在我也没 收到样刊没收到稿费,是《黄宗赐先生解说》……没有学术论文,我还有两篇到 三篇,一篇发在《科学中国人》上”,“但是我主观上从来没有重复发表过文 章”。(有录音为证)   杨玉圣真如他所述的只有这些吗?他真的没有主观故意的重复发表文章吗? 见他言辞闪烁,神色不安的样子,我们也怀疑他的话,回到宿舍上网一查发现, 杨玉圣可不仅仅是“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的鼻祖,更是此中的“齐天大圣”。 除了杨玉圣自己说的《黄宗赐先生解说》,随便一点击、简单查看就可以发现有 50多篇次,而且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在《北京社科规划网》“杨玉圣的个 人简介”,在《杨玉圣教授论文、评论目录(1984-2006)》中,欺骗全国读者, 将他那些重复发表的论文说成是别人“转载”!!!我们知道,论文被引用、转 载的次数越多,一定程度上说明文章具有较好的前瞻性、创新性,有较坚实的理 论依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这将为作者带来良好的声誉并扩大其知名度。这 会不会是杨玉圣宣称其文是被“转载”的目的呢?也许只有杨玉圣教授可以告诉 大家。   随后我们还看了杨玉圣的学术批评网,发现自2005年11月21日起,杨玉圣在 学术批评网上刊登了许多文章,将“由于杂志社没有发出用稿通知,作者修改再 投稿,从而导致两刊重复发表”的事件,炒作成为一个充满谩骂的“抄袭”“剽 窃”案件。还把他自己创造并且惯用的“一分为二式”、“合二为一式”、“改 头换面式”、“缩写扩写式”、“新瓶旧酒式”、“移形换位式”等6种方式的 “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强加到沈木珠、张仲春两位教授头上,当作“学术腐 败”、“学术不端”、“学术失范”的典型例子来进行批判。这个案件,正是讲 座当晚杨玉圣侃侃而谈、吹嘘其庭上威风八面力压原告的例子,也即后来杨玉圣 被提问的那位南大学生指责他黑白颠倒、言论不实、愚弄大众的案子。   的确,没有人会想到,这位拥有许多学术规范荣誉,还是教育部学风建设委 员会委员(具体名称未考证,只是听说后转述)的杨玉圣,才是真正的“一分为 二式”、“合二为一式”、“改头换面式”、“缩写扩写式”、“新瓶旧酒式”、 “移形换位式”的“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的典型代表。杨玉圣一边提倡学术规 范和公正的学术批评,同时呢,既违反自己提出的宗旨,从事不当的学术行径, 又以学术批评的名义对其他学者进行人身攻击和谩骂侮辱。如此对人对己双重标 准,何以被众多学人奉为学术判官呢?他以何资格审,又以何标准判?   二、杨玉圣用6种方式“自我们克隆 重复发表”的部分论文   杨玉圣进行“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的不仅不是他所说的是什么“小文章”, 而是有许多大文章,甚至似乎有许多组、许多篇次,起码比孤陋寡闻的我们所能 看到的任何学术人的重复发表都多了许多许多。   在这里,我们还是按杨玉圣自家网上的那位“金许成”匿名强加到沈木珠、 张仲春教授头上的所谓“一分为二式”、“合二为一式”、“改头换面式”、 “缩写扩写式”、“新瓶旧酒式”、“移形换位式”等6种方式,来介绍杨玉圣 的“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并请教于广大读者,也请教于以所谓“学术规范” 扬名的杨玉圣先生。因为匆忙,或疏于校对,其中如果有不准确、不合适的,请 杨玉圣先生不吝指正。   1、“一分为二式”   指将已经发表的某一篇文章分拆成两篇再发表   例 证   杨玉圣:《学术期刊的境遇与出路》   《社会科学论坛》2004.10首发。   (正文约3498字)   杨玉圣:《学术期刊的境遇与出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0月28日重发。   (全文约2546字,基本来自《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0期首发同名文章正 文)   杨玉圣:《学术期刊的境遇与出路》   《中华读书报》2004年11月10日再发。   (全文约952字,全部来自《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0期首发同名文章未 重发部分正文)   说 明    本文首发后,杨玉圣将文章正文的头尾与中间部分分开,分别作重发、 再发。然后在《杨玉圣教授论文、评论目录(1984-2006)》中,欺骗读者说“学 术期刊的境遇与出路,《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0期。《中华读书报》2004年 1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0月28日摘要发表。”   后两刊显然不是“摘要发表”!而是重发、再发。   2、“一分为二式”与“合二为一式”联用   指将已经发表的某一篇文章分拆成两篇重复发表,又将两篇已经重复发表的 文章合起来再发表。   例 证   杨玉圣:《美国书籍在中国:成就与问题》(全文约7000字)   《中国研究》(东京)总第33期(1998)首发;   杨玉圣:《美国书籍在中国:成就与问题》(上)(全文约3200字)   《世界知识》1998年第8期重发;   杨玉圣:《美国书籍在中国:成就与问题》(下)(全文约3800字)   《世界知识》1998年第9期重发;   杨玉圣:《美国书籍在中国:成就与问题》(全文约7000字)   中华读书报主办《中华读书网》2001年7月2日再发。   说 明    本文首发后,杨玉圣将文章在《世界知识》分两期重发,后又于若干年 后“合二为一”再发。然后,在《北京社科规划网》其个人简介中,欺骗说“美 国书籍在中国:成就与问题,《中国研究》(东京),总第33期(1998年),第 50—56页。《世界知识》(1998年第8期、9期)、《中华读书报》(1997年10月 29日第7版)、美国《美中时报》(1999年1月8日第4版)转载”。   其实,在《世界知识》1998年第8、9期,该文没有任何“转载”的文字。 《中华读书网》也没有注明“转载”。   杨玉圣在《北京社科规划网》其个人简介中说此文也在《中华读书报》1997 年10月29日“转载”。因《中华读书报》1997年没有上网,一时查不到,请知情 朋友看看《中华读书报》1997年10月29日杨玉圣的文章后面有没有“转载”两字。   3、“改头换面式”   指文章首发,作者将之改头换面再发表,“改头换面式”的特点是“头” “面”有根本性变化而里面的货色不变。   例 证(一)   杨玉圣:《学术打假与学风建设》(全文约11200字)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首发;   杨玉圣:《学术腐败现象与学术打假》(全文约11200字)《中华读书报》 1998年12月9日重发。   说 明    本文首发后,杨玉圣将文章更换标题(“头”“面”)重发,并在《北 京社科规划网》其个人简介中说《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学术打假 与学风建设》被“美国《美中时报》(1998年11月20日第4版)、《中华读书报》 (1998年12月9日)、《浙江教育报(月末版)》(1999年2月27日第1版)、 《美国史研究通讯》(1999年第1-2期)、《教师博览》(1999年第8期)转载或 摘要发表”。   但是,能够查到的“《中华读书报》(1998年12月9日)”显然不是“转载 或摘要发表”,而是改头换面重复发表,字数基本不变。   例 证(二)   杨玉圣(第二作者)等:《中国人怎样看美国》(全文约11491字)   《世界知识》2005年第21期首发;   杨玉圣(独著):《重温中美细节》(全文约3006字)《南方人物周刊》 2006年4月11日重发。   说 明    杨玉圣与他人(共3人)文章发表后,杨将3人文章里的部分拿出来换了 个题目,在第2年以杨玉圣一人的身份重复发表,不知道有没有经过第一、第三 作者同意或者授权?   从发表时间上看,作者似乎是明知已经发表而为之。   4、“缩写扩写式”   指文章首发后,作者将之缩写、缩减或者扩写再发表。   例 证(一)   杨玉圣:《学术打假与学风建设》(全文约11200字)《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首发;   杨玉圣、×××、×××:《三人谈:当前学风不正的种种表现》《中国改 革》2002年第1期重发;(全文约4029字,其中杨玉圣部分约1292字,属于《学 术打假与学风建设》部分内容的缩写)   说 明   杨玉圣文章首发后,在原文基础上保留六个要点,将文字缩写后重发。   《三人谈:当前学风不正的种种表现》的第3、4、5、6、7、8、9自然段, 与《学术打假与学风建设》的第7、8、9、10、12、13、16、17、20、24、26、 29、31自然段似乎雷同?   从发表时间上看,作者似乎是明知已经发表而为之?   例 证(二)   杨玉圣:《读书奖、网上论坛与学术批评》(全文约11432字)《学术界》 2000年11月第6期首发;   杨玉圣:《读书奖、网上论坛与学术批评》(全文约5878字)《中华读书网》 2001年11月2日缩减一半重发;   从发表时间上看,作者似乎也是明知已经发表而为之。   5、“新瓶旧酒式”与“移形换位式”联用   “新瓶旧酒式”指文章在传统媒体(旧瓶)发表后又在新型媒体(新瓶)的 网络上将“旧酒”重复发表;   这里“移形换位式”之联用指的是该文章在“新瓶”重发后,又将之原形原 样移换回传统媒体的“旧瓶”再发表。   例 证   杨玉圣:《学术批评应当署本名》(全文约1932字)   《学术界》2001年第2期首发   杨玉圣:《学术批评应当署本名》(全文约1932字)   中华读书报主办《中华读书网》2001年7月2日重发   杨玉圣:《学术批评应署本名》(全文约1932字)   《深圳周刊》2001年第10期再发   说 明    “新瓶旧酒式”的特点是“酒”的载体有新旧型之分,而对于论文而言, 载体指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杨玉圣文章首发后,将传统媒体《学术界》的“旧 酒”,几乎没有差异地装进新型媒体《中华读书网》的“新瓶”里重发,然后又 在《深圳周刊》2001年第10期再发。最后在《北京社科规划网》其个人简介中说 “学术批评应当署本名,《学术界》,2001年第2期,第158-160页。《东方》 2001年第2-3期、《深圳周刊》2001年第10期转载,《文摘报》2001年5月4日摘 要转载。”   显然,杨玉圣对《深圳周刊》2001年第10期再发的事实,欺骗说是“转载”; 对中华读书报主办《中华读书网》2001年7月2日的重发,隐瞒不提。   7、“新瓶旧酒式”   “新瓶旧酒式”指文章在传统媒体发表后又在新型媒体的网络上重复发表。   例 证(一)   杨玉圣:《我们写作<学术批评应当署本名>的来龙去脉》(全文约5608字)   《学术界》2001年第3期首发;   杨玉圣:《我们写作<学术批评应当署本名>的来龙去脉》(全文约5608字)   中华读书报主办《中华读书网》2001年7月2日重发。   例 证(二)   杨玉圣:《八十年代的中国美国学——回顾与思考》(全文约6024字)   《美国研究》1990年第4期首发;   杨玉圣:《八十年代的中国美国学——回顾与思考》(全文约6024字)   《明镜之窗》网2007年10月17日重发。   例 证(三)   杨玉圣:《<北大史学>印象》(全文约1800字)   《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第9期首发;   杨玉圣:《<北大史学>印象》(全文约1800字)   《中华读书网》2001年7月2日重发。   例 证(四)   杨玉圣:《罗荣渠教授与美国史研究》(全文约8000字)   《美国研究》1996年第3期首发;   杨玉圣:《罗荣渠教授与美国史研究》(全文约8000字)   《中华读书网》2001年7月2日重发;   例 证(五)   杨玉圣:《值得关注的学术集刊现象》(全文约4500字)   《云梦学刊》2004年第4期首发;   杨玉圣:《值得关注的学术集刊现象》(全文约4500字)   《小村工作室》网2005年3月21日重发。   例 证(六)   杨玉圣:《学术论文的规范化问题》(全文约3639字)   《美国研究》1995年第1期首发;   杨玉圣:《学术论文的规范问题》(全文约3639字,标题减少一字》2001年 7月2日重发。   例 证(七)   杨玉圣:《学术批评、反批评及其他》(全文约3149字)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12期第7-8页首发(作者写明是北师大历史 副教授、《学术界》执行主编)   杨玉圣:《学术批评、反批评及其他》(全文约3149字)《学术交流网》/ 网友学术交流/中学历史教材/2002年6月13日网上“首发”;《学术交流网》中 学历史教学/2002年8月17日“重发”。   ——上述文字全部引自《学术交流网》 杨玉圣:《学术批评、反批评及其 他》(全文约3149字)   《中华读书网》2001年7月2日重发。   8、“移形换位式”   指的是文章首发后,作者将之原形原样移换到其他传媒再发表,“移形换位 式”的特点是“形”不变,“位”变“换”。   例 证(一)   杨玉圣:《学术书评与世界史学科建设》(全文约4000字)   《中国书评》(日)1996总第10期首发;   (见《中华读书网》2001年11月2日转载文末)。   杨玉圣:《学术书评与世界史学科建设》(全文约4000字)   《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重发;   说 明    杨玉圣文章首发后,将在国外《中国书评》文章的“形”,移“换”到 国内《安徽大学学报》的“位”上重发。在《北京社科规划网》其个人简介中说 《学术书评与世界史学科建设》发表于“《中国书评》(香港),总第10期 (1996年),第110—115页。《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转载。伍杰等 主编《书评三十家》(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转载”。   伍杰等主编《书评三十家》未查。   《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却是如假包换的重复发表,杨玉圣欺骗读者 说是“转载”!   例 证(二)   杨玉圣:《贵在自律——做学问应坚守学术伦理》(全文约1034字)   《学术批评网》2001年11月19日杨玉圣注明“首发”;   杨玉圣:《贵在自律——做学问应坚守学术伦理》(全文约1034字)   《学术界》2002年第1期重发。   例 证(三)   杨玉圣:《关于目前高校学术流弊的对话》(全文约3721字)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2004年1月8日首播;(《学术批评网》2004年2月14日转 载)   杨玉圣:《关于目前高校学术流弊的对话》(全文约3721)   《云梦学刊》2004年第3期(5月)重发   说 明    杨玉圣对话1月在电台首播,2月便自己转载,3月便投稿《云梦学刊》 (有《云梦学刊》收稿日期为证),将电台的“声”与学术批评网的“形”,移 “换”到传统媒体《云梦学刊》的“位”上重发。   例 证(四)   杨玉圣:《学术正义与学术共同体——读贺卫方<周叶中教授事件及其他>》   《学术批评网》2005年12月26日杨玉圣注明“首发”,(全文约1880)   杨玉圣:《学术正义与学术共同体——读贺卫方<周叶中教授事件及其他>》   《社会科学论坛》2006.2(上)重发,(全文约1880字)   例 证(五)   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全文约15300字)《中国书评》 1998年复刊号首发   (见《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10月授权“转载”说明)   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全文约15300字)   《学术批评网》学友论坛2001年11月15日以“来源”的身份“发布”(意为 首发)   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全文约15300字)   《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2004年4月11日再发(没有注明“转载”)   例 证(六)   杨玉圣:《厚积薄发 历久弥新——评杨生茂著<探径集>》   《学术批评网》2003年6月29日杨玉圣注明“首发”。   杨玉圣:《厚积薄发 历久弥新——评杨生茂著<探径集>》   《世界历史》2003年11月第6期重发;   杨玉圣:《厚积薄发 历久弥新——评杨生茂著<探径集>》,   《川大哲学研究所》杨玉圣文集频道——文章“杨玉圣发表于2007-5-15” 注明“杨玉圣发表”,也就是再发。   (三篇文章全文均约6300字)   例 证(七)   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若 干问题》   《学术批评网》2002年3月16日杨玉圣注明“首发”(正文:约7983字,注 释:约3100字)   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若 干问题》   《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6期重发;(正文:约7983字,注释:约3100字)   例 证(八)   杨玉圣:《大学改革与大学命运——对有关北大改革方案论争的初步回顾》, 《学术批评网》发表   ——《法学时评网》2003年9月21日注明转载自《学术批评网》,(正文: 约23730字,注释:约1302字)   杨玉圣:《大学改革与大学命运——对有关北大改革方案论争的初步回顾》   《学术界》2003年第5期重发(全文约23730字)。   例 证(九)   杨玉圣:《壮士断臂 英雄本色——评北大英语系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置》   《学术批评网》2004年8月5日杨玉圣注明“首发”(全文约4844字)。   杨玉圣:《壮士断臂 英雄本色——评北大英语系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置》   《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2期重发(全文约4844字)。   例 证(十)   杨玉圣:《学术剽窃现象:我们原有的关注与反思——“王铭铭事件”答问 录》(全文约8870字)   《学术批评网》2002年1月23日杨玉圣注明“首发”;   杨玉圣:《学术剽窃现象:我们原有的关注与反思——“王铭铭事件”答问 录》(全文约8870字)   《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4期 重发   在网络时代,网络文章好像早就有了版权。   三、杨玉圣“雷同”论文比较(部分)   “雷同”现象之一   例 证   杨玉圣:《学术打假与学风建设》(全文约11200字)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杨玉圣、×××:《不该污染的学术净土》(全文约8650字)   《开放时代》2001年第10期   说 明 杨玉圣将前文缩写,采用笔谈的方式将文中的六个要点分别塞 入后文中,大部分言语和措辞摘自前文。前文的第7、8、9、10、12、13、16、 17、20、21、22、24、26、29、31段,似乎与后文的第12、14、17、21、23、29、 34、36、40段雷同。   “雷同”现象之二   例 证   杨玉圣:《学术打假与学风建设》(全文约11200字)《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   杨玉圣:《让圣殿坚守纯洁 学术腐败问题答问录》(全文约4180字)《中 国教育报》2001年8月9日   说 明   后文似乎在前文的基础上保留了五个要点,删除了两个要点,又新增了两个 要点,具体阐述的内容似乎是对前文的缩写,分别保留了各部分中概括性的几句 话。   前文的第7、8、9、16、17、18、19、20、21、22、23、26、27、28、34、 43、44、45、46、47段,似乎与后文第7、8、14、15、16、17、18、19、20、22 段雷同。   “雷同”现象之三   例 证   杨玉圣:《学术打假与学风建设》(全文约11200字)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杨玉圣:《学术腐败与学术打假》(全文约1568字)   《科学论坛》,摘自中华读书网。   说 明   《科学论坛》的文章摘自中华读书网,只节选了其中4个要点。《科学论坛》 的全文与前文中第7、8、9、10、11、12、13、14、15、16、29、倒数第1、9段 雷同,约1540字。   “雷同”现象之四   例 证   杨玉圣:《学术打假与学风建设》(全文约11200字)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杨玉圣:《为了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学术腐败问题答问录》   《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10期(全文约12820字)。   说 明   前文首发后,杨玉圣在前文基础上重复了6个要点,另外新增了两个要点, 而这两个要点又与《让圣殿坚守纯洁 学术腐败问题答问录》(《中国教育报》 2001年8月9日)一文中新增的两个要点一样。《为了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的 第3、4、5、6、7、12、16、19、20、24、倒数第2段与《学术打假与学风建设》 的第7、8、9、10、11、12、13、15、16、18、19、20、23、31、32、倒数第1、 2、3、4、5、6、10段雷同,约2566字。   “雷同”现象之五   例 证   杨玉圣:《学术规范与青年学者的使命》(全文约1824字)   《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19期;   杨玉圣:《首都中青年学者倡议恪守学术规范》   《科学中国人》2004年11月(全文约8580字,其中杨玉圣部分约1452字)   说 明   《首都中青年学者倡议恪守学术规范》重复了前文中的三个要点,并将其中 一个要点拆分为两个要点,同时新增一个要点。   《学术规范与青年学者的使命》一文的第2、3、5、6段的部分,与《首都中 青年学者倡议恪守学术规范》部分雷同。   “雷同”现象之六   例 证   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打假与学术批评》(全文约3213字)   《中华读书报》2001年5月23日第5版;   杨玉圣:《为了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学术腐败问题答问录》   《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10月(全文约12820字)。   说 明   《学术腐败、学术打假与学术批评》一文与《为了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 一文中的第29、35、36段雷同,字数达1014字。   综上,尽管杨玉圣先生有大量的“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而且用的都是他 扣在别人头上的所谓“一分为二式”、“合二为一式”、“改头换面式”、“缩 写扩写式”、“新瓶旧酒式”、“移形换位式”等6种方式,但是,在没有向杨 玉圣先生本人核实,听到他的解释之前,我们始终认为造成这种结果,对杨玉圣 先生来说或许会有其它的什么客观原因,因此,我们绝对不会像杨玉圣先生一样, 不管法律规定去宣称“重复发表就是抄袭”的歪理,去通过无数匿名人去批评这 样所谓的“抄袭”“剽窃”,批判这样的“学术腐败”、“学术失范”、“学术 不端”,更加不会把他人自己与自己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的个别段落中部分内容、 甚或只是零散的几个词组拼凑起来的“雷同”字句当作“抄袭”、“剽窃”,大 搞人身攻击,人身诬陷,甚至在给学生做报告的公共场合也对他人父母给的姓名 极尽侮辱(有录音)。   作为江苏高校的老师和同学,我们本应在书斋里好好读书、工作,但是,杨 玉圣来到了江苏,来到了南京大学,辱骂了我们学校的教授,破坏了我们的宁静, 我们忍无可忍,在这里仅仅按教育部学术规范的规定“学术批评”一下杨玉圣先 生。我们希望在中国开展真正的学术批评,并愿意为之擂鼓助威。但是,我们实 在不愿意再看到任何类似杨玉圣漫骂式的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   看到杨玉圣的这些“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想想杨玉圣这几年对人对己实 施两重标准的行径,不知道给予杨玉圣先生支持的人有什么感想——   你们不觉得杨玉圣先生已经没有资格再谈什么学术规范和学人修养了吗?你 们不觉得杨玉圣根本没有资格批评他人“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了吗?   在2007.12.11日庭审时,张仲春三次要求杨玉圣对其认为沈木珠、张仲春存 在的使用“一分为二式”、“合二为一式”、“改头换面式”、“缩写扩写式”、 “新瓶旧酒式”、“移形换位式”等6种方式“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的具体论文 举证,杨玉圣均无以应答!   杨玉圣先生如果认为以上属于杨玉圣的6种方式的“自我克隆 重复发表” 内容不实,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林瑞灵,南京大学文学院《学术规范与学人修养》讲座上作录音拍照 的南大学生。   2008.1.15 (XYS200801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