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揭开《黄帝内经》的神秘面纱(14)   作者:王力微   第一篇:《黄帝内经》成书时间和作者考证   6).皇帝征书:   既然医书的传授诡秘,不能随便示人,皇帝征书,能征得上来吗?应该说: 肯定能,绝对能。   自从董仲舒倡导天人感应,汉武帝采纳,并大力推行以来,天人感应到元帝 朝,就已是主流思想,董仲舒、刘向、刘歆父子,不仅笃信,而且用来解释所出 现的日月食、水、火等各种灾异,并保留在《汉书·五行志》里。   天人感应之所以受汉武帝欣赏,是因为它首先说“君权神受”,皇帝是上天 之子,是代天行事的,君为臣纲,普天之下,都必须服从皇帝,否则会受到上天 的惩罚。古人迷信,对此深信不疑。就是有个别人不信,既成不了气候,也成不 了主流思想,那些信的,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所以,服从皇帝的命令,响应 他的号召,是天经地义的事,很少有人会抗旨不遵。因为谁藏有医书,你可以不 传人,但总是有人知道。阳庆藏有医书,虽然不给人治病,还是有公孙光和其他 人知道。“非其人不传”,谁敢说皇帝是“非其人”?说“圣明”还来不及呢! 就是个别人既有医书,又保密得谁也不知道,也不献,这样的情况不能排除,个 别的情况影响不了全局,无伤大雅,不很影响《黄帝内经》的成书。从全国范围 来说,可以说收集到相当多的医书,《黄帝内经》的内容本身,也足可以说明这 一问题。   7).《黄帝内经》里,有没有李柱国的作品?   应该说,有,其可能性还非常之大。   就是他汇编天下医书为《黄帝内经》,谁也没限制他不能把自己的作品包括 进去。况且,在公元16年,发生了一件与医学大有关系的事件。   据《汉书。王莽传》: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翟义党王孙庆捕得, 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筳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 治病。”   王孙庆何许人?他本是一个山东大汉,通兵法,有勇略。汉平帝元始五年十 二月(公元6年1月),王莽毒死平帝,自称摄皇帝,是实际上的皇帝。翟义是成 帝元延年间丞相翟方进之子,时任东郡太守,对王莽的作为十分厌恶,于王莽居 摄二年(公元7年)和东捃都尉刘宇等人共同起兵讨伐王莽。当时,王孙庆正应 招去京师,翟义诈称他犯了罪,把王孙庆捉了回来,实际上是要和他共同讨伐王 莽。一时间,他们的兵力发展到10万余人。王莽对此十分害怕,派重兵镇压,同 年十月,翟义兵败被杀,王孙庆逃脱。直到天凤三年(公元16年),才被抓获。   尚方,宫廷中掌管兵器打造和保管皇室刀剑兵器的人。有他在场,可以随时 提供合用的刀具。   巧屠,不是一般的刽子手,只要把脑袋砍下来了事,或者只知道折磨受刑者, 不知道仔细切割。   太医,对宫廷医生的尊称。问题是,这位太医是谁?没有记载,只能推测。   王莽篡位后,对刘歆很器重,拜为国师,是四辅之一,地位极高。刘歆不仅 通经史,对天文、历法、方技也很有造诣。李柱国校方技,校好了要交给他这个 总主编,所以他们之间会有交往,探讨方技、医术也说不定。此时,校书是否完 成了?没有记载。就算完成了,李柱国校了那么多医书,会不会有验证一下人体 脏腑经脉数据的冲动?会有,而且会很强烈。长期专注于某事,往往会痴迷其中, 可以废寝忘食,牺牲其它,把心存疑问的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是他最大的愿望, 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和对某事成瘾差不多。一旦把问题弄清,会有常人所体 会不到的快感和欢娱。有此经历的,不难理解这一点。不仅李柱国会有,甚至刘 歆、王莽也会有。殷纣王不是曾经因为好奇,也因为拒谏,曾对他的叔父比干剖 心看窍吗?(《史记·殷本纪》)   如果李柱国有这样的愿望,刘歆也有,在逮到王孙庆的时候,李柱国、刘歆 都有机会向王莽提出解剖他的要求。王莽也出奇地迷信天人感应,也重视学问, 很容易得到批准。当时的伦理观念,不准解剖人体。汉朝的刑法较宽,文景以后, 对罪犯,废除了割鼻、断舌一类的酷刑,连株连三族都废除了,更没有凌迟、五 马分尸的刑法。元帝朝更为宽厚。(参见《汉书·刑法志》)王莽是打着天人感 应、顺应祥瑞的旗号上台的,当然要做出顺天应人的姿态,不会乱施刑罚。王莽 杀王孙庆,虽然是对付政敌,表面上还是要讲仁义的。作此决定,实属破例、特 许,是以治病为目的,强调这个理由,也说明这不是常规手段。   对王孙庆,是先杀死再解剖,还是活体解剖?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先杀死再 解剖。因为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让受刑者更痛苦,如果以增加痛苦为目的,可以 用凌迟、车裂之类,而这些刑罚,在当时并不通行。他们的目的是取得人体数据, 所以,会把人先弄死,免得挣扎,破坏人体数据。也显示不特别残酷,少招物议。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话与此暗合。《灵·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 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 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劣,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 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这篇文字比较浅显,比较起来,像 较晚的作品,这段文字,极可能就是这次解剖事件的记述。此处所说的八尺之士, 是写文章的约数。《灵·骨度》记载的七尺五寸,是测量的准确结果。   在此之前,什么时候以医学为目的,解剖、测量过人体?在《史记。扁鹊列 传》里,虽然也有刳肠胃,抉脑髓的描述,但那个时候的解剖水平,要原始得多。 可以认为,马王堆的《脉书》是在解剖的基础上写的,比《灵·经脉》要简单多 了。《灵·经脉》里对各经脉的描述,是空前的,就是《黄帝内经》里其它任何 篇目里对经脉的描述,也不能与之相比。这样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既不是天 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人家说得明明白白,是解剖人体所 得的数据。   《灵·骨度》对人体表面数据的描述:身高7尺5寸=1.73m (新朝1尺 = 0.231m)[17]胸围4尺5寸=1.04m,腰围4尺2寸=0.97m……。这显然是个很健壮的 人,并不是多人测量的平均值。王孙庆有勇略,一个有勇略的人不至于羸弱吧? 所以,上述数据很符合王孙庆的身份。李柱国指导巧屠如何解剖,并详细观察记 录。   可以推断,《灵·经脉》、《灵·经水》、《灵·骨度》、《灵·脉度》、 《灵·胃肠》、《灵·平人绝谷》这些篇目,都是对这次解剖事件所取得数据的 记录。要不然,他们用竹筳导其脉,知所终始干什么?他们测量了不记录,记录 了不写进当时他们的沥血之作,为什么要费那样的干戈?   根据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附录里的资料,新莽时期的度量衡折算为: 1丈 = 10尺,1尺 = 0.231米;1斤 = 16两 = 238克,1两 = 14.875克。   身高7尺5寸 = 1.73米;头围2尺6寸 = 0.60米;胸围 4尺5寸 = 1.04米;腰 围4尺2寸 = 0.97米;从颅顶到颈,0.28米,从额发缘到腮,0.23米;从喉结到 锁骨上窝,0.09米。这显然是个前额较长,胸腰围较宽,身体壮实的男性,很可 能就是测量王孙庆的数据。《灵·经水》里说:“其可为度量者,取其中度也, 不甚脱肉而血气不衰也。若失度之人,癌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制乎?”就 是说,所度量的人,不可以太消瘦,所记载的数据,显然符合这个条件。   其他测量数据归纳如下:   舌长:16cm,重:148.75g。   咽门重:148.75g。   食管长:37cm。   胃长:60cm,周长:35cm,径:11.6cm。   小肠周径:5.8cm,长:7.39m。   回肠周径:9cm,长:4.85m。   大肠周径:18cm,长:64.7cm。   从胃到肛门长:13.96m。   从这些数据看来,舌、咽的数据基本符合实际,胃肠的数据大了一些,可能 是测量时做了牵拉。尤其是用竹签测量,牵拉是不可避免的。大肠的数据,又太 小了,估计是书写或传抄的笔误。传抄的过程中,只看书本,不再做实际验证, 以讹传讹是必经常会出现的。   如果说体表可以测量活人,对脏腑和经脉的测量,就必须要死而解剖视之、 量之了。没有巧屠、合用的刀具、医者的指导和记录,普通的杀人是不可能测出 具体有意义的数据的。在《灵·胃肠》、《灵·平人绝谷》里记录了同样的胃肠 的位置和测量结果,胃肠的位置和解剖关系,很合乎人体实际。说小肠(以系膜) 附着在脊柱左侧,回肠的屈曲特别多,实际情况正是如此,肠系膜的确是从左向 右。大肠和回肠相接,由右向左弯曲。   在《灵·脉度》里,记载了六阴、六阳和督、任、跷脉的长度。没有记录12 脉的具体数字,是可以理解的。在长期没有解剖的情况下,一次解剖,能指望有 多准确?就是经脉的数量,亦恐有凑数之嫌,是从天人感应逆向推导出来的,所 以,能准确测几根就算不错了。详细情况,留在考证经络实质的文章里讨论。   还有一个问题,那位太医,一定是李柱国吗?当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 可以推测有没有这个可能性。   公元前26 年,刘歆的年龄不超过24岁,已经是满腹经纶了。设李柱国也是 这个年龄,或稍大一些,30岁吧,到公元16年,也不过66—72岁。也不能排除比 刘歆小一些的可能,比方说20岁左右。这个年龄在宫中任职,是完全可以的。刘 歆是在公元23年因参与劫持王莽,事情泄露而自杀的,说明在那时,他的身体还 很不错,此时肯定73岁左右了,所以,李柱国活到这个时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不能排除。那位太医就是他,绝对不能排除。不能排除,就有可能性。   退一步说,此时李柱国死了,那位太医是别人,并不防碍把解剖结果写成文 章,放在《黄帝内经》里。但《汉书·艺文志》没有这样的记载:“李柱国卒, 某某继其事。”这样的话。刘向卒,歆领其事,是有确切记载的,而记载的人, 正是刘歆。   为什么《汉书·王莽传》里没记太医的名字?我个人认为,班固写《汉书》, 所根据的材料很多。材料来源不同,记录的人不同,详略也会不同。如果原来就 没记,班固又如何能给加上去?《史记》那样严谨的作品,仍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如:子婴是秦皇的什么人?在《始皇本纪》里,说是二世之兄子,在《李斯列传》 里,说是始皇弟。又《周本纪》从后稷到文王时间的世系,最少脱漏了20代。因 为其间经历了夏、商两个朝代,1千多年,却父子相沿,仅15代,无论如何也是 不可能的。当然,也可能不是司马迁的错,《史记》也经历过一些篇章的亡失, 安知不是被传抄错、抄漏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公元前26年以前,《黄帝内经》不可能是一本现成 的书,是李柱国整理编次的结果。《汉书·艺文志》所列的医书、方家书,房中 书等,都是镜他整理的成果,否则数量不会那样少,书是那样整齐,一个注本也 没有。据此,可以确定,《黄帝内经》开编于公元前26年,在公元16年还有补充 算是完成的时间吧,这是指古本《黄帝内经》。现在流行的《黄帝内经》,经过 数次校注,重新编次,亡失了一些,又添加了一些,另当别论。   8).《黄帝内经》的质量:《黄帝内经》各篇的内容,保存了原始资料的 原貌,只是在体例上做了统一,一律改为对话体。   李柱国的工作,不止编次一本《黄帝内经》,其他的医书、《汉书·艺文志》 方书都是他归类出来的。工作量如此之大,而当时征来的书又庞杂、笨拙(指竹 简)无比,产生一些疏漏,是难免的,不应苛求。   (待续) (XYS200801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