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唉,真敢吹啊,连“编审”都敢自封: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人类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组织化学与细胞 化学》等编审。”《细胞遗传学》(Cytogenet Cell Genet)、《组织化学与 细胞化学》(J Histochem Cytochem) 、《人类遗传学》(Hum Genet.)都 是级别很低的学术期刊。不过,一份国际学术期刊,不管级别如何低,也绝对 不可能请一位只有硕士学位的“兼职副教授”、技术员当编审。这里面 Cytogenet Cell Genet未上网,其他两份都上了。大家到下面网址看看,编审 名单中哪有陈晓宁? http://www.jhc.org/misc/edboard.shtml http://link.springer.de/link/service/journals/00439/edboard.htm 还有象什么“由美国政府投入1亿多美元,经数十位科学家历时7年多的艰苦 努力,建起了三大基因库”,也是吹牛吹到了顶了。“博宁”的技术总监、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曾暄教授上的“普及课”也有一些错误,不过我 宁愿相信那是记者没听明白。(方舟子) 关于干冰16磅 有些事,不该做的,做了就不要把别人的前途搭进去。FAA规定,乘客带干冰,最高 不得超过4磅。违者罚款至25,000。http://www.alaska.faa.gov/flt_std/aved/Pax%20rites.html。 这是对个人违章的处罚。FAA的规定不是“炒”出来的,多是由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 但是,有的人为了“炒作”,也不怕把有关航空公司的声誉,航线权,法律责任搭上。 居然把违章行为当作“爱国”义举来宣传。如果FAA知道在辖下的机场起飞的飞机居 然可以由航空公司的代表明确地违反它的规定,导致各种额外捡查,不知这些忙着计 划“上市”的人又怎样想?这是典型的损人利己行为。(紫弦) 陈至少在国内没说是博士;炒作新闻,不忍卒读前一阵子对超光速现象的发现, 美国多家媒体也有报道,内容(我看过的吧)都平实客观。为什么国内的报纸那 么幼稚呢?无关的细节太多了,“12辆车”“双棒灯”什么的太象小孩玩过家家。 不多说了,先拿我自己的博士吧。(方宏渐) 呵呵,她学位上看来真是做了欺骗了,"1980年毕业于海军军医学院".有谁听说过 "海军军医学院"?是教育部认可的大学吗? 她80年毕业就意味着最多是工农兵学员 (很有可能还不是,而仅是在那里培训过).我记得"工农兵学员"当初算"大专"学历 而不是"大学"学历.他们毕业后的工资是46元而不是56元.哪位能给证实一下? 记得前面还有一篇说她88年来美前作过6年医生,即82年才当医生.毕业2年后才当 医生是什么意思?(福尔摩斯) 陈不是一个科学家。美国生物学界的大陆华人Graduate Faculty (Tenure-track or Tenured)已有近千人,没人愿意去中国吹牛,因为那有损科学家的人格。只有这 等实验室技术员水准的人,才会别有用心地去蒙骗。(真教授) 这可能就是她所谓的“海军军医学院”,见“海军军医高专”,看来她是中专毕业. 她作为一名军人,怎么出得国也很值得怀疑。可能我多疑了,不过一个人撒一次谎就 会让人怀疑他所有的事情。 ******************************************************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简介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简介 http://caj.lib.whu.edu.cn/periodical/Pages/yangkan/zje/qe95.htm 海军医专以于去年并入第二军医大,还好她没说自己是二军医大毕业的,不算太撒谎。 (霍山) (原载《青年时讯》2000年8月24日) 无价之宝来到中国 三大基因库对于提高中国的人口素质意义非同小可 刘殊瑾   六箱宝贝要来了   陈晓宁携带着6只特殊的箱子要回国了,里面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价值无法估量的三大基因 库。   8月19日,来自北京各大媒体的记者4点半就到位于阳光广场503室的博宁基因工程科技有限公 司集合,等着去机场接机。   我对基因库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对于提高中国的人口素质,作用非同小可。   中国每年新生婴儿出生数量是世界之最,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每家都想生个健康的孩 子。但出生缺陷及各种遗传病是不可治愈的。像唐氏综合症,俗称“先天愚型”,就是天生脸部 和体型畸形扭曲,外加天生的呆傻,谁看了心里都难受,这个家庭也从此陷入深深的不幸之中。   像这种孩子,在中国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个出生,约占活产新生儿的1/600,年出生为8万例左 右。而基因库出现后就不同了,它可以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染色体异常进行诊断,不仅仅限于产前 对智力低下、新生儿染色体异常、习惯性流产、不育症的诊断,还可以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进行 诊断和预报,对试管婴儿植入前诊断,及相关肿瘤的诊断等等。   博宁公司负责组织工作的人员告诉大家说,飞机晚点了,原定6点半到达的飞机推迟到8点 半。这时,我开始翻手里的一份关于三大基因库的资料,通篇DNA、基因、染色体,弄得我一头 雾水。大家也都说不懂。   还是“博宁”的技术总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曾暄教授走来,给我们上了一堂 科技普及课。   曾教授说,陈晓宁带回来的三大库,是指人类基因克隆库,人类基因探针库,小鼠基因克隆 及探针库。人类基因克隆库就是挑选了基因库里人类基因的克隆,把人类120000种基因的成分分 析了一下,也叫做人类基因组BAC(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   见记者们仍旧有些懵,曾教授很费劲儿地想了想,打了个比方,“假设人体是一幢大楼,克 隆库把居民都注了册,这样你就知道了里面都住了谁。”   “如果有一个人正是我想找的,该怎么找呢?”记者问。   “这正是人类基因探针库要做的。”曾教授说,陈晓宁他们8年来,所做的一件非同寻常的大 事,就是让我们在显微镜下,用肉眼可以直接看见DNA———她利用DNA“双螺旋”的性质,在 DNA细胞分裂成最容易辨认的染色体形式时,提取这段染色体,用荧光物质给它上色,做成探 针,存入探针库。以后即使DNA再分裂成线状,也能通过探针库里的探针(即上了色的染色体) 找到它。这样就给科研和病前诊断提供极大的方便。她把探针库比作又注册了楼内住户的门牌号 码,你要找谁吗?太容易了。   小鼠基因克隆及探针库原理相同,针对于科研和疑难病症的探索性治疗。   这次是基因库第一次被拿出实验室,它将使中国人第一次广泛受益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 果,基因库的到来,不仅掀开中国生物研究新的一页,也是它第一次产业化———最重要的是, 在中国。   它们永远留在了中国   晚7时,一个由12辆汽车组成的特殊车队一律打着双蹦灯,疾驰在开往机场的高速路上。记者 们和博宁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急不可待地赶往机场。   刚到机场,又听到消息,飞机到达时间又推迟了1小时,无奈,大家只好在贵宾室等着。我老 早就跑到出站口,见有两个博宁公司的小伙子,扯起了一个小条幅,上面写着“欢迎陈晓宁教 授”,因为没有经验,也拿不定陈晓宁到底会在哪个口出来,一会儿挪到水平自动扶梯口,一会 儿又挪回出站口,我在他们后面跑来跑去。   10点,陈晓宁终于在丈夫汪海涛的陪同下,快步走来。她穿着一身黑色的棉布长裙,短发, 步伐轻盈,气质谦和、沉着。记者们一窝蜂冲了上去,面对十几架相机的闪光灯频频闪动,陈晓 宁保持着微笑,但显然有些僵。“这么多记者呀!真不好意思。”她是一个学者,新闻记者的热 情让她有些不适应。反倒是身旁穿着黑色休闲夹克的高大丈夫神情坦然。   一边躲闪着记者的追逐一边走,又来到机场的休息厅,在等候箱子送到时,她和丈夫又分别 被记者包围成了两个小圈子,见到了陈晓宁,却还没有见到神秘的箱子,记者们都不死心。   箱子送到时已是夜里10点半钟,记者没能见到,就被送到了来时的车上。一辆加长型黑色大 “林肯”停在了贵宾厅的门口,陈晓宁拉开车门,“这么大的车,别让我一个人坐”,她拉了一 下身旁的我,“上车吧。”这是个绝佳的机会,我上了车,挨着她坐了下来,开始了我的采访。   15个小时的飞行没有给她带来任何疲惫之色,尤其一说到携带基因库在洛杉矶机场遇到的麻 烦,她的沉静谦和之中便多了一丝激动。   原来,她带来的基因库和探针库,要用干冰包装,装在孔板上,板上的每个孔里,装着一个 可无限繁殖的基因克隆。这样箱子的总重量达15磅左右(约6公斤),按规定这么大量的干冰散 客是不允许带的,只能货运,但货运时间长,活体基因会死掉。“我急了,没有别的办法,只好 向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洛杉矶站的郑站长苦苦解释、请求,郑站长同意破格一次‘下不为例!’我 忙说:‘没有下次,只这一次。’”这样,陈晓宁得以亲自护送这些“宝贝”安全回来了,自然 没有下次,它们永远留在了中国。   她自己的事情,讲得很少,反复强调不太喜欢媒体对她过多关注,希望应让国内的百姓更多 地去熟悉、了解有关基因、克隆方面的科技,而她只想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不被打扰。   “我听说您最初只是参加一些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研讨班,并未想到过要做大的动作。这 次怎么下决心把基因库带回来?”   陈晓宁说:“回国建立‘博宁’,有三方面的契机:我是中国人,我想做点事,身后有强大 的支持。”   “是指来自国内外科研界的支持吗?”   “美国方面很顺利,对于科研工作者离境时带走自己的科研成果,政府一般不予过问。国内 的科研工作者自然是非常欢迎。而老百姓一旦了解了这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大好事,也一定高 兴得不得了。我丈夫给我的支持很大。如果不是他看到了科研前景和商机,还为我做了商务计划 书,我不会下决心把这些箱子真的拎了回来。”   “1990年你在洛杉矶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如果继续攻读下博士学位便可提升为教授,你为 什么没有继续下去?”   “我想做点事,也就是在这期间,我和全世界数十位科学家,建起了三大基因库。不管你在 美国怎样成功,即便入了美国籍,你还是中国人,如果不回国进一步发展事业,你会觉得很可 惜,我想回国做出点事来,将来成功了还可以再向国外推广。”   “国外像我这样想回国做事的很多,但很多人都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或不知如何入手,成立 ‘博宁’,可以为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做更多的好事。甚至,许多外国的技 术人员也会被吸引来。”   记得曾暄教授曾给我讲,一次,由于有急事深夜两点钟往她家里打电话,是她孩子接的,问 你妈妈怎么还不回家,回答是还在实验室,孩子已经习惯了。我就想像这个勤于做事的女人,会 是一副很劳累的样子。听到的陈晓宁和我看到的不一样。现在我身旁的这个陈晓宁,在她脸上看 不到已过不惑之年的岁月痕迹,双目的清澈、沉静反使她的气质睿智而年轻。   23时30分,我们这一行的车队径直开进了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在这里,大箱子里的基因 库将被存入由美国FORMA公司提供的零下86度超低温冰箱。虽然已近午夜,大家都很兴奋,簇拥 着几个大箱子上了三楼。   “博宁”的工作人员都带上了白手套,将纸箱打开,小心地取出干冰———记者紧张地端着 相机———在干冰的冷雾气中,陈晓宁亲自取出装有基因的白色塑料小盒子,一个个将它们装入 冰箱———锁上。快门声响成一片。   建立“博宁”只是第一步   回来建立“博宁”,只是第一步。陈晓宁,这个一心想要做事的人,下一步要做的事是什么 呢?   陈晓宁的头枕在林肯车的玻璃窗上,沉思着,说还有横向的和纵向的工作重点。纵向的是指 应用基因技术,对产前、产后、白血病、肿瘤进行诊断,对患儿进行育后治疗;在进行试管婴儿 种植前,利用探针对胚胎母细胞进行遗传诊断,挑选好的胚胎母细胞进行种植。这一切都保证了 人口素质的提高、疾病的减少。   比如说,一个人是由一个受精卵不断分裂、增殖来的,每个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一半 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如果在产前,提取探针库中的探针(上了荧光色的染色体)植入羊 水,根据DNA双螺旋的性质,探针和人体内基因序列相同的染色体会粘在一起,我们从电脑上看 到它们会同时发出彩色的荧光,这时如果发现某一段染色体荧光闪得特别频繁,就说明人体内这 一段的DNA细胞没有分解开,这很可能是肿瘤的征兆。如果有的染色体找不到相同序列的探针粘 合,就说明这段染色体发生了病变,就是人生了病,需要在胎儿未出生前给予治疗,或尊重父母 意见,根据优生优育的法则优胜劣汰。   会不会因为探针库中的探针用了一次就少一些,而总数越来越少呢?回答是不会的,探针库 里的探针可以不断克隆。   利用探针技术可以诊断出染色体的病变,对发现症状病人进行及时治疗,但每个探针一次只 能诊断出一种病,对病人进行检查只能一次次地去试,费事费力。你肯定会想到,成千上万个探 针同时对染色体进行测试又是什么样呢?   陈晓宁下一步的横向工作重点就是做这件事———建立人类基因DNA芯片库,每个芯片就相当 于成千上万个探针,它不仅可以同时对成千上万个染色体进行检测,还可以发现一些人类尚未知 的东西。   国内的科学家们对于陈晓宁的回国欢欣鼓舞。近几年,陈晓宁主持的洛杉矶CEDARS SINAI医 学中心分子遗传实验室已给中国的基因组研究和医学遗传学领域无偿提供过基因克隆和探针,但 手续极为烦琐。   在“博宁”等候去接机时,曾暄教授告诉记者,在过去几年内,每当她急需要哪种基因,就 先打电话,告诉陈晓宁。那边技术人员就开始从基因克隆库的12万个克隆里边找,找到了,复制 一份,再用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提取出,用荧光物质上色,再用干冰封在试管中。技术过程完了, 接下来是美国律师签字的文件寄到中国,由协和医科大学的领导层层审批、签字,寄回美国,于 是这份由双方签字的文件才能保证装在试管内的基因由飞机空运来中国,可见中国基因技术发展 因此而受的滞障。   现在,技术持有者陈晓宁将基因及探针库带回中国,并在中国成立博宁基因工程公司及研究 中心,一则此技术将广泛应用于中国的临床和科研,方便了科研工作者。二则基因技术首次在全 世界范围内产业化和商品化,它不再是向全世界无偿提供,但在产业化基础上发展的“博宁”无 疑会极大推动基因技术的发展。   基因库拿到中国,对中国科研影响最深远、意义最大的一件事应该是:中国的科学家,可以 借助基因探针,更方便、快捷地开发中国丰富的基因资源。这一点,让许多科研工作者都兴奋不 已。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系戴灼华教授说,“中国人口众多,丰富的基因资源蕴藏在56个民 族中;中国人几代同堂,没有天灾人祸不动窝,形成的家系最多最纯,这些都是我们开发基因资 源的优势。”   什么叫DNA?   在“博宁”,曾暄教授给我上了一堂基因知识的普及课: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说,决定一个物种之所以是这个物种,是由它的遗 传信息决定的,而遗传信息的载体,就是一种叫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的化学物质。   DNA的特点是“双螺旋”———它能合能分,也就是医学上讲的“杂交”———即基因序列相 同的DNA会粘在一起。DNA细胞在分裂前期,只是一根线,在DNA细胞的分裂中期,我们在显微镜 下看到一根根棒状的东西,就是DNA缠绕蛋白质形成的染色体。DNA分裂后期,染色体又一分为 二,变成两根基因序列相同的线状物质。   陈晓宁   1980年毕业于海军军医学院。1988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就 任加州大学(UCLA)副教授。   同时兼任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分子遗传实验室副主任,北美中国遗传学家主席, 美国医学遗传出生缺陷中心副主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人类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组 织化学与细胞化学》等编审。主要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人类和医学遗传学、细胞遗传学。   陈晓宁和JulieR.Korenberg主持的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分子遗传实验室,参 与了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政府投入1亿多美元,经数十位科学家历时7年多的艰苦 努力,建起了三大基因库:人类基因克隆库,人类基因探针库,小鼠基因克隆及探针库。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