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手术的危险   白衣咸饭   谁都知道做手术有危险,但大家看病时都图一个吉利,所以尽量避免使用 “危险”这个字。即使要开刀了,无论医生还是家属,都说“手术有风险”,而 不说“手术有危险”。说风险不仅比较文雅,而且似乎避免了危险、死亡等不吉 利的字眼。其实,这里的“风险”就是“危险”。虽然大家都知道手术有危险, 但危险到多大程度,不仅局外人不知道,就是行业内的人,也不明不白,至少我 自己是不明白得很。咸饭在这个行业里混了这么多年,看到的,听到的也太多了 点。所以,把有限的几件记忆十分深刻的故事写出来,大家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 糊涂了。   包皮环切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手术之一,估计在现代医学诞生前就有了。 在犹太人和非洲一些国家中流行割礼(男孩其实就是包皮环切),况且还不用麻 药。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讲一个非洲部落的孩子们10岁左右时,部落的人在一起 唱唱跳跳,到了最高潮,竟然是当地的土医拿出一把刀,把那孩子的包皮给活生 生地割掉。这个孩子不仅不哭,还强忍着泪水,一副高兴的样子。因为成人了!   自从医学界发现割了包皮的人,其妻子很少患宫颈癌后,这手术就在世界范 围内慢慢流行开来。开始是一些包皮过长的人,要把包皮割掉;后来对包皮与龟 头粘连或发炎,影响了性生活的人,医生也建议割掉。估计这里的读者中,做了 这鸟手术的,不在少数。   14年前,有个出生于一个军人之家的年轻人准备在8月1日建军节那天举行婚 礼。请帖发出之后,小两口在7月中旬到省城办理结婚用品。等把婚礼需要的东 西都买好后,他们路过一家百年老(医)院。男的突然对女的说“我去做个包皮 环切吧?”没想到女的说“好啊”。这样,这位未来的新郎官就走进了这家百年 老店的泌尿科。   接诊的是位年资很深的医生。当时医院刚刚把奖金与手术量挂起钩来,大家 收病人、做手术的积极性都很高。由于包皮环切这手术也太小儿科了,所以没法 在正规的手术室排上号。但这家医院有个教学用的手术室,平时用来做些动物实 验或教学示范什么的,内面的手术台、手术器械、灭菌设备等一应俱全。所以, 这位医生把这个年轻人安排到这个动物手术室做包皮环切,这个年轻人也满口答 应了。   包皮环切是个地地道道的小手术,即使在正规的手术室做,也是麻醉、手术 一人承担,最多也就再加一个低年资医生或实习医生或护士帮帮忙。一般采用局 部阻滞麻醉。现在已经不需要切了,有公司发明了一种套环,往过长的包皮上一 套,再打一个结,多余的包皮会在2-3周内慢慢缺血坏死,伤口长得也很好,连 一针都不需要缝。整个手术几分钟就完成了。但那时候这个技术还没有发明出来, 当时还需要用刀切,用线缝。那天很不幸地是,当麻药推入这个青年人的阴茎根 部后,这个青年立即呼吸急促,不几分钟就与在外等他的女友阴阳两隔。   由于婚礼请帖已经发出,这新郎官一下子说没就没了。他出生于革命军人家 庭,他父亲是当地县人武部头头,而他的那帮大学同学在听到这个噩耗之后,与 他父亲的革命战友们和下属一起,把医院围了个水泄不通(听说还有人带了武 器)。事情闹得很大,最后医院没法,请求省里出面帮忙,由一位省委副书记出 面连唬带吓,把那些革命军人弄回去了,可命令挡不住他那帮小兄弟,最后医院 赔偿家属8万(当时算很高的了,按那时的规定最多只赔300元),才把这事情平 息下去。   看到这里,估计有部分读者会知道这事情发生在哪家医院,因为这是医疗界 的一起极端恶劣的医疗事故。不过,那时候互联网不发达,知道这事的人还不多。 不过,令同行们震惊的事,似乎每年都有发生。   前年的某一天,一位华裔美籍女士与美国丈夫回国生孩子,住进了国内一家 名气很响的三甲专科医院,选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做择期剖宫产。在选定的时辰内, 一个小生命顺利诞生。手术经过也算顺利。但回病房后不久,患者出现了意识模 糊、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症状,值班医生觉得这可能是麻醉或内科有什么问题, 就请了麻醉师和附近一家著名医院的内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等来会诊。但会诊的 结果是没有发现什么麻醉科和内科情况。后来患者的情况越来越差,等主任们会 诊后,大家把超声机推到病房一查,发现是腹腔内有个巨大血肿。所有的人都为 此大吃一惊。医院派出了最强大的阵营(也可以说是国内最强大的阵营)进行抢 救,但由于耽误的时间过久,患者最终还是因出血过多、出血性休克未能纠正而 死亡。由于涉及到海外华人和美国友人,加上是正常孕妇做选择性剖宫产,患者 走着进去,却被推着出来,所以这事不仅使业界震惊和蒙羞、主刀医生改行,而 且医院支付了一笔天价赔偿。   平心而论,这两个病例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间悲剧。前者的原因是没遵守 诊疗常规,没有在有抢救条件的手术室做。我曾经就这个问题与好几位麻醉师聊 过,大家一致意见认为,很可能是麻药直接推入了血管或发生了药物过敏,导致 患者死亡。但反过来说,如果是在正规的手术室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患者被 抢救成活的几率又有多大呢?谁也不能保证患者不死亡。   第二个患者也绝对死于非命。我写出《选择性剖宫产》后,有个不学医的网 友留言说,不管怎么说,“剖宫产总比经阴道产要安全”。因为有这么一句留言, 所以我觉得还是得用事实说话比较好:任何手术都有危险。这有点像开车。高速 公路上发生车祸固然损失惨重,但小区内发生车祸的也并不少见。手术有大小, 危险都存在。在我做小医生的时候,我很喜欢上台,很喜欢开刀,很想成为“第 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我成为医院本专业内的“第一”后,我的心态却 来了个180度的翻转。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非行内之人,恐怕一辈子也难 以体会。   很多人以为没有熟人和关系的人才会发生这种低级医疗事故。恰恰相反,医 务人员印象中的低级医疗事故发生在“自己人”(熟人)身上的几率比普通人要 高得多。这方面有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前中共常委张春桥的妹妹张佩瑛,本人曾 经是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别名红房子 医院)的助产士、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等,时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育革命组副 组长、院机关党支部书记。因为患子宫肌瘤,于1974年在这家医院妇科做手术。 无论以前还是现在,作为医院在职职工,做手术时医院一般都比较重视,多数都 会主动派出最强大的手术阵容和麻醉队伍,进行认真的术前讨论和准备,这是国 内医疗界不成文惯例。国外医院也差不多,至少瑞士的医院在这方面与国内差不 多。本来,做子宫切除一般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就行了,但由于张佩瑛的特殊身 份,医院请来了中山医院麻醉科方兆麟教授做麻醉。听我同事讲,方教授是国内 经验非常丰富的麻醉师,水平很高。术前讨论中,为了手术安全,有人提出进行 全身麻醉。手术的那天,这位方教授为了病人的安全,想顺便拿瓶氧气,准备术 中使用,没想到却阴差阳错地拿了一瓶“笑气”(一种全麻药)。由于拿错了药, 因此在做麻醉诱导的时候,错把笑气当氧气,结果患者张佩瑛当场死亡。事后, 当时的上海市委秘密成立了调查组,几十人被查,直接责任人方兆麟教授被发配 奉贤劳动了一年多 (http://history.qikoo.com/article/q7576179,751131,s5192_34876,1.html )。由于四人帮倒台,这个案子最后不了了之。但是,从医学的观点来说,即使 按现在的标准看,对直接责任人方兆麟教授的惩罚,并不算重,因为这是一起典 型的一级甲等医疗事故,现在的刑法规定可以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但对其他很多与此无关的人员的惩罚,则显然是不恰当的。   这是昨天写的帖子,还没有写完,但医院突然要我去抢救病人,就没有再写 下去了。等我把病人抢救成功回来,前天的构思,却再也接不起来了。这三个病 人都死于非命,但医疗过程中更多的危险,来自于疾病本身和危险的不可预见性。 今天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就此停笔吧。等昨天抢救的病人完全脱离了危险,我把 手术风险再写一下,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一点。 (XYS20080727)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