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介绍有关“经济学与道德”的一个实验及一段论争   作者:小医生家属   最近有网友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医患关系问题,寻正也写了一篇《道德是经 济的根基——与医生及“正和”探讨道德》 为自己辩解。该文的题目是“道德 是经济的根基”,但文中说的是“道德是经济学的根基”,“经济”与“经济学” 混淆不清;寻正在文中对标题所述的结论并没有进行论证,只说“道德是一个经 济学问题”,似乎是说道德的形成是源自经济学意义的利益激励(如理性人)之 驱动,但这是说“经济学是道德的基础”,而不是“道德是经济(学)的基础”。 在混乱的语言背后,通常是逻辑的混乱。   寻正该文的更多内容依然是曲折含混,难于卒读,按下不表。下面简单介绍 一个关于“经济学与道德”的实验及一段争论,以方便对该问题感兴趣的读者进 一步阅读。   在《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Puzzles and Paradoxed in Economics,马克 ·斯考森、肯那·泰勒著,华夏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中,有一节题为《学 习经济学会使人变得缺乏道德吗?》,介绍了对如其题目所述的这个问题的一些 研究,现转述其中的“拍卖市场实验”(Smith,1989)。   这个实验模拟拍卖市场,由有经济学学习经历的学生和普通人作为对照组参 与进行,给予参与的拍卖与购买的双方真实的资金,并根据他们的拍卖成绩给予 他们酬劳。研究者模拟了各种拍卖市场,经过长达25年之久的广泛研究,得出一 个证据:在刚开始时,有经济学学习经历的学生表现得更成功,但随着游戏进行, 差异很快会消失,并趋于一致。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合理的物质利益驱动的个 人利益对均衡和效率的驱动作用要比新古典主义模型假想得更为强大。   下面介绍在国内发生的一段争论。   多年来我一直阅读《读书》杂志,这段争论就主要是在《读书》杂志进行的。 在1996年第3期的《读书》上何清涟发表《经济学引回人类关怀》一文,是为这 场争论最初的发端。后来何清涟还批评国内经济学家的所谓“价值中立”。   《读书》1998年第6期发表了樊纲《“不道德”的经济学》一文,正式拉开 了这场争论。此后《读书》及其他刊物发表了一系列讨论文章(未全部查找原始 出处),如:   盛洪:《道德,功利及其他》,《读书》1998年第7期   姚新勇:《不道德-的经济学的道德误区》,《读书》1998年第11期   卞悟:《有了真问题才有真学问》   张曙光:《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   张曙光:《批评规则、交往理性和自由精神》   秦晖:《不讲逻辑的“经济学”——关于公正问题的经济学论争》   梁小民:《亚当·斯密问题之解》,《读书》1998年第10期   何怀宏:《在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读书》1998年第12期   有兴趣的可以到网上搜索以及到期刊网查找有关文章阅读,在这里不详述, 单简单说一下樊纲《“不道德”的经济学》文中的观点。樊文称,“经济学虽然 离不开‘道德’、价值体系之类的概念,但它本身不研究道德问题;……作为经 济学家,谈道德却是‘不务正业’”。樊文称,“经济学是十分谦虚的:它不打 算改变‘人性’,而只满足把现存的‘人性’接受下来当作自己分析的前提”, “只是把道德规范作为一种外生的条件或约束,而经济学本身作为一门学科不是 研究道德规范,其任务也不是道德说教;最后进一步指出,经济学提出的政策建 议或制度设计,不依赖于道德水平的高低,而宁可假定人们在道德水平极低的前 提下进行工作,反倒更现实、也更‘保险’”。   道德与经济学的关系,历来有较多争论,“亚当·斯密问题”也常作为经济 学入门问题被提起。就在前述《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一书中,一开篇即是谈 “亚当·斯密悖论”。以我的了解,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有“实证经济学” (positive economics)和“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之分。前 者研究事实,后者涉及价值判断,而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相当一段时间中相当 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前者才是纯粹的经济学研究。 (XYS200803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