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关于《手足口病就医记》的释疑   作者:烈文   1.临床诊断与误诊。该文总结教训中说到第三点为“当用药到第三天病情还 出现反复时应当考虑是否误诊”,我觉得有待商榷。作者大概是认为自己的小孩 开始诊断是“病毒性感冒”,后来变成“手足口病”了,认为是误诊。我的观点 是,构不上误诊,在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一定时期的 临床表现完全可以得出合理且正确但不同的临床诊断。还有一种情况,某病例主 诉右下腹痛,查体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未及其他特殊异常,这时临床诊断“急 性阑尾炎”是正确的,但开进去发现是"梅克尔憩室炎",术中更正诊断,我认为 前面的“急性阑尾炎”诊断也是正确的,因为符合一定的诊断标准;如果开进去发 现阑尾的确有炎症改变,但术后病理发现是"阑尾类癌",这种情况下,前面“急性 阑尾炎”的诊断,还是正确的,道理同前。那这两种情况是不是“误诊”呢?我认 为也是的,但这种误诊与一般人理解的不一样,不属于错误。   2.医生同意家属换药时的心理。只要不违反医疗原则,不牵涉重大的利益, 医生一般都会同意换药或使用/不用某药物,特别是在比较繁忙,医生没时间跟 家属“扯皮”或家属不是那种好对付的人的时候。   3.门诊时间过短。“每个患儿的诊断用时虽不至于低于5分钟这么夸张,但 不超过10分是绝对没错的”,没办法,因为中国的门诊不是预约制的,如果一个 医生看一个病人要30分钟的话,他的下场会比较惨,病人不满意,有一些人可能 就挂不上号了,等的人要急了,急了就有人闹,领导不满意,完不成诊次,自己 不满意,收入减少,接触的病例数减少,就没机会发现可能的好病例。   4.不是为了吓唬人。“对于这个病我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一旦放 过了就是一个死字”,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医生喜欢吓唬人。没办法,如果把病情 讲得严重一点,没有很大的坏处,家属会更重视,疾病本身有恶化的可能性,如 果一开始就讲轻了,后来恶化了,家属肯定会质疑,继而纠纷。   5.签字这档子事。每次让去进行术前谈话和签字,我也挺痛苦的,我很怀疑, 家属到底搞明白这个签字的含义没有,我最怕的就是家属太忽视或畏惧这个签字, 所以谈话非常有技巧,就产生了这样一句话,“要不把刀开好,要不把话谈好”。   6.入院查体。“入院检查根本就是走过场,五分钟就完成了,还不如门诊”, 我一直反对用大把的时间来书写医疗文书,却把在问病史和查体的时间打折扣。 但时间长了,也发现,即使我主观上要详细问,细细查,也不是很容易达到,见 过太多的病人,根本不怎么愿意让我好好查,病史问来问去,扯其他东西倒是多 很多,真正有用的信息增加不明显。后来自己作为模拟病人让别人查体,发现如 果查体太详细的话,病人也要累死。   7.护士收入不高但工作强度很大。“不知医院给护士开多少工资”,我想中 国凡是能上大学的人,基本都有机会可以成为护士,但这么多人为什么没有选择 进护理学院呢,原因很简单。最近我科连续有两名护士辞职。中国护士严重短缺, 儿科/产科,基本没有护士主动愿意去。谨以此寥寥数语献给5.12国际护士节, 希望护士们能得到更多的关爱。   8.医生夜间值班。“没想到晚上两个医生当班居然都没空”,我不知道有多 少病人或家属能够观察到,我去看他们的时候,拷机又响了,这说明,还有别的 病人要找我。夜间值班的时候,只要病房灯还亮着,我喜欢不请自到,看病人的 时候顺便把旁边的病房也看看,看到病房一切太平,我就不进去了。   9.查房。“加床小孩的奶奶对医生蜻蜓点水似的查房很不满”据我所知,以 前也不是各个病人都详细查的,但因为以前病情讨论很多是在查房时在床边进行 的,所以看上去时间比较长,现在很多讨论回办公室了,所以家属以为查房时间 短了。   10.医德。“加床小孩的奶奶老在病房里指责医生没医德”,医德问题就是 这么出来的,“医德”,讲句调侃的话,这只是个流行词,流行得大家都忘了其 根源。   11.医生说不清病情。“回答说是一脑炎,具体的你可以去问你的经管医生, 相信他会给你解释的很清楚的,多一句话也没有,也不说无菌性脑炎就是病毒性 脑炎,白问了”,这样的回答是滴水不漏的,医生要保护自己,不是自己管的病 儿的病情不要随便评论/解释,因为如果两位医生的解释说明有任何一点的不同 的话,都是纠纷隐患,但实际上,两个人描述并评论一件事情,很难做到完全一 样,不信,众位可以自己试试。所以,我总结,避免因解释病情不一致导致的纠 纷的最佳办法是,只让一个人进行解释。   12.谁来理解医护人员。“一个护士说病人太多了累死了,要罢工,真要罢 工了小孩们就惨了”,为什么医生护士得不到应有的理解,这大概就是原因。绝 大部分人从来不关心医护人员,只有当他们自己或亲友生病时,才会接触一些情 况,而这个时候,他们大部分人,会更加关注于自己或亲友的病痛,很少会有心 理空间去感受医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常态。我一直想,是不是可以请一些社会上 的人跟我一起上班,这样他们就有心理空间去体会,朝八点晚五点,24小时值班 可能只睡2小时,周六日要来查房一周至少6要到医院,手术台一站四五个小时, 一天开四五台刀,偶尔早饭直接接夜宵的生活了。希望以后再不要碰到还有人对 我要值夜班感到奇怪,顺便也提一下,不要问我月收入有没有两万,如果横向对 比美国或其他一些国家的医生,有这个收入水平我不奇怪。   13.请不要随意“自我诊断”。这一点写得非常好,以前有个词汇,叫“三 年级综合征”,说的是医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因为学习了各种疾病的症状,然后 就把自己的情况往上套,搞得整天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再高明的病人也很难比 再蹩脚的医生高明,在临床诊治方面。   14.“酌情”与常规。“酌情”这个词是很暗藏隐患的。如果医生不用“甲 基泼尼松龙以及静脉免疫球蛋白”,一旦有病人医疗结局不佳,则纠纷闹起来说, 医生没有“酌情”使用,那医生怎么办?这种情况当然是不多见的,比如概率是 千分之一,医生今天碰不到,明天也碰不到,但一年几百几千个病例下来,碰到 的概率就变成接近1了,所以医生只要“酌情”,就有“酌情”碰到医疗结局不 佳,出纠纷的时候。要想让医生能真正根据指南来“酌情”,“酌”的就不可能 只是病情,还有医患关系等其他情况。顺便提一句,据我的了解“甲基泼尼松龙 以及静脉免疫球蛋白”是没有回扣可言的。   15.入院情况与病情进展。该文作者最后强调谈入院情况,我看着很害怕, 似乎里面的潜台词有如果入院没“脑炎”,入院10天或一定时间后出现“脑炎” 就是医生的责任了。这种纠纷是存在的,新闻也时有报道,一般总是强调入院人 好好的,住院怎么就毛病重了甚至死了,那就是医院治出来的毛病。病情是会变 化的,不是说进了医院就像进保险箱,就一定没事了,再说保险箱还有被撬的呢。 这话不是为了增加恐慌,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理性的看待病情变化。但想想 医生很可怜,因为家属来闹纠纷根本不需要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甚至都可以没 有基本的理性,曾碰到过数位医生前辈兼病人家属来跟我们闹的,但事后冷静了 自己想想也明白,来跟我们说声或者找人传个话,故总结出一句话,身体有病, 心理必有异常。   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医疗,只有了解才可能有所改进,一个自私的想法是我 可能现在在做手术是医生,但我及我的亲友随时会成为一名病人,改善医疗,人 人有利。 (XYS20110514)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