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大学体制改革的困境 刘凌   近年来关于教育改革的讨论,多是些情绪化议论,或者仅仅就教育论教育, 往往缺乏学理深度,触不到三寸处,或也有怕触时忌的隐衷。笔者认为,大学改 革的关键是体制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改革至今未能启动。在我看来,之 所以如此,或根于改革动力机制中的困境。拙文尝试综合教育学、政治学、社会 学、文化学等视角,对此困境略事探索。   在我看来,较之企业和中小学,大学体制改革有如下几个严重障碍:   一、 大学改革中的“单位”阴影   由于社会资源总量不足和中间组织匮乏,中国城市长期实行“单位”制。它 对于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曾发挥过重大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资源总量的增加与资源多元化,“单位”体制的僵化弊端便日益突显。改革 不能不提上日程,并在资源多元化较充分的企业实现突破。但对学校尤其是高校 的体制改革,却很难走出“单位”阴影。这里着重谈以下两点。   一是高教资源严重不足并为国家所垄断,继续维持并强化着高校教职工对单 位的依赖。由于经济、政治等原因,中国高校无论对考生还是教师而言,均供不 应求,尤其缺乏具有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私立大学。这就使大学不愁生源和师资, 可以高枕无忧。按理说,高校教师应是大学改革的动力和主体。但在人才市场委 缩和国立大学垄断情势下,他们为生存却不能不依赖单位和政府。近年虽有一 定人才流动,也只是少数“尖子”由低价依赖向高价依赖转移,根本形不成改革 推动力。而某些学校,试行无标准末位淘汰“聘任”与“下岗”制改革,反而更 强化了教师对单位也即对权力的依赖。因为这些毫无经营能力的教师,在缺乏知 识市场的条件下,一旦脱离原单位,连生存都成问题。而作为精神生产者,又最 需要稳定和无后顾之忧的环境。即在充分市场化的美国,大学教师也享有较之政 府官员(包括大学官员)更优越的法定职业稳定性,虽然也包含某些有待改革的 惰性因素。当然,在端上“铁饭碗”之前,学校要对教师作较长时间和较严格的 考察,而不象中国,只要进了大学门,就可端上“铁饭碗”。总之,原有“供养” 与“依赖”的“单位”模式基本未变,大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和心态,确实难以充 当大学体制改革的动力与主力。   二是我们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大学不可能成为纯粹的文化、学术机构,使大 学“单位”难以向现代大学本性复归。《高等教育法》规定得很清楚,高校的培 养目标,是培育有专业技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色彩十 分鲜明,“接班人”干脆就是个政治概念。该法还规定了大学最高权力机构校党 委的无限权力,以及教育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等等。这一切,都显示 了党和国家控制高校的决心。也许还有个不便明言的意图,即加强意识形态控制, 以防西方的“和平演变”。对“89”风波和苏东剧变的某种官方理解,更暗暗强 化着这一意图。因此之故,即使在要求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今天,对高校的政治思 想控制不仅没有丝毫放松,而且还有加强的趋势。“绝对服从”仍是教职工唯一 的也是最有利的选择,除非你甘愿从“单位”退出。也就是说,原来“单位”的 “控制”与“服从”格局依然故我。这就与现代“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 精神扞格不入。   总之,较之其他国营“单位”,大学更难走出“单位”僵化阴影。   二、大学改革中的“权力”瓶颈   基于上述“单位”属性,大学就不能不具政府权力色彩。所有公办大学,都 隶属一级政府。中层以上官员,均由上级党委任命、批准。大学权力,只能对上 级政府负责,一切听凭“将令”。这样,它就根本不可能从真实的社会和学校内 在需求中,寻求改革的动力和方向,而是无条件地服从政府需要。现代大学“独 立”、“自治”原则,只能是遥远的梦幻,甚至在有些人眼里还是个噩梦。从最 积极的方面来看,目前高校改革的基本指向,也只是为党的中心工作“发展经济” 提供智力支持。而维护价值与意义,守望精神与理想,监督、批判权力,均不在 视野之内。尤其是对于最需改革的大学权力本身,上上下下更是讳莫如深。更准 确地说,是只考虑如何“加强”它,“改进”云云只是姿态而已。   公办大学均是各级政府世袭领地。政府通过大学权力,落实各种战略部署, 并享受安插、提拔干部、工作人员的便利,以及招生、分配等种种优惠。因此, 各级政府自然会对所属大学权力施加保护,抵制公众和校内的批评。但这种保护, 又是种等级保护,故有部办、省办、市办和重点、非重点之别,政策倾斜、吃偏 饭就在所难免。且不说私营大学,即使在公办大学中,也根本不可能进行平等竞 争,也没有公平可言。在重点院校,由于机构臃肿,即使追加大额投资,也仍是 杯水车薪。而在许多地方院校,却只有工资财政;可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也 决不会让其淘汰出局。因此之故,办学经费的窘促与资源浪费同时并存,很难达 至资源最佳配置。   按理说,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大学教师,如能形成一个利益群体,应能成为 一个压力集团,促进大学改革,而为何竟未成为现实呢?除了上述经济依赖之 外,也根于大学权力性质。作为准政府权力的大学权力,是高度集中、垄断的权 力,而不允许任何权力分化。诸如工会、职代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实质 上都是党委权力的延伸。象全社会一样,这里决不允许真正的自由结社。高校教 师自也难以形成明朗的利益共同体。而现代民主理论却认为,自由结社乃民主推 动力,从本源上讲,民主就是一种结社。既然作为大学主体的教师不能结社,也 就难以成为校园民主的动力与压力。相反,教师却每每成为“改革”对象,象量 化考核、末位淘汰、全省统考、教考分离等“改革”,就无不为教师而发。“改 革”成了“革改”。你不是要求改革吗?那就先从你身上开刀,死死地控制你。 这看起来很滑稽,却又是严酷的现实。   相反,最需改革的大学权力,却来领导大学改革。他们必然要把改革引到有 利权力者的方向。事实证明,只改换权力者的成分,而不改变权力结构和功能, 改革将毫无效果,基至适得其反。大学领导的年轻化、知识化与专业化,不仅没 给我们带来所预期的新气象,而且使我们见识了他们远超前任的以权谋私能力。 这再一次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不管权力者是谁。从某种意义上讲, 高校改革就是由权力性利益垄断向知识性利益分化转移。但由于缺乏权力分化的 保障,便出现权力“寻租”的广阔空间。权力者虽然让渡部分利益给知识者,却 又随手夺回大分额“回扣”。他们优先获得知识者所拥有的学术职衔和荣誉,并 在提职、评优、立项、报奖、参会、出国等活动中处处占先。这种以权谋私行为, 才是真正的腐败。将某些教师的学风不正、文德败坏,判为“学术腐败”, 实 在不伦不类,客观上只能为“腐败人人有份”论张目,转移反腐败的视线。上述腐 败行为,严重侵害了专业教师的利益,败坏了学术职衔的声誉,并使其大大贬值, 从而形成建国以来对知识者的第二次剥夺。   总而言之,准政权式的、高度集中的大学权力,成为制约大学改革的一大瓶 颈。   三、大学改革中的“文化”制约   此处所谓“文化”,主要指大学知识者体现民族特色的群体生存方式与价值 观念。   个人力求融入群体,是我们的民族传统,知识者也不例外。许纪霖指出: “中国知识分子在本性上就不具尼采、克尔凯郭尔那样的孤独气质,最后还是 要寻求一个群落,一个可以依赖的归宿。”古代士大夫,除以家族作为基本依 托外,为寻求更大范围的群体认同,只能直接界入官场,所谓“学而优则仕”。 但官位十分紧缺,极难满足士子要求。失意的士人,往往到绦林好汉中寻求认同 并充当谋士,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新中国,“单位”制满足了知识人的群体归属要求,同时也巧妙地控制了 他们,所谓“皆入我彀中”。人们常期在这里工作、生活,建立人际关系,俨然 成为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既在这里获得社会身份合法性,也求得安定、安全感 和熨贴感。谁若脱离“单位”,就会成为无家可归的孤儿,被社会遗弃的“多余 人”。而多年来稳拿工资、奖金,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有人管的优越性,更为增 强了人们对“单位”的依恋。谁都不愿享受不为“单位”控制的独立与自由,甚 至对此感到恐惧。许多人都曾痛感到,中国知识分子缺乏苏联知识分子那种独立 的“精神谱系”。殊不知,群体认同情结与“单位”依恋是个重要根源。然而, 大学教师的这一心态,却使“大学自治”、“民主管理”和“思想自由”等现代 大学理念极难落实。   中国士阶层,本来就有注重“功名”的传统,所谓“功成名就”、“衣锦还 乡”。“十年寒窗苦,便为人上人”,他们所看重的,是诸如名、权、利等最终 效益,而非奋斗过程和创造发现,在自我实现中获取精神满足。大家互相攀比的, 也是所得“好处”,而非所取得的成就,“红眼病”就势不能免。此种心理,根 本无望树立现代大学所要求的“学术忠诚”。加之由年资、籍贯、母校等等差别 所形成的派系,就使大学教师很难形成利益共同体,成为改革压力集团。相反,却 很容易被大学权力分化利诱、各个击破。由于资源分配还基本上是权力分配,所 以各个“小圈子”也就拼命接近、影响乃至争夺大学权力,以抢占资源分配制高 点。于是,大学权力核心,无形中便成为共同的依靠、争夺对象,谁也不愿将它 视为改革对象。这就使大学权力改革,失去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根本动力。   综上所述,较之其他部门,公办大学的体制改革,受到更多更大的经济、政 治、文化制约,可谓任重而道远。其前景,将取决于大学资源的总量增长和资源 多元化;取决于全国的政治民主改革推进,尤其是结社、言论自由的落实;  也取决于知识者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逐步更新。这一切,均需时日和机遇。让 上帝保佑我们! (XYS200302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