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人类的希望何在? ——走出认识环境保护的误区 (据陶世龙、万天丰、程捷编著〈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三章“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和第十二章“人与资源”改写)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 桥。”“井水不犯河水”,这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处世哲学,所以老舍笔下 住在小羊圈胡同的祁老人,以为把四合院的大门一关闭,就没事了。 当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系统,而且人也是其中一员后,就会看到,不仅老 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理想行不通, 而且必须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想以邻为壑,最终自己也得遭殃。这在沙尘暴掀 起,非典(SARS)肆虐,特别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袭来时,任何人都能看得清楚。 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是环境长期变化的积累,达到了使人不能承受的程度。 这些变化是自然界本身的法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有没有人,地面上裸 露的岩石都在被自然的力量破坏和被搬到海洋湖沼中再次建造成岩石;地球岩石 圈及其内部的物质也在无休止地运动,改变原有的形态,表现为陆海升沉,山川 起伏,沧桑多变。地震、海啸、台风、沙尘暴、火山爆发...不过是这些变动的 表现;视为灾害,是从人的视野,看到这些变动对人不利而产生的概念。 作为地球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人的饮食、呼吸、排泄、繁殖和一切活动和其 他自然力一样,也要对地球的各圈层产生作用,也就是造成环境的改变,如通过 呼吸每人一天要将近1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只不过在人类的童年仅能 靠自身的体能起作用,人口也不多,对环境的影响甚微。 今天环境成为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人对生活质量 的要求提高了,人口也大大增加了。 还由于对自己的活动所产生的后果,往往只看到眼前好处,看不到长远的不 利影响。 农耕社会的建立,开始了第一轮对环境的大破坏,首当其冲的是森林。砍伐 森林建筑居所和作为能源,烧去天然植被开拓为农田,最先从那些古文明的发祥 地开始。所以今天我国和欧洲、西亚的森林面积中,原始森林仅能占到1-2%,只 是那些开发较晚或过于寒冷一直无人居住的地区,才有较多的保留。 人类从农耕得到衣食,同时消耗着土地的肥力,一些地区的土地愈来愈贫瘠, 甚至变成荒漠。但是直至工业革命到来以前,主要是向生物圈索取物质与能量, 在种植和畜牧上取得成功,大多可以再生。人口远较今天少,消耗的衣食有限, 对环境的破坏,限于部分人口密集地区,从整个地球来看,还不是很大。 18世纪时工业革命兴起,进入对环境的第二轮大破坏。 工业生产一大特点是人类直接向岩石圈取用物质和能量,而且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扩张到全世界。在这个生产过程中,本来固定在岩石圈中的一些元素主要 是碳,被人快速地转移到其他圈层,一些在自然中要经过千年万年,乃至百万千 万年才能完成的物质转换过程,人在几年几天甚至几秒中就完成了。大气、水和 土壤的化学成分因而改变,随后又加入到生态系统中循环。进入20世纪,工业生 产又一次飞跃,许多落后地区也开发起来,一年从地下取出的矿石可以超过以往 几百年几千年的总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恶化的作用,也逐渐显露出来了。 当前的确形势严峻。大气和水受到污染,森林草原锐减,不可再生的资源大 量被消耗,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激增,臭氧入不敷出,还有 多种有害于人的成分也在增加。 大气圈的物质分布松散,运动快速,极微小的外来干扰,也可能打破原来的 平衡,因此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特别显著。据1997年的报告,大气中二氧 化碳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增长了30%,甲烷增长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长15%。 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全球气 温升高。美国海洋及大气局2000年4月1日公布,如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 度再增加一倍,地面气温相应增长,以北极附近为最。将导致冰川消融,在100 年内海面将升高51厘米。以至巴拿马人在担心,将来欧、亚、美洲之间取道北极 通航,使他们失去了现在的重要地位。 大气还受到其他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污染,烧煤产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 毒雾和酸雨;大气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浓度降低,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 成为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中的“空洞”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发现。 气候灾害频繁加剧,1998年我国出现特大洪水,孟加拉、拉丁美洲的水灾也 很严重;非洲和印度尼西亚则出现旱灾。印度尼西亚的旱灾还为几十年来所仅见, 同时发生了毁林数十万公顷的森林大火。全球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 900亿美元,是1980年的60倍。其中我国占去约1/3。(2551亿元约合300亿美元, 据水利部组织编写的《中国’98大洪水》) 江河湖海也被污染,全世界的工厂每年要排出污水300亿立方米以上。由于 人类活动的影响而进入海洋中的石油,一年也约有1,000万吨,还有成亿吨的垃 圾被扔到地上和海里。一些国家和地区淡水资源本来严重短缺,加上污染,加深 了危机。全球约有14亿人在饮用不安全的水,每年因此致病死亡的人数超过500 万。 本来河流湖泊海洋这些水体都有自净作用,所以大自然中的水总是那样晶 莹清澈,现在在一些水体中,人为的污染超过了自然调节的能力。 与此同时,森林面积仍在锐减,土地资源继续丧失。最严重的是非洲,过度 放牧和开垦造成的植被破坏,使非洲成为世界上旱灾和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连 年出现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的悲剧。 物种在加速绝灭。 物种绝灭本不足奇,地球历史上的物种,90%以上都已绝灭了。但这种自然 绝灭过程很长,恐龙是绝灭得算快了,拖延的时间也以万年计。但自人类进入工 业化时代以后,物种的绝灭速度加快了,近两千年来,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 种鸟类绝灭, 1/3是近五十年以来消失的。大约3/4的绝灭动植物是由人为因素 直接或间接造成的。 专家警告,照此发展下去,在21世纪,现有动植物物种将有1/3至2/3消失。 如果环境发展到人类的许多朋友或对手都不复存在,人类也难逃自身的毁灭。 1972年6月,首次由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会议的 宣言指出,现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 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 20年后各国首脑又在巴西的里约热 内卢集会,再次提出,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人类处于问题 的中心。 问题怎样解决?有些人归咎于科学和技术,要“消解”科学的影响;还有环 保人士要求树不能砍,地下资源不能开采,动物不能吃...,其实质都是要阻滞发 展。 但发展能停下来吗? 那些发达国家,他们首先毁坏森林,大量燃烧煤炭,在地球上先富起来了, 现在他们可以不砍伐自己的森林而去买别人的木材;有钱去防治污染,获得洁净 的饮水。但这是全人类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的结果;据1999年4月设在 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世界资源研究所报告,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有 65%来自美国及其他工业发达的国家。20世纪中美国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 中国的3倍半。停止发展的声音,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自有他的原由,但对发 展一概反对,显然是不能体察不发达的国家对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海外那些环保 主义人士大多来自中产阶级,有这类思想不足怪,但在中国也有一些人把科学和 技术作为造成环境恶化的替罪羊,鼓吹回到原始,这就不可思议了。在中国,发 展仍是硬道理。 但是要发展,就必须从地球各圈层取用能量,生活质量愈高,消耗的能量愈 多。出路在哪里呢?   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首先科学使我们能认识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不致好心办坏事,而能找到发 展和保护环境兼顾的办法。这样的办法是有的。   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看,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加速增长,并密集到愈 来愈多的城市之中;据生态学家估计,在人类尚不知农耕的时期,地球上的人口 不过 2000万。到公元1500年即我国明朝中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仍不超过5亿, 而现在已超过60亿。中国则已超过13亿。可以想象,如果中国的人口维持在上世 纪五十年代的水平,许多问题都不成问题了。 运用科学的方法,人口是可以控制的,现在全球人口增长的势头已经放缓, 20世纪60年代全球人口的年增长率为2%,90年代末下降到1.33%,我国还已降到 1%。俄罗斯、乌克兰、德国的人口已在减少,加拿大需要移民才能维持现在的数 量,恰恰是那些缺少科学,不发达的地区人口仍在增长。 对于保护环境,在认识上有一大误区,就是将保护视为维持环境不变。然而 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人不去改变,它自己也会改变。如地震山崩可以 堵塞河流形成湖泊;河水的冲刷,可以打通山岭开辟河道;雷击可以引起森林大 火,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连蚯蚓的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更微细的藻 类生物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岩石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何况是人! 自然并非不能改变,只是要认识到是人所做的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看到可 能产生的对人有利和不利的方面,努力引导它向对人有利的方面发展,都江堰就 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污染也不是没有办法控制,一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经过处理,有害成分已 大大减少;困扰人们的固体垃圾还已在作为资源来利用,出现了循环经济,一些 被污染的城市河流重新变得空气清新,流水清澈。燃烧煤炭是污染的主要来源, 正逐渐被其他更“干净”的能源所代替,DDT已停止使用,禁用氟利昂、含铅汽 油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事实证明并不是现代化就一定会带来环境的恶化,许多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 优于发展中的国家。 譬如因工业化而出现的著名的伦敦雾就已消失。 地球的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确实是有限的,据植物学家、环境保 护专家Peter Ravien 2004年公布的数字,如果地球人的生活水准都达到现在美国 人的水平,需要三个地球的资源才够用。其中突出的需要是能源。(National Geographic,2004年3月号,90-91) 但从现实来看,地球已查明的资源还是可以支持整个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 即使是能源也比几十年前多,某些品种还绰绰有余,当然这是就全球统筹而言。 新的可再生的能源还在开辟,风力就是新能源中发展最快的一种,装机容量 在1980-1998年间增长了960倍,我国西部的高原是风力资源充沛的场所。 森林破坏了可以再造,这在欧洲表现的很明显,原来的森林砍光了,现在又 成为森林覆盖率领先的地区。 由于海水淡化的成本如能大幅度降低,水资源短缺也可望解决。 但这需要人类能按照科学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与自然协调发展;还必须全 人类一致行动,对资源统筹使用。 因此说来说去,科学和技术仅能提供条件,要解决问题,关键还在于人。 由于地球上的人分别属于不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对 环境问题的认识要达到全体的统一,不免存在许多障碍。 虽然各国首脑都同意。 人类是在一个生物圈内,空气和水应该共享和共管,但如享用时争先,承担责任 时退缩,这又如何能作到人与环境的和谐。 尽管世界上通过了不少合作保护环境的公约、协议和宣言,但同时我们也看 到,在一些国家与国家之间,乃至一国内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仍在纷争不已, 直至兵戎相见。这又如何能作到协调一致地去维护人类的家园!战争是对环境最 严重和最快速的破坏。《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用一场噩梦作为小说的开篇: 一条大船快要沉没了,船上的人不去设法抢救,却仍在那里你争我夺。他在这里 影射的是清朝末年的中国,而这难道不正好也是今天世界的写照!照此看来又有 点悲观,但如大家都对人类所处的环境形势能有科学的认识,面对破坏环境走向 绝灭和维护环境持续发展的两种命运,将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当我们看到地球有如一叶载有生灵的孤舟,飘摇在无边的宇宙之中,为何不 能放弃各种偏见,同舟共济?当我们认识到人和生物圈互相依存的关系,难道还 会把自然摆在自己的对立面,逆自然规律而斗个不休?而一个人要是能找对自己 在大自然中所处的位置,将是精神上的一种解脱,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封闭观念, 自会消失;大自然在他的眼里将更美好,侣鱼虾而友麋鹿,将不止是苏东坡诗意 的想象,而有了充实的科学内容,理想的大同世界又可以出现在眼前。 问题是如果大多数人仍处于无知的状态,或有知但不能自由表达意见,让少 数人主宰人类的命运,人类的前途只能是可悲的结局。 因此,我们不能不佩服 我国五四运动先行者的真知灼见,科学与民主不仅是中国的治病良方,而且是全 世界的需要。争取自然环境的改善和争取社会环境的改善是不可分的,人类正面 临着考验。 (XYS200502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