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漫谈“看不见” ■文/江向东 黄艳华 科学时报2003.2.14.   假如你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某个乡村的夏夜,指着满天忽闪忽闪的小星星, 对村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说,有许多小星星比月亮和地球还大,那准会落个 “书呆子”的名声。即使在当地够得上“有头有脸”的人,也会对你的“星星比 月亮大”的“奇谈怪论”嗤之以鼻,认为你是“喝墨水喝多了犯迷糊”。若不是 你对课本上写的和老师讲的坚信不疑,准会被那种群起而攻之的阵势弄得真的犯 迷糊。可不是吗,尽管你本来不相信有鬼,但老少爷们见鬼遇鬼躲鬼打鬼的“亲 身经历”常年累月活灵活现地往你耳朵眼里直灌,久而久之还真的把人灌得一个 人呆在黑屋子里时就发毛。“人言可畏”的这种例子谁都能举出一串来。   星星看着比月亮小与视角(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 角)有关,物体本身越小或者离人越远,视角就越小,在人眼的视网膜上产生的 感觉即视觉也就越弱。不过,问题的症结并不在这儿。让我们这样想一想就知道 症结在哪儿。尽管星星的视角因为距离远而比月亮的小,让人觉着它本身就小, 但小归小,毕竟还能看得见。根据“远处的东西看着就比较小”这种人人都有的 生活经验,还能不理解星星可能比月亮大的道理吗﹖相比之下,“鬼”是绝对看 不见的,可是“见鬼”的人直到今天仍不算太少。这些宁可相信“鬼”而不相信 “星星可能比月亮大”的人,主要不是因为肉眼近视,而是因为缺乏科学见识。   “看不见的科学”在“看不见”的字面意思上讲,跟“鬼”是一样的。在看 不见的科学中所包含的一些事物,有的是因为离得太远看不见,例如肉眼看不见 的星体;有的是因为物体太小看不见,例如原子和亚原子粒子;有的是因为它本 身的属性就不可能被看见,例如黑洞和暗物质;有的是因为它是没有空间形体或 者说无形的东西,例如物理学中包括电磁场在内的各种场,这种无形的东西比其 他有形的东西更不容易认知。   从17世纪开始,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已开始从哲学臆说而变成一门定量的 实验科学。促进这种伟大转变的,是这样3个人:英国哲学家培根、法国科学家 笛卡尔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培根因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而名闻遐 迩,并且,马克思评价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笛卡尔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征服自然,他得到恩格斯的评 价是“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伽利略是物理学的奠基人,他从大量 精确的实验着手,以严格的实验证明来代替纯粹的思辨,连牛顿都称颂他为“科 学上的拓荒者”。在这3位先驱者的倡导下,人类从而有了一种科学地认识世界 的新原则:首先是对自然界做实验,然后是做出用以解释自然现象的科学假设, 而后则建立科学理论,最后,还得用实验来检验,每一步都要检验。这样,科学 理论是否正确的判据不再是它在逻辑上的正确性,也不再是看它漂亮不漂亮,而 是看它对物质世界的解释和预言同实验事实是否相符。若与实验不符那就是错的。 实验是理论的至高无上的裁判。   在这种以实验检验为准绳的新原则的指导下,科学活动便愈益严谨、精确、 实事求是,渐而形成了一种能真实地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方面客观规律 的知识体系。是什么就说什么,是多少就说多少,这就是科学的基本精神。即使 是科学中的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也都是从看得见的科学事物发展和引申而来的, 都有着扎实的实验基础。它们虽然不能被人直接看见,但能被人感知、验证、控 制和利用。 科学理论可以来了又去,往往被更好的理论所取代,但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却是 永远有效的。科学的理性思考会超越科学活动的界定而广泛地发挥作用,它会教人 不迷信、不轻信、更不盲从。然而,时至21世纪的今天,有人仍以为“8”和 “6”这两个数字比其他自然数吉利,仍相信羊年和牛年出生的人比其他属相人 的命苦,仍假想自己是某个星座的化身,仍沉迷于羽化登仙之术,等等怪事,匪 夷所思。真可谓信息时代的人物,石器时代的思想。对这些与时代极不相称的事 例,说轻一点,是俗不可耐,说重一点,乃是现代文明的悲哀,也是对现代科学 的莫大讽刺。之所以出现这些怪现象,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点可以归 咎于科学精神的缺乏。可能有人会反问,吃科学饭的和吃新闻饭的,不也有人偏 爱“8”字花钱买“8”字或者津津乐道某人是某个星座吗,你能说他们不科学 吗﹖我们敢说,是的。吃科学饭的不见得个个都有科学精神,就像和尚都念经, 不见得个个都能领悟经文一样。 (XYS200302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