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科学家需要说出自己的话——从杨振宁、何祚庥、邹承鲁的遭遇想起   陶世龙   我写的《杨振宁惹谁了?》2004年12月25日在加拿大博客空间发出后,到 2005年1月10日16时36分,获得875人次的访问量,36条评论。   多数人反对我的看法,少数人表示理解。   “当我们把科学领域之外的杨先生还原成一个普通人时,我们就不得不承认, 杨先生不是圣人,他有着普通人的欲望,有着普通人的缺点。”   我一向敬重陶先生及"五柳村",但对先生为杨氏丑行辩解决不苟同.   如何这就成为丑行?就是按中国文化传统的“礼法”也得不出这个结论。对 于杨、翁二人婚姻的质量我未作任何评论。我所评论的仅仅是针对网上议论中我 认为成问题的一些问题,不同意可以反驳。遗憾的是不少评论离开了我提出的问 题,而是评说他人的人品。“老杨头已被钉上了历史耻辱柱”。结论已经出来了。 有人还把我也拉扯进去,戴上“西门大官人”的帽子。   比起来,在一些其他的论坛上,言辞更为激烈,有的是不堪入目。为什么反 应如此强烈?依我看,不久前杨先生说易经的思维方式阻碍了科学在中国的建立 和发展是一个原因。“既然不是圣人,评论什么《易经》”;“难怪先前会大反 中国文化,真晕倒!”就透露出这里面的消息。当然,许多人仅仅是是认识上的 差别,但揭了当前形形色色打着易经牌子各色人等的老底,触犯了这些人的利益, 他们要借机反弹是可以想见的。这些人在无法正面交锋时,在人身上做文章,从 来就是最常用的方法,挖空心思把你这个人搞臭,使别人不再信你的话。   我马上联想到何祚庥先生。在网上挨骂最多最厉害的莫过于何先生了。对于 他的论点,极少见到有理有据的的反驳,大量的是针对他的人身,由于他有在中 宣部工作过几年的经历,于是“棍子”就成了打何祚庥的棍子。只要他一开口, 就是棍子又来了。三人成虎,戈贝尔的哲学并非全然无效,重复多次,好心的朋 友也觉得,是不是管得太宽了,不如还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多写点文章。我的看 法恰好相反,科学家是社会中优秀的群体,却无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自己 的声音,这是历史所希望吗。   刚刚读到赵凌的《“科技界真理斗士”——邹承鲁》,既感动也感到震惊, 因为邹先生一生致力于科学,学术上的成就,公认与诺贝尔奖仅因历史原因而失 之交臂,虽然他坚持反对学术腐败,维护科学道德,无人敢诋毁他是什么“政治 院士”、“学术扔货”,他处境应该比何祚庥好得多,但是现在看到,原来他也 是顶着压力在那里鼓与呼。读到他:“我已经老了,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怕挨整; 也不怕在基金上封锁我,我现在也不做什么研究了。剩的那些钱,最后几年做些 小项目还够用。无非是以后不给我这个奖那个奖的,我这一辈子得的奖已经够多 了,真的不需要了。”不禁感慨万端,对中国的无声又多了一点理解。   老实说我对中国科学家包括我的师友的无声,是不以为然的,用《无声的中 国是最可怕的》做标题,就有这层考虑。现在我倒多了份同情,本来也常有人提 出这样的问题,你要是住在国内,还那样敢说吗。说话也得有它所需的环境。   通过杨、何、邹三位先生的遭遇,我还感到这个环境不仅仅是上面要肯听自 己不喜欢的话,整个社会也应如此,肯听实话真话,肯听不是阿世媚俗的话。在 《艾微的双重生活》这个博客中,发现有这样一段话“没有水,没有电,声音都 悄没起来,我象条濒死的鱼,在房间里焦灼地游走,那意境颇似先生笔下的“无 人之阵”,你找不到对手,但连空气都充满敌意。”我们是不是也感受到了这种 意境呢?这里的“无人之阵”应当是鲁迅先生在《这样的战士》中说的“无物之 阵”。它摆在那里至少两千年了吧,在这里有的“是杀人不见血的武器,许多战 士都在此灭亡,正如炮弹一般,使猛士无所用其力。”   几时我们能走出这“无物之阵”呢?   互联网特别是博客的出现,应该说是带来了希望。如果科学家都能通过博客 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将是什么局面!   以此作为我的新春幻想吧。 2005年1月10日于北京 (XYS200501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