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也谈协和/医科院 mdoctor 进入1990年代后协和/医科院的整体实力明显下降,其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协 和/医科院1993年后便没有一人当选中科院院士,2001年的“两院”院士评选更 是“颗粒无收”。虽说现在的院士评选有很大水分,但即使是这样的院士协和/ 医科院也没拿到! 与并入北大后的北医相比,协和/医科院的确是在走“下坡路”。原因很多,前 面的朋友已经谈过一些,我也想说说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年基础课在东单的基础所上。刚进来的感觉就是“怎么这么破旧?!”怎么 看怎么都不敢与“中国医学科学最高学府”联系起来。协和/医科院不是“211院 校”,从教育部拿不到钱,卫生部也没钱给,纯基础的研究所穷自然也就“顺理 成章”。里面的人想出去,出去的人不愿意回来。据说当年程京回国(强伯勤引 荐)首选便是基础所,可此公“狮子大开口”,不论科研经费还是实验室,基础 所都拿不出来,最后被财大气粗的清华给挖走了。协和/医科院基础研究人才流失 非常严重,科研人员断层已经使很多学科后继无人,一些学科只要老院士一走, 整个基本上也就完了。细胞生物学的老师现在还对薛社普院士几十年前的发现津 津乐道,当我去年旁听院士大会看到薛老时,心里真不是滋味。至于病理学,也 只能回忆咱们的杨简院士。很多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不高,一些老师的教案大概已 经用过N年,手写的投影膜被改了N遍,更别说“与国际接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在我所听过的10多门课中,觉得只有杨克恭的《医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何维、朱 立平的《基础免疫学》还有些“水平”,至少老师认真备过课,讲课时也能比较 投入。 很多人不会相信协和/医科院“穷”。的确,协和医院有钱,阜外医院有钱,肿 瘤医院也有钱。可以这么说,除了那些纯粹的基础研究院所,协和/医科院系统 内各临床院所都有钱,至少是不穷。我不知道协和/医科院与下属单位在钱的方 面怎么算,但根据我的理解,这些医院都是独立核算,他们有钱自然不等于协和 /医科院有钱。而且,协和/医科院对这些所谓的下属单位大概连人事权也没有, 至少协和医院的领导是由卫生部直接任命的。这么一看,协和/医科院也就真是 一个“怪物”,“财权”、“人权”都没有,协和/医科院能称作其下属单位的 上级吗? 呆久了,发现了协和/医科院的又一“怪”:“协和”与“医科院”还是有区别 的。虽说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全称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CAMS & PUMC),但这只是对外面人说的。在协和/医科院内部:“协和”其实 仅指东单那一块(协和医院、基础所、微研所、图书馆),甚至仅指协和医院, 其他院所都只能算是“医科院”。“医科院”的一位同学毕业后在北京某大医院 工作,最初称自己是“协和”毕业的,同事们颇为羡慕。后来终有“局内人”揭 发,他是“医科院”的,不是“协和”的。 后来又发现,“协和”也有区别,那些8年制的更多情况下被称为“医大”。他 们似乎独立于“协和/医科院”。他们最初的2年半医预科在北大完成,剩下的课 程在协和完成。虽然他们很多课程(如免疫学)与医科院研究生是相同的,相同 的教材相同的老师,但他们偏偏是单独的小班。 我始终认为“8年制”并不是培养MD的理想模式。首先学制太长。学医非常辛苦, 从医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我敢肯定,进入“医大”的那些孩子们,相当一部 分只是奉“父母之命”,由自己决定的比例非常有限。就这样把自己最宝贵的青 春时光锁定在那灰色的王府大院,是不是有些残忍。而且8年下来,一如既往热 爱医学事业的会有多少?临床医学本科学了5年后,改行不做大夫的大有人在, 更何况是8年。这是对宝贵医学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当然,很多人会觉得学了8 年,不干医实在可惜,将就一下也认了。另外,协和8年制的生源局限在少数几 个省市(主要是北京,还有山东、江苏等),人为剥夺了大多数人上中国最好的 “医科大学”的权力。 我觉得还是美国的MD培养模式比较合理。先拿到理学学士后,再考虑是不是做MD。 而且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社会背景不同,肯定会有思想火花的碰撞,思考也会更 为理性、成熟。单纯的高中生很难做到这些。 再接下来,便听说了协和与清华“合并”的消息。直到85年校庆前后,“清华大 学北京协和医学院”(THU-PUMC)这个“怪物”终于诞生了。原来只是他们8年 制的顶上了“清华大学”的牌子。前面的朋友已经谈了很多关于这种所谓的“紧 密合作”,我也就不再多说。我的感觉,这只是一种短期的相互利用。这应该说 是协和/医科院为走出困境所做的一种尝试,但如果不能解决体制和定位的根本 问题,这种“合作”的效果以及维持的时间长短还是令人怀疑。 还别说THU-PUMC是个“怪物”,其实CAMS & PUMC本身就是一个“怪物”!不管 建立这种体制的初衷如何,现在看来这种模式并不成功。至少使很多协和/医科 院人(尤其是决策者们)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一会儿想做一流的医科大学,一会 儿想做NIH。出路之一便是CAMS与PUMC分家,采用中科院与科大的模式。PUMC (包括护理学院)不再等同于CAMS,而是一个与CAMS下属各所院平行的单位。 与PUMC分家,做这一点似乎并不怎么难,只要某些老协和/医科院人的观念能 “与时俱进”就好办了(建立THU-PUMC似乎就是第一步)。难就难在CAMS就能等 同于NIH吗?除非是“有中国特色”的NIH,否则,目前的体制下CAMS几乎不可能 成为美国式的NIH。我对NIH不太了解,但也听一些在NIH呆过的老师们说过相关 情况。NIH(如果是美国的那种)至少拥有管理全国医学科研的权力和权威,这 些对于目前的CAMS都很难做到。目前协和/医科院在医学界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权 威已经受到来自北医(北大)、上医(复旦)、上二医以及中科院等诸多院校的 空前挑战。至于分享管理倒车医学科研事务的行政权力,那更得等科技部、卫生 部的官老爷们点头? 早就想说几句了,因为自已现在毕竟还是协和/医科院的人,一直在关注着她的 发展,更期待她有美好的未来。但总有一种“幻觉”,她马上会好起来。看到新 语丝上一些朋友的文章,突然想,还是不能等了,说出来吧,憋着也怪难受的。 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可能有些不对的地方,欢迎与大家讨论。 2003/06/29 (XYS200306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