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还是令人担忧的三峡工程 忧天杞人   三峡工程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的“水力之发展”中提出了开发长江 上游三峡水利资源的构想以来,特别是在开工前和建设初期,众多的专家学者以 及一些重要的领导人,就其涉及到的经济、军事、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发表 了许许多多的看法和意见,其中不乏反对建设三峡工程的观点。现在三峡就要下 闸蓄水、不久就要发电了,再争论建与不建已没有什么作用了。但是,三峡工程 遗留给人们的心病和疑虑,是不容易治愈和消除的。   这里,我们不去计算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讨论三峡工程对防洪究竟有多大 的作用、考虑它对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有多大的影响和破坏,也不叫真这么一个 “瓶颈”对三峡上游的航运是有利还是不利,就只想想它的军事防御和它的未来, 就令人十分担忧!   针对第一个问题,人民网5月28日刊登了《三峡大坝如何应对战争威胁 能不 能抵御核武器》一文,文章说“实验表明,因三峡大坝是混凝土大坝,坝高和坝 宽都超过100米,能够抵御一定的常规武器的袭击”。对此,我们想知道的是:   1、实验的模型里也同样有那么多的引水管、泄洪管和泄沙管吗?如果有, 我们稍微安心点;否则,截面100米见方的实心大坝和有很多空洞的同样大坝的 强度是无法比拟的。   2、“一定的常规武器”是指哪一类的武器,换句话说还有哪些常规武器的 袭击是不能够抵御的呢?后者才是我们的担心所在。   3、更重要的是三峡大坝上有三个深55米宽34米的横截大坝的开口槽,它们 装有数百吨重的铁闸门,这些铁闸门才是大坝的最薄弱的部位,它们又能抵御什 么样的常规武器的袭击呢?如果敌人或恐怖分子不用核武器,而只用常规炸弹、 炸药去撕开这些“槽口”或控制中心使闸门被破坏或误动作,不同样可以产生核 袭击的效果吗?   该文章说,“战争打响前,三峡水库可以在5至7天内将水位降到安全位置, 这样将大大减小溃坝所造成的灾害。”   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如果战争打响前7天的时候,正好水库里装满了水, 水位在海拔180.4米,要在7天的时间里使水位降到海拔135米,则平均每秒(人 为)泄水量是4.6万立方米。这个流量就超过了1998年头两次洪峰的流量。而如 果再加上长江的自然洪水流量,则总流量将高达每秒9~10万立方米,远远超过 1954年每秒6.4万立方米的洪水记录。这时三峡下游的长江两岸会是什么样的情 景,我们就不必细说了。      而如果是该文章所说的:“实验显示的最严重情况是,当大坝被100万吨的 核武器命中时,会产生1000米溃口。”这样的溃口面积肯定比那些泄洪管的总截 面积要大得很多,我们少说点,假如是20倍,那么瞬时高峰流量将是每秒92万立 方米。不管它后面有没有后续的水源,就这么一个高速的“浪头”冲向下游,将 会横扫沿途一切的建筑、设施、堤坝和人畜的,其损失将是无法估计的。而当库 内200亿立方米的水都泄下来后,将使一万平方公里较低处的积水达2米深,这时 不用说老百姓如何生存,就是在江汉平原上的空军、防空部队和机械化部队也难 以参加战斗、御敌了。难怪1986年四川省政协调查组在报告中指出,“战争一旦 爆发,三峡大坝必然成为首要目标,大坝倘被摧毁,中下游大城市顿成泽国,后 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人民网上的这篇文章还是未能消除我们的忧虑。   第二个问题是,几百年以后的三峡库区将是什么样的呢?   远古时期,地球上原本是没有什么平原的,后来由于风雨的侵蚀、水流的冲 刷,产生了大量的泥沙,而江河又将这些泥沙携带而下、逐渐沉积下来,才形成 了平原。中国的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都是有关江河的“作品”。 如今的江汉平原,在历史上是云梦泽,当时的面积是1100万亩(7326平方公里), 是当时长江的主要调蓄区。经过上千年的时间,长江、汉水携带的泥沙逐渐把云 梦泽给淤塞满了,才形成了今天的江汉平原。今日的洞庭湖在1154年左右,其面 积是6400平方公里,由于云梦泽的消失,洞庭湖成为了长江的调蓄区,而由于长 江泥沙的沉积,如今的面积只有2740平方公里了。   这就是说长江的水里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仅进入洞庭湖的泥沙量每年就高达 一亿立方米),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其上游水中的泥沙都将基本上沉积在库底。 而且由于水流速度的减慢,沉积量比流动状态下的更多。尽管大坝设有泄沙孔, 但它只能将大坝上游一定距离内的泥沙排泄到下游。   有人说可以清淤,就算每年吸挖0.5亿立方米的泥沙,那将要用400万节30吨 的火车皮装,这相当8万趟列车,即每天要发出200多车次,这可能吗?此外还要 用多少吸泥船、用多少能源?三峡电厂生产的电能能够这些列车和吸泥船用吗?      三峡水库的总库容是393亿立方米,设计防洪库容是200亿立方米。如果三峡 上游的江水每年携带的泥沙总量是两亿立方米的话,那么100多年后,三峡水库 就没有防洪作用了;200多年后,整个库区都将被泥沙淤满。那时就不是“高峡 出平湖”,而是“高山出平原”了,三峡大坝则成了一个大瀑布。随着库底的逐 年抬高,重庆等城市的水患将越来越严重,航运也越来越困难,我们建设三峡的 所有初衷都不能再实现了。   这不是耸人听闻,三门峡大坝建成后不到两年,就使其上游渭河潼关河床就 抬高了45米,1973年河道淤积延至临潼以上,距西安只有14公里,虽然后来实行 了蓄清排浑的水库运行方式,但对大坝上游几十公里以远的河段没有多少作用, 渭河照样泥沙淤积。渭河成了悬河,高出地面5米,严重危害着关中平原的安全。   长江的泥沙含量比黄河要少一些,但这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彻 底治理好上游的水土流失的话,这一天终究会到来的,我们将留给后代一个大难 题。   尽管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早就不在人世了,但有谁能用科学的证据来使我们 不带着这个心病和疑虑离开这个世界呢? (XYS2003060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