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从思维方式的差别解读“敬畏自然”之争 罗集人 近一段时间一直关注着“敬畏自然”之争,也从一个外行的角度谈一点观感。 尽管旁观者根据自己的常识和良知不难区分谁胜谁负,但辩论的任何一方绝 对不可能让对方心服口服地认输,原因在于双方没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话语体 系。 记得在哪一本书中读过,英国思想家林德伍德把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五种形式: 艺术,其思维方式是想象; 宗教,其思维方式是崇拜; 科学,其思维方式是实证; 历史,其思维方式是过程; 哲学,其思维方式是逻辑。(大意,不是原文) 我的理解,这里的“科学”是狭义的,专指自然科学;“历史”应该是泛指 的社会科学;而“哲学”可以理解为人文科学。作为思维方式的“逻辑”应该理 解为演绎逻辑,即通常所说的推演法;而“实证”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取得充足 的数据来得出科学定律;“过程”则可以理解为通过翔实的史料和社会调查材料 来得出对有关社会历史的结论。实际上“实证”和“过程”也是逻辑的一种,只 不过侧重于归纳原理的应用而已。 如果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构成广义的“科学”,那么它们共同 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广义的“逻辑”,包括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逻辑和培根创立 的归纳逻辑。爱因斯坦曾经明确指出:“在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 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 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57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这两大成就中,前者指的就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逻辑,而后者则是培根提出 的归纳逻辑的核心内容。逻辑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切科学的思维必然是 合乎逻辑的思维。逻辑强调“充足理由原则”,即提出任何负责任的观点或主张 都要提供充足理由。这一科学思维的原则在何祚庥、赵南元、方舟子、陶世龙等 人的反对敬畏自然的文章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他们的文章提出什么观点 都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根据。 “艺术”不是科学,它的价值在于创造和欣赏美,艺术作品的创造者不需要 欣赏者相信什么,只要你能欣赏其作品,感受到美,艺术就有它的价值,因此艺 术创作追求的是独特的风格,是与众不同,它虽然与科学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 式(想象)和不完全相同的评价标准,但不失其巨大的社会价值。科学从来就不排 斥艺术,科学与艺术共存,爱因斯坦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巨人,而且据说有很高的 音乐造诣,是一位品味不低的钢琴演奏家。 网友hai写了一篇短文《“敬畏自然”是艺术》,而我认为“敬畏自然”是宗 教,或者说是一种准宗教;因为艺术并不要求别人相信什么,而宗教却总是要求 人们盲目地崇拜那些经不住推敲和批评的信条。 “宗教”则是地地道道的反科学。宗教对其信徒可以提供精神安慰(这也许 是它惟一的价值所在),但是它提出的主张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历史上宗教裁 判所烧死布鲁诺的惟一理由是“他居然主张人们有怀疑宗教的自由”,而宗教为 什么不能怀疑,他们却不能提供任何理由。宗教的反科学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尊重 逻辑,而只能借助于盲目的崇拜。在汪永晨、廖晓义乃至梁从诫等人的主张敬畏 自然的文章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宗教的影子:他们提出主张的出发点(大前提) 往往没有任何理由,例如“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是有意识的”、“敬 畏自然是科学常识”等等,不一而足。而他们偶尔提供的一点点所谓的“理由”, 又往往包含着常识的错误(如将“千瓦”等同于“千瓦时”、将“食物链”错为 “生物链”等等)。在他们的文章中,诸如“自相矛盾”(如一会儿说“敬畏自然 不是反科学”,一会儿又责问“科学为什么不能反”)、“偷换论题”(如硬给反 对敬畏派扣上“反对环保”的帽子然后大加挞伐)的错误比比皆是。 我们仅从两派文章在思维方式上的特色——盲目的崇拜和严密的逻辑—— 就能看出主张敬畏派和反对敬畏派的根本分歧。 就像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不可能用事实说服那些狂热的宗教徒放弃 对上帝的崇拜一样,何祚庥们也不可能用逻辑严密的论证说服汪永晨们放弃对自 然的敬畏。但我们相信,负责任的决策者,不会按照宗教的信念来决定大政方针, 因为现今执政党提倡的毕竟是“科学发展观”,而不是“迷信发展观”。 (XYS2005031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