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从错把地震警报当预报的混乱看科普的重要   陶世龙   2008年6月14日(北京时间6月15日)先是在加拿大的北美中文网上,看到日 本发生7级地震的消息,比较简略,为了及时,也就立即转发;随后又看到环球 华报网的报道《日本大地震上调至7.2级 主震前成功预报(图)》(2008-06-14 03:56 共同社),介绍比较详细,还有指示地震在何处发生的日本地图,便用 它代替了原先的材料。   里氏7.2级地震可以造成严重破坏了,应该关注。但报道中使用的“主震前 成功预报”,明显用语不准确,遂加了一段编者的话发出,是这样说的:   五柳村编者的话:环球华报这条综合报道,使用的"主震前成功预报"用语不准 确,实际是主震已经发生后发出的通告. 因为地震台从传播速度最快的P波测知地 震已经发生时,对建筑物的破坏性强的S波和面波稍后才会到来。P波和S波是地 震时从震源传出,能在地球内部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弹性波,总称为体波;面波则 是体波传到地面时激发产生,传播它的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是为横波;S波也是横波。面波的破坏性最大,而它也来得最晚,因此如能及时 发出和收到,就有可能利用它们之间的时间差逃生。虽然只有几十秒或更短,也 是有意义的,但这和预报地震是两回事。--- 2008/06/14   本文发出后,又看到大公报综合共同社及外电十四日消息编发的《当地气象 厅成功临震预警》,虽然其中也有个“成功发布地震预测震级等预警”表述不清, 但总体来看,记述比较具体,里面有段文字特别介绍了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 (earthquake- early-warning-system)称它“是全球首个地震预警系统,地震 仪在测得地下传播速度较快的地震初期微震“P波”(每秒5~7公里)后,将自 动推算剧烈震动的“S波”(每秒 3~4公里)规模。如果预测震度(日本标准) 最大超过5级弱,那么气象厅将向震度达到4级以上的地区发布预测震度。自“东 海地震危机说”提出后的上世纪 80年代以来,日本气象厅就著手讨论如何实现 该系统的实际运用。据称,一旦东海发生地震,气象厅预计可在强烈震感抵达静 冈大约10秒前发出快报。”   这里说的“震度(日本标准)不是地震震级”,而是地震烈度,就其介绍来 看,应该是他们迅速测定了的这次地震的震级,并推测出距离震中不同远近地区 可能达到的烈度,及时向那些烈度超过4度,即房屋会有破坏 危险的地区通告; 可自动关闭的核电厂、铁路及其他基建设施都是通报对象。这有如侦察到敌人的 轰炸机已经飞来,赶在它到来之前拉起警报,人们得以有时间躲进防空洞,减少 伤亡。距离震中越远,这段时间差越大,越有可能逃避。不过,远到一定距离, 地震波传到那里时,已如强弩之末,没有威胁也用不着逃避,无须预警;而如离 震中太近, 还来不及作出反应剧烈的震动就已发生。所以预警也有它的局限性。 但是看来有的人没有搞清楚,所以还有“震前10秒成功预测地震震级”这样的标 题出现。   这次日本气象厅的地震预警取得成功,说明他们的技术水平很高,值得称赞, 但毕竟不能说成是成功地预报了地震,他们自己也并未这样说。本来我以为这是 容易理解的常识,有人误会,纠正一下就是了,但后来在新语丝上看到有网友在 批驳张田勘的《日本地震凸显成功预报的意义》,前去一看,原来此人仍在将日 本气象厅发出的警报当作预报地震成功来大做文章,看来问题不那么简单。于是 在谷歌输入“日本 地震 成功预报”搜索,得一百三十八万余项,看了几百项, 发现百分之九十几使用的是“日本地震有预报”,“日本成功预报地震”,“日 本6.14大地震成功预报”,“日本气象厅在主震到来之前成功发预报”,“日本 提前10秒预测地震令人尊敬”一类标题;甚至有称为毛泽东思想指导日本地震临 时预报成功 (飞扬军事)的。   也有明白人指出,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的不同/ washpl,《地震预警不同于 预报》/震撼08 ,请弄清楚所谓日本地震成功预报的真相,日本哪里功预报了这 次地震?等帖,但数量很少, 主要出现在新语丝网站,而许多大网站都是在宣 传日本这次成功预报了地震。   出现这种贻笑大方的局面,我感到很可能是社会上太缺乏地震的科学知识, 包括一些媒体的编辑、记者在内,而对一些不懂的东西,又没去认真学习,象对 于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的介绍,网上早就有了,而且许多就是在是普及有关的科 学知识,包括什么地震波,什么是P波、S波、R波等等 ,下面就是从网上取得的 一例:   P Wave - Comes first at the destination surface point, being harmless.   S Wave - Comes second, and it's distructive upon buildings.   R Wave - Comes third, being as devastative as the second.   (据http://www.lamit.ro/earthquake-early-warning-system.htm )   上面那个不规则的锯齿状图形,是地震波在地震仪上留下的记录,那锯齿的 起伏突然拉长,表示着振幅加大,也就是破坏性更强了。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 在P波到达留下痕迹后,又经过一段时间才有S波和R波(面波的一种)来留下记 录。有了这些知识,懂得这个时间差是怎么回事,自然就不会把震后发的警报当 成震前的预报。这种科普材料,不仅是英文网站有,中文网站里也可以找到的没, 但比起人家来,做得是不够的。   这次中国大陆许多的媒体闹了个将震后通告,当成震前预报大笑话,应该有 所自省。相比之下,同样是中文媒体,在境外摆乌龙的就少些。如香港大公网发 出的〈当地气象厅成功临震预警〉,朝鲜日报评论员 韩三熙 的日本地震预警系 统令人称赞,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发出的日本东北7.2级地震 6死180伤11人失踪都 没有把这个预警当预报。   6月16日,联合早报发出张田勘的〈日本地震凸显成功预报的意义〉,其中 的把地震预警与预报混为一谈;第二天就发出蒋琦的《地震预警不等同于地震预 报》予以纠正。   BBC中文网6月14日发出的报道〈日本北部7.2级地震至少6死百人伤〉中提到, 气象厅向民众发出了预警,没有多说,但他在2005年5月11日他就介绍过日本计 划启动地震早期预警系统,也不用多说。   此外,台湾的媒体也没有这样大摆乌龙,比如6月15日台湾NOWnews发出的日 岩手如何减震灾?地震预警发挥功效,就已把这预警是震后发出的讲清楚,而此 时大陆的网站上仍在热中于宣扬日本预报地震成功;甚至有人还对为量不多的理 性的声音谩骂,骂他们“无耻!”(驳"所谓日本成功“预报”的新闻描述并不 科学")   从这里不能不使人怀疑中国大陆媒体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也为有人散布做 科学传播工作,没有经过自然科学的基本训练不要紧,学了他们那个科学哲学、 科学社会学什么的,就一样能成为优秀的科学传播人材而感到忧虑,因为这可以 投合缺少基础的科学训练但其职业却是做科学传播者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市场。 而如按他们这种观点去培养科学传播人材,其结果将是造就出一批如马克吐温描 绘的那个外行的农业报编辑(使这家报纸的销量大大提高,但在农民看来简直是 胡说八道),而这种胡说八道比造谣还可怕,因为它是伪装为科学并通过媒体甚 至是主流媒体这个大道抛出的。   就拿这将地震预警当成地震预报来说,有的人借此宣称“日本人成功预报地 震打了美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从海城到日本北部地震看地震预报) 。而 且实际上也不是打了美国人的耳光就完了。而是以“日本成功预报地震”作为地 震现在就能预报的证据,去发挥他们对汶川大地震为什么没有预报的臆想。早在 百度_火箭吧_日本6.14大地震 成功预报 仅死十人后的留言 说的就直白了: 中 国专家不是说地震不能预报吗? 什么狗屁专家 全部杀头 万人 声讨 中国专家; 矛头也不会止于对准专家。日本地震成功预报--无耻的中国ZF!“日本当局事前 足够准确地广播预报了地震。这就打破了一些官员说的地震不可预测和不能预报 的“不”字神话。”特别是经过有些文人的想象和发挥,本来是一个科学探索中 的问题,要变成政治炸弹了。也会影响到正常的学术讨论无法进行。   不过形势变化也很快,仅仅两三天,网上介绍日本的地震预警是怎么回事的 科普文章出现不少,象6月18日中国青年报上方舟子的《和地震赛跑》科学性强, 还通俗易懂;科技日报上记者葛进写的《“跑”在地震波的前面——解析日本地 震速报系统》,清晰准确,将这种预警称为“震后预警”,也更确切而不致误会。 其他类似的文章不少,本来打算写一篇讲这个问题的科普文章,现在不写了。   从网上纷说日本地震预报成功,到都说:“日本真的预报了地震? 地震预 警不同于预报” (南方网)的戏剧性变化,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如不是在提高 媒体从业人员自身的科学素养上下工夫,不是去扎扎实实去向社会普及科学的知 识,很难说不会再出现因科学上的迷糊而对公众误导, 而使惟恐天下不乱者有 机可乘。这样的教训已经不止一次了,不要等地震发生了才想起需要普及地震的 知识。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科普是必须经常不懈去做的,象地震预警这类知识, 他们早就在普及,不是等到地震发生以后,到美国地质调查所的网站去看看他们 专门为儿童开设的频道就知道了。但这也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也在于公民们 是否已真的重视科学,肯努力增加科学知识。 (XYS20080619)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