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城市生活安全三问 ■本报记者 许可新 2008-5-16财富时报   5月12日14时35分左右,汶川大地震震后不足10分钟,北京市中心高层建筑 震感强烈,都市白领们纷纷从晃动的钢筋水泥大厦中跑出,却面面相觑不知何往。   由于这场波及全国的地震,许多人开始补习防震常识:迅速躲进坚固的桌底; 高楼中的人不宜下楼躲避,更不要乘电梯下楼;低层建筑中的人可以往外跑,但 要拿坚固的东西放在头顶上方以防高空坠物;乘地铁是安全的出行方式等。   天灾不可免,人力有可为。我们不禁追问,学会了必备的防震知识,是否就 意味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就真的可以防震了?   为什么动物有异常反应,人们却不能及时预测灾难?   地震发生前,四川绵竹、江苏泰州等地均出现蟾蜍大规模迁徙的现象。灾难 发生后,这成为众人质问政府及地震专家的依据。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目前并未在灾难预报方面立法,对动物异常现 象进行量化也在技术上为政府提了难题。”北大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说。   不过,中国著名学者方舟子近日撰文写道,中国各地蟾蜍迁移近一年来多次 见诸媒体,但事后均未发生地震,将蟾蜍迁移与地震联系起来可谓是事后诸葛亮。   对此,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主任王昂生认为,中国没有一个统一应对突发灾 难的政府部门才是关键。“如果有一个统一的部门,便可以第一时间对动物异常 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这位中国唯一获得世界防灾减灾最高奖——联合国灾害防御奖的学者,十几 年来,一直四处奔走呼吁在国务院下面建立一个减灾应急部,但是推行起来困难 重重。   我们的建筑为什么不进行“灾评”?   中国自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后开始将防震引入建筑规范。目前中国 大多数城市房屋的抗震指标都在6级以上,北京因为曾在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中受 到损失,执行的标准是新建楼房抗震8级。   但是,我们吸取的教训是显然不够的。曾经遭遇1998年洪水浸泡的中国南方, 至今仍对洪灾“不设防”的大中型城市就达30多个,其中不乏广州、武汉这些区 域中心城市和位于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城市。在王昂生看来,旱灾、虫灾、 粮食减产、泥石流等灾害的预防,在中国都未引起足够重视。   香港的一些做法可以为内地提供借鉴:这个依山傍海的城市曾经深受泥石流 困扰,但通过立法,对建筑物周边的山坡斜度、房屋抗冲击能力作出限制后,这 座城市已经很少再为泥石流付出生命的代价了。   “我们现在有环评,为什么就没有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都紧密相连的灾评 呢?”王昂生提出疑问。   灾难到来时我们到哪里去避难?   5月12日北京中央商务区(CBD)内主干道上密集都市白领的现象,提出的问题 警醒:灾难到来时,我们该到哪里去避难?   2006年北京曾提出要在市区内再建立一百多个避难场所(空旷,有一定食物、 食用水和帐篷储备的公园或空地)。然而相对于北京1700万的人口,北京的28处 避难场所根本就是难以应暇。   事实上,即便所有避难场所全部完成,“要同时帮助一千多万人逃离也是不 可能的。”王昂生说。例如,在北京高度密集的CBD地区,距离最近的避难场所 是4-5公里外的朝阳公园。在紧急关头,以北京拥堵的交通和这样的距离来看, 后果不言自明。   “多年来的城市规划向财富倾斜,而忽视了减灾防灾。”王昂生说,“我会 继续向北京市提出建议,尽快制订更完善的城市规划,在密集的街区多建立一些 小型避难场所。” (XYS200805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