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中国的院士、院士制度及其他   猫头鹰   近年来抨击院士制度的文章屡有所见,窃以为关键在于近年来多次增选院士, 不敢说总体水平下滑,但在大家心目中院士声望下降了,没有以前学部委员那样 崇高了,或许也有点物以稀为贵的心理吧。另外就如俗话所说:林子大了,什么 鸟儿都有,反面典型数量也就多了,就更引人注目了。   我知道每次增选院士前夕,候选人所在单位就闻风而动,四处活动,希望自 己单位能够有人入选,而好多候选人还没有多积极。其实很多科学家自己已经不 需要从中捞什么好处了,这主要与单位的利益有关,有院士拿大项目容易些,是 可以养一大帮人的,而且可以在上面说上话,使政策有利于本单位。   院士主要是对以往成绩的肯定,而且由于是终身制,所以许多院士年龄较大, 也已经脱离科研第一线多年了。我觉得院士作为荣誉,是科学家凭借自己的才能 和努力获得的,是值得保留的。我从事地质工作,或许是学科的关系,需要较长 的经验积累,一般好多人到50多岁才真正开始发现比较重要的问题。我所接触的 院士都很敬业,也是同侪中出类拔萃的,有已经不做的,但还有坚持一线工作的。 不过院士同时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科学的发展。所以现在好 多老院士"资深"掉了,这是好事。院士年轻化是好事,不过由于年轻,后面犯错 误的机会也就多了,就更容易被揪辫子了。   科研需要组织者,总得有人当吧?我们常说不要外行领导内行,谁来当呢? 国家相应的科技政策制订等等就只有院士最合适了。先当院士再当领导,很正常; 而且好多院士就是大项目的负责人,有这方面经验。不过先当领导再去争院士就 另当别论了。   我觉得问题关键不在院士制度,而应该是基金制度,如何更公正有效的配置 有限的国家研究基金资源。目前的自然科学基金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现在科研人 员总感到目前国家太急功近利了,大家戏称:"刚撒把米就想捡蛋吃了"。科研人 员每年总是忙于找钱,写汇报、总结,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减少了,而且交差的 文章也多了,感到很浮躁,但也无可奈何。唉,套用杜夫子的话,什么时候才能: 安得制度能如意,天下科研人员尽专心科研。 (XYS200305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