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科学要理性,信仰需宽容   作者:阿一(www.365hope.com)   近期,人大教授余虹之自杀让人唏嘘感叹,议论不已。作为中国思想前沿论 坛的新语丝,也有若干讨论。有人站在科学的理性角度,主张"请试过科学再去 死";也有人更多是从人文关怀的视野提出质疑。本文试图探讨一下科学与信仰 的问题,以求教诸位。   " 科学" 一词据说最早来自拉丁语,其含义一般是指 "学问 " 或"知识 "。 可是到目前为止,对于" 科学 "之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而言,科学是 一种理论知识体系,它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科学又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也如方 舟子所说, " 科学是一种方法,是战胜愚昧无知的最有力的武器。 "   科学在本质上是理性的产物。科学是要认识自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推理,通过再现自然进程的科学实验,或从事物的 原因推知事物的结果,或从事物的结果推知事物的原因,或者从事物的外部特征 推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从对事物内在本质的认识出发推论其外在的必然的表现。 因此,科学方法本质上是经验与理性、科学实验与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一切科 学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观察的事实基础之上,并通过经验和实践去检验,反对任 何人为的虚构。至于一种论说是否是科学,方舟子在《什么是科学》一文中也明 确说道: "要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要符合逻辑的、经验的、社会学的和历史 的四套标准,缺一不可 "。   科学工作者也应该时刻遵循理性的科学之精神从事科研工作。也就是如出家 人所说,"在研究中应持有理性(讲究逻辑性、严谨性、有序性、规范性)、实 证(实验的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可检验性)、怀疑与批判(不盲从、迷信权威)、 探索创新(敢于进取和不因循守旧)的态度与做法。"至于有人在实验过程中故 意篡改实验数据、夸大实验样品的数量,企图寻求其中的捷径,均属严重违反科 学之理性精神,当为学术之人所不齿。丧失了科学之理性精神,无异于给科研以 釜底抽薪,科学也就不成为了科学。   人类社会自近代以来的迅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得益于理性——科学。科 学可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物化为社会财富,创造出新的物质文明。近代以来的 三次工业革命都是自然科学新发现的产物。 17-18世纪的实验科学促进了机器化 的大生产;19 世纪电磁理论的问世,使电器工业从无到有;20 世纪以来,在相 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和航空航天技术为中心的自动化 工业体系;而 21 世纪人类更是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可见,科学不论是在其本质上,在其对科研人员应具之素质要求上,还是在 其对人类的贡献方面,都当之无愧地被证明为是理性的化身和代名词。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是否可以说科学已经解释了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一切 问题呢?换句话说,科学是否已经能够足够解释诸如人在内心情感、思想信仰等 非科学领域的现象?我想,至少现在还不太能,或者说,还有一些科学上的"盲 区"存在。也正因为如此,才给人们寻求信仰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的现实的可能性。 自古以来,人对世界万物的信仰和执着,幻化成为了万千宗教。   宗教信仰是超越对象的,关乎人类的终极问题,是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一种 崇拜。在本质上,它是盲目的,是对客观世界的必然性和存在性的否认,当然与 科学相去甚远,大相径庭。任何宗教是止于现象界的。但凡关于灵魂、超自然以 及永恒之类都属于宗教的范畴。自近代以来的西方,信仰已基本摆脱了政治的束 缚,日益世俗化,成为了个人的私事。   通过宗教信仰之精神庇护,人们或可从中获得某种心灵与精神上的慰藉、安 抚,甚至获得信心与力量,而这正是人们赖以生命的磐石。在某种信仰的支撑下, 一些国人,甚至外国人,在中国偏远地区热心于公益事业,从事一些教育活动。 比如德国汉堡的卢安克(Eckart Loewe ),美国年仅60岁的汉蓓佳(Rebecca) 以及大卫等等。我想,世俗的任何功名利禄,都不可能给予他们如此强大的力量 在极为艰苦的环境里极大投入情感而工作、生活,除了信仰。   当然,我们尽可在学理上批判宗教 ——比如,总的来说,宗教信仰在历史 的发展中常常是一种消极和保守的因素 ——但不能对它给人们精神生活上的某 些积极的作用(科学的理性对此无可奈何)视而不见甚至一概抹杀。倘若通过某 种宗教信仰(即便是迷信行为),能够疏导开一个人的恐惧心理继而恢复生活和 工作的常态,甚至将一个活生生的濒于自杀危险的可怜之人给予生命上的拯救, 这难道不是更有价值和意义吗?心理学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导人;而作为一种信仰 的宗教,通过心灵告解或者对外倾诉等活动,也可实现某种精神上的疏导。尽管 后者不是科学(宗教从来就没有宣称自己是科学),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长久以来,我们国人片面地偏向理性,即狭隘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事实上 的结果是,我们虽无西方之宗教信仰,也没有西方之科学理性)。这便导致了一 种可怕的后果:忽略了良心或者良知、公平或者正义、创造性或者博大的爱心。 君不见,现在国人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化,人们的情感日趋荒漠化(比如,狭隘、 自私、懦弱)。在此情况下,人们没有学会或者不懂得寻求相应的柔性空间,缺 少必要的退路,惟有充当硬汉。如此,人们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变得前所未有的 脆弱,难以负荷守望者应有的重任,因此,一些自杀、他杀悲剧不时发生。在此 情况下,科学似乎是有些爱莫能助的。如果我们推荐人们不妨可以尝试着在信仰 方面寻求一些必要的解决之道或可得以重生,而有人推荐人们"试过科学(而起 不到拯救生命的作用)再去死",这两种"推荐"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究竟孰优 孰劣,我想还是比较容易作出判断的。毕竟,维持"活生生的"生命之体才是重中 之重,否则实有违反人道之嫌,尽管打着看似理性之名号。   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离不开理性,我们应当毫不迟疑地高 举科学精神之大旗,并在实践中切实付诸实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对信仰持一 种宽容、理解的态度,对人们的信仰行为给予应有的尊重,这也是人们成熟心态 的自然要求和反应。当然,这并非必然意味着在理智上也给予认同,我们只是想 向人们展示我们不应丧失的人文关怀。   2007.12.17 (XYS200712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