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膜世界”外追科星 本报记者 陈娉舒 中国青年报2002年8月19日   本报北京8月18日电   一位看上去静止不动、弱不禁风的外国老人,今天下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引发了数千名年轻或不年轻的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追星热潮。   今天下午3时,全球畅销1000多万册的科普读物《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 霍金,应中国科学院之邀,在北京举行一场公众演讲———《膜的新奇世界》。   最近一周内在京城引发持续不断的“扑票热”,数千张免费门票一时洛阳纸 贵。与此同时,京城各大书店和购物网站,《时间简史》、《果壳里的宇宙》等 霍金著作以100多元一套的高价“卖疯了”,两本书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的排名 一口气往前蹿了十几个位次,甚至还捎带着把其他科普类图书的销售带火。   18日下午2时,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门前广场已是人潮汹涌。   拥挤的人群中,一位妈妈不停跟身边陌生的人们打听“谁有多余门票?”她 拍拍身边一个高个子男孩说,“没辙!儿子从小就喜欢物理,这回说什么都要来。 可我又弄不着票!要不,你帮我把他带进去?”   即便有票,记者也差点自身难保。2时40分,有票没票的人群开始拼命向两个 入口挤去。被动裹挟在人群中,记者的脚先是被接连踩了好几次,裙摆也差点被 挤裂,只能紧紧夹着背包,高高举着手中的门票,逃命般使劲儿向门里挤去。进 入门内,心有余悸地回头一看,拥挤的人堆里,被“清理”出去不少没票的。几 个紧跟着有票同伴混进来的人,也被保安明察秋毫“请”了出去。   北京八中毕业的李宏鹤,马上要到中山大学念应用数学专业,他在发放门票 的第一天就跑去“抢”到一张。初三时就买了《时间简史》的李宏鹤承认:“看 不大懂。不过,对他研究的东西,我一直感兴趣。何况马上要念的专业跟这也有 关,听听对自己的学习有好处。”   一个胸前戴着“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志愿者”证件的男孩说,自己在美国 念大学,回北京过暑期期间,得知国际数学家大会举行,赶紧报名当了学生志愿 者,“能近距离见一见这么多数学界大腕儿,机会实在难得!”   3时,会议厅一处入口一阵“骚动”。几十名大概是没票的听众,企图冲过保 安“防线”闯进来。经过几分钟的交涉,这些执著的霍金迷们终于如愿———被 放行进入会议厅,站着听讲。   3时15分,霍金从一个侧门出现了!掌声热烈响起。后排的人们纷纷站起。尽 管此前一再强调禁用闪光灯,但各路媒体的闪光灯依旧噼啪作响。在主持人一连 重复七遍的“请各位记者回到自己的指定位置”后,陷入“媒体包围圈”长达十 几分钟的霍金才得以“突围”。在助手的陪护下,霍金以其“不动声色”的操作, 独自操纵着特制轮椅“走”到台中央。他转过身,面对台下。在霍金瘦弱的身躯 背后,是一幅深蓝色并缀有点点金星的幕布,宛如深邃的宇宙。   在这片深蓝的“宇宙”前,依靠3个手指的轻微操作和一个语言合成器的帮助, 膜世界的“演讲”开始。一位伟大科学家的世界,在公众面前再次展现它的深邃 与博大。 “霍金热”何时变成“科学热” 在霍金作报告时有人呼呼大睡   据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记者邹声文 张景勇)尽管很多人无法透彻理解霍 金的理论,甚至根本听不懂他的报告,但并不妨碍他成为“明星”。“追星族” 为求一张霍金公众报告的门票,心甘情愿花天价购买;科技记者为挖得有关霍金 的独家新闻,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霍金热”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科学的向往,对科学精神的渴求。 霍金成为“追星”族的目标,理应让我们感到欣喜。   然而,“霍金热”中的一些现象也让我们担忧。在1小时的报告中,有人呼呼 大睡,有人中途退场,更有人交头接耳,卖弄读过的霍金“秘史”。在他们眼中, “霍金热”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附庸风雅”的谈资。霍金一走,他们的内心 马上又会被别的明星、别的“猛料”所淹没。   霍金的报告是短暂的,但我们希望“霍金热”不是短暂的。如果我们把“霍 金热”当成我们亲近科学、弘扬理性精神的契机,把“追星热”升华为持久的 “科学热”,“手摇”轮椅来到中国的霍金就会不虚此行。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