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亩产万斤到底可不可行?   作者:Mayfly   亩产万斤曾是历史口号,也可能是一些人的理想或幻想。其虽然被多次批判 或捧红,至今也还有人相信其真实性,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考察一番。 即亩产万斤到底可不可行?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改进,其会不会在将来 实现?乌托邦或桃花源到底存在不存在?   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可供人类食用的粮食有好几个步骤或过程(主要参考Zhu 等2008的报道):1)光照射到植物体上。实际上到达地面的很多光因被遮挡、 反射、照到植株之间的空地上等原因没有被利用;2)吸收光能中的有用部分, 即植物只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部分能量。这个步骤相当于只有一部分光到达植物体 内;3)因植物本身有颜色,吸收进来的光中有一部分因不能参加光合作用而没 有用处,只能损失掉;4)光到达叶绿体、激活光合作用反应过程要损失掉一部 分;5)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化为植物有机质,这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反应过 程也需要消耗部分太阳能,即被叶绿体吸收的光能不能全部转化为有机质,一部 分要用于光合作用本身;6)消耗有机质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即维系光合作用 植物需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如分子运输等;7)生长繁殖过程要通 过呼吸作用消耗掉部分能量,即植物生成的有机质只能部分积累。比如成年人每 天都吃东西但体重却不增加,就是因为我们所食用的能量全部消耗掉了。植物生 长也一样需要消耗能量;8)人类只能取用植物已积累有机质中的一部分,如树 干和树根等就不能食用。在这八个步骤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消耗能量,都有能 量的耗散,因此在计算粮食产量时必需要将这八个步骤中的转化率计算在内。另 外,这些步骤过程都还受到其它条件的限制,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植 物本身状态、多少甚至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在第一步中,植物能接受到的太阳能一般只有全部入射能量的1%左右,Odum (1957)的实验显示水体可达到25%。据Zhu等(2008)的报道,在第二步中,植物 对光的吸收效率为48.7%;第三步的转化效率理论最大值为438×100%/487=90%; 第四步的效率为372×100%/438=85%;第五步中的理论光合作用最大效率在C3植 物(如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为65×100%/372=17.5%,在C4植物(如高梁、玉米、 甘蔗等)为85×100%/372=22.85%,平均为20%;第六步效率最大为70%;第七步 过程中的植物积累效率大约为70%-85%;第八步为30%左右(第一和最后两个数 据参考生态学教材)。   据钱学森1993年的说法,“据气象记录,在中国大地上每年每平方厘米上接 受的日光能量为120-200大卡,即每年每亩地接受日光能量为8-13.3×108大卡。 如百分之百地用空气中的CO2和从根吸取的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则每亩地每年有 190-320吨。光合作用的能量效率可达50%,而粮粒只占全部产物的1/3,故理想 最高年亩产是32-53吨。说亩产万斤,才5吨,远远小于理想数。所以充分发挥科 学技术的作用是可以实现的,现在我国的亩产最高记录为1.5吨。”   这里钱学森所讲的“每亩地每年有190-320吨”相当于全部光能;“光合作 用的能量效率可达50%”数值太高,且只相当于上述八步中的第五步; “粮粒只 占全部产物的1/3”相当于上述八步中的最后一步。可见钱氏所考虑的能量转化 过程太简单,数值也太高,其合理性值得怀疑。如果将钱氏所说的“光合作用的 能量效率可达50%”理解为植物将光能转化为有机质的实际转化率,即认为其包 括了上述五步中的5-7步,那么钱氏所述至少还缺少上述八步中的第1-4步。   如果以钱学森所讲的“每亩地每年有190-320吨”作为开始,依据上述八步 中的转化率计算,则年亩产为(第一步以20%计,第七步以90%计):190×20%× 48.7%×90%×85%×20%×70%×90%×30%=0.54吨或320×20%×48.7%×90%×85% ×20%×70%×90%×30%=0.9吨。实际数值只有钱氏所讲的六十分之一左右。注 意,这里还是指理想条件下的状态。实际情况是:理想条件(如温度、湿度和二 氧化碳浓度等)极难达到最适,植物也不可能天天生长等原因,这个数值至少要 打半折。在自然条件下,实际光合作用效率或植物转化率只有0.1%-2%,极少数 植物如甘蔗可达到7%-8%。如果以1%计, “每亩地每年有190-320吨”入射光能, 实际亩产只可能达到1.9-3.2吨,这还是整个植株的重量,如果考虑种子只有其 三分之一左右,故实际粮食产量只有1吨左右,所以说亩产万斤是不可能的。另 一个直观一点的数据是:亩产万斤相当于666平方米的土地上产出一万斤的粮食, 即每平方米为15斤,这意味着一米见方的地上要产出一小袋的米或是铺着一层米, 似乎也不可能。还有,根据生态学定律,能量传递大致为10%左右,故“每亩地 每年有190-320吨”入射光能似乎只能变成19-32吨的植物有机质,我们人能够 利用的最多也只有1.9-3.2吨左右。   Zhu等(2008)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和原理推算出,考虑到光合作用过程中光 的损耗,在温度为30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为380ppm的条件下,C3植物的理论光 合作用最大效率为4.6%,C4植物为6%。这个数值只有钱学森所说的光合作用能量 效率为50%的十分之一左右,况且这个数值计算的起点是从植物吸收进太阳光后 进行的,即为合成的有机质占吸收光能的比值,并不是有机质与所有照射到地面 的太阳光能的比值。如果以5%计,在理想条件下,据钱学森所言之数据推算出的 理想最高年亩产为:190吨(地面光能)×20%(吸收进的光能)×5%(光合作用 效率)×90%(有效积累)×30%(种子比率)=0.513吨或 320吨×20%×5%× 90%×30%=0.864吨。事实上,一些高产水稻的亩产也只达到1吨左右。   吕盘明(http://www.docin.com/p-35191260.html)也对此问题做过计算。 根据他的数据,到达地面的太阳能为其到达地球能量(1.384千瓦/平方米/秒) 的70%,一年的日照时间为2600-2900小时(青藏高原),而植物能够利用的太 阳能只占入射能量的30%左右,其中只有50%的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理论效率为6%, 植物可食用部分占全部植物的20%,那么这些太阳能可转化而成的植物性粮食为: 1.384千瓦/平方米/秒×666平方米/亩×3600秒/小时×2600小时× 70%× 30%× 50%×6%×20%/(4.18千焦耳/大卡)/(4000大卡/公斤)=650公斤/年/亩。 参 考Zhu等(2008)及其它数据,这个计算中的30%略偏高,但最后的20%略偏低, 两者相抵后与现实应该相差不远。   每年太阳入射到地面的光能基本是固定的,因而从上述由太阳光转化为植物 有机质的步骤来看,第一步似乎有提高的空间,比如密植、尽量减少漏光或反复 照射(用镜子反射等)、培养植物新品种可以有所提高,但幅度相信有限,最多 可能只会到达30%左右(自然条件下目前只有1%左右);第二至第七步基本无法 提高,但考虑到第五步中C4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可达22.85%,理论光合反应最大 效率可达26%,姑且认为这一步也可提高到30%;第八步可通过培养新品种来提高 产量,假定可达50%。用吕盘明的数据和此处的估计,通过提高技术手段和植物 新品种,理论上的粮食亩产量可达:1.384千瓦/平方米/秒×666平方米/亩× 3600秒/小时×2600小时× 70%/(4.18千焦耳/大卡)/(4000大卡/公斤)×30% ×48.7%×90%×85%×30%×70%×90%×50%=3815公斤/年/亩。这可能是理论上 的粮食年产最大值或极限值。   如果是在室内增加光照(用强烈单色红光)、密植或立体种植、尽量减少漏 光或多重照射(用镜子反射等)、培养黑色植物(多吸光、不反射)、培养高产 植物品种如杂交水稻、保持湿度、温度等的最佳状态、时刻给予光照的情况下, 相信产量可进一步增加,如达到万斤左右。但这个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成本可能 大于粮食产出值,人工光源也无法达到太阳的强度和效果。   另外一个选择是改变我们的食物成分。现在人类的主要粮食如水稻、小麦等 都是植物的种子,产量相对较小,因为植物只将三分之一左右的能量用于繁殖。 而土豆、萝卜、甘蔗、大白菜等的产量则较高,亩产一季可达到5吨以上。一是 因为这些作物含水量大,二是其可食用部分是植物粗大的根茎叶等而非较小且干 燥的种子。   主要参考文献   Odum HT. 1957. Trophic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Silver Springs. Florida Ecological Monographs, 27: 55-112.   Zhu XG, Long SP, Ort DR. 2008. What is the maximum efficiency with which photosynthesis can convert solar energy into biomass?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19:153–159. (XYS20110310)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