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为科学辩诬   陶世龙   未有科学以前,环境即在被人破坏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固非虚语。历代皇帝、王公贵族、官僚 豪门,兴建宫室、衙舍、府邸,需要大量良材;烧饭取暖等生活所需,更每日都 在消耗不论好歹的各种草木。   人类建立农耕社会,砍伐森林建筑居所和作为能源,烧去天然植被开拓为农 田,刀耕火种,开始了第一轮对环境的大破坏,首当其冲的是森林草原。最先从 那些古文明的发祥地开始。   在欧洲,希腊的森林消灭得最早。希腊人不重宫室,但大修神庙,文明肇始, 山林亦罄;且不仅希腊,以高大坚硬闻名于世的黎巴嫩雪松,从巴比伦时代开始 就被砍伐运送到各地,公元二世纪初,罗马皇帝在黎巴嫩山竖起100多块石碑, 宣布这里的森林为帝国所有,但仍未能保住这些残余的雪松,现在只能在圣经这 样的典籍和传说中去寻找名噪一时的雪松了。   烧荒垦地近年来还在印尼、巴西屡有发生,所生烟雾远分别影响到东南亚及 中美洲。此等行为均无须科学,而不晓其后果而盲目为之,正又不懂科学之故。   孕育过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三角洲,本来土地肥沃, 公元前两千年,这里就已出现了繁荣的巴比伦帝国,尽管那时生产技能低下,粮 食亩产也曾达到三百斤,然而繁荣不到千年就衰落下来,直至变成一片荒芜的盐 碱地。   在未有科学和现代技术以前,人类简单的耕种、放牧活动,已在使地球上的 环境恶化。时至今日荒漠化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地区是非洲,在过去的几十年 中,撒哈拉沙漠的流沙一年要侵蚀周边的农田160万公顷以上,主要是过度开垦 和放牧之故。   防治环境恶化还得靠科学   据说,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流浪到埃及的犹太人,在历尽艰辛,来到地 中海和与海岸大致平行的山脉之间,狭长低平的地带,即巴勒斯坦定居,当时这 里是“牛乳和蜜糖充溢之地”,而科学作家房龙在1932年写出的《世界地理》中, 告诉我们:“近代往巴勒斯坦去旅行的,很少看到牛乳了,而蜜蜂也因为缺少充 足的花卉,早就消灭了。”特别重要的是,房龙指出,出现这种情况,并非由于 自然原因,而是由于战争,水利灌溉设施屡受破坏所致。   我国新疆的楼兰古城所在的绿洲,曾因开垦而繁荣,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座 重镇,但它仅维持了数百年的繁荣,大约在公元4世纪期间废弃。今天这里是一 片残破而凄凉的荒漠,研究历史资料的结果表明,是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盲目 开垦所致。   以上种种,都不是因为有科学,而是因为无科学,才使环境恶化。在环境恶 化以后,还得靠科学来改善和维护。伦敦雾的故事就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实例。 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欧洲的环境最先受到严重的污染,伦敦雾即其标志。1952 年12月4日至11日出现的大雾,使白昼如昏夜,汽车只能开着雾灯艰难地爬行, 警察不得不手持火把在街上执勤。烟雾还钻进室内,Sadler's Wells 剧院正在 上演的歌剧《茶花女》由 于观众看不见舞台而被迫中止。电影院里的观众也看 不到银幕。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激增,这个期间死亡人数比平时高出4000多人。这 次事件震惊了世界,也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经过治理,1975年,伦敦的雾日 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现在,慕雾都之名而来的人们可 能会失望,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寂静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 工业时代那棕黄色的伦敦雾已经成为过去。阳光驱散薄雾后,公园里绿草如茵, 空气清明, 让人难以想象当年迷离晦暗的雾中情景。而烟雾灾害也将继续留在 记忆中提醒伦敦市民,污染并不是我们为获得财富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碧声, 《三思科学电子月刊》第四期)   刀枪弓箭,杀人之多不亚原子弹   战争内完全是一种人类的行为,与科学技术无关。或以为科学和技术发达使 战争变得更残酷,也是一种误解或有意误导。   在马非百着的《秦集史》中编有一“首功表”(下册 1014-1020页,中华书局 1982年北京第一版),实际上也是一部战争中杀人的记录,现简化录载于后:   年代 对方 战场所在地 秦军斩首数目   前364 秦献公二十一年 晋 石门 60,000   前354 秦孝公八年 魏 元里 7,000   前331 秦惠文王七年 魏 雕阴 80,000   前318 秦惠文王后七年 韩,赵,魏,燕,齐,匈奴 修鱼 80,000   前331 秦惠文王后十一年 魏 岸门 10,000   前312 秦惠文王后十三年 楚 丹阳 80,000   前331 秦武王四年 韩 宜阳 60,000   前301 秦昭王六-七年 楚 重丘,襄城 20,000   前298 秦昭王九年 楚 武关 50,000   前293 秦昭王十四年 韩,魏 伊阙 240,000   前280 秦昭王二十七年 赵 光狼 20,000   前275 秦昭王三十二年 魏 大梁 40,000   前273 秦昭王三十四年 魏 华阳 150,000   前264 秦昭王四十三年 韩 陉城 50,000   前260 秦昭王四十七年 赵 长平 450,000   前257 秦昭王五十年 赵 邯郸 6,000   前256 秦昭王五十一年 韩 阳城,负黍 40,000   前256 秦昭王五十一年 赵 90,000(含俘虏)   前245 秦始皇二年 卷 30,000   前234 秦始皇十三年 赵 平阳 100,000   以上合计斩首一百六十余万,许多较小的战事和秦始皇十三年以后的战争, 没有斩首数字的记录。而秦始皇灭六国都是使用武力,尤以灭楚的战争时间长, 规模很大,秦军还打过败仗,俗话说:杀人三千,自伤八百;在这统一六国的最 后阶段,杀人不会少。   上面说的是军人阵亡的数字,实际上一场战争下来,平民被杀的更多,这在 后来三国时期留下的记载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说不上是汉朝极盛时代的汉 桓帝永寿三年,即公元158年,中国全国还能有1067万多户,5648万多人,而到 三国鼎峙之时,时间仅过去几十年,魏蜀吴三家通共也只有147万多户,767万多 人,比今天北京市的人口还要少得多,人口锐减将近90%!原因主要由于打仗。   科学并未造出魔鬼,魔鬼乃在人的心中   有人常以两次世界大战为例,指责是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实际上人类社会 的文明程度越高,战争的威胁越小;科学和技术是今日提高文明程度的原动力, 发展科学和技术,方能普遍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建立全人类是个整体, 需要同舟共济的地球村意识。1991-2000年间,全球接近230万人因为冲突而死亡, 比起自然灾害致死的人多了足足两倍。超过七成的冲突死者来自贫穷国家;同一 时期,每年平均3,100万人受冲突所牵连。他们或受伤、或流离失所、或被剥夺 生活基本所需。其中,超过五成是贫穷国家的国民。(国际红十字会,2001) 这 些贫穷国家也正是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地区。消弭战争,有待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高 度发达。   1945年投在长崎和广岛的原子弹毁灭了约21万平民,非常残酷,但这种毁灭 性武器的出现,也使好战者畏惧会同归于尽而实际上难以使用。二次大战后一度 被认为不可避免的世界大战,半个世纪过去了,并没有出现,而且发生的可能越 来越小,这里面就有科学和技术高度发达后产生的自我威慑的约束作用。同时我 们不能忽略,两千二百九十五年前,秦并在伊阙战役中杀掉的将士,比原子弹在 长崎和广岛造成的死亡还要多;白起和项羽先后分别坑掉的数十万俘虏,使用的 不过是木棍。这也充分说明,把人推向残酷的,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人的本身。 科学技术没有制造魔鬼,魔鬼乃在人的心中。看一看,今日世事之纷扰,特别是 恐怖主义的出现和猖獗,更作了最清楚不过的说明。   地球这个系统的演化不可逆,人类只有随之发展才能生存   早在1968年成立的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就提出过地球上资源有限,而人类对 资源的消费无限且正在激增,深堪忧虑的观点。现在又有人重提,象煤和石油是 地球在几十亿年中积攒下来不可再生能源总归是有限的。以目前的开采速度,在 一个不远的将来,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就能看到它被彻底耗光。如果到时候 没有新的能源供应,文明社会就会土崩瓦解。   罗马俱乐部的观点,虽然未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相当多的学者从积极的 方面提出了乐观的预测,但它提醒和促进了人们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有 意义的。时至今日,旧话重提,未尝不可,但具体到认为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文 明社会便会土崩瓦解,则未免有点危言耸听。固然这里有句限制语,“如果到时 候没有新的能源供应”,但仅就煤和石油本身而言,也远不到这样短缺的程度。   作为资源,已不是一个自然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的概念,是否匮乏,不仅看 资源本身量的多少,还取决于个人对资源的需要量和人口的数量,取决于人所具 有的开发资源的能力。   因此,拿石油来说,濒临枯竭的警告已发出过多次,1925年查到的世界石油 储量为412.3亿桶,按当时的年消费10.9亿桶计算,到1965年世界上就没有石油可 采了,然而到20世纪末,不仅未采光,而且拥有的石油储量比1925时还多。更不 用说煤了,因为它污染环境,生产在收缩,象加拿大有的煤矿已被封存。其他矿 产储备,从全球角度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虞匮乏。   当然,石油和煤不可再生是事实,而进入工业社会以后,能源的消耗大大增 加,也是事实。但怎样才能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呢?对科学持批评 态度者认为:人类需要改变生活方式,科学需要改变发展方向。   改变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人类学家Fred Plog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山地的 考查,发现生活在那里的一个生产力仍处于原始状态的部族,便看不到他们对生 态有什么破坏。(Cultural Anthropology, 1980,Alfred A.Knopf.Inc.)但我们 能回到这样的原始生活吗,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事实上也不可能,这个部族只 有两百人,占有可耕地六千亩,即三十亩地才养活一口人。   今天人类的生活方式确实有需要改变,但不仅改,还得进,即不断发展。因 为,地球与人是一个组合在一起的系统,而这个系统是在不可逆地演变,芸芸众 生,纷繁物种,在这演变过程中,此生彼灭,何只万千。人要生存下去,只能随 整个系统的演变而发展,不可能回到原始。   遥想当年,和北京猿人一起生活在周口店的野兽,今天大多在这里看不到了, 有的野马、犀牛、河狸...别处还有,更有一大半已在地球上绝灭,肿骨鹿、剑 齿虎即其最知名者。但人生存下来,并从学会用火,制造工具,到学会种植,直 至今日建立近代文明,进化脚迹一步一个。今日也只有继续发展下去才是求存之 道。   进化不可逆,科学不可侮。   2002/01/04,于北京 (XYS200301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