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点评《科学:它本身可不可以被研究?》 赵南元 【】中是赵南元的点评 科学:它本身可不可以被研究? 江晓原 原载2003年1月26日《文汇报》“学林”副刊(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 科海纵 横 加入:2003年01月26日) 一   近几百年来,整个人类物质文明的大厦,都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的基础之 上的。我们身边的机械、电力、飞机、火车、电视、手机、电脑……,无不形成 对现代科学最有力、最直观的证明。科学获得了辉煌的胜利--这种辉煌是以往任 何一种知识体系都从未获得过的。科学也因此被视为绝对真理,甚至是终极真理, 是绝对正确的乃至唯一正确的知识【像“绝对”、“终极”、“唯一”这样的神 学—哲学用语,科学家和公众都不关心,这是神学家和哲学家们关心的问题。此 处应该明确“被视为”是被“谁”视为,不可不说清楚】;人们相信科学知识是 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现在看来,科学是所有知识体系中最牢靠的(刘华杰博士 语),如果以“牢靠”来定高低,科学就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 事实,而不是“人们相信”与否的问题。如果有谁搞出一个比科学还要牢靠的知 识体系,追求牢靠的人们当然会弃科学而奔向那个“体系”。如果以最接近上帝 来定高低,科学当然比不过极毒教;如果按照李猴子的轮子标准,科学当然也上 不了“层次”。】,甚至相信它的模式可以延伸到一切人类文化之中【把一个领 域中成功的模式运用到其他领域,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是否“可以”要看能 不能成功。“相信”与否无关紧要】;人们还相信,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通过科 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解决。【科学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学问,从不对未来作无 根据的预测。“人们”也要见到“社会问题”真正被“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 之后才会“相信”,而且也只相信被解决的那一个问题可以解决,不会无限推 广。】   科学既已被视为人类所掌握的前所未有的利器,可以用它来研究一切事物, 那么它本身可不可以被研究?【这是一个典型的伪问题。任何人都“可以”研究 任何对象,科学当然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真正的问题是,如果这个“研究”没 有得出对别人有用的成果,就不会引起别人的重视。正如“民间科学家”,没有 人认为他们“不可以”研究,只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乏善可陈而已。】 二   正当科学家对科学信心十足,豪情万丈,而公众对科学一见钟情,虔心顶礼 之时,哲学家们却也没有闲着。   哲学中原有一路被称为“科学哲学”,这是专门研究科学的哲学(类似的命 名有“历史哲学”、“艺术哲学”等等)。这些科学哲学家们有不少原是学自然 科学出身,是喝着自然科学的乳汁长大的,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对科学有着依恋情 绪。起先他们的研究大体集中于说明科学如何发展,或者说探讨科学成长的规律, 比如归纳主义、科学革命(库恩、科恩)、证伪主义(波普尔)、研究范式(库 恩)、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等等。对于他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理论,许多科学 家只是表示了轻蔑--就是只想把这些“讨厌的求婚者”(极力想和科学套近乎的 人)早些打发走(劳丹语)。因为在不少科学家看来,这些科学哲学理论不过是 一些废话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和价值,当然更不会对科学发展有任何帮助。 【科学家非常实际,如果这些哲学对科学研究真的很有帮助,不熟悉这些东西就 会妨碍科学研究,肯定会将他们列入培养科研人员的必修课。】   然而后来情况出现了变化。“求婚者”屡遭冷遇,似乎因爱生恨【原来如此, 是忌妒心作怪。】,转而开始采取新的策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策略至少 有如下几种:   1、关起门来自己玩。科学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其规范早已建立得差不多了 (至少在国际上是如此),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在大学里也找得到教职。科 学家们承不承认、重不重视已经无所谓了。既然独身生活也过得去,何必再苦苦 求婚--何况还可以与别的学科恋爱结婚呢。【兴趣优先还是饭碗优先?】   2、从哲学上消解科学的权威。这至迟在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理论 (认为没有任何确定的科学方法,“怎么都行”)中已经有了端倪。认为科学没 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别的学说(甚至包括星占学)也应该有资格、有位置生存。 【科学没有“权威”,只有信誉。科学不靠“权威”去压服任何人,只是靠不胡 说来赢得信誉。科学的信誉(合理性)不是被任何哲学论证所支撑的,也就不会 被任何哲学论证所“消解”,正如语言不会被语言学或语言分析哲学所“消解” 一样。占星学在很多网站都有其生存的“资格”和“位置”,但不能在科学领域 中取得一席之地。正如假冒伪劣的商品在小摊上有其位置,但不能进入有信誉的 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   3、更进一步,挑战科学的权威。科学已经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且掌 握着巨大的社会资源,也掌握着绝对优势的话语权。让我们想象这样一幕场景: 在一间众声喧哗的屋子里,一位哲学家试图对科学有所议论,谁知立刻被申斥: 去去去!你懂什么叫科学?这里有你说话的地方吗?哲学家当然大怒--哲学原可 以研究世间的一切,我们如今就要将科学本身当作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要研究 科学究竟是怎样在运作的,科学知识到底是怎样产生出来的。这时原先的“科学 哲学”也就扩展为“科学的人文研究”,于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建构论”等等的学说就出来了。宣称科学知识都是社会建构的(用通俗的话说, 也就是少数人在房间里商量出来的),并非客观真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至高无 上的权威性。【“哲学家”之所以“被申斥”,不是因为他“试图对科学有所议 论”,而是因为他的“议论”纯属胡说。例如SSK的“学说”,就犯了方向性的 错误,研究“科学知识到底是怎样产生出来的”毫无意义,就算是做梦时梦见的 也无所谓,科学的可靠性是由其纠错机制和检验标准保证的。“科学的人文研究” 之所以胡话连篇,就因为没有这个“纠错机制和检验标准”,以至于在SSK的经 典之作《勾勒姆》中就会充满了低于中学生水平的错误和妖魔化科学的鬼话。】   第3种策略的激进主张,透着“淡淡的反科学情绪”(刘华杰博士语),不 仅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科学家的反感,也遭到许多科学哲学家的批评(比如劳丹就 猛烈攻击“强纲领”)。所谓的“科学大战”、“索卡尔诈文事件”等等,就反 映了来自科学家阵营的反击。对于喝着自然科学乳汁长大的人来说,听到有人要 否认科学的客观真理性质,无论如何在感情上总是难以接受的。【“客观真理性 质”是哲学家关心的事,与科学不相干。科学的信誉是靠自己说实话建立的,并 不需要哲学或人文来授予。】 三   在西方,学术的政治或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淡,讲究的是标新立异,各领风骚 三五年,因此各种新奇理论层出不穷,原在意料之中。对于“建构论”等学说出 现的原因,也应作如是观。上面想象的场景,当然带有一点“戏说”色彩。但是, 这些在西方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学说,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神创论在西 方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还是多数人的信仰,我们依然可以说它“完全没有道 理”。】   首先,科学--以及人类的一切其它知识--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人类谋幸福, 而不能伤害人类【科学比任何“人文研究”都更能保证这一点】。因此,人们担 心某种科学理论、某项技术的发展会产生伤害人类的后果,因而要求质疑,展开 讨论,是合理的【靠造谣生事来“质疑”、“讨论”,不可能是“合理”的】。 毕竟谁也无法保证科学永远有百利而无一弊【即使有“弊”,也只能靠科学来发 现,靠捏造的“弊”来决策,才是最大的“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科学本身就是“兼听”的学问,但听了之后第一步就是把谣 言和臆测排除在外】;“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 们就照你的办”【老人家已经走下神坛,但这句话还是英明的,前提是“只要你 说得对”。如果你在造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坏处,当然就没有不受批评的 “豁免权”】,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无论是对“科学主义”的质疑,还是对“科 学主义”立场的捍卫,事实上都有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科学主义”是一个 伪概念,与科学无关。所以对“科学主义”的讨论毫无价值,不可能“有利于科 学的健康发展”。科学健康发展的关键前提就是消除一切非科学的干扰,无论是 政治的、宗教的、哲学的还是伦理的干扰。】   其次,如今的科学,与牛顿时代,乃至爱因斯坦时代,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了。一个最大的差别是,先前的科学可以仅靠个人来进行,一个人在苹果树下冥 想,也可能作出伟大发现(这就是关于牛顿的这个传说的象征意义之一)。事实 上,万有引力和相对论,都是在没有任何国家资助的情况下完成的。但是如今科 学成为一种耗资巨大的社会活动,要用无数金钱“堆”出来,而这些金钱都是纳 税人的钱,因此,广大公众有权要求知道:科学究竟是怎样运作的,他们的钱是 怎样被用掉的,用掉以后又究竟有怎样的效果。【科学是公开的活动,任何人的 知情权都已经有了完全的保障,而恰恰是SSK之类对科学的妖魔化,给公众制造 科学的错误形象,才是对广大公众知情权的最大侵害。“今天的科学”中“耗资 巨大”的仍然是很少的,例如超大型粒子加速器、航天计划等屈指可数的几项。 而引起宗教反科学势力“争议”最大的恰恰是完全不需要纳税人花钱的“克隆人” 研究。】   哲学家们的标新立异,不管出于何种动机,在客观上为上述质疑和要求提供 了某种思想资源,或者退一步来说,至少也是提供了某种由头。【为反科学提供 “由头”,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至于“标新立异”也谈不上,不过就是拾 了几百年来宗教势力反科学的牙惠而已。】 四   “科学知识社会学”等学说,在兴起了二十多年后,大致从2000年开始,许 多这方面的重要著作被译介到中国学术界。2001年,东方出版社出版了五本这方 面的西方著作:《知识和社会意象》(布鲁尔)、《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 的语境性》(诺尔-塞蒂娜)、《科学与知识社会学》(马尔凯)、《科学知识 与社会学理论》(巴恩斯)、《局外人看科学》(巴恩斯)。在此前后,江西教 育出版社也出版了《书写生物学》、《真理的社会史》、《科学大战》等著作。 已经出版中译本的至少不下十几种。【高效率的洋垃圾搬运工。】   与此同时,在中国高层科学官员所发表的公开言论中,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 对理论发展的大胆接纳。   例如,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2002年12月18日的讲话(载2003年1月17日 《科学时报》)中说:“我们要努力破除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迷信,撕破披在科学 技术上的神秘面纱,把科学技术从象牙塔中赶出来,从神坛上拉下来,使之走进 民众、走向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 已经不满足于掌握一般的科技知识,开始关注科技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影响, 关注科技的社会责任问题。……而且,科学技术在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庞大的 社会建制,调动了大量的社会宝贵资源;公众有权知道,这些资源的使用产生的 效益如何,特别是公共科技财政为公众带来了什么切身利益。”【认为“科学技 术”披着“神秘面纱”、立在“神坛上”的人,有资格当科技部部长吗,这倒是 一个值得“质疑”的问题。】   又如,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前不久的一次讲话(载2002年12月17日 《人民政协报》)中也说:“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如果不加以控 制和引导而被滥用的话,也可能带来危害。在21世纪,科学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 突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的崇高事 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加强科学伦理和道德建设,需要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 会科学紧密结合起来,超越科学的认知理性和技术的工具理性,而站在人文理性 的高度关注科技的发展,保证科技始终沿着为人类服务的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还请路院长哪怕举一个例子说明“站在人文理性的高度关注科技的发展”可以 “保证科技始终沿着为人类服务的正确轨道健康发展”。所谓“人文理性”,不 过是“非理性”、“反理性”的委婉表现而已。】   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科学界、学术界在理论上与时俱进的 表现。这些理论上的进步,又必然会对科学文化、科学传播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2002年年底,在上海召开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会后发表的“学术宣言” (载2002年12月25日《中华读书报》),对这一系列问题作了初步清理。随后出 现的热烈讨论,表明该宣言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刘华杰博士多年研究 伪科学,总结出伪科学的几个特征。其中一个就是用非科学的证据证明自己的 “正确”,例如每一个这样的“大师”都会用高官的支持来证明自己的能耐。其 实不只是伪科学如此,任何伪学术也都要用非学术的支持为自己撑腰。伪学术自 己站不住脚,才需要用大官、传媒来造势,争夺话语霸权。】 (XYS200302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