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关于循环性和命题问题对赵教授的回应 gecko 隔了好几天才动笔,新年过得太舒服了。 “‘概率分析’仅仅是‘规律分析’的一个推广,二者在实质上并无不同。或者 说‘规律分析’可以看成‘概率分析’在只考虑概率为1时的特例。在吸烟与癌 症的例子中,时间的顺序同样重要,如果用患癌症之后才开始吸烟的人来进行统 计,得出“吸烟致癌”的结论就显得荒谬,此时只能讨论患癌症是否是吸烟的原 因。” 我当时说得是“概率分析”并非向赵教授所说那样“仅仅是‘A在B之前发生’的 意思”,并没有说它不包括“A在B之前发生”的意思。 “‘...如果我们在任意时刻制造事件A...’这种说法并不违规。因为A是‘因’ 而不是“果”,如果我这样说B就可以算‘循环论证’(我觉得更像“同意反 复”)。并不是整句话都不能出现‘制造’,只是不能说A制造B。我制造A没有 问题,因为我没有讨论我与A的因果关系(尽管这个关系肯定是存在的)。” 从A与B这两个具体事件的角度看,这确实不能算作循环论证。但概念分析要求把 一个复杂概念分解为比较简单的概念。用一个因果关系分析另一个因果关系虽然 不是具体(即我前文中说的“被‘因果关系’概念所概况的各个具体‘关系’”) 角度上的循环,但却是概念角度上的循环。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数A大于数B 当且仅当A-B大于0”。当我们知道什么是“大于”的时候,用这个方法解决具体 问题的并不会导致循环——用这个算法写段程序并不会造成电脑死锁(只要在写 “A-B大于0”时使用程序语言提供的“大于”运算)。但如果一个人头脑中根本 没有“大于”这个概念,我们不可能靠“数A大于数B当且仅当A-B大于0”来让他 明白什么是“大于”。还是用程序作例子,如果我们用这个算法写一段程序,定 义一个函数m(a,b),执行的操作是m(a-b,0),那么它不死循环才怪。当然,对 “因果关系”概念进行概念分析的目的并不是教人什么是“因果关系”,但一个 合格的分析必须能(理论上)让一个没有“因果关系”概念的人知道什么是“因 果关系”。 “人类不存在时命题是否存在,可能是个信仰问题。我认为在人类出现之前, ‘命题’和‘存在’这两个概念都还不存在。我承认我的世界观与大多数人不同, 不指望别人接受我的看法。常识认为在人存在之前地球就存在了,这是上帝创世 的模型,而我认为是人的认识过程区分了天和地,在此之前世界是“混沌”,这 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模型。所以“客观”与否对我就不那么重要,至少从理论 上我们无法确认我们是否生活在《黑客帝国(电影Matrix)》里。这称为‘笛卡 尔问题’。” 其实连“命题”是否存在都是在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更别说“人类不存在时 命题是否存在了”^_^。我在命题上的观点(i.e.命题存在,命题和表达命题的语 句不同等等)可以说是建立在传统的柏拉图式观点之上。柏拉图认为除了我们所 能感觉到的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形式世界。现代哲学家虽然一般不再用形 式世界这种提法,但很多观点实际上还是起源于柏拉图的形式理论(比如“真 理”,赵教授总说它是一个宗教概念,其实是来源于柏拉图)。不过自从 W.V.Quine发表了那篇著名的《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Two Dogmas of Empiricism)抨击所谓的命题/语句,analytic/synthetic区分之后,很多哲学 家都被Quine说服,转而否认“命题”的存在了。至于罐中脑问题么 (Brain-in-a-vat,也就是赵教授所说的“笛卡儿问题”。但可能是由于提到笛 卡儿就让人想起他的物质/精神Dualism,所以哲学家现在一般都管这个问题叫罐 中脑问题),我认为即使我们是生活在Matrix里我们周围的事物也一样“客观”。 如果我是正常人,我正吃着的这个苹果是个客观存在的苹果;如果我生活在 Matrix里,我“嘴”里的苹果是一堆串客观存在的电子信号。苹果并不比电信号 更客观。 (XYS200301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