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例海战术”与伪科学家的识别——读《科学与谬误》断想   作者:李超英   对古代外星来客、飞碟、生物节奏、行星相撞、心灵感应、特异功能、百慕 大三角、占星术等许多有很大争议的学说,人们经常言真道伪,可总莫衷一是。 也许这类争论永远不会完结。   然而对这些学说也不是完全无法判定。美国学者戴西·拉德纳和迈克尔·拉 德纳在《科学与谬误》(安宝明、张松林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 7月版)一书中通过分析大量这类“奇异”学说,提出了一些判据。其中有一章 就叫做《伪科学的标志》。其实,从内容上来看,叫“伪科学家的标志”更确切 些。因为他们不是从学说本身来判别,而是从研究者的工作方法来判别。这也正 是他们比其他争论者高明之处。   (上)只管举例的“研究”   这里只谈其中一条出现得非常广泛的标志:“伪科学家们有这样一种看法, 即单凭证据的数量就可弥补各个证据在质量上的欠缺。”(P.67)“神话中的樵 夫想砍掉魔树,结果是每砍掉一块就新生出两块。伪科学的证据就像这魔树一样。 每当你驳斥了一个证据,他们就向你抛出两个。你不是不相信贝蒂和巴尼·希尔 在1961年9月19日夜晚被带上了飞碟吗?好,那么1952年在华盛顿市所见和1964 年隆尼·萨莫拉在新墨西哥的塞科罗所见的景象怎样解释呢?你不是不相信秘鲁 的纳兹卡平原上的跑道是古代机场的遗迹吗?还有看上去像有三角型机翼的喷气 式飞机的小金像呢,更不用说德里的防锈铁柱和皮里赖斯地图了。这些事例可能 恰好是有疑问的,但这没关系。问题的关键是要全凭证据的数量来压倒你,这样 你就会停止愚蠢的辩驳,承认‘有那么回事’。”(P.68)这可称之为伪科学家 的“例海战术”。他们对例证中大量的疑点和大量被否定的例证根本不屑一顾, 只是一味“发现”和炫耀新的例证。如果你想通过逐一检验他们的例证来进行辩 论,那检验绝对没有“发现”快。结果是你掉进了“例海”中,不“缴械投降” 也得“免战牌高悬”。   如果这种战术可用,笔者当即可立一“宏论”:“有人不会死!”并以张三、 李四等人都没死为例。将来他们死了,就再举其他许多没死的人为例。永远有大 量的实例支持我。孰能驳乎?这种“定律”谁想要多少就可以“发现”多少。   科学家则不然。根据牛顿力学算出来的天王星轨道与实测不符。科学家们并 没有自恃牛顿力学在其它行星以及其它事物上已有大量例证而置一反例于不顾, 仍认真探索不符的原因,提出辅助假说——天王星轨道外还有一未发现的行星, 并把它证实,从而才保住了牛顿力学;而水星近日点的进动由于一直没找到“火 神星”,就成了牛顿力学被取代的一个重要原因。生理学、考古学等方面的规律 统计性的较多,不像物理学规律那样精确。但科学家对待例证的态度都是严肃的。 如果发现以前举的某个例子实际上并不成立,就要找出不成立和被误认为成立的 原因,并回顾其它例子是否也有同样的误解,在考察新例子的时候采取措施防止 这种差错再出现,甚至修改理论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例证 的可靠性,加强对理论的支持。   (下)并不困难的识别   伪科学家使用例海战术也就是向科学界宣布:“要证明我的理论为不能成立, 那是你们的事。如果你们做不到,那就须把它当作可能成立的理论予以接受。” 其思维方式就是:“凡未证明是不可能的事就说明是可能的事。”(P.147)这 种逻辑是完全错误的。圆规和直尺不可能三等分任意角,这在未被证明的时候也 是不可能的。(P.147-148)伪科学家把证明的责任推给对手,也就使自己反弹 出科学界了。   可见,“伪科学不是有缺陷的科学,它根本不是科学。”(P.156)科学界 不接受它不是因为它的结论,而是因为它是以不严肃的方式“研究”出来的学说。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拉德纳对伪科学的研究也就必然成了对伪科学家的研究。因此, 与判定科学内部争论不同,我们仅凭研究者使用例海战术等,就可断定他是伪科 学家,不管他的学说所言何物。这不是说我们不用检验他的具体证据——正是通 过他对例证被质疑或被否定的态度才能看出他是否在使用例海战术——而是说对 人的评价不必等到对所有的事例都做出评价后再定,并且前者的判据与具体学科 无关。“我们无须等待历史来确定谁是狂想者。”(P.40)许多真伪之争之所以 经常毫无结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注意鉴别科学,不注意鉴别科学家。这两者 并不是一回事。肯定微生物不能自然生成不等于神造论者就是科学家;否定了燃 素说施塔尔仍是科学家。即使对奇异现象的研究将来肯定了“狂想者”的某些结 论,也不表明他是科学的先驱,顶多是个奇异现象的目击者或搜集者。伪科学家 与骗子也不同。前者在于推理错误,后者在于欺骗。当然,“身兼二任”者也不 乏其人。(P.100、102)   “我们没有时间来探索已出现的各种想法”,拉德纳认为,要估价某种假设 是否值得对它作进一步的探索,“并无需接受广泛的科学教育。所需要的只是对 科学有个基本概念。”(P.46)确实,认识到例海战术等方法的非科学性并识别 之,并不必是什么科学家,也无需多少高深、专门的科学知识,关键在于要能够 透过有魅力的结论去关注提出者对待论据的严肃性。提倡科学不仅仅是宣传科学 知识,最重要的是提倡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前者只能使人知道一些有限的、永 远不可能是“完善”的具体的知识,“隔行如隔山”,没有现成答案时还会接受 伪科学之类的解释;后者使人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隔行不隔理”, 从而能够正确使用知识、识别知识、发展知识和对待未知领域。否则,“科学家 一旦贸然越出自己的专业或专长,有时也会成为狂想者。”(P.43)   (注:本文曾被修改后发表于《科技潮》1994年第6期,此处登出的是经重 新订正后的原文。) (XYS200402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