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高校教师“不从事科研就教不好学”吗?   ——我支持北大改革的理由   杨曾宪   作为大学体制外的学者,我对中国文科领域中泡沫学术泛滥局限深感焦虑。 为此,我多次著文指出,泡沫学术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人海学术。   由于畸重科研的学术价值取向的主导影响,中国文科人员几乎全要承担科研 任务。按2000《中国统计年鉴》统计,中国高校文科教师为18万人,加上 高校外文科研究人员,这支队伍超过25万人,这便自然组成一支世界上最庞大 的文科研究队伍,形成千军万马搞科研的“人海学术”局面。因此,所谓学界浮 躁,并非学者们自己愿意浮躁,而是人海学术现状使大家难以宁静致远,走内涵 开掘型研究之路,而在外延拓展型学术道路雷同撞车。譬如将西方理论变学问, 在编著译著上寻出路,像西方哲学史、美学史,几乎年年都有新成果;譬如将诸 子学说变理论,靠传统文化吃饭,像儒家新说、道家新论,几乎月月都见新文章。 这之中,多数“新成果”只是学术拼盘或概念游戏而已,且拼盘质量每况愈下, 游戏程序早已僵化。问题是,就这样后来者也很快就无“路”可走、无“饭”可 吃了,连像样的“新泡沫”都“泡制”不出来了。     不妨以现代文学研究窘境为例。据上述《年鉴》统计,高校文学教师为7. 4万人,其中现代文学教师不应少于1.5万人。这样,加上应届现代文学博士、 硕士生,这现代文学论文年产量恐怕要超过2万篇(当然,未必都能发表)。这 么多的论文,什么题目做不烂!这很像1958年大跃进“万斤田”的密植情况, 结果是小麦大面积倒伏,收获的全是秕糠。如此有限的学术空间研究资源经如此 高密度、高强度地开掘,收获的同样多是泡沫学术甚或垃圾学术了。这种泡沫学 术看似是学界喜剧或闹剧,实则是学界的悲剧、学人的悲剧!它浪费了学术资源, 更浪费了学者的生命!   问题严重性在于,这种悲剧趋势还在加剧。随着高校规模扩大、文科“点” 和“基地”的增加,文科队伍也在与时俱增。而在赶超“世界一流”学术大跃进 思想指导下,许多大学都提出创办研究型大学的口号,包括地方大学、党校在内, 几乎所谓文科单位都在将重点向科研倾斜。“人海学术”变成“人海战术”,许 多单位为鼓励人人搞科研,采取“锦上添花”的重奖政策:重点刊物发文重奖, 获省部奖励再重奖,拿到国家课题更重奖等等……。按目前趋势发展下去,不仅 学术腐败、学术泡沫蔓延势头难以扭转和遏制,而且,可能事与愿违,文科学术 水平提高不了多少,文科教学水准却会下降。实际上,今天一些名牌大学的文科 学生甚至研究生的质量已被社会亮出了黄牌。   这些问题治标是没意义的。在中国高等教育进行结构性调整之前,我主张对 大学文科先进行概念性和功能性改造。首先,将文科分为“基础文科”和“应用 文科”两大类。同时,再将“基础文科”分为“研究型”和“授业型”两大类, 只在少数重点大学设研究型教授岗位,多数大学只设授业型教授岗位,主要承担 教学提高大学生综合文科素质的任务(我坚决主张保留文史哲课程)。对“应用 教授”、“授业教授”,主要看他的教学育才质量,论著不再作为硬指标;只对 “研究教授”才有严格的以质量为主的论著要求。如此这般纵横两刀切下来,使 全国高校文科教师剩下使全国只剩下1/20的文科教师肩负科研任务。人海学 术局面便会消失,泡沫学术和学术腐败产生的动能便可大大减少,其蔓延势头也 将被遏制。   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看到北大的改革方案中分设“教学型”和“研究教学 型”岗位时,很是高兴:如果北大成功,那么,推向全国,“人海学术”局面就 可能终结。就为这一点,我坚决支持北大的改革,哪怕它只是提出和推广这样两 个概念。但就是这样的教学岗位分立措施,却遭到了激烈地批评,其中,最为铿 锵有力的一条就是:高校教师不从事科研就搞不好教学。这是多年来流行且唬人 的说法,但它没有任何统计学根据,绝对是“真实的谎言”。就像自然科学家并 非人人可当一样,从事文科研究同样需要天赋等条件,不是谁想搞谁就能搞的。 那些不适于、不乐于搞科研的教师让他专心从事教学,其贡献肯定远大于迫使其 从事泡沫学术研究。因此,既往科研主导型的评价体系,不仅使泡沫学术泛滥, 而且使高校教学质量缺少保障。实际情况确实如此,由于每个教师都在搞所谓科 研,结果,既不集中精力教学,也不无暇关注他人科研成果,这样的结果,只能 使他们成为“二半吊子”,既糟蹋学术,更误人子弟。特别是北大,每个本科新 生,都是当地文科状元!但据我的接触,他们进入大一时,却普遍有一种受挫感。 北大改革,本科生欢呼,就因为他们对此期盼已久了!   有人或许质疑:教学型教授不从事研究,那么,他的教学内容陈旧怎么呢? 其实,这些才是杞忧呢!科研成果是可以共享的,一个能广泛接受他人成果的讲 师,其教学水平肯定远高于哪些炮制泡沫学术教授。而实际上,拼凑论文易,写 好文章难;主编“砖著”易,讲课生动难。我在《中华读书报》曾发表过讽刺 “泡沫教授”不会著文、不会发言的随笔,为众多教授朋友欣赏并共鸣,原来这 不会写文章,不会发言的“教授”所在多有。这种“低能教授”是难以培养“高 能人才”的。因此,今后,非研究型教授必须要有很高的学术素质和教学能力: 不仅博学多才会讲课,还要学术视野开阔,能选用优秀学术专著为教材,能吸收 最新科研成果搞讲座写学术批评文章等等。这些素质和能力要求有些很难量化, 却可以由大学生投票进行评比。但只要采取教授竞争上岗的刚性淘汰制度,这种 评选比任何高评委都公平透明,泡沫教授便难以为继了,优秀的教学教授的社会 地位、经济收入便可能高于徒有虚名的研究型教授。   那么,这种转型是否会降低文科科研水平呢?肯定也不会的。目前在泡沫学 术泛滥的情况下,人人写自己书,人人不读别人书,即便是严肃的学术成果也被 淹没了,除非有人炒作,一般是很难浮出水面的。而当学术泡沫清除之后,全国 学者都在盯着研究教授(研究员)呢!大家腾出时间和精力,就会读书,就会进 行学术批评,使研究型教授难以蒙事。众目睽睽之下,研究型教授对自己的著述 质量自然要十分重视了,这只能大大提高文科科研的整体水平。而对于普通大学 有志科研的教师来说,这也不影响他们的学术前途,因为即便不能流动到研究型 教授岗位上,也可“业余”从事研究并获得社会支持,笔者的成果便从来都属 “业余”性质。实际上,学术研究不是种青苗,“重点基地”或“国营农场”未 必有好收成;而凭借志趣、勤奋与才分,“自留地”里倒可能结出硕果。 (xys2003070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