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众专家热评《北京科技报》 北京科技报2005年03月01日   3月7日是本报创刊51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本报收到了社会各界热情洋溢 的祝贺———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初次看到《北京科技报》,就感到很好看,如果我能有闲暇时间,一定会把 报纸全翻一遍。因为报上的东西多数都很吸引人,经常提出一些想不到的含有科 学成分的话题,或者是对司空见惯的事情提出疑问,不能不吸引你要看看。2月 16日的报纸对“核酸营养”的揭露,还让我看到了报纸维护科学的勇气。希望这 种勇气以后能够保持,不会因报纸广告额的增长而衰退。   科学的特点是:在科学的结论之前,会有无数不科学的结论;即使是被基本 认可的科学结论,本身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许多附加条件。但是公众希望科学 新闻是明确的或精确的,科学术语转化为新闻词汇,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 所以,当我们报道人类有利他主义基因、抑郁症源于童年受虐,以及各种对梦的 解析等等时,一定要说明这些只是研究者个人在具体情况下的、不完善的、没有 得到科学界认可的解释。同时,还要注意反映科学研究中的不同意见。恩格斯说 得好:“对科学著作来说不存在民主法庭。”   方舟子   著名科普作家   从去年10月份起,我和《北京科技报》有了比较密切的合作,每周写一篇 “方舟子快评”,其中有的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特别是那些揭露假药、假保健品、 假高科技产品的文章,最受读者的欢迎。《北京科技报》的记者在去年也揭露了 多起伪科学骗局,在同类报纸中是比较突出的。现在有人鄙视传统的科普,要以 所谓“科学传播”取而代之,大讲科学的坏处,要反什么科学主义,连揭露伪科 学骗局都成了罪过。但是对普通公众来说,并不需要这些夸夸其谈,更重要的是 理解科学方法,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辨别伪科学的能力,避免受骗上当,这才是 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   科技报是进行科普的主要渠道之一。只要能与反科学、伪科学划清界限,拒 绝商业炒作,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为己任,并贴近生活, 维护公众的利益,那么科技报必然会越办越好。   陶宝祥   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高级工程师   与《北京科技报》相识和合作是半年前的事,当时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国际 学术交流中心,要组织中国的科学家及新闻记者到巴西亚马孙进行科学探险考察。 在选择北京平面媒体时,选择了《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热情地推荐了 他们刚刚组建的《北京科技报》派员参加。这样,《北京科技报》和其他媒体及 科学家共同深入亚马孙腹地进行科学探险考察。在考察队员的努力下,亚马孙科 学探险考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中国科 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与《北京科技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改版后的《北京科技报》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生动的方式、最快捷的速度传 达给广大读者,起到了非常好的科学普及作用,对提倡和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养 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焕然   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   值此《北京科技报》创刊51周年之际,我非常欣喜地看到“科技”二字已经 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渗透在老百姓一点一滴的生活里。在全国众多科技类报纸 当中,我认为《北京科技报》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不断介绍具体的科学 知识,并带来很多科技人物给大众认识,还在于它传播了科学生活的理念和思想, 告诉大众,“科学就在每个人身边,它并不艰深晦涩,它将会使我们更正确地生 活,更美好地生活”。《北京科技报》把一个个科学故事,一段段科学道理渗透 在文字之中,不仅通俗易懂、趣味盎然,还让人读后欣然感叹,“原来科技是这 样的”。   而我作为《北京科技报》曾经报道的人物,并且是最为普通但又忠实读者, 在这里衷心祝愿《北京科技报》越办越精彩,并且因为你们,带动全国涌现出更 多更好的科普类报纸。   阎新华   《科技日报》副总编   一年前,我看到刚改版的《北京科技报》,顿有耳目一新之感。鲜明的版式 风格,独特的选材角度,极具冲击力的标题,一改传统的科普宣传呆板保守的面 孔。历经一年市场的洗礼与考验,《北京科技报》已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有影 响的一份科技类报纸。   创刊51年来,《北京科技报》有过辉煌,有过低迷。科技类报纸怎样才能做 到报业市场竞争的“常青树”?我认为始终遵循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宣传党的科 技方针政策,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揭露和打击一切伪科学,坚持自己独有的办报 特色,坚持刊登读者喜欢的鲜活的、有趣的、有震撼力的科技新闻,紧贴市场, 才能让读者感到“阅读科学也是享受”,才能长盛不衰。  陈虎   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   《北京科技报》一张多么熟悉的报纸,40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幼稚的初中 生时,就从这份报纸中汲取了大量的生活常识。   斗转星移,40多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作为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的领军人,正 为科技节目低迷的收视率困惑时,一张亮丽的《北京科技报》让我眼前一亮,似 乎看到了科技报道发展的方向。当我拿到第一份新版的《北京科技报》时,我就 认定了她一定会成功。果不出我的所料,很快,夹在《北京青年报》中,作为赠 读的《北京科技报》被卖报的大妈抻出来单卖了,因为她的可读性让她有了自身 的价值。一年之后,她长大了,自立了,在林林总总的报业大花园里,她独有花 枝俏。我在很多会上介绍过这张报纸的风格和成功之举,我希望她是一针兴奋剂, 驱走科技报道的低迷气氛。《北京科技报》的成功之处可圈可点太多,但有一条 铁的规律是根本的,那就是可读性决定一切。再好的内容,再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没有人愿意看,对社会就没有任何价值。作为大众媒体的《北京科技报》这一闪 亮登场,给从事科技报道的人带来了希望和憧憬。   刘毓煊   《北京科技报》创始人   时光过得真快!去年纪念《北京科技报》50周年,新改版的科技报今年一岁 了。自己拜读了这一年的《北京科技报》有了许多的感悟。   首先是非常高兴。看到《北京科技报》全体人员在贯彻“科教兴国”的道路 上,与时俱进,越办内容越丰富,它广泛地传播了科学的理念和新的科技知识, 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品尝和享受到了科技的“美味”,这对于我们提倡科学精 神,掌握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 献。   我虽然老了,还是想多看一些科技期刊,来减少愚昧,享受智慧人生。   祝《北京科技报》嘉木成林,敷荣绿荫,广布清芬!   曹凤国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由于从事科技领域的工作,很早以前,我就是老《北京科技报》的读者,但 是后来看得少了。今年年初,当我第一次看到四五期改版后的《北京科技报》, 看到一个个丰富鲜活的整版的报道,我的第一个直观感受就是,信息量爆炸式的 增长,图文并茂,让人耳目一新,让科技人为之一振。   《北京科技报》报道的内容有震撼力、穿透力;报道的风格有亲和力和感染 力。所有的报道都是以科技的角度、科技的背景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很有自己 的特点。更为可贵的是,《北京科技报》的编辑记者非常敬业。当我得知他们的 记者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一线,完成7000多字的“调查北京艾滋病人群”的 文章,我觉得很受感动。18名编辑记者,能撑起这样一片天地,很不容易,他们 这种敬业精神很值得肯定。   杨旭   中国科技报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值此《北京科技报》创刊51周年之际,我代表中国科技报研究会谨向你们致 以热烈的祝贺,并预祝《北京科技报》越办越好!《北京科技报》伴随着我国的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作为我国建国后较早创办的一张科 技报纸,《北京科技报》有过它的辉煌业绩,也有步履维艰的过去,可以说平面 媒体的发展都存在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生存与发展同在的可能,《北京科技报》 也不例外。   《北京科技报》2004年进行了全新改版,体现了理念独特、形式独特,内容 独特,思路独特,立志打造中国第一科技传媒,从奇、特、新、深上下功夫,关 注人文科学,揭示科学新知,不仅增加了报纸版面,还扩大了信息容量,充实了 读者需求,拓宽了报道面;而且对办报方针、报纸质量和经营运作方式进行了新 的尝试,力求做到改进报道内容,不离办报宗旨,贴近生产生活。但愿《北京科 技报》为报业改革多提供些成功借鉴,为探索科技传媒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唐一源   中美合作脑智实验室主任   我第一次接触《北京科技报》源于霍霞记者和她的同事小曲(本报摄影记者 曲立岩)。当时我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非常需要一些合格被试,他们 发现了一位特殊的志愿者并推荐给了我。我很感动。随着霍霞记者寄送给我《北 京科技报》,我才逐渐发现,报纸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着重报道最新的科 技前沿热点问题。我看过网络版一些记者的文集,发现报道的领域跨度很大,并 不容易。   我认为,你们的报纸报道的科技内容很前卫,也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祝愿你 们不断创新,像《纽约时报》科学版一样,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喜爱,成为科学 与公众的桥梁。 (XYS200503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