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好官当自省,勿作虚妄言   ——续评“劳文”及其背景人物近期的作为   作者:周华   劳克伟《读〈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一文有感》(XYS20041213,以下 简称“劳文”)在《新语丝》上发表以后,本人曾撰文对其卑劣的手法和扭曲的 心态予以揭露和抨击(XYS20041215)。其实,笔者那篇文章还只是就“劳文” 本身作了一个浅浅的剖析,未及深层根由。本来还有意再续一篇,看到劳某没有 辩解,只是不知深浅的把那文章又搬到博客中国网站首页上去,遭来看客清一色 的谴责后就无声无臭了(见本文后的附录),以为此等人物虽然不才,但身居要 职,或许多少能有些自省,便也耽搁下来没有再议。对于此人的身份,从文品和 思想水准上看,估计顶多能做到个中层,斗胆顶着一个“老科委”谐音的虚名, 不知道是年龄老、资格老、还是有以科技部的前身名称模糊地表达半官方意见的 意思,不过,搬出一个国家机关单位的谐音来做笔名向一个境外网站投稿,的确 不是一般人的做法,胆气之壮恐怕自有原因,不去深究也罢。   近闻有人在全国政协会议的某小组内发言,批评有关部门通过国家出版总署 向部分刊物负责人施加压力,禁止其组织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讨论,并转述科技 部提供给中央有关部门的材料,其口气居然与“劳文”如出一辙,即歪曲事实, 凭空臆测,将饶毅、鲁白、邹承鲁等3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中国之声II” 上发表对中国科技中长期规划制订提出多方面建议的《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 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一文(XYS20041117)以个人恩怨和部门利益来解释。 并有科技部高阶副职官员在这次政协小组会议上以《自然》杂志错发了一幅插图 (有缺失的中国地图,《自然》杂志发现问题后重新印制补发了经过纠正的该图, 但有人通过有关方面截止了纠正后的插图的发行,以便仍然采用有缺失的地图作 为否定该杂志所载文章的依据)为由,意图将那期载有17位中外科学界人士重要 科技文章的刊物政治化。   堂堂国家机关要职官员如此以诋毁科学家声誉的虚妄之言回应认真求实的科 学家建言,似乎印证了“劳文”中“对这一点,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些人也有同感” 的说法,证明科技管理部门的人治积弊已非仅为个别品质问题,这种出自部分官 员的表现恰恰表明了中国科技的确需要一个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的根本转 变。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即使做了人肚子里的蛔虫,也未见得知道人心里 的想法,断言“心怀不满”是别人的行为动机,应该有真凭实据来支持自己的言 论,作为理应有较高思辩能力的国家机关高阶官员,更不应轻易采信任何不实之 辞。就笔者所知,《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一 文的作者——饶毅、鲁白、邹承鲁都是在科学研究领域享有清誉的学者,在其研 究领域的工作成就斐然,声名卓著,全然不是小肚鸡肠之人。更何况曾两次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邹承鲁老先生是以重病之身,多次正面迎击科技界不正之 风,将个人毁誉早已置之度外的人;饶毅、鲁白身兼美中两国多家科研机构和名 牌大学博士导师的工作,日常研究非常繁忙,如果不是忧心于中国科学发展进程 和科技资源运用效率,根本无暇作此长文,这是为诸多国内外科学界人士所了解 的。   清者自清,笔者不认为在讨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时有必要逐一考证每一 位参与者的所作所为和思想动机,他们文章的论点得到科技界人士广泛的支持这 本身就体现了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性和问题存在的客观现实性。笔者认为,《中国 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一文所提出的问题是可以讨 论的,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是否有利于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准绳,让科技界各 方人士充分发表意见,这是制订利国利民重要政策的基础。   劳克伟等人不以事实为凭,在需要严肃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上仅凭唯心推测 作出有失偏颇的论断,反映出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踞有参与制订和执行政策 的优势地位条件下,缺乏对自身行为水准的自省,即便是从劳克伟等人已经公开 的言论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这些状况的存在,择要简评如下:   1.服务关系本末倒置不能自省   科技管理者虽然握有代表政府或出资机构组织评判科研项目的大权,但从根 本上说是为科技发展和科研工作服务的。服务者存在的必要性是以被服务者的认 可为依据的,任何机构的存在本身不是必要性的理由,社会对机构功能的需求和 满意度才是该机构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劳文”说:“不过略经思考,我觉得作者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方针政策方面 的问题,也不象是科技体制方面的问题,而是在执行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执 行政策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各国都很普遍。也就是说文章作者连标和本都没 有搞清楚,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当然也就难以立足了。”   “劳文”对“标”和“本”的区别的确是清楚的,但是对标、本之间的关联 却未置一词,而以“在执行政策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各国都很普遍”来回避 对核心问题的寻查和解决方式的讨论。固然,“本”是决定性质主要方面的,但 “标”是建立在“本”基础上的,如果“标”有问题,也要考虑从“本”上解决, 标本兼治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当然,从“本”上解决的具体方式是可以讨论的,3位科学家的文章仅仅是 提出了标本兼治的一种模式,但基本出发点是要解决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服务 质量问题,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这一着眼点并没有错。笔者认为,作为科技 管理部门自身,更有责任正视标本兼治问题,只有提高服务意识的义务,没有对 “这样那样的问题”避实就虚的权利。如果科技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能够得到众 多服务对象的肯定,其存在和发展会受到这样的质疑吗?在设立什么样的科技管 理机构问题上,“劳文”也列举了一些国家这样那样的事例,但试问,哪一个国 家在“标”上出现非议过多的时候不考虑从管理体制上检讨和变革呢?   2.缺乏求实态度、以不道德的操作手法误导有关各方而不能自省   劳克伟等人在回应科学家建言的时候,不是以详实可信的证据和合乎情理的 推论来说明问题,而是主观臆断或有意歪曲得出这些建言的动机是个人恩怨和部 门利益的结论,以诋毁中伤建言者个人品格的不道德的手法来达到否定建言本身 的合理性的目的,以致根本拿不出完整的证据链。其操作手法的不道德性表现为:   (1)无中生有   劳克伟等人对《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一 文的作者动机提出与众多科技界人士大相径庭的看法,如果有充分的事实根据, 完全可以开诚布公的说出来。可是“劳文”中只是故意含糊的说:“作者中一定 有人是在与科技部打交道过程中有过很不愉快的经历,估计是项目申请被拒绝或 是有什么要求没被答应”。现在看来,“劳文”作者很可能是科技部的职员或有 密切关系的人,如果3位科学家有什么“项目申请被拒绝或是有什么要求没被答 应”,劳克伟等人并非不能查实,劳克伟等人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如此避实就虚, 相信读者不难得到无中生有的结论。   (2)歪曲事实   在“劳文”中,不顾基本事实的强辩之辞是显而易见的。劳克伟等人明知 《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一文的作者之一鲁白 先生是科技部的顾问(在该文的末尾已有明示),但为了歪曲3位作者的初衷, 竟牵强地将其一并归为科学院部门利益的代言人,手法实在过于拙劣。   (3)暗中诋毁   虽然“劳文”作者及其背景人物没有充分的事实和合乎逻辑的推理支持自己 的论点,但并不妨碍他们在暗中对3位科学家大肆诋毁,在国家出版总署向部分 刊物负责人口头转述的科技部提供给中央有关部门的材料中,科技部也是靠编造、 歪曲事实来做出他们的“根据”,只是这些“根据”如果公诸于世,恐怕了解内 情的人的嘴不是都能永久封住的,毕竟3位科学家所参加的重要社会活动从来都 是公开而不缺乏见证的,一旦公开这些“根据”,恐怕到头来蒙上欺下的手法更 容易被揭穿,遭世人耻笑的还是“劳文”作者及其背景人物。   (4)仗势欺人   虽然劳克伟等人的观点几乎无人应和,但并不妨碍“劳文”作者及其背景人 物的确成功的压制了近期关于科技体制改革讨论的深入和展开。中共中央关于推 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公布20年了,某些机构仍然不允许科学界人士公开讨 论科技体制改革问题,这些顶着建立“和谐社会”的名义从政治角度对科学界改 革呼声的围剿难道不是对期盼中国强盛的众多爱国学者的欺侮吗?   3.评判事物采用双重标准不能自省   “劳文”中说:“有趣的是,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问题没有被 提出,我这里不免要提一句:我注意到三名作者都有中科院背景,在那里供职或 兼职,并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人们就难免怀疑作者的动机、代表的利益 和文章出台的背景。然而在美国,个人和单位似乎都很注意这个问题,有明确的 规定,该回避的就应当回避。这对防止或减少学术腐败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才疏学浅,从未踏出过国门,不知道劳某在哪里看到过提建议必须回避 提与自身利益有关的建议的规定,只觉得目之所及看到的意见(甚至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的提案)都是与建议人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如果说一个人所提出的 看法只能与其所在行业或部门利益无关才能成立的话,劳先生的文章是不是也没 有出笼的资格了呢?劳先生文章的动机、代表的利益和文章出台的背景是否也难 免被读者怀疑呢?为什么懂得要别人回避的道理而自身却不回避,还堂而皇之的 冠以“老科委”谐音的笔名呢?难道3位并不靠科技部经费吃饭的科学家与劳先 生相比更关心科研经费掌握在谁手里的利益关系吗?难道文章主笔饶毅、鲁白与 中科院的关系比劳先生与科技管理部门的关系更加“千丝万缕”吗?劳先生怎样 证明自己的文章不是利益冲突所致呢?这对“防止或减少学术腐败”难道不是 “至关重要的”吗?   4.讨论问题缺乏理性和逻辑思辩却不能自省   “劳文”用语中缺乏理性和逻辑思辩之处比比皆是,笔者在去年12月15日发 表在《新语丝》上的《读劳克伟〈读〈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一文有感〉文 章后的感觉》一文中已经有所提及,这里再举一例。“劳文”写道: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目前仍在决定大宗科技经费去向并仍然牢牢掌握大 宗经费分配权的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应该放在什么地位?’‘目前仍保持 庞大院部机关和管辖90多个研究所和数万名职工的中国科学院放在什么地位?’ 按照作者的逻辑,国家发改委和中科院的存在方式岂不是使中国科技体制更扎实、 更长久地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科技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难道说中科院、 国家计委和其它各部委以及中国科技界五大方面军就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 里我想举一个例子:几年前,国家计划委员会科技司的一位处长在会见一些科技 政策界人士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搞什么科技政策?你们又不管科技 经费分配。我才是中国的科技政策!’由此不难看出什么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饶毅等三位学者在文章中说,‘科技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向中国这么大权 力的科技部。’那么请问,‘世界上那一个科技发达国家或不发达国家有如此庞 大的科学院的建制?’‘中科院目前90多个研究所当中, 滥竽充数、低水平重 复别人劳动的科研单位又有多少?’”   上述两段话蕴涵着一个幼稚的逻辑思辩:别的机构也有缺点,为什么偏偏指 责我呢?这种逻辑思辩本身是缺乏理性的表现,在幼儿受到大人的责备时倒是很 常见,不知道劳先生等人有无同感?那时你的回答会是什么呢?   其实,通观“劳文”全文用语,几乎无处不在的显示了“劳文”作者居高临 下、所言所论自可不证自明的“强势逻辑”,这种“强势逻辑”的形成是不是和 劳克伟等人所处地位已经习惯于即便信口开河也不乏附庸阿谀有所关联呢?这种 逻辑是不是正常科研管理环境的产物呢?这种逻辑的形成条件对中国科技发展和 科技管理部门的声誉有哪些正面或负面影响呢?还望劳克伟及其“最近接触到的 一些”“有同感”的人好自省之。   附录   劳克伟2004年12月14日在博客中国网站上转载其文章的篇首,及转载后迄今 为止的看客所有的评论附录如下(顺便声明,笔者在此文后并未置评):   篇首:   您的位置: 博客中国 -> 其他 -> 科学探索   读《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一文有感   作者:劳克伟 | 2004年12月14日04时37分 | 原始出处:新语丝 | 已阅 次 【原文地址】   评论:   本文所有评论共6条,第一页 1 最后一页   ? 2004-12-24 16:17:54 (未注册网友) IP:218.4.189.*   fsFF   ? 2004-12-14 13:42:51 骂(未注册网友) IP:211.90.146.*   无耻!!狡辩!!卑鄙!!   ? 2004-12-14 13:13:22 jsblcg IP:61.51.130.*   看作者的文章,揣想作者要是中国科技部部长助理该是多么称职!抵赖水平 一流!   ? 2004-12-14 13:12:37 标枪(未注册网友) IP:219.136.18.*   此文无益于中国科技的发展,不知作者在想什么。   ? 2004-12-14 12:54:25 jsblcg IP:61.51.130.*   回避中国科技制度低效、腐败的实质问题,一味抵赖狡辩,看样子是个官员 的文章!   ? 2004-12-14 08:38:28 tzbxs IP:218.75.5.*   现行的状况不需要辩护,需要的是批评和对策。在我们国度的历史中,缺乏 的是包容和异义,多的是溜须拍马和歌功颂德。批评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 有要付出代价,乃至于生命。 (XYS200505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