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海龟”“土鳖”恩怨录 搜狐星空聚焦 http://news.sohu.com/29/38/news212203829.shtml   “土鳖”指中国大陆学术界中没有受过西方系统教育的人士,“海龟”则 是指中国大陆在海外留学人士中回国工作、创业的一科。一纸《北京大学教师聘 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之一被解释成“赶走土鳖、请回海 龟”,纸面上的改革方案不仅在北大校园造成强烈震撼,更将“海龟”对“土鳖” 之战俨然推向另一拨高潮。   从1847年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出国后学成归来的学者算起,“海龟”的历 史距今已有一个半世纪。国家对海归有极优惠的政策,然而,曾几何时,海龟和 土鳖两派自成系统,纷争不断。这场利益之争,到底是谁占了优势?原因又何在? 从“留洋”到“海龟” 何谓海龟?   海龟:爬行纲、龟鳖目、海龟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角板是名贵的中药, 有清热解毒作用。现专指中国大陆在海外留学人士中回国工作、创业的一科(海 外留学归国人士,海归)。 何谓土鳖   土鳖:又称地鳖、土元,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地鳖亚科。南朝人陶宏 景称它们“形扁如鳖,故名土鳖,有甲不能飞,小有臭气”。能入药,有破淤血、 通月经的功能。《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现专指中国大陆学术界中没有受 过西方系统教育的人士。 海龟也分三六九等   海龟和土鳖的界线其实是很模糊的。很多具有高级职称的土鳖都有短期(几 个月到一、两年)出国访问的经历,但由于没有洋学位,所以他们仍旧被划归土 鳖类。他们实际应该被称为“土龟”。“土龟”是国内学术界的实权派,多数是 博导,并且担任系主任、院长、甚至校长等行政要职。   同样,海龟中也有一类是已经回国较长时间、并且已经在国内建立了工作据 点和学术地位的人,可称为海鳖。海鳖们品尝到了早期回国的艰难,并且由于各 种原因,已经习惯了国内学术界的运作规则,所以在利益上他们与土鳖,尤其是 土龟,有很大的共同点。   同是海龟也分三六九等,从地域说“美龟”比“欧龟”“澳龟”受欢迎,从 经验上说有过工作经验的比 没有工作经验的受欢迎。 海归派历史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在“支持留学,鼓励 出国,来去自由”方针的指引下,自费留学让中国出现了留学史上最大的一次留 学浪潮,与此同时,广阔的中国充满了发展的机遇,大批的海外留学生也纷纷归 国寻找更多、更合适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海归已经成为一个浪潮,回国创业、回 国服务的留学人员开始数以万计算,所从事的工作也遍布各个行业。“回国创业 去”已经成为留学生的一个响亮的口号。他们正在为祖国在新时代的腾飞努力地 工作着。   其实海归并不算新鲜事。从1847年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出国后,又学成归 来的学者算起,距今已有一个半世纪。当年的出国留学可不像如今这般时髦,出 国学习,掌握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回国报效祖国是大多数留洋 学子的心愿,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出国,又有多少人回国后用他们的真才 实学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了呢?   据有关专家介绍,眼下正经历着继上世纪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中期两次留学 人员归国潮后的第三次浪潮。同前两次相比,第三批海归人士绝大多数携技术、 资金和管理经验回国,并直接选择自己创业。这次归国潮对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十分有利。从目前情况看,第三次归国潮还未到高峰期。据统计,现在中国在 海外的留学生有46万人,回国留学生14万人。一项国际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在 经济起飞阶段,三分之二的留学生归国效力,三分之一的留学生在国外工作学习 取得信息,应是“最佳比例”,而我国目前还远未达到这一比例。 海归热潮中的反思 海龟们享受的“优惠政策”   为了争取人才,各地纷纷推出优惠条件。北京市规定,归国留学人员在京创 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人民币创业资助。深圳提出,出国人员个人到深创业,前期 费用补贴采取无偿资助形式;从事科研工作,经认定属高科技项目的,可获一次 性科研启动经费10至15万元人民币。南京除设专项资金吸引留学人才外,对急需 的留学人员的户口指标编制不受限制,配偶随迁,未成年子女和父母可在南京办 理入户。一些地方的新技术开发区还为归国创业者提供10万元到30万元的创业基 金,但对于前期投入很大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钱仍不足以支持到项目的产业化发 展。 广州   由政府专门设立的6000万元留学人员科技创业资金,已给予43位留学人员每 人10万元的无偿支持。至于信贷优惠,更是不在话下。广州市政府出资组建的广 州风险投资公司已向10个留学人员创业的项目提供了5437万元的风险资金。 各 地也争相为留学人员开办特区。1994年南京在全国率先创办“金陵海外学子科技 工业园区”,目前,全国各地这样的“特区”已达60多个。一大批干部和土地、 资金等资源被用于专门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 上海   据介绍,为加快构筑人才资源高地,近年来上海为“海归派”出台了一系列 优惠政策和措施。自1997年市政府就设立了“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专 项资金”,专门用来对高层次留学人员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资助,至今已有280 名留学人员获得资助。为创业提供优越条件,留学人员企业可以享有华侨、港、 澳、台资企业所有政策,企业准入门槛也相应降低。上海市政府还在张江、嘉定、 漕河泾等地专门辟出了五大留学生园区,建立创业服务中心,从申办企业到招聘 人才、拓宽市场,为留学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北京   北京双高人才中心和中关村园区组团赴美国硅谷高薪选贤,开出的年薪底价 为20万元。   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一般教师……各高校纷纷张榜招聘不同层次的海外 留学人员,同时公布学校所能提供的优厚待遇。各校给予特聘教授的待遇基本相 同,一般是年薪10万元人民币;提供三居室住房一套、一次性安家费10万元;提 供科研支持经费10万至50万元人民币;解决其家属及子女的户口和子女上学问题。 日归比较少   日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水保所)展开 2003─2005年“百人计划”,面向全世界公开招聘高科技专门人才。欧美华人学 者应征者众,在日华人学者问津者寡。目前,该所已聘请了30位学成归国的海外 学者,其中从日本回国者只有3名,印证了“海归”大军中“日归”形单影孤的 现象。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现在中国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中,“海归” 人才已近千人,但“日归”却不足50人。   有华人学者在分析在日华人学者归国者寡原因时指出:首先,“长江学者奖 励计划”也好,“百人计划”也好,中国招聘高科技专门人才,条件还是相当苛 刻的:要有博士学位,要有两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的经历,要有达到国际水平的 研究成果,要主持或作为业务骨干全程参与课题过程并做出显著成绩,要在重要 专业刊物上发表过3篇以上有影响的论文并被SCI或EI收录等。要达到这些条件, 在日学者明显劣于欧美学者。 海龟也失业   “海归”在我们印象里一直就是精英的代名词,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只有通过考G、考托、申请等重重考验,出国深造才可能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 这些留学生毕业后,又分流出一部分人选择回国创业,他们确实用真才实学为国 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中关村、苏州高科技园区就是例证。   简而言之,因为“洋文凭”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拿,“海归”这个名称的 含金量也相应地打了折扣,而由此导致的薪资缩水,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那种 工作经验寥寥、仅在国外学习了1年课程的留学生,综合素质究竟能有多么出类 拔萃,恐怕还需要让实践来检验。加之现在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长足进 步,留学生的语言优势也未必明显,“海归派”要想仅凭一两年喝到的洋墨水, 就在国内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还真不那么容易。 鱼龙混杂:海龟假学历   在2001年11月中旬发生的吴征克来登大学悬案,大概是海龟假学历的最著名 案件了。当时,香港和内地媒体陆续接到质疑吴征人品和学历的匿名信,吴征被 传言包围。“美国巴林顿大学博士学位有假”的传言一直陪伴着他走进2002年。 吴征自己的解释是该校是经营远程教育的大学。因为工作紧张,他选择远程教育 的方式充实自己的金融与商务方面的知识。 这种说法没有错。问题在于,在美 国只要出钱就可以办学校,颁发学历。关键在于你的学历必须得到权威部门的认 证。巴林顿得不到这种权威认证。吴征被指靠着国人在概念上的模糊,以及英文 翻译成中文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学历作伪。 海龟Vs土鳖:根源何在? 一般对海龟的反感的理由   在出国留学手续的简洁,出国留学的人员越来越多了,而且什么样的素质的 人都有,所以就使人们对那些“海归”的反感。只要表现为: 一,前几年“海 归”骗子太多了,比如“无证”、“烂证”,许多“海归”甚至英文都没有过关。 二,由于国外的教育体质与中国的不同,国外的大学一般三年本科,研究生最快 的九个月就能拿到,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国内的人们认为,许多“海归” 是速成的。拿的是“真的假学历”基本上是什么都不懂!对中国不懂,对外国也 不懂,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到东西呢? 其三,国内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 识,那就是:回来的都是在国外混不下去的。如果你在国外混得好,你也不会回 来当“海归”。 龟鳖之争的两个战场      龟鳖之争的战场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工商业界,一个在学术界。在工商业界, 海龟又分为创业派和就业派,而国家的优惠政策对创业派更为有利。海龟创业派 大腕如张朝阳、姜丰年、吴征等领风气之先,战果累累,而一些小海龟也随后登 陆,能有或多或少的斩获,但不如意的居多。 争夺根源   根源是国家为了吸引海龟回国所制订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为海龟们在国 内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多方便和优惠。大凡物不平则鸣,土鳖们对此不满在所 难免。再加上有些海龟适应不了国内的工作环境,业绩差强人意,还有一些骗子 和牛皮大王混杂在海龟之中,土鳖们对海龟的不满情绪还是有相当大的合理成分 的。尽管如此,国家对海龟们的态度还是始终如一的。近日出台的《北京大学教 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之一就被解释成“赶走土鳖、请 回海龟”,所以这个纸面上的改革在北大校园造成强烈震撼,赞成和反对两派壁 垒森严:“海龟都赞成,土鳖都反对”。(高昱:为什么我们关心北大教改?)。 所以说,海龟和土鳖抢饭碗,而二者之间存在不平等竞争,这是矛盾的根本。说 到底,龟鳖之争是利益之争。 阻挡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的玻璃大门   尽管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学术界向海龟们敞开了大门,但实际上这是一扇紧 紧关闭的玻璃大门,其要点是要外界认为这扇门是开着的,但同时要尽力减少海 龟的进入。为什么会这样呢?学术界不是更应该以选聘人材为主吗?前面讲过, 龟鳖之争是利益之争,所以必须根据这个线索进行分析。 各有优劣 谁会胜出? “海龟”受制于“土鳖”?   这两年来在商界中,“土鳖”也逐渐扮演後来居上的角色。广州一家著名 “猎头”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就表示:“海归和本土的顶尖专业经理人 正越来越抢手,而过去非常受欢迎的香港专业经理人的地位正受到挑战。”据 《广州日报》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跨国公司摩托罗拉经理层或以上的中高级管理 人员约有四百人,其中“土鳖”的专业经理人占了百分之七十六之多,而易立信 公司中高层的本土人才则占一半以上。   土鳖具备的条件中,薪资便宜是其最大的优势。据了解,同样一个职位的薪 资,外籍管理人员可能高於本地人三到五倍,甚至更高,所以为了控制成本,很 多外资公司都愿意人员“本土化”。   此外,工作稳定和熟悉国情也是本土人才的一大优势。去年底一家大型的美 国食品公司委托猎头公司挖一位市场总监,结果最後老外看中了一位在外资工作 过的本土专业经理人,主要原因是本土人才工作比较稳定。 海龟失利的可能原因   “海归”派高科技新军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也有不少的隐忧:少数“海 归派创业不那么顺利,他们创办的一些企业“水土不服,是什么阻碍了海归 派在国内的创业?   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方面我们的“孵化器”功能不够到位。许多 创业园只考虑到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了软环境的优化,还不能针对高技术创业 企业的特点提供关键性的资源支持。创业经验不足也是少数“海归”创业失利的 原因之一。而缺乏资金是“海归”们普遍头疼的问题。   如何让留学生尽快打开局面、度过企业成长转型期?有关专家指出,一要扬 长避短,不必都挤创业独木桥;二要既重“外练”又重“内修”,继续提升自身 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三要团结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创业,形成创业团队,营造 一个高科技创业的良好氛围。 (XYS2003081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