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的诺贝尔奖来迟了吗?   2005年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袁越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 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胃溃疡的真正元凶———幽门螺杆菌。这项大奖来得正 是时候,因为马歇尔和沃伦的这项划时代的发现多年来一直被“另类医学”的拥 护者们用来攻击“故步自封”的主流医学。   洗澡水里有没有孩子   谁也不会否认,现代医学并不完美,很多病都治不好。于是江湖术士中就有 人宣称自己能用非常规的办法来治疗绝症。这些方法包括特异功能、能量场、草 药和针灸等,统称为“另类医学”,其信奉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和主流医学争资 金,争话语权,双方你来我往,明争暗斗,打得不可开交。   美国有一个名叫CSICOP的组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超自然现象,是“另类医 学”信奉者的大敌。这个组织定期出版一份刊物,名为《怀疑的探索者》。去年 有一个读者给编辑部写信,质疑主流医学对“另类医学”的否定态度,声称这是 “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了”。该杂志的一位作者,医学博士金保尔·阿特伍德 四世立刻回信,要对方举例说明。很快他就收到了回信,举的例子就是如今大名 鼎鼎的“幽门螺杆菌”。   凡是稍微关心今年诺贝尔奖的读者肯定会在众多媒体上读到这样的故事:   主流医学故步自封,顽固不化,坚持胃溃疡是生活压力过重或者嗜食辛辣食 物引起的。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马歇尔和沃伦发现了胃溃疡的真正元凶其实是 一种细菌,但这一伟大的发现却一直被主流医学界当作异类,遭到了权威们的一 致排斥。为了和主流医学抗争,马歇尔甚至拿自己做实验,服用了活的菌株,却 仍然没有说服守旧的医学权威。但两人不畏强权,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见解, 最终获胜。   事实上,关于胃溃疡病因的争论,长久以来都是“另类医学”信奉者攻击主 流科学“故步自封”的重要案例。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被泼出去的洗澡水里到底有没有孩子呢?去年 年底,《怀疑的探索者》杂志刊登了阿特伍德四世撰写的回应文章,详细说明了 这项伟大的发现为什么会被主流医学界“耽搁”了几年的真正原因。   当苹果砸在你头上   人人都知道,牛顿被苹果砸了一下从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这件事的真实 性很值得怀疑,假使牛顿真的被苹果砸过一下,他也不大可能因此而发现万有引 力定律,两者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但是,科学史上确实有一些新发现源自机缘巧合,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就是一 个很好的例子。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医学界都认为胃溃疡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或者生活压 力所引起胃酸过多造成的,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方也大都是抗胃酸药。1979年,还 在澳大利亚珀斯皇家医院实习的年轻医生沃伦在观察胃粘膜样本时发现了一种螺 旋杆状细菌,细心的他继而发现这种细菌只在胃溃疡病人的样本中才能找到,于 是他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假说———幽门螺杆菌才是胃溃疡的真正元凶。   其实这种细菌很早就被人发现了,但一直没能在人工培养皿中培养成功。沃 伦的假说只是建立在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上,没有任何实验基础,当然无法得到 其他医生的支持。只有马歇尔觉得这个想法很有趣,答应帮助沃伦。但是,两人 试验了多次,仍然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中培养出这种细菌。1982年4月的某一天, 沃伦把一块从胃溃疡病人体内切除出来的病变组织放在培养皿中,准备再试一次。 因为那天之后正好是复活节,依照惯例休假4天,沃伦把培养皿放在培养箱里就 回家过节了。这多出来的几天假期让培养皿意外地在培养箱里多待了几天(以前 两人按照惯例只让培养皿在培养箱里待两天),结果细菌长出来了!他俩高兴坏 了,立刻对这种细菌做了一些基础的分类学研究,并以读者来信的方式,把两人 的研究成果以及胃溃疡假说投给了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这是这一假 说第一次在正式医学杂志上发表,时间是1983年。至此,世界医学界才第一次知 道有这么一回事。   第二年,也就是1984年,两人的第一篇正式论文在《柳叶刀》杂志发表。这 篇论文引用了不少相当有分量的实验结果,比如他们用一种杀菌剂杀死了培养皿 中的幽门螺杆菌,而这种杀菌剂早就被证明对治疗胃溃疡有效果。不过即使如此, 他们使用的语言仍然十分谨慎:“虽然这项实验并不能证明胃溃疡的确切病因, 但我们认为该病与这种新发现的病菌有关……”需要指出的是,那时他们对这种 细菌的分类仍然没有准确的定论,“幽门螺杆菌”这个名字还是论文发表之后才 被确定的。   两人之所以如此谨慎,因为他们有一个重要的关口没有过,这就是“科霍氏 法则”。   科霍氏法则   1984年的那篇论文的发表确实在主流医学界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但反对者 并不像“另类医生”们所说的那样,是由于他们不相信细菌能在胃酸中存活。因 为微生物学家们早就知道,比胃酸更严酷的环境里都能找到细菌的踪迹。不过, 胃酸确实很厉害,大部分已知细菌都无法存活,幽门螺杆菌不是生活在胃酸之中, 而是生活在胃内壁粘膜之下,躲过了胃酸的腐蚀。这一点当时还没人能够预见得 到。   当时持反对意见的人最需要的是科学的证据,因为国际微生物学界早就公认, 要想确定一种疾病是由于某种微生物的感染所引起,必须满足4项条件:   一、每一例病人体内都可以分离到该病菌。   二、该病菌可以在体外培养数代。   三、培养了数代的细菌可以使实验动物引发同样的疾病。   四、被接种的动物中可以分离到同样的病菌。   这就是著名的“科霍氏法则”(Koch'Postulates)。   最早总结出这个法则的罗伯特·科霍博士是公认的微生物学鼻祖之一,是他 最先发现了炭疽病的病因,也是他最先找到了结核病的致病菌。   这项法则直到今天仍然有效。可到了幽门螺杆菌这里,问题来了。马歇尔和 沃伦没能找到任何一种动物可以作为幽门螺杆菌的宿主,所以大规模试验一直无 法进行。   还有一个小故事值得一提。马歇尔是一个很好的医生,但却缺少科研方面的 训练。一次讨论会上有人问他,幽门螺杆菌是否引起了一部分带菌者的胃溃疡, 马歇尔回答:“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可是,全世界平均有一半的人体内带 有这种细菌,但患上胃溃疡的人只有10%~20%左右,显然马歇尔的论断存在疑 点。   事情进行到这一步,我们不得不佩服两位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为了证明幽门 螺杆菌确实能致病,勇敢的马歇尔决定拿自己做实验。他吞下了一试管培养菌, 可是,他虽然得了病,但很快又好了。其实,即使他真的得了胃溃疡,也不能说 明问题。一来样本过少,二来医生拿自己做实验,无法保证其公正性。   经过一番挫折,他俩终于意识到,仅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必须进行正规的 科学实验才能说服别人。于是,两人准备招募志愿者进行大规模的临床实验。有 人参与的临床实验可不是说做就做的,需要立项,申请,获得经费,而且需要时 间。最后,两人找到了100名志愿者,并于1988年底完成了第一次大规模临床实 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联系。   与“另类医学”拥护者所说的情况不同,他俩并不是孤军奋战。全世界很多 科学家都积极参与了这项研究。这一点仅从一项硬指标———论文被引用次数— ——就可以看出来。两人在《柳叶刀》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在1984 年是16次,到了1988年达到了283次,而到1993年更是跃至762次之多。截止到 1992年,全世界至少进行了3组大规模临床实验。在此基础上,美国国立卫生研 究院(NIH)于1994年召开了一次大会,基本上同意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元凶。 此时距离两人在《柳叶刀》杂志上第一次发表论文的时间正好过去了10年。   此后,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假说又经过了11年的考验,这才终于获得了诺 贝尔奖。这一推迟恰恰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作为世界科学界的 权威奖项,诺贝尔奖的认可终于让那些对科学持怀疑态度的人闭嘴了。从这个意 义上说,诺贝尔来得正是时候。   结束语   胃溃疡病因的发现绝对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但技术含量其实并不那么高。马 歇尔和沃伦为了显示自己当初是如何顶住压力,坚持真理的,有意无意地纵容了 媒体对医学界反对意见的夸大,客观上给了“另类医学”信奉者以可乘之机。其 实主流医学界对这项发现的质疑完全是客观的,有据可查的,不存在故步自封这 一说。 (XYS200510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