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一点感受   --一个国内研究生导师的心态   华子    偶又来到国外,看到《新语丝》上吴苾雯同志的“真不好意思,我是研究生” 一文,只想从一个实验工作者和研究生导师的角度发表自己的一点拙见。事总需 一分为二,吴文表明该同志是学新闻相关(至少是国内划定的文科)的专业,把 国内研究生教育说得一钱不值,也许过于偏执。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教与学” 的配合程度如何。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研究生教育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按其 文中所述,没有老师指导研究生几乎成了大学学习的延续。事实上,按现有的大 学资料条件和学术氛围,如果学生勤奋,仍然可以通过周围环境(或文献资料) 的影响和学习,充分利用研究生阶段的条件,打牢自己的知识基础,与此同时, 学得研究和工作方法。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在于学习研究方法,包括资料查找和整 理、实验方案的设计(专业命题的选定)和实验过程,数据(收集的资料)的系 统化和补充,进而整理成研究论文和文字材料。这种培养的过程显然老师承担着 一定的责任,据我个人的体验更多的是师生双方的配合问题,如果老师遇到不服 从管理的学生,简直可以说是接受炼狱的生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三字经》中有句“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针对师塾教 育写的,适应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生有无必要?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和生活中的 事务丰富多彩,如何把研究生的注意力规劝到专业上来,成为许多导师头疼的事。 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许多同学是迫于就业的压力来读研究生。实验科学成功的关 键和成果基于前人实验的总结(论文),许多学生指望老师设计一个实验过程, 如同操作工一样,去进行实验的思维方法是错误的,更多的是通过他们实验工作 进行探索。如果谈及个别导师由于担当管理工作不能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这种 情况的确存在,但我国学生有许多不同于其它国家的特点,其中最令人担心的一 点是怕见导师。多亏学生不交学费,家长并不吃亏,碰到有些老师自然一年到头 跟学生谈不上几次话,即使与学生谈了话,学生我行我素的大有人在。这倒让我 想到“民主”的提法,西方民众决定事前可谓各抒己见,体现了民主,但决定了 的事,有意见只有保留,集体执行就是了。我们哪,征求意见时,都不愿意发言, 担心事后错了下不来台,到了执行决议时,却各有各的对策和方法,老师指导学 生何尝不如此。   举个例子,现在学生的科研有时会和老师时下争取的经费相联,老师一面为 了完成课题调整一些工作与应用(或快出论文)挂钩,当然老师更希望有同学做 些探索性的工作(往往,同学们多希望短期结果的工作),老师在经费使用和科 研产出(关键是论文)上显然比学生更清楚其重要性。不妨观察一下你身边的同 学,有没有与老师讨论以后,老师让学生做的,学生不做;老师不让学生做的, 学生偏要背着老师去做。对发表论文,有时老师希望深入些以便发表的论文更有 说服性(或高水平的杂志上),有的学生就会拿出去私下(或与人合作)发表。 这些同学并不承认课题组的条件起着作用,处处认为自身努力的结果,殊不知我 们许多工作原创性的研究少。当然,学生急着发论文还有另一层次的原因,便是 许多单位要求毕业生论文篇数,联系工作和职位需要论文的支撑。   实验科学需要辛勤的劳动和全身心的投入,我们的研究生未必有日本和欧美 研究生们投入。尽管有些单位明文规定不允许学生在读期间考托福和GRE,在我 个人看来,这些学生并没什么不对,至少学生在研究生期间还知道准备参与未来 的竞争。对实验研究者来讲,仅靠工作时间内做工作显然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加 班,甚至晚上和节假日也要占用一些时间。国外如此,国内许多活跃的实验室亦 如此,有多少国家中午要休息上两三个小时?不难听到有些导师抱怨学生不努力, 因为有些实验中午离开将是非常危险的,解决的办法只有老师劝学生注意,学生 不注意时老师代为值班。回国的科研人员多了,这些人已经习惯不睡午觉了,学 生上午11点半就去吃饭,下午两点以后上班,很合情理?老师工资比学生高,而 且学生总有助学金,反正短期内实验室还不会倒掉。“真是和尚好当,主持难 做”,寺庙还是必须守住,只有辛苦些!国内科研人员又要挣钱“养家糊口” (没有什么拨款的事了),又要交差(应付课题检查或完成项目),还有求着学 生干活,不能不说,学生毕不了业,老师比学生还着急。如果你在国外,问问你 见到的国内来的研究生(理工科的)导师,有几个不认为出了国比国内轻松,国 内学生不好指导。你在国外是不是会掂量以下导师的工作时间与你的工作时间谁 长谁短?国内的学生哪?……   老师辛苦是辛苦,不指导研究生的就不应该让他(她)招生。现在大学多了, 有些大学是中专到大专,大专到大学改的,老师还没有受过正轨教育,有一把椅 子没人“坐”不显着“没人才”?有了大学,就要有博士、硕士点才能上档次? 好大学是需要好的传统,美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学增加了许多,不仍然是那12% 的好大学毕业生好找工作吗?我们仍需要适应和调整,“多劳多得的原则在饭桌 上最实用”,真本事是你(研究生)学的,“艺不压身”,“天生我才必有用”。 曾有个博士生,如果说毕业的学校也并不算差,在组里的时候可谓觉得受尽了 “煎熬”,遇到了个“急性子、直脾气”的老师,实验操作要提高,文献要去查, 好在学生来自“老区”和导师的家境一样穷。当他导师在国外见到他时,他告诉 他的导师,尽管他导师给他联系了国外的职位,直到去机场时如同脱离了困苦, 国外几个月下来才理解到全身心投入(入迷)的科研快乐。也许由于许多同学认 为收入与学业关系不大(其实,国内也非常重视真才实学),国外才真正懂得能 力与收入直接挂钩。后来,这个导师讲,他总觉得这个学生家境不应该让他混 “学位”,这位导师回国不久,花在学生身上的心血和坦诚原比教育自己的孩子 还用心,他的儿子很懂事,有时会和他父亲开玩笑讲“我爸爸就是想打我的,时 间也没有啊!”   可以非常坦诚地对研究生们讲,你要多去找老师,多去几次约定谈话的时间, 老师有这个责任!绝大多数老师是真心、坦诚的,知道研究生是带“徒弟”,没 有老师把学生放到对立面上,否则,何必招生哪?至于极个别导师的情况,多少 导师会认为浪费经费和精力与研究生作对值得。借这个机会,给同学们,特别是 自然科学研究的同学们,提个醒:要主动与老师讨论,讨论问题是“对事不对 人”,我国有句谚语“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老师” ! (XYS200303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