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旧中国最大的伪科学新闻—— “杨妹不食”神话的破灭 贺家宝   旧中国新闻媒体在报道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时,出现一两条伪科学新闻是司 空见惯的。然而,1948年各地报纸、通讯社炒作的“杨妹九年不食,生活如 常”的奇闻,涉及报纸之多,连续报道时间之长,给人留下印象之深都是空前的 。在中国新闻史上,可以说是影响最大、最具典型意义的一则伪科学新闻了。   四川一杨姓农家女 被谣传为“不食仙子”   杨妹,是四川省石柱县桥头坝村一位农家女。自幼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寄 养在伯父家,为伯父割草、放羊。小时她和常人没有两样,是怎样变成一个“不 食”怪人的呢?当地报纸是这样报道的:“十年前,杨妹曾患胸口痛,并不甚剧 ,彼仍能撑持日常工作,约二月之久,痛渐愈,但自此即不思饮食,不知饥饱为 何事……家人及邻居等相与传趣,但久后习以为常亦不为人注意也。除此之外未 患其他疾病,偶而喝水,但以天然矿泉最为合宜。”   后来,杨妹的一位远房亲戚、时任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事务主任的卓松岱 听说此事,十分惊异,就托人把杨妹接到重庆,并在他家居住。卓松岱就凭着这 种关系做了杨妹的监护人。卓松岱向外宣扬“杨妹不食”故事时还说:“杨妹曾 经与人订过两次婚,都因对方听说她不吃饭,把她视为奇人而退了婚。”这一细 节,更易使人信其不食为真了。   上海《申报》炒作奇闻 粮荒声中引人注目   仅流传于西南一隅的这一奇闻是怎样轰动全国的呢?首先是上海行销全国颇 具影响的《申报》,在1948年4月就披露了由记者魏雪珍写的“杨妹九年不 食”的奇闻。   这条消息发自国统区粮荒十分严重的时候,又出自一家大报,自然引人注目 。那时国民党为了打内战,大量搜刮民财,闹得生产凋敝,又加贪官中饱私囊、 奸商囤积居奇,以致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直线上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申报 》炒作“不吃饭也能活着”的新闻,其影响不言而喻。正如《申报》副刊“自由 谈”上一篇《注意杨妹》文章里得意洋洋地说的:“如果人类都如杨妹一样终年 不食,则土地改革或土地革命均将失其论据,农业农政将失其重要。”   卫生局长感兴趣 观察研究“不食”女   当时,重庆市卫生局局长李之郁对“人不吃饭能活着”的媒体炒作深感兴趣 ,竟然决定要对杨妹进行观察和研究。这在中外卫生事业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的。各种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有了这一“新闻根据”,自然就更加广泛地连 续报道起来。   重庆市卫生局从1948年5月10日到月底,对“杨妹不食”的三周观察 ,是媒体炒作这一伪科学新闻的最热闹的阶段。   李之郁竭力表明这次观察是“科学的”、“合乎情理的”、“依法办事的” 。据报载李之郁在向外界解释这件事时是这样说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证明她究 竟吃不吃,要确定了这一点才能说进一步研究。又因杨妹是一个有情感、有灵性 的活人,不能用实验室那种办法来检验她。她有人权、有自由,未得她的同意, 我们也不能作其他检查。她是一个乡下人,以为检查就是要剖肚皮,心里非常恐 惧,所以我们的观察方法首先要由护士小姐与她联络感情,一切听其自由,她要 到哪里玩就陪她到哪里玩,同时日夜暗暗监视她。”   护士小姐昼夜陪伴 杨森市长视为“国宝”   护士小姐和杨妹住在一起,昼夜观察,并作记录。十天后又增加了夜班护士 ,每天日夜两班,作记录两次,然后送卫生局整理发表。到5月底由卫生局发布 了一个长达万言的《杨妹不食观察记详》。   且看5月10日第一天的情况:“本局派员及监护人八时专车前往九龙坡卓 松岱公馆迎接杨妹,十时许,随同杨妹及其监护人同车返卫生局,经双方签订公 约后,即同午餐,杨妹亦同座,未吃任何饮食,并无饥饿表情。午后二时同杨妹 步行到市民医院女职员宿舍,约半华里路程。杨妹双手各提布包一个,约计五磅 。经检查内系日用换洗衣物,并无任何食物。衣袋内有法币七万元及抵针一个。 五时乘车到杨市长公馆。杨妹一一答复市长各项问题。十余分钟后,乃乘车返舍 。本日虽经途中往返辛苦,杨妹毫无疲劳状态,精神愉快,惟说话不多,大概环 境不熟缘故。全日未进任何饮食,无大小便。9时入睡。与杨妹同寝室者共计四 人:二位监护人,一位监视人。”   被派到杨妹身边的护士小姐,渐渐和杨妹混熟了,在一起聊天,听收音机, 还一道去看电影,到卓松岱家去玩;有时还到商场购物。护士小姐教杨妹识字, 借教杨妹量体温、量血压之机,记录下杨妹的体温、体重、血压、脉搏等最简单 的数据,并把她的小便、痰液作了化验。   在观察期间,重庆市长杨森曾来看她。这位国民党政府的高级官员,也对杨 妹甚感兴趣,并把她视为“国宝”。市长来时特意赠给杨妹一件漂亮的旗袍。加 上他人所赠皮鞋、饰物等,一个原本布衣、草履的乡下姑娘,顿时成为一个摩登 女郎。当然,媒体所关注的是每天的观察记录中,她是不是吃了东西。记录差不 多每天都写着“今日未进饮食,无大便,精神如常”之类的。这就不能不吸引着 记者们天天往卫生局了解杨妹情况,甚至杨妹撒泡尿、放个屁都成了某些报纸抢 手的新闻。   中央社参与炒作 发通稿推波助澜   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发出一条肯定的消息后,更把“杨妹不食”的新闻 炒作推向高潮。且看中央社发出的消息:   (中央社1948年5月31日电)渝卫生局考验杨妹不食22天业已期满 ,于考验期中证实杨妹确能不食而生,并发表报告。卫生局考验方法为,派护士 二人与其共同生活,日夜形影不离,努力增加相互间友谊,使杨妹自愿接受检查 。同时,一切行动亦悉听所好。杨观电影则由当值护士陪伴,总之以不影响其身 心健康为原则。考验至第十日并添夜班护士二人守坐,任何举动一一记录。考验 自五月十日起,逐日有报告书。杨妹在考验期中,除喝少许生水外确属不食。一 切记录,体温、脉搏、月经均与平常女人无异……”   大学生向杨妹求婚 小学生向局长求救   “杨妹不食”引来各种各样的奇闻、趣闻,演绎出这样那样的悲剧和闹剧。 例如中央社在一则综述中有这样一段话:   “……蓉一大学生曾写信向杨妹求婚;上海14岁马姓小学生,亦曾函渝市 卫生局局长李之郁,欲求其不食能生之方,以减轻其父之负担,否则将有辍学可 能。”   在贫困的旧中国许多人娶不起老婆,就因养不起家、解决不了“糊口”的问 题。大学生遂想到,既然杨妹不吃饭,娶其为妻不亦妙哉!   这里提到的小学生叫冯抱才,中央社误为马姓小学生。据上海《申报》19 48年6月1日二版载,冯抱才家住上海中正西路,他看到重庆卫生局检验杨妹 的消息后,发了一封航空信给李之郁。信中说:   “我的爸爸是工厂里的工人,每月工钱很少,家里除母亲外,还有二弟、一 姐、一妹。家里六口人吃饭,只有爸爸生产。我看到爸爸一天劳苦,从工厂里垂 头丧气回家心里很难过。希望你告诉我杨妹研究的结果,是吃了什么东西才不需 要吃食物。如果一个人不需要吃东西能照常做事,不是可减轻爸爸的千斤重担吗 ?这样我和弟妹们或可多读几年书。因为我很担扰,会随时叫我们停学。你如果 把不食原因告我,非但我的兄弟姐妹感激你,全沪或全国的小学生都同样会感激 你。至少我们这般贫苦爸爸的儿女们有这样的感觉。”   “杨妹热”步步升温 “新杨妹”纷纷出笼   在粮荒严重,贫苦百姓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杨妹不食”实际上成为一则画 饼充饥、愚弄群众的奇闻。各地报纸大肆炒作,甚至一些地方的“新杨妹”也纷 纷出笼。   1948年北平《新民报》刊出一篇综合各地杨妹新闻的通讯,题目是《杨 妹热》,副题是“不食仙子偏多女性,不食纪录长至20年”。文中说:   “自从四川发现了一个不吃饮食而能生活如常的姑娘杨妹之后,跟着各地的 ‘杨妹’相继出现。先是‘上海杨妹’,接着是‘无锡杨妹’、‘西安杨妹’、 ‘东北杨妹’,最近并有‘华南杨妹’……所有创造这空前奇迹的都是女人。”   文中对各地杨妹逐一作了介绍。“上海杨妹”张黛琳年轻漂亮、善于交际。 她那不食消息和婀娜的照片一经传出,自然引起街谈巷议。由于她始终不让医政 机关检查,只在家里接待记者采访,间或公布一些私人的检验报告,人们多认为 这是一幕噱头!“西安杨妹”张贵卿的家访客盈门。西安卫生机关援重庆例组织 检验,对她进行观察,但她并不配合,三天后即离开医院跑回了家,也就再无下 文。“华南杨妹”姓韩,原来是位78岁高龄的老太太,据传已有20年不食历 史。因她惧怕检验,躲藏起来,也就作罢。   卫生局长检验杨妹骑虎难下 《新民报》开座谈会挑战伪科学   李之郁组织大批医务人员观察杨妹三周,也很难道出它的究竟,继续对一个 大活人进行“科学研究”又谈何容易。报纸对这一事件的评论是:“卫生局长李 之郁骑虎难下!”   1948年5月28日,也就是观察杨妹快要结束的时候,重庆《新民报》 召开了“杨妹不食问题座谈会”。到会的有医学家、科学家、教授等20余人, 李之郁也来参加。   会上第一个发言的是重庆妇产科权威、医师韩明炬。他说:“昨天西医师公 会集会时讨论了杨妹的事,大家一致认为卫生局的观察方法不够科学与严密。科 学的前提是不容许有丝毫漏洞。从文献资料上看,绝食三四十天的人是有的。我 在德国时亲眼看见过职业绝食家的广告宣传,绝食最高纪录是74天。我主张把 杨妹的视察时间延长到74天以后,如那时真是不食才算奇迹。”   医师公会理事长安龙章医师提出三点建议:一、原定三周视察时间不够,应 延长到三个月,以打破历史记录;二、检验方法不够科学,应采取绝对科学的方 法;三、应扩大视察机构,邀请更多人参加。   市民医院外科主任冉瑞图,除同意延长到三个月检验时间,并组织专门的研 究委员会进行这一繁重的工作。   这次座谈会的最大收获是抓住了严格检验杨妹这个要害问题。卫生局不得不 接受这些科学论证。事后与杨妹监护人修订并延长了视察合同,组织了专门的研 究委员会,进行严格检验,并派人秘密监视。后来果真把这一重大的伪科学把戏 给彻底揭穿了。   杨妹偷吃终被揭露 骗人闹剧黯然收场   当研究委员会派出的秘密监视人员发现杨妹偷食的记录整理出来,不得不对 外公开发表时,报纸、电台不得不嘎然停止炒作,这出闹剧也就灰溜溜地收场了 。   且看中央社是怎样作出与前截然不同的报道的:   (中央社重庆1948年7月15日电)杨妹九年不食之谜,今因检验周密 ,得证明其非绝对不食者。记者获阅检验杨妹经过之秘密记录。该记录中记有杨 妹进食时间与数量。据为杨妹检验的医师称,杨妹凭其聪明及极为敏活之手法窃 取食物,使终日陪伴之护士小姐亦不易觉察。杨妹进食为该委员会秘密监视人员 所发现。例如:7月12日午后2时,检验人员特别烹调洋芋烧肉一碗,事前清 点碗中共盛肥肉七块,洋芋七块,故意置于杨妹能见之处,陪伴护士即上床假寐 。不久,秘密监视人员果见杨妹以极机警之动作将碗中之肥肉及洋芋放入口中。 事后清点碗中只剩肥肉五块、洋芋五块……。   这篇电讯还举出一些杨妹偷吃的例子:   “6月30日上午9时吃稀饭约一碗;7月2日吃泡豇豆半碗;7月4日私 开柜一次,事后检查白糖数量减少……”   电讯中还谈到白生研究委员会检验杨妹身体之记录。内称:   “7月5日对杨妹口腔检查,发现杨妹齿根上附有白色及绿色块状物二块。 检查结果,一系淀粉,一系水果……” 反对伪科学任务艰巨 报纸炒作容易收场难   面对着这一重大而奇特的社会新闻,数以百计的报纸、通讯社、电台几乎都 作了连续报道。杨妹不食的大炒作,恰好是对各种媒体的一次考验。粗略分析, 炒作“杨妹不食”的报纸,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始作俑者,包括在全国发行的《 申报》,早在1948年4月就肯定“杨妹不食”是实。中央社发通稿“证实确 属不食”。二是一般报纸,不得不跟着跑,来什么报道什么,有闻必录,这是多 数。三是虽说也跟着跑,但持怀疑态度,甚至还不时发出否定这一伪科学的新闻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大公报》、《新民报》。   上海《申报》在媒体炒作“杨妹不食”中起了导向作用。这家创刊于187 2年的老牌报纸,为什么会在报道“杨妹不食”上栽了跟头?主要是在1948 年物价飞涨,《申报》销数日减的情况下,它只考虑经济效益,忘却了一张报纸 的社会责任。   重庆卫生局7月17日发表杨妹偷食的公报后,《申报》立即陷入尴尬境地 。直到7月19日它才不得不在第五版发表了它的“重庆17日电”。   电文说:“重庆卫生局17日正式发表杨妹偷食稀饭、盐豆、白糖、饭、糊 豆、红烧肉、洋芋各情之公报。一般对此事件之后果,认为杨妹系一乡间女子, 并无多大责任,但其监护人明知杨妹需食物而生,而故弄如此玄虚,实有不可宽 恕之嫌。”   一家堂堂大报,只在这里作一点文字游戏,把责任轻轻推在杨妹监护人身上 ,而把真正的“故弄玄虚”者掩护起来,不正说明自己处在尴尬境地吗!   创刊于1902年,在旧中国颇有影响的天津《大公报》,在遇到“杨妹不 食”奇闻和《申报》跟着炒作时,它却不动声色,不予报道。直到重庆卫生局煞 有介事地对杨妹进行观察以后,它才不得不于1948年5月22日至23日, 登出一篇综合杨妹不食传说的报道。从标题上可以看出《大公报》对此事的质疑 态度。正题是《访问“九年不食”的杨妹》,副题是《一件与科学原理违背的故 事》。   另外,《大公报》的一位记者在文中运用科学数据否定了“杨妹不食”的神 话。   还有,《大公报》刊登有关“杨妹不食”消息,从来不用大字标题,也不放 在版面重要位置以哗众取宠。多半放在三版下方,用两栏标题。   由于冷静、客观应对了杨妹奇闻,《大公报》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新民报》是三四十年代兴起的一个报业集团,它在南京、上海、北平、重 庆、成都设有5个分社,它集中了旧中国一大批老报人和富有编报经验的报业精 英。无论遇到什么奇闻怪事,总有一些应对办法。“杨妹不食”新闻出现后,一 方面不得不跟着报道,同时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和《大公报》一样,采取“文责自负”的办法。如北平《新民报》虽 然在新闻发生地的重庆有自己的分社和记者,却在卫生局观察三周、中央社以肯 定语气发布消息时,采用了中央社稿。在这以前,当《申报》开始炒作时,南京 《新民晚报》也是转载《申报》的。   第二,虽然也报道一些“杨妹不食”消息,但不时穿插一些质疑和嘲讽这一 奇闻的文字。如北平《新民报》就在“北海”副刊里刊出这样的打油诗:   “一饿成名天下知,杨家有女费寻思;果将辟谷良方授,遍野哀鸿仰泽施。 奔腾物价太惊人,海内争传亦有因;不但治饿还益寿,管它消息假还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招,重庆《新民报》面对这一似是而非难以揭穿的奇 闻,召开了一次科学家、医学家讨论杨妹不食问题的座谈会。这是真科学向着极 其嚣张的伪科学进行反击的最好形式,也是结束这场闹剧的有力武器。《新民报 》这一做法功不可没!   第四,面对那么多报社、通讯社大肆炒作的情况,《新民报》自己也写评论 ,揭露这一问题的实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抨击。例如,这年6月传出重庆市长杨 森把杨妹视为“国宝”,派女警对杨妹进行保护时,北平《新民报》就在6月6 日发表短评《不吃饭亦非幸福》,比较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它的实质。   (《纵横》2001年第2期)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