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电脑通讯(双周刊·日本)·★·★·★·             DONG BEI FENG              东    北    风             ·==·第66期·==·     1998年4月8日发行  1994年12月27日创刊   COM(China Online Magazines)编辑部出版 ======================================================================== 本期目录(com/c1998/04a-gb.txt) ======================================================================== 新闻摘要●····························周 毅 日本漫步●日本庭园的哲学散步···················石 平 心语独白●清明节的煮鸡蛋·····················龙丽华 生活随感●数字化生存中的人性悲哀·················陆 群 长篇选载●宁玛的红辉·······················陈晓东 情报留言●纪念清华大学校庆87周年大会通知·······清华大学东京校友会 ======================================================================== 【新闻摘要】 ★4月2日开始在伦敦举行的亚洲与欧洲连盟(EU)会议(ASEM)采纳了强 调「加深两地区之间的交流为十分重要」的会议议长声明,于4日结束。朱熔基总 理出席了这次国际会议。这是朱熔基新任总理之后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亮相。会议中 ,朱总理强调了中国将坚持「不降低人民元价值」的政策,为阻止亚洲经济危机恶 化作出努力,同时希望各国能够加强扩大对中国的投资、为扩大中国国内消费给以 支持。朱总理与会期间同各国首脑,各界人士的会谈中发表了以下的一些谈话。 ·国内今年前半年的经济成长率将停在7%,但后半年经过公共投资扩大内消、经  济成长可以回复到8%。 ·就失业问题表明、国内现在的失业率约为10%。 ·否定了「国有银行拥有20%至40%回收困难债权」的传闻,认为应在6%至  10%之间。 ·答应了英国企业在中国进行首家外资保险业务的营业。 ★4月6日发行的美国杂志「Times」最新号刊登了介绍20世纪一百名人的 特集,作为第一集发表了「领袖与革命家」20人,其中有3位美国总统以及美国 黑人民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牧师。还有罗马法王,希特勒等。从亚洲选出的有 毛泽东,越南的胡志明,印度的甘地和89年天安门事件当时单身站立在坦克之前 阻止坦克前进,被称为「无名的抵抗者」4人。 ★据香港观光协会统计的发表,今年1,2月份来香港的外国观光客人比前年同期 减少了25%。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减少率特别显著,分别为70%和80%。据报 导,由于观光客人的减少,香港的旅行公司之间减价竞争逐渐激烈,有些旅馆已把 房价减低了60%;一些公司已把营业对象转向由大陆前来的观光客人。 ★据新华社报导,4月5日解放军新设了总装备部,由此从以前「总参谋部,总政 治部,总后勤部」的三总部改成了4总部体制。总装备部的成立是为了有效地推进 解放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 ★接通日本神户市与淡路岛之间的明石海峡大桥(全长3,911米,主塔间距离 1,991米)于4月5日全线开通。这座世界最长吊桥的建设化费了5千亿日元 ,10年的时间。接通了日本本州大岛和四国岛。据大和综合研究所的预测,每年 将产生近1300亿日元的经济效果。但是,大桥的单程通行费需要2600日元 ,在这昂贵的价格之下,是否能够达到每日3万辆通行车辆的目标还不十分明确。 ★在向在日的留学生,学者,企业家等中国人约1万人的调查之后,收集了约5万 件资料的情报书「在日中国人大全」(950页,8800日元)将在4月11日 出版。据编集者之一的段耀中先生绍介,在日本的大学任教的教授至少已有61人 ,副教授有286人之多。由中国人著作的出版物已经超过了500册以上。 ★据台湾中时晚报报导,台湾劳动当局作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允许大陆来访者就劳 的方针。凡是通过正规手续,来台湾探亲的大陆居民,只要雇主提交当局规定的证 明书类接受资格审查以后可以就业,职种没有限制。 ★据读卖新闻报导,3月25日,在日本国会参议院的予算委员会质疑回答中,桥 本首相就对2次世界大战的认识问题,作了「(在战争中日本对)中国实行的侵略 行为是不可否定的」的回答。 ★据纽约时报报导,现被收监服役中的89年天安门事件学生领袖之一王丹(28 岁)将在6月底的美国克林顿总统访中之前得到释放,出国治病。据香港苹果日报 报导,在考虑到接近6月4日的释放将引起太大的影响,政府可能在5月份就尽早 释放王丹。 ★为了出席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一次佛教兴隆会议」,3日达赖活佛14世抵达 成田机场,在机场付近的宾馆休息之后,翌日出发前往京都。在印度出发之前,活 佛探访了正在以绝食24天抗议政府西藏政策的几位西藏人。他在探访时说,虽然 绝食者的热情与决心值得赞许,但出于反对所有暴力行为的观点,使他感到为难, 因为绝食也是一种暴力行为。他认为现在所需要的是与政府的对话,并表示自己已 经作好了随时与政府对话的准备。 ======================================================================== 【日本漫步】             日本庭园的哲学散步                                  石 平   万博公园内有一座日本庭园,颇有名气。以往住在大阪时,因为离得近,常常 也去逛一逛,假装着文人骚客的样子,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一番。而多去几次,也 渐渐从中看出了点名堂。   一座小小的庭园内,有山有水,花草树木俱全。山成岗峦之状,圆浑朴实,与 京都、柰良等地随处可见的小山坡并无两样。水则顺势而下,畅然而行,或成溪, 或成瀑,或汇集成池。树木依山而栽,绕水而植,花草杂然丛生。   整个庭园的格调、布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虽然处处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剪裁,却让人看不出多少人工雕琢的痕迹。山水、树木、花草汇集一处,可谓杂多 ,却又十分和谐,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而一切都是那样接近自然,致力于模仿自 然,呈现出自然本身的美。如同将自然中的一处美景,搬移到了庭园中来。   这让人想起了许多中国的庭园。不管是苏州的虎丘剑池,还是红楼梦中的大观 园,虽与日本庭园风格不同,但在效仿自然,接近自然这一点上,却与之有着异曲 同工之妙。   而我们在图片上,或在电影中所看到的许多欧洲的庭园,则与之大不相同。在 西洋的庭园中,花草不再是杂然丛生,而是被按照不同的种类、色调,分割成一个 个界限分明的团块,树木往往被剪裁成标准的球形或圆锥形,然后齐刷刷地排成一 列或一片;水也不是顺势而行,而成了笔直的水渠,长方形或圆形的水池,然后还 有一座喷泉塔,用人工机械的力量,将流水喷射上天空。一切都是那样条理分明, 井然有序,整齐而严谨,如同几何学上的立体和平面,如同数学的公式或逻辑的推 理。但自然却失去了其本身的姿态。在自然中,花草往往都是杂然丛生,很少会人 那样去各霸一方分割地盘;而树木也绝对不会自动去长成那样一副模样,以此去追 求几何学上的图形与曲线的完美;水也很少违背“水往低处流”之自然摄理,去奋 不顾身地扑向天空。   从庭园样式的这样一种相违中,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审美观。东方 人往往欣赏自然本身的美,所以即便是用人工去造一座庭园,也要尽量让她去模仿 自然,无限地接近自然。在东方人眼中,自然包罗万象,虽说是繁多而杂乱,但正 是在这种杂乱中蕴含着内在的和谐。自然本身就是美的体现。修造庭园当然也需要 人为的意匠工夫,但这只是为了想办法,怎样把自然中的美,移植、浓缩到庭园这 一有限的空间中来。   西方人当然也欣赏自然的美,但却喜欢把这种美按照人的意愿去重新排列组合 、添补削减,将之大大地修改一番。似乎这样一来,繁多而杂乱的自然,才有了秩 序、才有了统一,才符合美的观念。他们所欣赏的,已不再是自然本身,不再是自 然本身的美,而是被修饰过,被改造过的自然,或者说,是体现在这种被改造过的 自然之中的,人的观念与力量的精巧与壮观。   而这样一种审美观的不同,也反映了东西方两种大相庭径的自然观。   东方人从来就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最完美、最纯真,最神圣。所以在东方的神 话与宗教故事中,山有山神,水有水仙,花草树木,皆有精灵。自然本身就具备着 超然的神性。东方一直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哲学思想,叫做“天人合一”。这种思 想认为,自然本身是一个非常完美、十分和谐的整体,而人则是这个整体的一部份 。据说汉代大儒董仲舒最伟大的“生物学发现”,就是推论出人之所以有心肝肺肠 脾五藏,是因为天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当然“天人合一”所说的,还不仅仅是这样 一种人的肉体与自然的关系。最为重要的,是认为人的心灵也应该趋向自然,达到 与自然的一致。人虽然是自然的一部份,却容易因七情五欲而去背离自然,从而不 能分有自然的和谐与完美。所以,人应该努力去使自己顺应自然,按照自然的摄理 去生存,在精神上与自然融为一体。   而西方的自然观,就与之大不相同了。圣经在一开始就说,上帝在七天之内, 创造了自然万物,然后创造了人。这也就是说,自然和人一样,都只不过是上帝的 创造物。于是,在唯一的神上帝的威光下,自然就被剥夺了任何的神性。和人一样 ,自然本身既不神圣,也不完美。而且,既然自然和人是上帝分别所创造出来的两 个东西,那么与人紧紧相连的,就不是自然,而是上帝自身。在这里,就不会有东 方式的〃天人和一”,而只有人与自然的分离。最后,还因为上帝将自然所没有的 灵性赋与了人,人反而获得了远远要高于自然的地位。这样一来,人当然就没有必 要去崇尚、顺应自然,相反,却有了充份的理由去与自然对立,去驾驭自然。   而上面这两种不同的自然观,则成为了导致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形成的一个重 要原因。   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农业文明主要是依存于收获自然中所 生长的作物,而工业文明则致力于生产自然中本来所没有的物品。也就是说,工业 文明立足于对自然的改造,而农业文明则是着眼于怎样去适应自然,与自然达到一 种最低水准的平衡。   东方人崇尚自然,按自然之理而生存,当然就意味着其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 总是长期停留在农耕文明的阶段。于是几千年间,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就成为我 们最主要的社会生产方式。而与之相应,整个社会生活的基调,也就是顺应自然。 所以我们最理想的人间社会,就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致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 寡民”;我们最憧憬的人间乐土,就是远在深山的“世外桃源”;我们最向往的政 治则是“无为之治”;而我们最普遍的生活准则,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顺 其自然”。   与这种顺应自然的社会生活相适应,在文化生活中,东方人则是无比地崇尚自 然,热爱自然。中国人自古就推崇三山五岳,长江大河。而富士山对日本人来说则 是神一般的存在。中国人冬吟初雪,春赏桃李,夏观荷池,九九登高。而日本人则 特别讲究“季节的移变”,年年都有“花见”、“月见”,到了秋天,更忘不了去 看漫山的红叶。   这样一种对自然的欣赏,其意义还不仅仅是停留在审美。自然是如此的和谐而 完善,其中蕴含着深远无穷的哲理。而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份,那么自然的哲理就 是人生的哲理,自然的境界,就是人生的所应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人就应该通 过对自然的审视,对自然的观照,去领悟自然之理,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 到达与自然的合而为一。   如果说顺应自然是东方社会生活的基调的话,这种对自然的观照,就成为东方 文化生活的主旋律。所以孔老夫子望着流逝的江水,感叹的是人生的无常;朱子三 天三夜静观庭中的修竹,则自认为是在“格物以致知”。而正因为人生的哲理,需 要在自然之中才能真正得以领会,所以真正的圣人贤士,往往要处身于远离尘世的 深山老林。陶渊明种豆于南山之下,“七贤”游乐于竹林之中,而大名鼎鼎的诸葛 亮,也偏偏要隐居在隆中故里。   这样一种对自然的审美和观照,需要的当然就不是科学的理性思维,而是文学 的想象、艺术的陶醉。所以东方人所留下的最伟大、最丰富的文化遗产,就既不是 科学理论也不是实用技术,而是诗是画,以及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无怪乎毛泽东 说,中国除了历史悠久之外,唯一还值得骄傲的就是有一部“红楼梦”。而如果“ 老外”要在我们面前大谈什么牛顿爱因斯坦之流的话,我们大概也只好猛吹一番李 白杜甫,来与之分庭抗礼。   而东方的文学艺术,其内容当然也是以对自然的审美、观照为中心。中国画的 对象,大多是山水与花鸟;中国的文学,则不管是唐诗宋词,还是汉赋元曲,都离 不开风花月雪这一永恒的主题。而日本的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花与月的文学 。   于是,通过这样一种对自然的顺应和观照,我们东方人就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 本。通过顺应自然,我们的社会生活就在维持生存这一最低基准下,达到了安宁与 稳定;而通过观照自然,我们则达到了对自然的超越,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宁静 。这样一来,我们的文明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得以泰然而立而经久长存 。但正是在这样一种安稳而宁静的文明中,我们却忘记了改造自然这一历史的使命 。   自然的观念,使得西方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不是怎样让自己的生活与自然 相适应,而是怎样去改造自然,让它去适应人的生活要求自身。于是,对自然的改 造,就成为了西方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既然自然与人所对立,既然自然不能完 全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人当然就要向自然挑战,按照人自身的要求去把自然改造一 番。于是人们发明技术、挖掘能源、制造机器,生产创造出了自然本身永远不会向 人类提供的各种工具与物品。这样就产生了以蒸气机的使用为代表的近代工业,社 会生产力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人们建设经济市场、改革政治体制、 树立法律体系,从而建立其了一个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崭新社会,创造出了一个 强大有力、高度发达的近代文明。   而要改造自然,首先必须去认识自然。于是自然科学在西方就得到了高度的发 展。认识自然所需要的,就不是东方式的想象与朦胧与陶醉,而是冷静的观察、准 确的测定、明晰的推理。所以在西方古典哲学的初级阶段,就已经有了水准极高的 博物学、数学与逻辑。到了工业革命的时代,自然科学更是全面开花、日新月异。 人们用数学去把一切自然现象准确地数量化;用物理学去把握物体运动的规律;用 化学去探细入微,把物质分解成最基本的单位;用生物学去探究生命的奥秘。再用 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等等,去把自然分门别类,整理成一个个井井有条、整然 分明的体系。于是,在西方人眼中,自然就不再是一幅朦朦胧胧的水墨画,而成了 一张清晰明了的解剖图。难怪西方人的庭园,也要造成上面所说的哪个样子。   其实在我们东方,也并非没有任何一点科学技术发展的迹象,也并非就完全缺 乏这方面的智慧。但立足于顺应自然的东方文明的土壤中,科学没有大大成长的机 会,更不可能形成自身的体系。我们也有不少能工巧匠,不是也会有一些领先于世 界的创造发明。但我们那些最聪明的大脑,那些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文人高士们, 则从来不屑于这些区区工匠们的雕虫小技,对科学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没有任何的关 心。他们永远抱着顺应自然的千年古训,而刻意追求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终日 醉心于游山玩水、观花赏月、吟诗作赋、伤春而悲秋。于是,东西方文明就走上了 两条不同的道路。当亚里士多德开始探究物性的奥秘的时候,庄子正在观察水中的 鱼儿是否快乐;伽里略没头于天体学说的建立,而苏东坡所关心的,仅仅是“明月 几时有”;牛顿凝视着掉在地下的苹果沉思,陆游则为纷纷飘落的梅花而伤感。在 西方人大量使用煤炭去推动蒸气机的运转的时候,我们的文人所最欣赏的,依然是 那唱着歌儿在山中打柴的樵夫。而当西方人发明了汽船,驾着波涛在大洋上熬游的 时候,东方贤人们心中所描绘的最美好的图画,大概还是那夕阳西下之时,一池春 水中的鱼舟唱晚。于是,在西方人忙于修建一座座的工厂,开发一座座的矿山的时 候,中国的古人们正在进行的最后一项伟大事业,就是去建造那座举世无双、天下 绝品的圆明园。然后在这风景秀丽的名园里,迎着暖暖的春风,继续做着那天下一 统,九九归真的千年美梦。最后,还是西洋人端着那用机械制造出来的冷冰冰的枪 炮,打进了我们的国土,打进了我们的名园,打破了我们几千年的美梦。   这就是我们东方人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引起我们许多的漫想与深思。当然 后来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变。日本人率先一步,脱亚入欧,努力引进西方文明,走上 了现代化的道路。而我们中国人也终于从梦中醒来,正在反省着自己的过去,去实 现意识和观念的变革。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的文明与历史都是一钱不值,应该象破旧外套一样脱下来 扔在一边。东方文化中“顺应自然、关照自然”的思想,虽然不适于近代产业化的 发展,但却自有其奥妙与道理,具有一中超时代的价值与意义。特别是,当西洋文 明对自然的改造已经有点走火入魔,导致了人性的空疏,环境的破坏,从而威胁到 人类自身生存的时候,我们也许还会回到东方文明的根本点上来。但必须记住的是 ,在这之前,我们还必须先去走完发展现代产业这一历史的必然之路,让我们的国 家以及我们自己,都变得更加的富裕、繁荣、进步。而就象一个人只有吃饱了肚子 ,才有工夫到什么庭园一类的地方来逛悠一样,我们大概也只有先发展了经济,实 现了现代化,才会有工夫去重新发现我们的传统,去回到我们自身。也许到了那个 时候,我们再可以钟天下之神秀、集自然之优美,去造那么一座新的名园,再像我 们的古人一样,在这里面闲情漫步、怡然自得,重温一遍那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 一体的陶然美梦。 ======================================================================== 【心语独白】              清明节的煮鸡蛋                                 龙 丽华   小时候的记忆里,鸡蛋是平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稀罕玩意儿,它们被国家拿去备 战、备荒了。但因妈妈超水平的“深挖洞、广积粮”,每年有那么一天的早晨,我 总是能够得到两个或白或红的煮鸡蛋,这一天是清明节。姥姥说:“清明节吃两个 煮鸡蛋,眼睛会变得又园又亮。”   那时候,我不喜欢吃煮鸡蛋,确切地说是不喜欢吃鸡蛋黄,咽下那园园的鸡蛋 黄真比登天还难,但又不肯把来之不易的鸡蛋拱手送出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 登攀”,耍点小花招,就从妹妹手里骗来了白白的鸡蛋清,妹妹那一天就能吃四个 鸡蛋黄,阴谋得逞后的我乐不可支。随着妹妹渐渐长大,行骗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我只好把姥姥的话篡改成“清明节吃四个鸡蛋黄,眼睛才会变得又园又亮。”妹妹 比我小六岁,没能识破我的诡秘伎俩,我也就总能美滋滋地吃四个鸡蛋清。有一天 ,我突然发现妹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明亮明亮的,对镜看看自己,这才意识到问题 的严重性,后悔不迭。   上大学后,在一天晚上熄灯后的“卧谈会”上,我把小时候吃鸡蛋的革命历史 对七位姐妹一说,高分贝的笑声顿时划破了宿舍楼寂静的夜空。住在上铺的雁探下 半个脑袋,连着问了两句“这是真的吗?”“你又不是没见过我妹妹。”我说。我 家就在学校所在的滨城,妹妹常到宿舍来玩。   记得是校园里开满了黄色迎春花的一个下午,雁让我陪她去离校门口不远的农 贸市场换鸡蛋。那时,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每月的粮食标准是三十五斤, 居全国人民之首,除校伙食科扣去二十斤用于食堂周转外,我们每月都能领到十五 斤地方粮票,寒暑假时,外地的同学还能领到“含金量”比地方粮票高得多的全国 粮票。不管是什么粮票,在我们手里往往存不上多久,到农贸市场走一圈就变成了 鸡蛋。   “一下子换这么多干什么?”我不解地看着雁把十二个鸡蛋小心翼翼地装进了 红色的尼龙绸口袋里。“明天是清的生日。”雁的脸上写满了热恋。清是雁的男朋 友,与我和雁同班。两人早就开了同吃、同学、不同住的先河,成了校园里的模范 情侣之一。“明天可是清明节啊!清……”话刚说了一半,我忽然一拍脑袋,大彻 大悟:“看来清的名字真是名符其实呀,清明节出生的。”雁笑盈盈地说:“清享 受“特权”,给他四个鸡蛋,你、我、还有洁、健,鸡蛋面前人人平等,一律两个 。我们来个双管齐下,一来庆祝清的生日,二来呢,让我们的眼睛都变大变亮。” 八十年代初,全国人民都还没有“脱贫”,也没有“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口号 。我们班的大多数人都享受国家发给的助学金,金额高低不等,最高的也不过每月 二十二元,凭当时的阶级觉悟,是绝对不敢用人民培养国家栋梁的钱,去开生日派 对的。   第二天早餐时,我们占领了食堂的一张桌子,鸡蛋是雁和我用电加热器煮熟的 。雁宣布:“所有的鸡蛋都被顶破后才能开吃。”于是大家四面出击,“扑嗤”一 声,清手里的鸡蛋现出了一道道裂纹,胜利者是攥在雁手里的那个鸡蛋。洁借机发 挥道:“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清将来当一把手肯定是没指望了。”“嗨,嗨”清慢 条斯理地清了清嗓子,“地位诚可贵,眼睛价更高,只要眼能亮,甘当二把手。” 我们被他的“歪诗”逗得捧腹,开怀的笑声引来了众人的目光,兴奋中,我们的眼 睛似乎比平常亮了许多,当然最亮的要数清和雁了。自知不高明的骗术骗不了同龄 人,我只好硬着头皮对付那两个鸡蛋黄。说来也怪,它们竟顺利地通过了嗓眼儿这 道“封锁线”。别说,感觉还不错。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几年后,洁去了美国,拿了绿卡买了房子;健留在国内 坚守阵地,成了实权派;清和雁还有我东渡扶桑,成了东京上班族里的三个分母, 时尔小聚时,煮鸡蛋成了我们念念不忘的话题之一。“横看竖看,雁的眼睛真的长 大了许多,清的眼睛也比以前亮了。”我作出一副惊讶的样子,雁得意地一扬脑袋 :“清明节的煮鸡蛋,我和清吃了十几年了,还能没效果?”   又见清明。一不留神,就想起了过去了的时光,想起了渐渐久远的校园的早晨 。怀旧的情绪促使我写就了这篇短文,愿清明节的煮鸡蛋在众多温馨美好的记忆中 永存。 ======================================================================== 【生活随感】             数字化生存中的人性悲哀                                  陆 群   1997年的脚步象往常一样来到人间,来自南太平洋温暖湿润的水汽驱赶了严寒 风沙,在北半球深情地驻足留连,又一个春天来到了。   然而人类生活的这个星球却并非宁静。数字化生存──这个多么诱人的字眼, 使今天人们的生活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确,因为整个宇宙太空都可看作是一个虚 拟的网络,小的地球不过是其中一个结点,从0到1的数码组合早已进入你的思想, 你的生活,你身的一切已发生或未发生的人和事中,难道我们的存在真的从此就要 改变吗?   每当世纪之交,人们总是会有种莫明的不知所措之感,失去的留恋,未来的惶 惑,共同编织出浓重的世纪末情结。回首昨天不得不承认20世纪是充满喧嚣、骚动 和剧变的年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纪是以一场大危机、大灾难开始的。这场 危机和灾难就是西方世界文明人们内部的自相残杀──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战争 教训了人类,它真正结束了自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代以来西方对理性与进步的乐观 与自信,结束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繁荣与和平,绅士们忽然发现世界已进入了一个不 肯定的时代。工业化高度发达的文明,最终结果是在创造它的人们手中毁灭,以至 于思想家们不得不发出西方没落的哀叹,本世纪杰出的思辩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在 他的《西方的没落》一书中,不得不承认“西方的没落,乍看起来,好像跟相应的 古典文化的没落一样,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有限度的现象;但是现在我们认 为它是一个哲学问题,从它的全部重要意义来理解,它本身就包含了有关存在( Being)的每一个重大问题。”残暴的战争,剧烈的社会矛盾,空前的经济萧条, 严重的道德沦丧,悲观的社会心态等等,这就是20世纪前50年人类对自身的审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危机”,一种即将进入新文明而又无法 割舍旧文化的心灵上的痛苦否定!   To Be Or Not To Be,is a Question。生存或者死亡,还是一个问题。   这是莎翁的疑惑还是哈姆雷特的彷徨?而我们却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问题。   3月,天象奇观──“海尔──波普”彗星降临人间,当人们翘首期盼那辉煌 壮观的世纪美景之时,同时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使人类目瞪口呆。3月27日,美国 加利福尼亚圣迭戈市39个邪教组织“天门教”教徒集体自杀,自杀的理由是他们要 随“海尔──波普”彗星飞往“极乐世界”。这39名成员大都是电脑程序员和工程 师,专门组织了一家电脑公司,替客户编制软件。他们成天在互联网络上讨论外星 人、不明飞行物、彗星等方面的信息,成员之间、成员与家人之间都是用E-mail联 系。3月27日,一个绝对数字化的时间,一个39条生命共同期盼的日子,之所以选 择这个时间,是因为他们相信“海尔──波普”彗星的出现,是他们期待已久的来 自另一个星球的召唤,正如他们留下的声明“海尔──波普彗星是我们正在等待的 标志,我们准备愉快地离开这个世界。”自杀的天门教教主阿普尔怀特甚至预言, 他和他的信徒“死后3天半就可复活”然后与太空人会合。据事后法医检查,发现 其中一些男性死者临死前都作了阉割手术,不知是否要追求东方哲学中阴阳兼具、 天人合一的不朽境界,倒也是符合数字化生活中一切追求精确有序的要求,上帝用 数字安排了他们这样的结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70年代圭亚那丛林中曾发生过 的美国“圣殿教”教徒900多人的集体自杀,那桩事曾经爆炸般地震惊了西方社会 ,然而悲剧又在世纪之末重演。   由于死去的人中大多数都是互联网上的常客,也因此引发了一场国际社会的网 上大讨论,毫无疑问网络难辞其咎。心理学家认为“许多事情是荒诞不经的,不过 因为是在电脑上,所以被认为是具有可信度”。未来学学者表示“全球互联网是一 种充满各种应用的新媒体,从银行到小童子军到飞碟团体都有,它同时也是威力强 大的扩容器”。CNN的大众传播学专家提出“许多宗教团体经常在网上召募成员 的原因是,技术人员通常更容易受骗和相信别人”。无论你是指责互联网络还是捍 卫网络,几十名受过高等教育,其中包括“掌握进入数字化时代金钥匙”的电脑专 家,竟然虔诚地崇拜那些荒诞不经的异端邪说,甘心情愿地以生命作代价去追寻那 荒谬之极的诱惑,人类高贵的情感最终竟变成异端的殉葬,再高级的智商也无法解 释这其中的奥妙。   这起“数字化”的自杀正好说明了今天文明的尴尬。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人类 无法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只能接受计算机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 一样,我们所能作的就是不断调整人与机器的关系,去创造在新的生活方式中所需 要的新的情感与价值认知。计算机从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在研究它、改造它,让电 脑为我所用,建立一种“人机和谐、以我为主”的新型关系,多媒体技术的发明, 终于使人和机器从原来的对立中摆脱出来,人性化的局面,虚拟现实的出现,直到 人工智能的进步,语音的输入使我们刹时感到PC已不再冰冷,芯片上已能出现人 样的情感,而且是高智商的集成。于是全世界的人都不得不去关注卡斯帕罗夫与深 蓝的对峙,姑且不去评论小卡是否真正代表人类全部的尊严,至少你必须承认后者 是高度发达的科技的代表,而前者则是人类智慧的骄傲。当小卡无可奈何地败下阵 来,你是否忽然感到电脑──这一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却要选择人类最引以 骄傲的智慧领域向你挑战了。是否人与机器的历史在不久的将来就要重写?今天我 们可以为人创造出如此高智能的机器而高声欢呼,明天则可能是机器为创造它的人 而深感荣光,而未来,当电脑这个外表冰冷而决不可爱的尤物反客为主,转而控制 人类的生存状态,再造出深蓝这样的机器时,不知那时人类应当用怎样的计算能力 去全力捍卫自己的尊严。   人类从诞生到现在最庄严的主题就是生存与发展,从游牧到农耕,从手工作坊 到机器化大生产,人类的生活从来没有象工业化后那么舒适,然而新的一轮生存问 题又摆在人们面前:过度的商业化助长了人们内心的无耻与贪婪,扭曲了人性最朴 素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每天同你的机器打交道,人性在机器面前会受到痛苦的摧残 ,先进的科技与社会化的分工使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存在,依赖社会群体的作用越来 越淡化;尽管每天都生活在人群中,却无时无刻不感到孤独和冷漠;虽然人与人的 距离不再遥远,但是每当面孔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时候,不也恰好正是心灵陌生得 不能再陌生的时刻吗?于是从心底发出“PC TOPC,FACE TO FACE”的呐喊。   这就是工业化后的人性异化,人由于使用机器改造和征服自然,反而越来越丧 失了人的本来面目,沦落为机器的奴隶。早在工业革命之时,英国就爆发过捣毁机 器的“卢德运动”,不能让人性的情感泯灭无存。   数字化时代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这样一个发挥创造力和提升人本身智慧能力的 机会。你看,信息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造我们的听觉、视觉、感觉、嗅觉、触觉 ,改变着人类传统的时空观念,社会运动方式,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环境。这场席 卷全球的革命刚刚从改变我们的行知模式开始,正以坚定的步伐深入我们生活的每 一个侧面,改造着行业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更改造着人们认识世界、思考世界 的观点、方法。   文学家用诗意的笔触去描写这个时代:当人类仅仅通过身体接触而进行交流, 只是以物理接触为主要手段时,构成了人类的第一种接触;当人类发明了语言、文 字,通过纸张、书籍、传媒等不同文字表现形式表达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之时,就有 了人类的第二次接触;当人类对客观世界形成了理性思考,“哲学家总是试图用不 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变它”(马克思语),于是就形成了以心理哲理 分析为主体的第三次接触;当今天灵魂以比特的形式,载于光纤之上,遨游于广袤 的网络空间,人类就开始了数字化的第四类接触。   当你坐在闪烁的屏幕前,时而飞速地敲击着键盘,时而沉静地期待着来自远方 的呼唤,一切的发生都是如此地自然平静。原本人与机器的对立正在消失,每一个 人都可以借助人性化的数字界面营造一个极端个性化的数字王国;拥有不同的文化 背景,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信仰与思想,从未谋面的人们在无限互联的网络上将 心灵拉近。没有了生存利害的冲突,没有了世俗的顾虑与障碍,你我都可以畅所欲 言,敞开心扉;时间与空间的压缩,人与人都可以自由地组合,来充份地共享信息 ,或许原子世界物理空间里彼此互不相近,日常生活中永不沟通的人们将集合在一 起,这一切的依据都是因为比特组成的信息源在网络中传递,人们的心灵真正找到 自由沟通的天地。从此人类将不再孤寂,泯灭的人性又在一夜之间重燃璀灿的火花 ,并随着网络的扩展而炽热地燃烧,我们又要高呼“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 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 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的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然而美好的愿望无法等同现实。当邪教披上神圣的科技外衣时,善良的人们真 假难辩,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其布下的陷阱。在我们的生活中科技从来都不是万能的 ,数字化也不可能决定未来社会的一切,如同工业社会所完成的工业化并不能代表 那个时代的一切一样,还需要道德、价值、思想构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在我们今天的网络里,曾有过盗取密钥企图偷宕系统,曾有人恶意下载软件 破坏金融决策体系,朋友之间因留学邮件的共同帐号而反目成仇等等。   数字化时代的数字也无法成为未来人们生活中的唯一,生命的诺亚方舟不管在 哪里航行,指路的航灯都必须永远照亮,否则空寂的神殿将又响起魔鬼撒旦的声音 ,文明的心灵会落满灰尘,数字时代的法律伦理、道德水准更是要生活在其中的人 必须思考的,没有正确世界观的人恰恰会成为最愚蠢理论的蹩脚俘虏。   摆脱了传统的偏见与羁绊,人类开创了一个美好的现实中的未来──网络社会 与网络文明,人类步入新世纪的同时也将迎来新的文明,高度而枯燥的技术文明将 被充份共享的信息文明所取代,合作、开放、互动、共享将成为这个文明的核心和 主旋律,要理解这种文明必须现在就学习准备,扬弃人性中自私、贪婪、恶意及妒 嫉,完成自我的否定才能迎接新文明的曙光。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结尾引用了古罗马演说家昔尼加的一段话“愿意的 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走。”人类只有勇于直面自己的丑陋,才能去完成 生命的涅磐。   高尚的生活常在悲壮的阵痛中产生。         此文摘自《INTERNET WORLD》 成都读者 苏 冬推荐 ======================================================================== 【长篇选载】 续『东北风』第六十五期                宁玛的红辉                                陈晓东 著             十五 观天葬思无常   索达吉堪布在汉经堂讲课时,几次说起“无常”:你们别看今天佛学院有这么 多人,这是暂时的,世事无常,如幻如梦,哪一天法王走了,这儿马上就会冷落下 来。堪布和活佛都有自己的庙子,都可回去,到时候汉人一个也不会留下……你们 要经常想想无常的道理……他说这话的一个意思是要学员们珍惜目前能来此学法的 机缘,抓紧时间,认真修行。   将军的女儿多吉措跟我谈得虽然不多,谈的也是无常。   无常,这是佛法义理中最基本的道理之一。   被称为佛法之精义的“三法印”,法印之一即为“诸行无常”,其意思是说世 上任何事物,生住异灭,刹那不住,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化,现在有的,将来终 归幻灭。以宇宙之大,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无不处于不断的流迁变化之中,人的生 老病死,物的成住坏空,莫不如此,莫不无常。   应该说,佛法中无常的道理,还不太难理解。曹操的《短歌行》中有诗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咏叹人生的生灭无常。刘禹锡 脍炙人口的两句诗:“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出了世事繁华冷落 的无常。   不过,虽说无常的道理不难理解,要在生活中时时保持无常之心却也并不容易 。你看有多少有钱人明知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还是抑制不住对财富的贪得无厌 ,你看有多少当官的明知官场污浊险恶但还是要不择手段拼命爬上去…… 来五明佛学院后,如果你有机会看看人尸被鹰鹫啄食的天葬场面,再结合索达吉上 师的讲课,你也许会对什么叫无常生起一点新的体会。   从佛学院往下走,快到洛若山脚时,折向北,往上爬,翻过两座山,在一座山 的顶上,有一大块平坦的草地,草地中间有一小块方圆几百米的寸草不生之地,堆 着些大大小小的乱石,乱石旁砌着一座石塔,石塔四周堆着一圈石墙──这就是从 古印度起就被称为“尸陀林”的天葬之地。   天葬多在中午进行。我头一次去看天葬,是在佛学院里吃过午饭后去的,因为 去得太迟,等我翻过两座山赶到那里,人尸已不见踪影,只有乱石旁还剩几件撕烂 的衣衫,一块砧板状的大石上留着些骨屑残血,一大群灰色的秃顶鹫鸟正一动不动 地站在远处的山坡上晒太阳,大概这是它们餐后小酣。   据说,在释迦牟尼时代,鹫鸟头顶上原来也长满羽毛。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一 群鹫鸟经常在佛陀讲经的精舍上空盘旋,遇到佛陀一个人外出散步,鹫鸟们常常在 他后面跟着走,有时还争着用头碰佛陀的手。佛陀问鹫鸟,莫非你们也想皈依佛门 吗?鹫鸟们点头作答。佛陀便用手抚摸鹫鸟,经其摸过之后,鹫鸟头上的羽毛纷纷 脱落,成了秃顶。后来,人们将佛陀精舍旁的一座山峰称为“灵鹫峰”。秃顶鹫鸟 也就成了专门执行佛教“天葬”任务的豪勇之士。   我想,等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一次,看看天葬的全过程。   没过多久,又有当地藏民将一具裹得严严实实的死尸送到佛学院来,临近中午 ,等院里的喇嘛为死者念过颇瓦经,这具死尸就被乡里开来的一部老掉牙的二吨卡 车载走了。  有几个喇嘛正往山下走,我想他们可能是去尸陀林的,便急急忙忙追上了他们。 果然,那几个喇嘛跟死者有点沾亲带故,是去参加天葬的。我就跟着他们一起走。 有个喇嘛见我拿照相机拍路上的风景,对我说:这里有规矩,等会儿到了尸陀林, 你可不能拍天葬的照片哇。   我说:我不拍死人照片,我打算拍几张老鹰的镜头,这总可以吧?   “噢,老鹰。”这个喇嘛点点头。“拍老鹰可以。还有,最好不要跟天葬师说 话,我们也不跟他说话。”   赶到尸陀林,只见有一具尸体已放在石滩上。同去的喇嘛告诉我,这不是他们 刚才念过颇瓦经的那具尸体,二吨卡车要绕个大圈子才能上来,还没开到这里。   过了大约半小时,有个身穿黑色服装的藏人,背上驮着个死尸,从山的平顶那 一头一步一步走过来了。背死尸者就是天葬师,背上驮的正是破卡车送来的那具死 尸。在藏地,听说干天葬师这一行的地位很低,他们的身上沾满了晦气,所以一般 的人见了都避而远之。   天葬师刚把他背上的死尸放下,只听一阵马蹄声响,有个藏人赶着一匹马儿驮 着个死人来了。藏人将死人放下后,跟天葬师不知谈了些什么,然后从兜里掏出钱 ,数出几张给了天葬师──我猜想那是付给天葬师的酬金,骑着马儿就离开了。   一群喇嘛聚坐在一起,拿出随身带来的经文,为死者再次念经超度。和他们坐 在一块,我不会念藏文超度经,就在嘴里默默地念念莲师心咒,祝愿死者的灵魂早 日得以往生…… 一大群等着执行“天葬”任务的秃顶鹫鸟,早已列队等候在不远处的山坡上。   天葬师手执利刃,割断三具死尸身上的绳索,然后用绳子一一套住他们的脑袋 ,拴在一根木桩上,这显然是为了不让鹫鸟争食时将死尸拖走。   我发觉我的视线有点被石塔石墙挡住了,就站起来换个位置再坐下,这样离天 葬师的距离也更近一些。   天葬师又舞动利刃,扭动胳膊,或用刀割,或用手扯,将裹住三具尸体的衣物 全部扒光,三具已显乾瘪的裸体便蜷缩着身子侧卧在石滩上。两具尸体肤色深黑, 显然为男性,一具尸体皮肤黄白,当是女性。   我忽然觉得我独自一人坐得离天葬师这么近,太招摇了,就朝坐在一起仍在念 经的喇嘛那儿挪回了几步。我刚挪开,就听身后传来一片呼呼之声,回头一看,吓 我一跳,原来是一大群灰色的鹫鸟正从山坡上跑下来,越过我刚才所坐的位置,朝 着三具死尸猛扑上去!显然,我刚才坐在那里挡住了它们的路,不然,它们早就冲 下来了。   天葬师已让在一旁。几十只鹫鸟争先恐后地扑向目标,叠成了一座活的鸟山, 个个使足了劲,却不出一声,急吼吼地撕扯、啄食,急吼吼地往喉咙里吞咽。为了 争夺一片人皮、一块人肉,有的老鹰甚至殴打起来。   末法时代,曾受过佛陀剃度的鹫鸟的后代,再也没有了当年它们的祖先那种彬 彬有礼的绅士风度。   我取出照相机拍了几张鹫鸟争食的镜头。   三具人尸的皮肉已被啄食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三具血红的骷髅以及三颗坚硬的 头骨。不少鹫鸟的嘴巴和脸被人血染成了红色,看上去面目狰狞。   接着,天葬师抡起铁斧,将人的骨骼放在大石板上砸得粉碎,然后让老鹰全部 吃光....   三具人身,两男一女,几天前还是活生生的人。也许他是个富者,家有牛羊成 群;也许他是个穷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不管他是富者还是穷人、是男人还是女 人、是老人还是青年,他(她)都有七情六欲,都能吃喝拉撒,可大限一到,概莫能 外,再活蹦乱跳的人,一瞬间也变成了毫无知觉的尸体,未几又变成了血淋淋残缺 不全的骨架,直至被重斧捣碎全部落进鹫鸟的肚子里……   天葬古已有之。从佛法的角度看,人生难得,布施可贵,人活着时,难以用自 己的身体来布施,人死之后,将人的身体布施给翱翔苍穹的飞禽,正时让死者最后 一次积累大功德,这有助于让脱离了躯壳的识神更好地往生。这亦可以说是天葬这 一殡葬形式所蕴含的内涵。   再回到佛法所说的无常上来。何谓无常?眼前这天葬一幕,也正可说是对无常 的一幅真实的写照。   《金刚经》上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上万事万物,由生住到异灭,都在不停地动,不息地变,没有任何一成不变 的东西。对突变、质变,人们往往容易看到,对渐变、量变,就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你若只看到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似乎日久天长、永恒不改,你若以为某种冠免堂 皇的东西真能千秋万代、永世长存,那你有时难免会陷在无常的烦恼和苦果里无法 解脱。             十八 千载难得硫璃身   这儿没有星期天,连国定假也不例外。每月藏历初十、廿五放两天假。听说藏 历跟农历大致相合,有时差一二天。这一天,是农历八月二十五,跟藏历显然相合 吧,佛学院放一天假。我打算去一趟色达县城,拜访县上的几个头面人物。   九点钟我离开佛学院。下山很省力,不到半小时就走到洛若山脚下。只见已有 二三十人等在公路边候车,都是从佛学院下来的,喇嘛和尚尼姑居士都有,三三两 两,或站或坐,聚成好几个小圈圈。圆晋八点多就等在这里了,可还没搭上开往色 达方向的卡车。   有个戴眼镜的汉僧,身上仿佛有一股磁力,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人三十几岁, 面目清秀,身材瘦削,披一件红色藏僧服。他的一双眼睛不大,但十分深邃,透过 镜片,两道目光似乎能把你看穿。   他法名善宝,今年六月来佛学院。在此之前,他走过三十几个寺庙,但只有当 他来到五明佛学院以后,才感到只有这里才是修行人真正的极乐世界。  他过去修的是净土宗,后来对密宗产生了兴趣。他说,不管是这个宗还是那个宗 ,总之都在佛门这一道大门里,不管修这个宗那个宗,他对诸佛、诸菩萨的信心是 一样的。而从根本上说,佛教是一门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真正的科学,太空人、飞船 、飞碟等等,来时一片光,去时一道光,实际上皆是修行者达到菩萨果位后的某种 显形。平常人的大脑只使用了很少一部份功能,修行成道者能够调动起人的全部智 慧和潜能,所以能达到常人达不到的水准,例如五眼六通、一身可同时化为千百身 等等。   六月上旬,他去成都昭觉寺看望清定上师。清定上师对他说:六月十二日你一 定要来成都。那段时候,他正在四川普光寺驻庙修行,离成都有两百多里路。到了 六月十二日这一天,他如期赶到昭觉寺,原来,五明佛学院院长晋美彭措法王外出 弘法归来经过成都,歇驻昭觉寺,清定上师要他来见见法王。拜见了法王后,法王 赠给他一张照片,还在照片背面按上了手印。   他回到普光寺后,悄悄收拾东西,打算尽快动身去色达五明佛学院出家。但是 ,他因为近几年一门心思修佛,基本上没去上班,没有工资,囊中羞涩,连买一张 去色达的长途汽车票都很吃力。这可叫他犯了愁。正在这时,他贴在墙上的法王照 片忽然对他说起话来:你出家修行不要为钱的事而担心,你虽是个凡夫,但你的心 是清净的,到时候有人会来供养你……   临走那一天,当地很多老乡来送行,而且拿出钱来送给他。当地很穷,他怎可 收老乡的钱呢?可老乡们都说:昨天夜里,观音菩萨在梦中告诉我们,说你是晋美 彭措大法王的弟子,要去法王身边修行,缺少盘缠,叫我们来供养你。他很受感动 ,仍不肯收,但泪水噗噗掉了下来。老乡们一定要他把钱收下,否则他们怎能回去 呢?……   他推辞不掉,不得不含泪收下了这一笔笔带着老乡体温的钱,一共六百四十块 。靠这笔钱,他来到佛学院初步安顿下来。   第二天,他登门拜访龙多活佛,想请活佛给他剃度。龙多活佛面露微笑,对他 说:你已经剃度了。他摸摸自己的头皮,咦,头发不是还在么?活佛笑着说:刚才 你一进屋子,我就为你念过经了。龙多活佛还为他的衣服作了加持,勉励他在这儿 好好修行,日后定可有所成就。活佛说:你放弃了那么多东西到这儿来,若不好好 修行,不仅对不起这儿的上师,也对不起你自己啊!    …………   直到下午一点钟,隍7d过来一辆空的东风牌大卡车,被大夥拦下来,在路旁等 了老半天的二三十个人想去色达才算有了着落。汽车开五十分钟就到县城了,可你 要步行的话,至少要走上四五个小时呢。   因着和善宝师一路同行,我和他的谈话又得以继续下去。   他向我谈起了他的颇不寻常的身世。他出生不久,便显出与众不同的聪明,几 个月便会走路说话,一条街上的邻里都很喜欢他,争着要抱他逗他玩。可以说他从 小就吃遍了整条街上的“百家饭”。   迫于生计,他还没满周岁,母亲就去重庆一家绵纺厂做工,把他托给一个邻里 照看。谁知没过几个月,他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全身变得透明,五藏六腑都看得清 清楚楚。父亲抱他去一家又一家医院就诊,所有的医生都对他束手无策。最后,眼 看他已奄奄一息、无药可救,一家大医院提出,愿用两头牦牛将病孩换下,作医学 标本用。在五十年代后期,二头牦牛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作父亲的心动了,但不敢 作主,给在重庆的母亲拍了电报。母亲接到电报就赶回来了。她坚决不同意,再穷 ,也不可把亲生骨肉卖掉,既然医院治不好,那就不治了,要死也死在家里。于是 把他从医院里抱了回来。   这时,街上来了个疯疯颠颠的老头,穿着破破烂烂,像个叫化子,当地人都叫 他“哈子”,意为举止行为不正常的人。“哈子”来到他家门口,不走了,对他家 里说,他是来找他的徒弟的。他父母问老头,这儿哪有他的徒弟?老头说那个快病 死的小孩就是他的徒弟,还说小孩身上有三块胎记,在什么部位,是怎么怎么个形 状。他母亲很惊异,那老头说得一点不错,除了他这当母亲的,孩子身上有什么胎 记,连孩子他爸也说不清楚呢。父母没什么犹豫就同意了。反正儿子已没救了,不 如就让老头抱去试试看吧。   他六七岁那年,老头把他送回了家。那时他的病已痊愈,从外表看,除了平时 不肯多说话,说起话来稍稍有点口吃,一切已跟常人无异。但实际上他跟常人已不 一样,常常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譬如,旁人看那座山上,光秃秃的,连一棵 树也没有──树在前些年“大跃进”的滚滚洪流中被砍倒了“大炼钢铁”去了,可 他就能看出,那山上有座寺庙,当然,那只是一座曾经有过的建筑物,用现代的语 言来称呼,或是一种“残留信息”吧?   他回家后,若说跟常人还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小小年纪的他,对佛菩萨有着 一种发自内心的仰慕和崇敬。那时,“文革”的浪潮已经兴起,当地许多寺庙已被 造反派、红卫兵砸得粉碎。他常常晚上一个人跑十几里路去当地一所寺庙的旧址拜 菩萨。他至今记忆犹新,那时,一到晚上就常有很多善男信女悄悄地来这座被毁的 寺庙前顶礼膜拜,到了子时(半夜十一时至一时),从一块山崖上,可清晰地看到 一个观音菩萨端坐莲台的像,持续一二个小时,然后化为一片光明溶入更高的虚空 夜色。据说,当地公安局长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一开始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后来他 身着便装趁着夜色来这儿看个究竟,结果也亲眼看到了观音菩萨端坐莲台直至升空 的像!打这以后,当地的公安人员、治安人员对前来进香拜佛的百姓不象过去那般 气势汹汹了,也不再动不动就收缴信众的香烛供品了。  他从小立下志向,最想当的是警察、记者、医生这三种职业,而当他长大以后, 这三种职业他都正式或非正式地干过了,而且干得都很出色。拿看病来说,有些很 重的病人,如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妇女、脚被车子碾伤几十年的老农等等,他念上几 遍观音心咒,请诸佛菩萨一加持,疑难杂症马上就好了……   他干得时间最长的,或者说,他的本职工作,是公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某 市公安部门工作,至今已十多年了,前些年还多次评为先进生产者并且是单位里的 重点培养对象。他的师傅是全国公安战线的劳动模范,其貌不扬而武艺高强,跟着 他师傅追缉坏人,往往旗开得胜、手到擒来。可惜师傅的为人过于正直,这年头正 直的人吃不开,所以一直没给提上去。   他一开始想当警察,是要作一个国家真理的捍卫者,作一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 。这不能不说带有很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等他真的干上了,干长了,理想与现实 越来越脱节,他就越干越不想干了。他觉得人不是生下来就是恶的,犯罪,与社会 和环境的关系很大,要减少犯罪,归根到底要靠改造社会。他认为佛法是改造社会 最有效的手段。最好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对学生讲点佛法,提倡放生、发慈悲心。 如果人人都能从小就遵守三皈、五戒、十善,那么这个国度就必然会成为一个真正 的礼义之邦,社会秩序就必然会比现在好得多。什么公、检、法,统统都用不着了 !他曾三次离开单位想出家,每次都被找了回去。他这种单位的力量是四通八达、 无所不能的。单位说:你怎能出家呢?你是公安干警,你出家不是丢我们的脸吗? 其实,他出家并不想丢谁的脸,他只是为了寻求真理,只是想干自己想干的事罢了 。这一次,他来五明佛学院正式出了家,总算遂了自己的心愿。 …………   从年龙回到佛学院后,我去善宝师屋里坐坐,又跟他作了进一步的深谈。他的 屋子建在学院东南面的半山坡上,面积不大,但屋里收拾得干乾净净,就像他这人 给人的印象一样:清清爽爽,明明朗朗。   他跟我谈起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家庭。他的父亲,兄弟姐妹共有十六人,有的 在国民党中统、军统中担任要职,有的参加共产党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他的父亲曾 是蒋介石侍卫团的成员,镇反时被打成“特务”,吃了很多苦头。后逃到马尔康, 隐名埋姓,混口饭吃。在马尔康他父亲娶了他的母亲──一个地主家的放牛女,两 人相依为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母亲在马尔康生过四个孩子,前三个都 饿死了。五十年代后期,他家回到汉地谋饭吃。母亲进了重庆的一家纺织厂当纺纱 工,一个月才四块钱工资,她在厂里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掉两块,还有两块拿回去养 家糊口。   她母亲生他之前,做过一个怪梦,梦见一个鱼塘,鱼塘很小,可是鱼塘里的一 条鱼很大,在小小的鱼塘里呆不住,拼命要从鱼塘的浅水里跳出来……当我在善宝 师乾净简洁的小木屋里,听他敞开心扉,谈他的家庭和他本人的经历时,就象是在 听一个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故事,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虽然已经出了家,可在 他的胸膛里,依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火热的心。八九年四五月份,他曾在四川 某地的一个山洞里闭关。深度入定之后s,洞穴外的世界在他脑海里清晰地展示出 来。他看到了发生在北京的惨剧……   末了,善宝师说,一定要多放生,这是第一结累功德的。你看这儿的牛羊,你 若对它们念经,它们的眼光会变得特别亲切。有一次,他跟别人说起,佛学院里的 那只黑山羊,以前是个修行的老比丘,结果那只山羊马上拱到他怀里来,十分亲热 ……  一位一起去年龙的女居士,见我跟善宝谈了好长时间,问我:他跟你说了 吗?他小时候曾经全身变得透明?   我说我已听他说了。   “你知道吗?”女居士说,“这是硫璃身呀!是千载难得的菩萨身啊!”                           (未完待续〕 ======================================================================== 【情报留言】          纪念清华大学校庆87周年大会通知                            清华大学东京校友会   为纪念清华大学87周年校庆,加强在日清华大学校友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清华 大学东京校友会兹定于下记时间举行校庆大会。   感谢您对清华大学的一贯支持及对清华大学东京校友会的关心,特邀请您及您 的家属光临此会。                清华大学东京校友会 98年4月4日           记 (1)日时: 4月19日(日曜日)下午2:00开始 (2)场所:中国大使馆教育处       东京都江东区平野2-2-9 (3)交通:东西线门前仲町1番出口徒步15分 (4)会费:就职;2000、学生;1000、家族;500、子供无料 (附:大使馆教育处地图参见校友会homepage.地址: http://www.asiaplaza.co.jp/tt/taat/news.htm) ======================================================================== 东北风 责任编辑:关 阳  新闻摘要:周 毅   校 对:刘 轶,杨克俭     主  编:朱红兵     本期网页制作:杨克俭 ,吴 健     订阅请寄:comc-gb-request@come.or.jp (GB版)          comc-jis-request@come.or.jp (JIS版)     并请在Subject栏注明:subscribe     (停订地址同/Subject栏:unsubscribe) ======================================================================== ◎华声和语  :COM日语周刊 ◎网络技术文摘:COM中文电脑技术讨论组、不定期刊 ======================================================================== COM编辑部总编:杨克俭 网络维护:钱 飞、吴南健、吴 健、横山隆志 电子信箱:com@come.or.jp WWW http://www.come.or.jp/ FTP ftp://ftp.come.or.jp/pub/com或ftp://cnd.org/pub/e-pubs/dbf BBS NIFTY SERVE 中国论坛(GO CF)MES8, LIB2 ======================================================================== ★诚至感谢阅读本刊★衷心欢迎来稿来函★--COM编辑部(com@come.or.jp) ======================================================================== 《东北风》是由志愿者团体COM编辑部非营利编辑发行的综合性杂志。本刊的稿 件主要来自读者投稿和摘自海内外中文刊物。本刊的任何稿件均不代表编辑或编辑 部的观点。除了用于营利目的,本刊的内容可以转载、印刷及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