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qQQQQq m + + + + + + m ─ ⊙ ─ fqQQQQQQQi m \\ // m /│\ ffqqqQQQQQi m ====|==== m ┌─┐ ffooooQQQQv m ====|==== m │增│ cfooQQQQQ m ====|==== m │加│ f QQQQQo m ====|==== m │了│ fooQQQQooooss m // \\ m │解│ fooQQQooGooooGoo m /// \\\ m │·│ fooQQoooooffffooo m + + + + + + r │增│ feeQQoooooffffGGoo r ||| r │进│ eeQooooooffffooooo r ||| r │友│ eeee^oooffffoooooo r ||| r │谊│ eeee Vffffccccccc r // \\ r │·│ eeee fffffcccccccc r // \\ r │增│ fffffffffffffcccccccccJ r // \\ r │长│ fffffffffffccccccccccccJ r // \\\ r │知│ ssssssss ccccccccccccoooJ r + + + + + + y │识│ sssss ccccccc sssssssJ s y //====// y │·│ cccccccccccccccccc sssssssssssssss y // // y │增│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sss c y |====|====| y │添│ cccccccccccccccc y |====|====| y │乐│ cccccccccc y |====|====| y │趣│ ccccc y // | | \\ y │·│ c y // | | \\ y ⊙⊙⊙⊙⊙ y + + + + + + y ─────────────────────────────────────── 《美人鱼》(LITTLE MERMAID)杂志电邮版·2000年第3期·总第39期 ─────────────────────────────────────── 国际统一刊号(ISSN):1398-179X ───────────────────────────────────────      ·2000年5月15日(庚晨年四月十二)出版· ─────────────────────────────────────── 【本期目录】 ─────────────────────────────────────── 【时事扫描】 中国节、女王生日、庆祝中丹建交五十年 ……………… 供稿·报 童等 【茶余饭后】 转世 ………………………………………………………… 作者·古 风 《柳树下的梦》与安徒生 ………………………………… 作者·王 迪 【百味人生】 阳光灿烂的日子 …………………………………………… 作者·逍 励 心中有话与谁说 …………………………………………… 作者·任智群 【散 文】 丹麦的中国根 ……………………………………………… 作者·孙少波 【幽而默之】 婚姻絮语 …………………………………………………… 供稿·惘 民 【小 小 说】 虚构 ………………………………………………………… 作者·叶 寒 【诗 歌】 给远行的朋友 ……………………………………………… 作者·任智群 秋天的高原(外一首) …………………………………… 作者·魏 荣 ───────────────────────────────────── ───────────────────────────────────── 【时事扫描】 ───────────────────────────────────── ●丹麦:趣伏礼公园里的中国节 为庆祝公园内的中国塔建成100周年,4月14日,趣伏礼以“中国节”开门迎接新的一 年的第一批游客,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许多通常在中国才能看得到的东西,比如长城, 古台亭,大红灯笼,还有中国的戏曲。安徒生也在那里给过往的游客讲述如何在地球上挖 个洞就能从丹麦到达中国的故事。在公园里的中国园区,到处都挂满了中国字,还有琳琅 满目的中国工艺品,可以供孩子挑选,也可以供大人购买。趣伏礼还请来了一些手工艺者, 这些人依然掌握着中国最古老的手工艺术。游客还有机会欣赏榇面师是如何把面团变成纤 细的面条的,风筝艺人是如何用纸,竹签和线制作色彩斑斓的风筝的,民间艺人是如何裁 出那些梦幻般的图案的,以及书法艺人是如何描绘出那些美丽的中国字的。新开张的趣伏 礼公园里能让游客体验中国特色并不限于那块完全“中国化了的中国园区”。在音乐厅, 公园的经营者还为游客请来了一些中国古典音乐的大腕。从满洲里远道而来的 Chan Chun 杂技团将为游客献上一台精彩绝伦的节目。从开园到 6 月 25 日,游客们都有机会亲眼 目睹那些展示上述中国“功夫”的 15 位中国艺术家。(报童) ●丹麦:欧圆一路跌跌撞撞,投票两手颤颤微微 在丹麦是否加入欧圆区的问题上,各党派争执不下。于是决定让人民行使其当家做主 的权力,于今年9月28日进行全民投票表决。各党派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深入民心,已经展 开了紧锣密鼓的准备。新近入主食品部的社民党人布雅高主张,如果9月29日的全民投票 结果是不加入欧圆区的话,丹麦的政治家们应该为丹麦争取保留在晚些时候再次举行全民 投票的权力。她是在与丹麦人民党主席凯娥丝糕辩论时提出此建议的。布雅高认为,一个 政治家的任务就是要审时夺势,引导老百姓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发表不同的意见。在丹 麦是否加入欧洲统一货币这个问题上,丹麦曾于1992和1993年进行过有关的民意表决,但 那时的结果是“不加入”。布雅高认为,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结果也会不一样。但政治 家们自己无法改变这个结果,他们必须让老百姓来做决定,而现在是时候了。(报童) ●丹麦:达赖喇嘛到访,朝野勾心斗角 达赖喇嘛将于5月17日开始对丹麦的访问。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身为国会当值 主席的自由党人伊瓦汉森决定邀请达赖到国会参加一个闭门会谈。由于达赖不是国家领导 人,当值主席选择了这样一种闭门会谈的方式,以表示与接待国家领导人有所区别。当值 主席同时也顾及另外一个在国会大厦里为达赖安排的会谈。他说:我们不想干涉这个安排, 所以我将单独会见达赖,之后陪他一起去参加另外那个安排。汉森解释说:这里面并没有 什么别的意思。汉森决定给予达赖到目前为止在丹麦受到的最正规的接待,因而希望首相 女阿伯出面会见达赖。考虑到中国政府的立场,加上时间的关系,女阿伯答应只能在哥本 哈根机场与达赖进行短暂会晤。与此同时,女阿伯决定与社民党副主席琳娜尹森一起会见 达赖,以表示他与达赖的会晤只是两个政治家之间的会晤,而不是以首相的身份参加会晤。 对于时间上的冲突,包括丹麦人民党在内的几个党派坚持要首相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女 阿伯正好在达赖访问丹麦的时候出访波兰,这个访问波兰的决定是在达赖于去年十月做出 来丹麦的决定之前还是之后做出的。女阿伯的担心在于,达赖对丹麦的访问会给他的中国 之行带来问题。女阿伯也将于5月7日开始访问中国。(报童) ●丹麦:帮助藏匿难民,主教被判罚款 灵比教区的主教兰夫汉森为一些黑待在丹麦的难民收集钱物,触犯了外国人法,被判 罚款2500克朗。起诉当局本要求法庭判汉森无期徒刑,但灵比法庭没有满足起诉方的要求。 判决之后,汉森表现出一身轻松,但仍考虑要上诉。他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本 来以为会蹲监狱,失去我的主教服。经过一年半的审理,我没有受到重罚,只是被罚了款。 这是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天。虽说根据法律我应该被重判,但是还有其它方面的更重要 的因素。如果一个人不去做他人觉得应该做的事情,那么他就完了。尽管该主教已经被判 有罪,但他并不否认他仍旧会继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难民。(报童) ●丹麦:北欧吸烟冠军赛,妇女呈雄得冠军 此项赛事的冠军被一名女性获得,这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来自被称为“小丹麦”的 菲德列斯港 ( Frederikshavn ) 的苏丝尹森在此次比赛中,成功地不间断地吸了两小时 十一分钟的烟斗。本次比赛的第二名是苏丝尹森的丈夫伊根尹森。(报童) ●丹麦:法罗群岛闹独立,娘要断奶却不依 丹麦人是比较崇尚民主的,所以当法罗群岛闹着要独立的时候,丹麦政府也不是特别 的为难他们。但是由于法罗群岛长期以来依赖丹麦的支持,所以丹麦首相女阿伯要求法罗 人:独立可以,但是他们必须在独立之后的三四年内逐步减少对丹麦的经济依赖。首相的 这一要求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法罗人却认为女阿伯这是在卸磨杀驴。这主要是因为当年 丹麦大选的时候,正是法罗群岛的两票,把社会民主党送上了执政党的位置,也才有了他 女阿伯坐上太师椅的今天。所以法罗人颇有点居功自傲的意思。虽说当时女阿伯身为首相 已经用国家的钱大大酬谢了法罗人一番,但今天的忘恩负义却着实让法罗人义愤填膺。 (报童) ●丹麦:毛恩出言歉妥当,格氏被告上法庭 丹麦进步党创始人和政治领导人毛恩斯格里斯托普因为在谈话中贬低穆斯林妇女而被 告上法庭。格氏在电视和广播节目里谈及穆斯林移民时,说年轻的穆斯林妇女可以被卖到 巴拉圭去--这个南美国家可以用五百万丹麦克朗来购买六千个年龄在十二到二十岁之间 的穆斯林女孩。他在1999年9月25日TV2的新闻节目里说:丹麦不应该有穆斯林,我要挽救 丹麦。三天之后,他又在丹麦国家电台的第三套节目中建议,如果那些穆斯林不自己离开 丹麦的话,就把他们关起来。他的这些言行被认为是触犯了刑法中的种族歧视罪。格氏的 这些言论曾经出现在去年召开的丹麦进步党的全国大会上,那之后有近130人告他犯了种 族歧视罪。一年前,格氏因触犯刑法第266B款而被丹麦东区高级法院判处一个星期的监禁。 丹麦刑法第266B款中标明:“由于种族、肤色、国籍、道德标准、信仰或性别的不同,在 公开场合用言论恐吓、讥笑或者贬低别人”是违法的。格氏的这起种族歧视案将于今年六 月在最高法庭审理。(报童) ●丹麦:盛典庆祝女王60生日 丹麦女王马格丽特二世于今年4月16日年满六十,这成为丹麦人民的头等大事。由于 女王多才多艺,对于国事也不轻易指手划脚,教子又颇有方,包括孩子做了错事时也能够 很艺术地避开舆论的锋芒而给老百姓一个很圆满的说法。诸如此类,深得老百姓的爱戴。 因此,在女王生日到来之前,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送给女王的生日礼物不计其数。女王 生日的前一天晚上,欧洲各国王室,一些政要,驻丹使节等数百人,与女王一起在哥本哈 根皇家剧院欣赏了歌剧。生日当天12点整,女王从她的住所出来接受老百姓的祝福,数以 万计的男女老少从全国各地涌向女王住所外的阿美林堡广场,向女王山呼万岁(据说此后 一些过生日的小青年竟也斗胆学着女王的样子让客人对其山呼万岁,真是乱了方寸)。从 电视中看阿美林堡周围的盛况,真是担心那时候要是出点乱子可真不得了。丹麦人认为, 那一天,那一刻,一切都要为女王让路,即便起了战争--战争也会为女王让路。丹麦人 好就好在这里,爱你就爱你一百个没商量。当天晚上的盛宴上,从女王的丈夫开始,先后 有女王的儿子,丹麦首相,瑞典国王等为女王大唱赞歌。丈夫的致词中夸赞女王既是一个 好国君,又是一个好女人,还是一个好妻子;儿子的致词中夸赞女王既是一个好国君,又 是一个好女人,还是一个好妈妈,将来还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奶奶;首相的致词中则免不了 要夸奖女王是一个人民的好向导,国家的好领导,政府的好指导;等等等等。每个致词的 末了还都要求全体起立,对女王山呼万岁一番。虽说每个致词中都用尽了美丽的词藻,却 让人有一种还真是那么回事的感觉,一点也不浮夸。即便是女王生日过完了许多日子以后, 说起那天的盛况,还依然有许多人啧啧称赞。而女王收到的生日礼物之一,几千盆各种颜 色的郁金香,在皇家剧院前的广场上让老百姓欣赏了两个多星期之后,又让老百姓各自可 以拿一些回家种到自己的院子里。当明年郁金香再次开放的时候,人们一定会又念及女王 的万般好处来。(报童) ●冰岛:华人华侨举行台湾问题座谈会 3月19日,冰岛华人华侨代表在中国大使馆召开了台湾问题座谈会。会议由王荣华大 使和冰岛华人联谊会会长黄伟成共同主持。与会代表们畅所欲言,表达了维护祖国统一、 捍卫民族尊严的强烈愿望。大家指出,陈水扁的当选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份的事 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2亿5千万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不会允 许一小撮台独分子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在冰华人华侨拥护中央台办和国台办就台湾地 区产生新的领导人所发表的声明,这个声明体现了我国政府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诚意 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 土完整的决心。在冰华人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主张 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台独。在冰华人华侨十分关注台湾同胞的福祉和命运,希 望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尽早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在我中央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不得 不采取果断措施,包括诉诸武力的情况下,冰岛华人华侨一定坚决拥护我政府的决定,踊 跃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我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所采取的 正义行动。 (话声) ●冰岛:计划修建首条铁路 从首都 Reykjavik到 Keflavik 国际机场的铁路建设计划目前在酝酿和设计 之中。 该铁路全长约 50 公里。造价估算最低也要八千五百万美元,甚至一亿美元。 火车能否 经受该地区的恶劣气候条件仍是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早在二十世纪初,冰岛就建筑了专门 用于填海造地的铁路,后来这条铁路就 废弃了。(话声) ●冰岛:雷克雅未克的新景点 总面积达两万平方米的首都音乐大厅和会议中心,包括旅社等综合设施,将建在雷克 雅未克港口旁边。该建筑将成为首都的象征和景点,预计,整个工程需 两年时间完工。 (话声) ●丹麦:中丹建交五十年,游子丹人共联欢 为庆祝中国和丹麦建交五十周年,中国留丹学生学者联谊会和丹中友协于5月11日联 合举办了以“交流”为主题的茶话会。茶话会在教育处举行,有中国学生学者和丹麦友人 约四十人参加。茶话会的会场四周摆满了丹中友协老会员收集的中国七十年代流行的宣传 画,各类人物形像逼真,表情丰富,充份表现了那个时代各行各业的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看到这么多有近三十年历史的宣传画,每一位到与会着都感叹不已。丹麦友人还把当年中 丹建交时丹麦报纸上的一些文章张贴出来让大家看。丹麦驻中国第一人大使当年向毛主席 递交国书时的照片也被张贴出来。摆出来共大家欣赏的还有丹麦友人专门从北京买回来的 印有“中丹建交五十周年”字样的购物包,以及印有同样文字的胸章。茶话会进行过程中, 丹方和中方各选派一名代表作了简短的发言。代表丹方人员发言的是一位研究中国戏剧的 专家,出于工作的需要,她已经去过中国13次了。她的发言贯穿了一个主题,那就是“交 流帮助人们了解”。她讲了她小时候第一次听到有关中国的故事时的心情,讲了她第一次 到中国访问时的感受,讲了她每次到中国时的新感受。该女士的发言显然把人们带入了一 个历史的画卷,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一个人对中国认识的变化,同时也是整个丹麦对 中国认识的变化。通过交流,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代表中方人员发言的是 一位已经在丹麦待了近十年的工程师。他以自己在丹麦这些年的切身经历,用几个简短的 故事从横向给人们阐述了“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交流,丹麦人对中国各个方面的了解更 深刻了,通过交流,中国人弄清楚了许多甚至连丹麦人自己也不清楚的有关丹麦的问题, 通过交流,中国人和丹麦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强了。两国建交不是最终目的,建交是为了 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只有通过广泛的交流,才能使不同背景下生活着的人们 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这也是所有参加此次茶话会的人所达成的共识。(报童) ─────────────────────────────────────── 【百味人生】 ─────────────────────────────────────── ●任智群 心中有话与谁说 与我一道在一所学校做卫生的共有十多人,其中被我称为“四元老”(在这里做卫生 超过20年以上者)的自然是丹麦人,工头也是丹麦人。只有我们三个黑头发来自“第三 世界”(除我外,一个是非洲黑人,另一个为菲律宾人)。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自 然法则,我们三个“老外”自成一隅。这既是工头的安排,也符合我们的身份。每日半小 时的早餐时间,便是他们谈天说地的大好时机。限于工作的性质和生活的层次,他们的谈 话离不开柴米油盐与孙子辈的乐趣。而我们,好似事先统一了口径似的,从来都是忠实的 听众,不问及我们,绝没有轻易搭腔的。久而久之,我们这沉默的一角便形成了习惯。而 我,更多的时候,口里啜着浓茶,思绪却如脱缰的野马,不知奔到了哪里。 有一天,早上上工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象中国人的女子,便抖胆用丹麦话问了一句: 来自哪里?果不其然,她是我正宗的同胞。一刹时,一股热流猛地涌向全身。 我正准备与之寒喧一番,一边的工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要说丹麦话,不然 我们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 一听此话我们不约而同地一愣。试想想两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见面要用那种拗口 的丹麦话交谈,该有多别扭。 可谁叫她是我们的工头呢?工头虽不算什么官,她干的活与我们也没有什么两样,但 她却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就象过去农村里的生产队长,吃喝拉撒都在她手里管着。我们是 宁肯得罪校长也不能得罪工头的。 因此,这之后,我们虽然整日在一起,但说中国话的机会并不多。偶尔在喝咖啡时轻 轻说几句,她们便用异样的目光瞅我们,好像我们说的不是人类语言一般。 但是,工头有“政策”,我们自然也有对策。做工的时候,她在楼下做我在楼上做, 瞅个无人瞧见得空子,忙里偷闲又紧张兮兮地聊几句。内心虽不无做贼的心虚,但那种急 于交谈的愿望却一日胜过一日。几个星期后,我们便自然形成默契:在她洗楼下厕所的时 候,我便开始打扫楼梯,扫到接近地面的时候便开始交谈。 俗话说百密难免一疏。若干次后,终被一个爱管闲事的“元老”看见,且生出一场是 非来,差点儿断送了我们的友谊。 那一日,我们正谈得投机,冷不防,那“元老”之一推车而过。见此情景,我急中生 智,拿起同胞推车上的一瓶药水对“元老”说:“我正在看这瓶药水的用途。”这属于工 作范围,应无妨。 我话还没说完,性急的同胞已接过了话头:“我用这个洗地板,因为厕所里气味太难 闻了。” “哎哟哟,你用这个洗地板,真是傻瓜!知道吗?这是强硷,会损坏地板的。”其实 厕所的地板是瓷砖的。管闲事的“元老”一边大呼小叫,一边拿起拖把做示范。看架式, 她不掀起滔天大浪似乎不会轻易收兵。 正热闹之际,另一个爱管闲事的“元老”闻声也凑了过来,一副火烧眉毛的样子。弄 得我的同胞不知如何是好,我在一边也尴尬极了。 好在她们嚷了一阵之后气喘喘地走了。等到她们的身影在视线内消失,我便一面道歉 一面安慰:“没事没事,你不必紧张。” “没什么。”同胞口里应着,看那表情,自然包含了怨我的成份。 见此情景,我只得悻悻地走开。直到下班,我们都没再交谈。 第二天早上,上工地时候,在学校大门口碰见她先生正开车送她。她在我前面下车, 我走上前去与她打招呼,可她没有等我,径直推开大门走向更衣室。到得更衣室,我再次 向她问好,她淡淡地应了一句,就走开了。 喝咖啡的时候,我小小心心地问她:“工头找过你了吗?” “没有。” “那证明她们没有去告状。” “怎么没告?” “你怎么知道的?” “别人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这个“别人”究竟是谁。到此,我也没有心情汶问下去了。而她,直到喝咖 啡、吃早餐的时间结束,都始终板着脸,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我心里真是难受极了,且窝着一股无名火。人,真是一个奇怪的动物。同胞未来之前, 我从来都是沉默无言的;同胞来后,在她们的注视有时甚至是怒视的情况下,我们照样耳 语,我甚至觉得这就是我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时光。但眼下,我却百无聊赖,如坐针毡。为 避免别人发现我们的不和,我只得从工作服口袋里掏出一支笔,在餐巾纸上胡乱图抹起来。 平日里常恨时间过得太快,可那日,一分一秒都是那样地难熬。 好不容易,工头起身了,这是我们结束早餐、咖啡的信号。我拿起空杯子走向洗手池, 洗完擦干后放进柜子,然后在朋友面前怒气冲冲地走出去。别人也许没有感觉到,但可以 肯定,我的同胞是感觉到了。 后来,当我清扫楼梯接近地面时,正好她在洗厕所,我便猛地一转身,连看也没看她 一眼就冲过去了。 下班时间到了,我收拾好清洁车,走进更衣室,正看到她站在衣柜前换衣服。见我进 来,她冒着被工头训斥的危险用国语对我说:“你生我的气了吗?” 我仍气冲牛斗地回答:“是的,我生气了,因为你生我的气!” “我不是生你的气。”她解释道。停了一会又说:“我们去外面谈谈好吗?” 我自然求之不得。我是一个急性子,肚子里从来存不住东西,尤其是委屈,不吐出来, 便比生病还难受。 出了更衣室,她便迫不急待地诉起缘由来。 原来,前一天下午,她们果然去工头那里告了她一状。这情况是另一个丹麦同事告诉 她的。她还在试工期间,自然处处都得小心翼翼,更时刻担心严肃的工头找她麻烦。因此, 她得知这一情况后,特别生气。回家后与她丹麦丈夫谈及时还有余怒。开始,她的先生安 慰她,到后来,不知为什么两口子吵了起来。最后,他们的个人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 她说:“丹麦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她丈夫针锋相对:“那你为什么还要嫁给不是好东西的丹麦人?” 如此一来二往,火药味也越来越浓。大约这是她到丹麦后与丈夫争吵得最厉害的一次。 直到第二天,还余怒未消。 原来如此。我听完后禁不住吐了一口长气。 接着她又补充道:“我就是这点不好,心里有火,对谁都没有好脸色。” 究其实,我不也是这样的性子吗?古人说的“不二过,不迁怒”,确是为人君子的准 则,然而,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 通过这一“疏通”,我们之间蒂芥全无,且相互之间生出比以前更多的热情来,直到 巴士开来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分手。 这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几乎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那半小时休息的黄金 时间不用说,就是我们秘密碰头的机会也更多了。偶尔一次错过,都要惋惜许久。 现在,我知道了,在这异国他乡,在这别人的屋檐底下,心中有话能与谁说呢? ─────────────────────────────────────── 【诗 歌】 ─────────────────────────────────────── ●任智群 给远行的朋友 那一个清冷的早晨, 我披着一身寒气, 走进更衣室, 就在抬头的一瞬, 我触到了一张阳光式的脸, 还有那温情脉脉的国语乡音。 从此这黄白黑混杂的小天地, 我们结成了同姓中华的朋友。 一人快乐,两个共享, 一人委曲,彼此分担。 那些与扫把抹布为伍的日子, 因为有你,减了多少寂寞枯燥。 又是一个清冷的早晨, 你走进更衣室 就着我的耳朵悄悄说, 你将远行。 在你幸福满溢的脸上, 我读出了二字“春风”。 啊,远行的朋友,你多幸运, 在我梦牵魂绕的夜半, 你象鸟儿那样, 展翅一飞, 就可拥抱, 故国熟悉的黎明。 朋友,踏进家门别忘了, 代我吻千遍你慈祥的老母, 可知道离家的孤女有几多凄苦; 登上长城别忘了, 代我抚万遍厚重的砖墙, 可知道无根的游子有几多彷徨。 远行的朋友,你走了, 那带“龙井”香的茶杯还有余温, 那并腿连着的木椅发出长叹, 相见时难别更难, 不信,请抬头, 看天边下弦的月亮。 ─────────────────────────────────────── 【幽而默之】 ─────────────────────────────────────── ■惘 民(供稿) 婚 姻 絮 语 ☆嫁错了人☆ 鸡尾酒会上,一位女士问另一位女士:“你是不是把结婚戒指带错了手指?”被问的 女士答曰:“是的,因为我嫁错了男人。” ☆结婚的价格☆ 一个小男孩问他爸爸:“爸爸,结婚要花多少钱?”。 爸爸回答:“我不知道,孩子,我还没有付完账呢。” ☆永久雇用☆ 一个结了婚的男人无论更换多少次工作,他总是有同样一个老板。 ☆一呼百应☆ 一位男士在广告栏里登了一则征婚启事:“需要一个妻子。” 第二天,他收到一百封来信。所有的信里都说了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要我的。” ☆事出有因☆ 如果一位男士为他的妻子殷勤地打开车门,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或者车是新的,或 者妻子是新的。 ☆谁是领导☆ 婚后的生活充满激情和绝望: 结婚后第一年,丈夫说,妻子听; 结婚后第二年,妻子说,丈夫听; 结婚后第三年,丈夫和妻子一起说,邻居听。 ─────────────────────────────────────── 【散 文】 ─────────────────────────────────────── ●孙少波 丹麦的中国根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一个题为“中国根协会”的网页,在那里,三百多个 从中国领养了或有兴趣领养孩子的丹麦家庭相聚在一起。 说来很有意思,该协会的会标是两个大人,中间一个孩子,意为被领养的孩子收到养 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但扫一眼该会标图案,第一感觉是一只大熊猫,那可是中国的国宝。 不知当初设计该会标的人是不是想到了这一点。 在该协会的宗旨里,我看到了如下的内容:为那些领养了中国孩子的丹麦家庭架起桥 梁;为那些有意从中国领养孩子的丹麦父母提供信息;为那些领养了中国孩子的丹麦父母 交流经验开辟一个场所;向协会会员和其他有兴趣的人们传播有关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知识; 为那些从中国领养来的孩子建立一个网络;为其它研究中国文化或办理孩子领养的协会或 机构开辟奚径;为从中国领养孩子提供咨询服务;…… 在该网页的首页上,有一张由许许多多孩子的笑脸组成的巨幅组合照片特别醒目。照 片的副标题上注明,这是一张专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而创作的照片,此 照片于1999年9月30日被作为一件礼物送给中国驻丹麦大使杨鹤雄和夫人,照片上的所有 孩子都是在1995至1999年期间被从中国领养到丹麦来的。 在该网页的新闻一栏里,绝大多数消息都是与中国和从中国领养孩子有关系的。从这 些消息中可以看出,这几百家领养了中国孩子的丹麦家庭,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 的身世,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每逢中国的国庆,农历新 年,该协会都要组织一些相关的聚会,依此让中国的文化走近他们的孩子们的心灵。这些 丹麦家庭还定期地组织一些诸如郊游,野餐之类的活动,并努力在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 把相同时期的中国传统风俗结合进来,以期使他们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增加和巩固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该网页上还有许多会员家庭的个人网页,其中记载着各个家庭领养孩子的前后过程, 遇到的波折,记忆犹新的时刻,以及被领养的孩子的许多真实的故事。 在这个偶尔发现的网页中浏览着,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首先,这是我第一次发现 在丹麦还有这么多从中国领养来的孩子;其次,这些孩子的父母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努 力地让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他们不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第三, 这些父母为领养孩子付出了许多金钱,时间和汗水,在领养的过程中遇到过这样那样的波 折,他们没有抱怨,除了对孩子精心培养之外,也对中国有关部门的一些歉妥当表示充份 的理解并尽力合作。 那么这些领养了中国孩子的丹麦家庭,都是些什么样的家庭?这些父母们在领养和抚 养孩子的过程中都有些什么样的经历?这些被领养的中国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些什么样 的经历以及都遇到了些什么样的问题呢?带着这一连串的好奇,我敲开了中国根协会主席 保尔耶普森的家门。 保尔和妻子琳娜先后从中国领养了两个孩子,大的叫约瑟芬,中国名字玉琴,今年四 岁;小的叫雅格布,中文名字文敏,今年两岁。 约瑟芬长得眉清目秀,小巧玲珑,见了客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当她得知我们也是 来自中国的时候,与我们又增加了几份额外的亲近。我问她能不能讲中文,她很自然地对 我说“你好”,很标准的普通话,一点没有外国人说“你好”的感觉。我问她会不会写汉 字,她很不好意思地使劲摇头,但显然对汉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当她知道我们会写汉字时, 就找出一个小本子,让我们在本子上写她的名字,和我们的名字,并要求我们把本子上写 满汉字。 约瑟芬于1996年9月8日来到丹麦,那时候她已经十个月大了,但体重很轻,只有6点5 公斤,但在保尔和琳娜从中国孤儿院的医生那儿得来的有关约瑟芬的介绍材料上,她在那 年4月份时已是7点4公斤!他们笑嘻嘻地给我们讲:那时候约瑟芬可能是穿着棉衣称的体 重,要不就是医生的一只脚踩到了称上。但是值得他们欣慰的是,小约瑟芬的健康状况非 常好。 约瑟芬来丹麦之前住在位于江苏省的常州孤儿院。保尔和琳娜收养孩子的申请于1996 年4月中旬被寄往中国,于两个月之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又过了两个月,即1996年8月, 保尔和琳娜前往中国去迎接约瑟芬。整个领养过程只用了不到五个月的时间。 当我们问及从中国领养孩子和从别的国家领养孩子的主要区别时,他们认为有两个比 较明显的差别:一个是领养费低,与最高的想必能相差4万丹麦克朗;另一个是效率较高, 接待人员也比较友善。他们还拿出领养约瑟芬时在孤儿院和一些工作人员的合影。 当我们问及中国的孤儿院给他们的印象如何时,他们也拿出一些在孤儿院拍的照片给 我们看。他们特别强调,他们在中国所看到的孤儿院与当年丹麦电视里所播放的有关中国 孤儿院的电视片差别很大,他们认为那部电视片过份歪曲了事实,孤儿院的工作人员是在 尽心尽力照顾那些孤儿的,只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及一些孤儿的健康状况,很难保证所有 的孤儿都能象正常的儿童那样。他们觉得拿出几个个别的事例来向世人宣传,是不全面的, 也是对孤儿院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极其不尊重。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孤儿院有着良好的印象,所以当他们希望再领养一个孩子 的时候,他们依然选择了中国。而且为了新领养的孩子和约瑟芬有着较接近的文化背景, 他们还再次选择了常州孤儿院。当然,这第二个领养的孩子,他们希望是个男孩。根据中 国当时的领养法规,同一个家庭要领养两个孩子时,其第二个孩子必须要有一定的残疾。 保尔和琳娜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所以他们领养的第二个孩子,雅格布,是先天性的豁嘴, 并且在他们把孩子领回丹麦之后发现,雅格布豁嘴的程度比事先他们看到的介绍材料要严 重得多,根据中国和丹麦之间的领养协议,他们本来是可以把雅格布退回中国的孤儿院的, 但他们却选择了把孩子留下来。 领养孩子需要很大的勇气,而领养一个有残疾的孩子则需要有几倍大的勇气,而一旦 领养来的孩子的残疾程度比预料的还要大的时候,则不仅仅是光有勇气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了,因为这还将需要领养孩子的父母亲具有极大的耐心并做好付出极大的心血和汗水的思 想准备。 我问保尔和琳娜,在他们有权力把不满足他们的条件的孩子退回中国的时候,他们为 什么却做出了把孩子留下这一明显会给他们带来额外负担的选择?他们的回答听似平淡, 平淡得像我们只有在电影里才能听到的那种豪言壮语。他们说:每一个有残疾的儿童都应 该得到一个机会,因为他们和正常的儿童应该是一样的。他们唯一的不同是他们有残疾, 他们要遭受比正常儿童多一些的痛苦。但这不是这些残疾儿童的错,他们不应该再被剥夺 能够属于他们的机会,那样他们就会比正常的儿童遭受多得多的痛苦,这对他们太不公平。 我的心是受到了震动的。当一个人不处于困难之中的时候说点豪言壮语是很容易的, 而一个人已经处于困难之中了,还可以说出这样的话,则不仅仅是勇气的问题,实在是要 有很强的责任心才行。试想,那些被抛弃的孤儿的生身父母们如果也有这么一份责任心的 时候,那些孤儿还会被抛弃吗? ─────────────────────────────────────── 【茶余饭后】 ─────────────────────────────────────── ●古 风 转 世 上个月看了些科幻神怪故事,不禁对西藏活佛转世之类的奇谈感起兴趣来了,于是乎 日思夜想,几近着魔,终于在数分钟前恍然大悟,参透了其中奥秘。 转世可信吗?想了这么久,自然也就信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不过就是肉体与灵魂(姑 且这么称呼吧)两部份,肉体可损,而灵魂不灭,在这个世界上抑或是整个宇宙中,灵魂 的总数就只那么多。动物越来越少,人类越来越多,足可以证明这一点。不过这其中有无 因果报应之类的关系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我们不知道大自然的源程序是如何编写的。 即然如此,转世也就存在了,但转的是什么?不灭的是什么?灵魂究竟是个什么呢? 很简单,灵魂就象是中央处理器,是负责运算的,灵魂与灵魂有优良之分,有速度快慢之 分,故此大脑就是硬盘,存数据的,大脑与大脑也有优良之分,有容量大小之分。 转世就是灵魂控制另一个肉体,由于大脑是属于肉体的,也就是可损坏会消失的,所 以无法随着不灭的灵魂一同转世。只可惜生命的记忆都存于此,使得灵魂每换一个肉体都 象计算机的硬盘被低级格式化一次,原来的积累毁于一旦,只好重新来过了。 有些人说能够知其前世,随着不断的成长前世的事情慢慢回到脑中,这时他(她、它) 的灵魂便好像是中央处理器中的一个电子,在历经了前世的无数回路后来到了新的肉体, 本来电子是不能存储数据的,但电子与电子又有不同,经历了不同回路的电子是有着细微 差别的,在新的肉体里,这个电子借助一种复杂的逆向运算,一种编写的十分高明的算法 软件,一直倒推回去,直至算出前世。 由上可见,灵魂还是有些许记忆功能的,起码记住的是一种叫本性的东西,于是消失 的动物有凶猛有残忍有奸诈有贪婪也就是没人性,于是很多使用了这种灵魂的人同样凶猛 同样残忍同样奸诈同样贪婪同样没有人性。 但愿得来世是小草。 ─────────────────────────────────────── 【诗 歌】 ─────────────────────────────────────── ●魏 荣 秋天的高原 灰黄色的丘壑 默默无言 只以繁星般的沙棘果 妆扮飒飒金风 苍凉的不是你呀 我的高原 我梦萦魂牵的地方 我的父母之邦 我是你浑黄老泪中的一滴 在贫瘠的衰草间 折射点点晶莹 我是你千年古槐的一抹新绿 遥视着黄土地的精英 一代又一代 走出重峦叠嶂 远离乡关 我是风沙磨折的枯蒿 任黄风一次次拂过我们的头顶 任早来的寒霜凝冻我们的心 群山巍巍 应和着我的吟唱 发出雄沉的鸣啸 我禁不住对你说 我的高原 秋阳灿灿的家园 我游弋的魂灵 就是你卓然的强魄 1999年10月24日 -☆-☆-☆-☆-☆- 又望月 和着鸣蝉的寒声 你浅吟低唱 无数阴柔的诗句 清冷的光芒 肆意地涂染大地星空 我是一株眷恋你的白杨 银色的叶子 沙沙作响 在这寂静的夜晚 深情地对你细察观想 在你肃穆的脸上 不见岁月的沧桑 你见证无数变迁 却为何只发出 穿越时空的迷离清波 曾经的风雨和伤痛 都封闭到虚幻的梦境里 曾经的赞美和祝福 依然回响在一个个夜晚 你的淡淡注目 抚慰着我浮躁的灵魂 使我感悟使我叹息 ─────────────────────────────────────── 【百味人生】 ─────────────────────────────────────── ●逍 励 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在一个丹麦私人学校里当老师助理。周围的同事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大多是半工半 读的大学生。一群可爱的年轻人,在他们中间我没觉得特别孤独。尽管有语言障碍,时间 长了,同事们习惯了我的表达方式,也都特宽容地不计较什么了。其实丹麦人大多是很善 良的,他们很敏感地照顾我的感觉。也许在丹麦人眼里中国女子很可爱吧,尽管我早已人 老珠黄。 有一个小伙子叫阿斯姆司。每当我讲丹麦语时,他总是当众开我的玩笑,模仿我的发 音,或者假装误解我的意思。有一次一个女同事说她头天晚上出去打保龄球 (I GAA AFTENS VAR JEG UDE OG BOWLLING),而我却误解为她说 (I GAA AFTENS VAR JEG UDE OG BOLLEDE。),头天晚上她出去去做爱了。我就悄悄的问阿斯姆司:“这是真的,她 昨天晚上出去做爱了?”谁知他却把这天大的误会在学校里传为一则笑话。在那一段日子 里,爱开玩笑的同事一见面就问我:“VAR DU UDE OG BOLLEDE I GAA AFTENS?”(昨天 晚上又跑外面做爱了么?) 在阳光灿烂的夏日里,我也随着丹麦人一样爱把自己晒得黑黑的。有一天我同阿斯姆 斯一起在校园里享受夏日的样光,他开始赤裸着上身问我:“我很不礼貌么,如果我不穿 上衣?”我笑笑,没理他。然后我没话找话地说:“在中国,女孩子总爱把自己搞的越白 越好。”他马上调侃地说:“不是越白越好,而是越黄越好,MY LITTEL YELLOW FRIEND!” (我的黄色的小朋友)我觉得他很爱调侃也很爱戳穿别人话里的破绽。我已经习惯了,反 正他又不是恶意。没想到第二天他问我是否伤害了我管我叫“MY LITEL YELLOW FREND”。 我很吃惊,他毕竟那么敏感种族之间的差异。我回答:“没有呀,我知道有一个电影叫做 MY LITTEL YELLOW FRIEND 。”他终于放松地笑了起来。过后我也在多疑地想,他为什 么那么敏感呢?也许在当今的世界里谈论肤色仍然是很敏感的话题? 丹麦年轻人很穷。我打的这份工是半日工,所以每个人的收入都不高。(我当然还有 其他的工作,为了多挣些钱)每个月不到月底所有的年轻人都没钱了。那个爱调侃的阿斯 姆司已经快两天没正经吃饭了。这是在上班的路上他告诉我的。我就说:“我真的不敢想 象,我如果帐上没钱会是什么样子!”你知道他说什么? 他说:“你可以去卖你的身体!” 我当时的反应是向他竖起了中指:“FUCK YOU!”他倒无所谓地笑了笑,然后转向了别的 话题。过了些日子在上班的路上我们又碰见了,他仍然在叨叨他没钱和周末如何回父母家 蹭饭吃。我记仇地问:“你为什么不去卖你的身体?”你知道他怎么回答?他说:“我正 在琢磨着如何去卖。”说的平静而自然,十分诚恳的样子。 前两个月新来了一位30多岁的大学生曹麦思,也特会侃。他也没了钱。他爸是医生。 一到月底他就向他爸借钱。他解释说,他是独生子,所以很容易从老爸那儿借到钱。我在 丹麦已呆了七年,早习惯了看这西洋景。但心里还在窃笑丹麦的年轻人。一个周末,学校 组织我们上城里聚餐,每人只教25克郎,剩下的学校请客。当然酒水自负。曹麦思说实在 没钱,但所有的女同事都拼命地说服他一定去参加晚会。他说他如果能借到300克郎他就 去。我马上说:“我借给你。”他一个劲儿地问:“真的么?真的么?可以借一个星期么?” 我说:“是真的:”顿时大家就是喜笑颜开。一个丹麦女同事却突然问我:“你下个星期 怎么过日子,300克郎不小的数目呀!”我回答说:“我从来不会让我的账上没钱的。” 我心里说,你怎么会了解我们在海外的中国人?我们敢帐上没钱么? 在晚会上,我悄悄地注意观察曹麦思。他使劲地买酒水和爱尔兰咖啡土耳其咖啡等等 等等。我想几个小时之内他岂止花了300克郎。“美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想起这儿的 高福利,又喝了无数杯!今朝有酒今朝醉,丹麦人的生活真叫美。”我的小脑袋瓜儿里在 思索:妈爷子,曹麦思的芭蕾舞演员女朋友就楞能接受他的这种生活方式。真是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呀。 ─────────────────────────────────────── 【茶余饭后】 ─────────────────────────────────────── ●王 迪 《柳树下的梦》与安徒生 《柳树下的梦》创作于1853年,是安徒生晚期作品的一个典型。 安徒生晚期的作品与前期、中期那种活泼、自由、积极、充满想象的浪漫童话大不相 同,变得忧郁、苦闷,童话成份减弱了,浪漫气息也减少了。 造成作者文风改变的原因总是有外因和内因两方面。 从外因来讲是当时丹麦越来越糟糕的社会状况。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当英、法等国 都卷入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丹麦人民也起来斗争。资产阶级要求制定新宪法,王室 统治日益衰弱,而此时丹麦与德国的民族矛盾也日益突出,再加上拿破伦战争时期英、法 对丹麦的蹂躏,造成了19世纪中叶丹麦人民生活极为贫困,大量平民破产,失业,许多人 不得不到外乡寻找出路。《柳》就是在这一切以国王放弃权力,资产阶级夺权,新贵族上 台,而人民生活却毫无改观的背景下创作的。主人公克努得的背景离乡外出学艺正反映了 当时丹麦的真实情况。 这是《柳》创作的大环境。而对安徒生文风改变更深刻的外因是丹麦社会长久以来的 等级制度。丹麦是欧洲最早的君主国之一,因此长期以来等级制度在丹麦社会中根深蒂固。 上等人与下等人之间永远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进步的丹麦人意识到这是错误的, 但没有人能够认识这错误的根源。他们不满,但也只是不满。从另一面来讲,那个时代的 丹麦人是柔弱的,是息事宁人的。而丹麦社会中的下等人则更为软弱,他们默认了这种不 平等。克努德对约翰妮最终成为了一个上等人的妻子所表现出的无奈、自卑、软弱都基于 此。这不是克努德个人的错,整个社会所默认的等级观念实质上早已确定了克努德的命运 必然是场悲剧。对于安徒生,贫穷的出生使他永久地被当时的人打上“下等人”的烙印。 不管他的名声早已远飞大洋彼岸,“鞋匠的儿子”、“他母亲是个爱喝酒的洗衣妇”、 “他奶奶当过叫花子”……总离不开他出现的上流社会的各种场合里。这使他非常恼怒, 因此蔑视那些自以为是的达官贵人。为了证明“下等人”与“上等人”并无什么差别,甚 至比他们更高尚,他又努力地希望自己成为上等人,得到他们的尊重。这种矛盾的心情一 直困饶着他。《柳》中的克努德就是这样,他对约翰妮成为了上等人万分高兴,而对她成 为了上等人的妻子感到痛苦。他渴望平等,又没有勇气。这也是安徒生的悲伤与痛苦。特 别是到了1845年以后,他无比同情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却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他 感到无能为力,于是在《柳》中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悲观失望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安徒 生能有的精神寄托只能是虚无而万能的上帝。所以在《柳》的最后部份,他让上帝赐予克 努德一个美丽的梦幻,使他在令人伤心的现实中死去,但在美妙的梦幻中升入天堂。其实 安徒生并不是真的相信宇宙中有一全知全能的上帝。上帝在他心中只是一个爱与仁慈的符 号,它能给人带来虚幻的希望、欢乐、温暖、同情与安全。安徒生是不忍心看到善良孱弱 的人们无辜地被生活抛弃。这是他那永不泯灭的对美的追求的信念,对现实无奈的逃避。 安徒生对克努德不幸命运赋予了无限同情,甚至带有自我感伤的情绪。因为《柳》实 际上是作者本人感情生活失败的写照,这也是安徒生文风改变的内因所在。安徒生有过几 段恋爱,从《柳》中的内容不难发现它是作者经历的几段失败爱情的缩影。约翰妮对克努 德真挚的感情,克努德对约翰妮的一往情深,而她最后与别人定了婚,这几乎就是安徒生 与瑞伯格沃吉特初恋的经过;而约翰妮从一个普通歌手成为国际明星,又仿佛是安徒生对 瑞典“夜莺”燕尼林德的回忆;最赋有意味的是两块姜饼的故事,它预示着不幸的恋情, 而对于安徒生却预示着爱情之花的凋谢,因为姜饼沉默的爱情恰是安徒生对最后一个恋人 索菲的感情。 在《柳》中,他不仅只是流露出对爱情的感伤,还夹带着另一种心情,用原文讲就是 一种“丹麦心情”。这也是另一个内因。首先,这“丹麦心情”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与 忠诚。《柳》中的克努德身在异乡,时刻没有忘记祖国与家。在他受到伤害,感到孤独的 时候,他决心回去,但却害怕听到一切关于丹麦的事。这恰恰反映出他的一种矛盾心态。 祖国永远是可爱的,但祖国真的感受起来又并不如想象的可爱。对他来说,丹麦就像他的 母亲,不管发生了什么,他都会爱她,最终也一定要回到她怀里。但丹麦也给他带来了许 多痛苦。他不愿承认这是母亲给予他的命运。“在命运微笑面前,安徒生不是狂喜而是宁 静地接受与赞美,在命运冷眼面前,安徒生不是恐惧而是坚忍和幽默。”事实上在安徒生 这份平和的心情背后蕴藏这多么深重的痛苦。从一个穷苦的鞋匠儿子变成一个著名的作家, 这其中他忍受了多少艰辛与磨难,只是在他善良的心中永远对美的希望才使他变得坚强、 勇敢。但压抑了多年的痛苦在他越来越迷茫,越来越困顿的创作晚期显得愈加沉重。他感 到心力憔悴。这在《柳》中克努德的身上多多少少流露出一些。“路旁有一棵很大的柳树。 一切景物是那么亲切,那么富有丹麦风味!他在柳树下坐下来。他感到困倦,他的头向下 垂,他的眼睛闭起来休息。但是他在冥冥中感到,柳树在向他垂下枝子。这树象个威严的 老人,一个柳树爸爸,他把他的困顿了的儿子抱进怀里,把他送回到那有广阔的白色海岸 的丹麦祖国去,送到却格去,送到他儿时的花园去。” 克努德太疲倦了,他被命运折磨得精疲力,唯一的希望是儿时的花园。这也是安徒生 所要的,对于经历坎坷的他,最能使他感到安慰与欢乐的不再是童年吸引着他的繁华的哥 本哈根,也不再是过去梦幻中多姿多采的西班牙、意大利,甚至是在河边挖一条沟就能到 达的中国。而是能够接受他,永远爱他,不加任何条件的家。这算是安徒生对现实的逃避。 但那个家其实早已不存在了。梦幻与现实的距离又给作家带来了多大的痛苦?“他没有对 任何人说出他心中的渴望,谁也不会相信他心中的悲哀--一个人的心中所能感觉到的、 最深的悲哀。这种悲哀是不需要世人了解的,因为他并不有趣;也不需要朋友了解--而 且他根本就没有朋友。他是个陌生人,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旅行,向家乡,向北国走去。 他在许多年以前,从他父母接到的唯一的一封信里,有这样的话语:“你和我们家里 的人不一样,你不是一个纯粹的丹麦人。我们是太丹麦化了!你只喜欢陌生的国家!”克 努德被他的亲人、同胞误解了,安徒生也是这样被人误解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却以不 爱国的罪名被人误解,这是多么令人伤心!克努德最后死在了通往家乡的归途上。这几乎 是安徒生对他自己的剖析,也几乎是他对最后归宿的预计。因为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了, 他注定是一个孤独的人。这种凄凉的心情成为安徒生晚年的心境。 ─────────────────────────────────────── 【小 小 说】 ─────────────────────────────────────── ●叶寒 虚  构 今天早上起床后,我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女孩。这使我大吃一惊,好久不能回过 神来。虽然以前确实无数次虚构过这种情况,但仅限于虚构而已。事情一旦真实发生,我 不得不切切实实地来构筑一下我的一切。于是,我坐在窗前,想象了一个特有的女孩的姿 势,用右手撑起脸颊,凝视着窗外若有若无的那串风铃,以及熙来攘往的人们以及车们。 这是一项浩大的而且重要的工程,我必须在你们或者说他们窥探到这个秘密之前,完 成对我自己的设计。我必须一丝不苟,因为我现在完全应该也完全可以对自己的一切负责。 但是,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首先,我得确定这次和往常不一样,也就是说,我必须让自己相信这次变化是真实的 而非虚构的。我努力判断目前我不是在梦里。做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噩梦当然,美梦更 甚。不过,如果梦可以不用醒来,那又另当别论。然而,这个问题实在太难,我曾冥思苦 想过多次,都没有结果。而且许许多多的哲学家也未曾给出过一个完全统一的结论,前不 久还有一本很流行的书叫《苏菲的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可信的梦境。我们会不会生活 在一个“人”的梦中?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里担忧的问题。现在,又遇到一个类似的问题, 让我有些灰心。我不得不退一步,姑且相信一切都是真实的,可信的。不管事实上是否正 好相反。这种预设让我恢复了一点兴致,但我相信这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它一定隐藏在 了一个暂时看不见的地方,在你一不小心的时候跑出来吓你一下。事实如此。这种状况注 定了永远的、内在的、淡淡的忧伤。我的虚构的虚构,退一步讲是真实的虚构也不可能逃 出牢笼。 就这么样吧。继续。 绕过了这种“囚徒困境”(好笑!),我决定抽支烟。窗外的风铃影影绰绰,有清脆 的悦耳的铃声传来。那是我女朋友送的。然而,现在,她还是我的女朋友吗?然而,现在, 我还可以抽烟吗?趁他们还不知道,赶紧再抽几支吧。以后恐怕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了。 接下来我应该考虑一些相对具体的事情。把那些形而上的东西留给别人吧。别忘了, 现在我是一个女孩,而不是相反。今天是星期二,明天就有“中国文学与文化批判”课了。 这是我最重视的课之一。但那是以前,也就是我还是男生的时候,现在,不一样了。我完 全可以不去管它,反正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就剩下一篇论文了。好说。如果只为拿到学分, 一切都变得简单,而且有意思。那本《民族主义》就先撂在一边吧。谁关心!虽然我相信 我们的那位女老师也一定觉得自己过得很有意义,但坦率地讲,我不愿意。 我应该留一头长发。我会放弃许许多多东西,同时我相信我会获得许许多多的东西。 女孩的日子应该是轻松的,无忧无虑的。很多麻烦的事就不要去管了。很多不该问的事就 不要去问了。很多不该想的事就不用去想了。我会过得幸福,虽然或许它被有思想的人们 看成虚假的,但是,我愿意。 窗外的阳光仿佛在一瞬间涌了进来。我感到了莫名的轻松。想到我可以抛 开那么多我不愿意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比如入党,比如做许许多多的社会工作,比 如违心地去写许许多多不想署真名的东西,我感到平静。我相信在我看到很多所谓的“女 强人”在公共场合大显身手时我也会对她们表示敬佩甚至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羡慕,但我不 会去走同样的路。因为,我固执地认为,她们过得很苦。就像窗外的这条车来车往的街道, 去的去了,来的来了,但什么也不会留下。而且还在我是一个男生时,就对人群中的欺骗 和虚伪心怀余悸。但是我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面对,去微笑。现在,一切都好了。我完全 没有必要再做那么多违心的事了。我为此而感到快乐和兴奋。 记得在一次讲座上一位老师说,中国的女人似乎注定要为男人做出一点牺牲。因为中 国一向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拼搏、奋斗之后总希望在家里找到归宿。如果女人比 男人还强,那男人回到家里也不能获得平静,因为他还得不停地追着他的妻子。这样的男 人找不到家园,因而也不会感到幸福。所以在中国,在一般情况下,女人会为男人做出一 点让步,只因为中国男人的内弱。我想这很有道理。我会成为这样的妻子吗?我想或许会 吧,而且,我会因此而感到骄傲。 正在这时,敲门声忽然响起。我匆匆整理了一下然后开了门。来的是海墨,我的男孩 时代的女朋友。这让我感到万分的尴尬。我还没有想好如何向她描述这件事。但是她却抢 先开口了。这让我感到惊诧。“不知为什么,我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男孩。我风风火火跑 来,是想确定另外一些事情。”我看着他眼神中的焦急,忽然感到一种安全,以及真真切 切的幸福。 当终于明白了这一切时,他喜形于色。 “我们应该庆祝一下。去喝酒?我请客!” 我相信这句话是一种暗示。 但我已经不愿去想它了。 ─────────────────────────────────────── ─────────────────────────────────────── ☆☆☆☆☆☆☆☆☆☆☆☆☆☆☆☆☆☆☆☆☆☆☆☆ ☆                      ☆   ☆      《美人鱼》杂志电邮版      ☆   ☆    刊载留学生自己创作或编译的作品 ☆   ☆    以及其它报刊中的个别精采片段    ☆ ☆ 欢迎投稿·欢迎各种建议      ☆ ☆                      ☆ ☆☆☆☆☆☆☆☆☆☆☆☆☆☆☆☆☆☆☆☆☆☆☆☆ ☆                      ☆   ☆     编辑出版:《美人鱼》杂志社    ☆ ☆ 国际统一刊号 (ISSN):1398-179X    ☆     ☆ 订阅地址:E-mail: meirenyu@image.dk   ☆ ☆ 网上取阅:http://www.image.dk/~meirenyu ☆ ☆                      ☆ ☆☆☆☆☆☆☆☆☆☆☆☆☆☆☆☆☆☆☆☆☆☆☆☆ ☆                      ☆    ☆      本期责任编辑:孙少波      ☆   ☆ (E-mail: Shaobo.Sun@hardworking.dk) ☆ ☆                      ☆    ☆        本期编辑:         ☆ ☆     李庆峰·王华胜·吉健康      ☆ ☆     刘风海·庹旌生·张志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