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qQQQQq m + + + + + + m ─ ⊙ ─ fqQQQQQQQi m \\ // m /│\ ffqqqQQQQQi m ====|==== m ┌─┐ ffooooQQQQv m ====|==== m │增│ cfooQQQQQ m ====|==== m │加│ f QQQQQo m ====|==== m │了│ fooQQQQooooss m // \\ m │解│ fooQQQooGooooGoo m /// \\\ m │·│ fooQQoooooffffooo m + + + + + + r │增│ feeQQoooooffffGGoo r ||| r │进│ eeQooooooffffooooo r ||| r │友│ eeee^oooffffoooooo r ||| r │谊│ eeee Vffffccccccc r // \\ r │·│ eeee fffffcccccccc r // \\ r │增│ fffffffffffffcccccccccJ r // \\ r │长│ fffffffffffccccccccccccJ r // \\\ r │知│ ssssssss ccccccccccccoooJ r + + + + + + y │识│ sssss ccccccc sssssssJ s y //====// y │·│ cccccccccccccccccc sssssssssssssss y // // y │增│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sss c y |====|====| y │添│ cccccccccccccccc y |====|====| y │乐│ cccccccccc y |====|====| y │趣│ ccccc y // | | \\ y │·│ c y // | | \\ y ⊙⊙⊙⊙⊙ y + + + + + + y ─────────────────────────────────────── 《美人鱼》(LITTLE MERMAID)杂志电邮版·2000年第4期·总第40期 ─────────────────────────────────────── 国际统一刊号(ISSN):1398-179X ───────────────────────────────────────      ·2000年7月1日(庚晨年五月三十)出版· ─────────────────────────────────────── 【本期目录】 ─────────────────────────────────────── 【诗 歌】 七夕(外一首) …………………………………………… 作者·草 木 【散 文】 周庄洁茹 …………………………………………………… 作者·少 君 【百味人生】 趣伏礼的春天随想 ………………………………………… 作者·申小林 初为人之父 ………………………………………………… 作者·孙少波 【漫游世界】 奇特的边境线 ……………………………………………… 编译·吉健康 凭吊诺曼底 ………………………………………………… 作者·小平头 小车不倒只管推 …………………………………………… 作者·魏 吴 【幽而默之】 我也是 ……………………………………………………… 供稿·罔 民 ─────────────────────────────────────── ─────────────────────────────────────── 【诗 歌】 ─────────────────────────────────────── ●草 木 七 夕 一次相见 就慰籍了一年的相思 踏着鹊桥 跨过天河 牛郎织女因相会而感泣 一次相见 难以抚平心中积久的创痛 春夏秋冬 漫漫长夜 孤灯寒衾下叹息着怅怨 一次相见 就流传了一段千古悲情 逢徊路转 滚滚红尘 演绎了多少永久的话题 一次相见 毫不掩饰梦中无数次的相见 两情相悦 梦魂萦绕 那鹊桥就是天边的彩虹 -★-★-★- 走出疑惑 我们是一群疲惫的远足者 目视前方 步履沉重 当起起伏伏的道路 延伸出太多的岔口时 我们陷入了暗藏的泥沼中 当腥臭的泥浆 伴着黑沉沉的疑惑 开始灌入我们的嘴巴时 我们没命地尖叫呼救 当呼救声一次次地被淹没时, 当窒息的痛苦压迫得脑袋要炸响时 当求生的欲望在心底猛然升起时 我们看到 本能的土地长出了一束束光芒 这光芒倏然间冲破了泥沼 照亮了前方延伸的道路。 ─────────────────────────────────────── 【漫游世界】 ─────────────────────────────────────── ■吉健康(编译) 奇特的边境线 许多人都知道,丹麦的Jutland实际上是一个半岛。Jutland的南部连 着欧洲大陆与德国接壤。丹麦和德国在这里有大约6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在丹德边境的 西南部有一个美丽的小镇,丹麦与德国的边境线在这里七拐八扭地穿镇而过,把一个好端 端的小镇一分为二,属于德国的一半叫Rosenkrantz,属于丹麦的一半叫 Rudboel。更为奇特的是,有一段边境线就是穿镇而过的一条连接丹麦和德国的公 路的中心线。开车时一不留神,有可能就穿越了国境。 说起边境线在这里的界定,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864年的一场战争,丹麦输给了德国。其结果是丹麦赔偿土地给德国,丹德边境 线因而较现今的边境线向北移动了50公里,丹德边境因而沿着一条称为“国王河”的小 溪而划分。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后,德国失败。居住在边境地区的 人民以投票的方式决定当时的边界应该怎样重新划分。 1920年,投票结束。根据投票结果,丹德边境必须从“国王河”的小溪移回原来 的地方。可是,半个世纪已经过去,时代变迁,哪里是原来的边界已很难确定。因此,当 时成立了一个叫做“国际界定委员会”的机构负责具体的边界裁定事宜。这个委员会由一 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日本人,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丹麦人共六个人 组成。这个委员会最初决定,既然从1864-1920年的半个世纪边界都是沿着“国 王河”的走向划分的,那么,参照这个思路,新的边界向南移动50公里,沿着一条称为 “无边河”的溪流来界定。 这个方法听起来简单明了,可具体施行起来却并非易事。 在小镇Rudboel住着一位名叫尼尔森的人。据他女儿讲,每次界定委员会的人 一来镇上,她的父亲总要前去询问,是不是按照“无边河”裁定的边界还有可能变动一下, 这是因为他总想知道,是否有朝一日他能够成为丹麦人(从而成为战争胜利者)。按照既 定边界,他家只能划到德国一方。 “有可能”,日本人答道,“你有多少公顷土地?”这位来自远东的先生大概在想, 站在他面前的尼尔森可能是想多得到些土地。“我想大概200公顷吧,”尼尔森言道。 “好吧,我们破例将你的土地划到丹麦一方。但是,你隔壁的邻居和你对面的邻居怎么想? 他们愿意被划到丹麦一方么?”日本人问到。 “这个……”?尼尔森感到难以回答。大多数路这边的邻居倾向于当丹麦人。可是路 的对面是一个酒吧,虽然平常邻里关系很好,他们也讲丹麦语,但尼尔森很难断定,他们 是否愿意当丹麦人。 日本人向往常一样,同其他几位委员会成员交换了一下意见,回头对尼尔森说道: “好吧,现在你可以在这条街上举行一次小小的投票表决,我们将视投票结果进行裁决。” 投票结果是7个人愿意留在德国,5个人愿意成为丹麦人;另外还有两位妇女没有投 票。这是两位寡妇,她们的丈夫在战争中牺牲了。她们本意想成为丹麦人,可是又担心拿 不到战争抚恤金,所以,没敢投票。 委员会成员们又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尔后,日本人宣布:“我们现在将划出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边界,以满足这儿的人民-也包括尼尔森先生-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得以实现。” 就这样,划分丹德边境的界碑被放在了小镇Rosenkrantz和Rudboel 的道路的中间。尼尔森的房子被划在丹麦一方,而路对面的酒吧则仍然留在了德国一方。 故事到这儿就讲完了。 80年后的今天,尼尔森的房子已成了丹麦边检警察的办公地。路对面的酒吧依旧是 生意兴隆。如果您开车到Jutland南部旅游的话,到这个边陲小镇去看一下这个世 界上极奇特的边境线,也会别有一番感受。从Jutland的西南重镇Toender 再向西南方向开行大约7公里,就到了小镇Rudboel。那时,您可要注意路标啊。 可别来个一不小心,“偷越国境”。 ─────────────────────────────────────── 【百味人生】 ─────────────────────────────────────── ●申小林 趣伏礼的春天随想 丹麦一年可分为两季:“绿季”和“灰季”,灰季漫长而无奈,记得一个多月前这里 还可下了一场雪。 近日里,推开窗户,总发现楼前的草地上躺满了人。学生们删繁就简,在阳光下沐浴。 四周的花开了,白花花一片,还有黄的红的郁金香,不分国度地开放。 漫长的冬季过去,春季跚跚而至,北欧的阳光恁是珍贵。 这里,春天只是割短暂的过客,匆匆地又要远去。不象中国的江南,绵绵春雨一下, 莺飞草长,万物勃发,大街小巷柔情如水,百媚顿生。 四月二十八日的趣伏礼,是春天花的海洋,是春天人的海洋。许是因了中国节的缘故, 本已有点中国缘的趣伏礼更多了些中国的气息。小路两旁站着中国的秦兵马俑,Pantomime 完全是中国式的露天舞台,孔雀开屏式的幕帘设计完完全全的地道风味,在屏幕上方书写 著“与民同乐”的四个中国大字。 晚七点,天还是明亮着的。女王携夫君并儿媳从大门进来,观看这里的各种演出。作 为发达农业国的丹麦,商业味道浓郁。为庆祝女王六十岁生日,王室活动在两周以前就举 行了,复活节也已过去几近两周。趣伏礼以庆祝女王六十大寿作为公园主题,展开系列音 乐娱乐活动。收门票的人告诉我,丹麦最著名的几位歌唱家晚上十点钟会相继展开歌喉, 在露天搭起的舞台上劲歌劲舞。女王是金字招牌,在丹麦享有崇高威望,她的到来增加了 趣伏礼的吸引力。 其实,女王一家的出行是如此简单。六十岁的老太太,一套红色披风,光艳照人。八 分之一中国血统的儿媳亲闺女似地随着她。女王的夫君是法国人。这个国际大家庭显得那 么亲密和随意。舞台上的哑剧只持续了半个小时,女王起身准备去音乐厅欣赏专场音乐会。 告别游人时,一片掌声。儿媳随后,以中国式挥手与游人招呼,全然是普通家庭的平易。 与他们的距离已经很近了,也没有什么警察之类干预。王室与百姓之间的亲和,似乎不能 用富足和发达之类原因阐释。想想中国有些领导人的出行,前呼后拥,戒备森严,感觉总 是有些不自然。 趣伏礼的娱乐节目很多,但成千上万人用餐的气氛在丹麦实不多见。数十家餐厅占去 了公园四分之一的地盘,满负荷运行着。按经济观点,这是一个何其巨大的消费市场。而 今,北京的市内公园也不少了,像样的,特别是能赚钱的很少,多半还是需要政府经费维 持,连文化宫这样的宝地都出租给有关单位办公。我想,除了环境、人文之外,经营者素 质和思想存在很大的偏差,等着靠着要着。相形之下,趣伏礼由于冬季寒冷,一年仅有五 六个月的经营期。如果大家能做有心人,小小的公园也是商机无限。何况,中国人是爱好 饮食文化的,而且会善待春天。要不然,哪来那么多的真情山水和绝妙诗章? 北京的地坛庙会,去过几次,除了人多拥挤,没有什么印象。小吃街烟熏火燎,食品 不卫生,用过的纸盒随地一扔。市里的领导也常去,总想有目的地证明点什么。光那阵势, 把大家的关系也弄复杂了。 其实,一切是那么简单。看看趣伏礼各种透明的餐厅,游客可以边食边聊,边看风景, 还可以享用拥过门眉的露天音乐。当然,露天的酒吧也是有的,与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 只是雨来了,不易收拾。 世间万物,道理相通,不同的只是形式。管理思想和经济发展模式,中外同源:以人 为本,以消费者为本。不是外国的月亮更圆一些。 与两位驻足在西安兵马俑前的丹麦人聊天,她们问那些两千年前的兵马俑是复制的还 是原件。我告诉她们,肯定是复制品,原件得去中国西安。她们告诉我,有夏天去中国游 历的计划,当然还要去西安,还可以买些复制的秦代小兵马俑回来。正如英特网的发展, 世界正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自国门洞开,进步迅速,成就世人瞩目。两位丹麦 人告诉我,她们在公社工作,100年前丹麦也穷。丹麦的发展得益于完善的教育和经济 制度,以及良好的国民素质。丹麦人引以自豪的是,丹麦社会几乎见不到腐败。 趣伏礼的空气是清新的,甚至可以闻到泥蚯的土腥味。报上说,去年冬季以来,北京 的沙尘暴已经发生了十多次。环境破获的代价太高了,已经取得的经济发展迟早会停顿下 来。我想,发展经济仰赖一颗平常心,一个平和的愉悦心情。这需要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 高,只为金钱而发疯的短视和盲目,不会赢得世人的尊重。 想一想,人和自然,文化和科技,不可偏废。只有完备的教育制度和高度发展的国民 素质,才能成就这种和谐与平衡。小小丹麦,为古老中国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晚上十二点,趣伏礼音乐厅楼顶上辉煌起中国的焰火。哥本哈根的春天的夜晚是这样 的光艳和明丽。是啊,这又何尝不是我们企盼的北京的春天的夜晚? 除却浮澡和功利,多些自然、平静和包容。这是我在四月二十八日夜晚的趣伏礼公园 里涌起的对古老神圣中国的期待。这,不是四十五丹麦克朗的门票所能涵及和测度的。 ─────────────────────────────────────── 【漫游世界】 ─────────────────────────────────────── ●小平头 凭吊诺曼底 从巴黎启程,来到法国西北部的海滨小城瑟堡。该城位于瑟堡半岛顶端,看上去有点 象法国伸入英吉利海峡的脚趾。在其东南部漫长的塞纳湾海滩,就是二战中著名的诺曼底 登陆的战场。 今年夏天,在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55周年之际,我专程造访了当年上演过惊心动魄 鏖战的战场。放眼望去,荒野中宽阔的海滩一望无际,海风瑟瑟,野草在风中摇曳不停, 海水一浪又一浪涌向沙滩,发出如雷的涛声,使这片昔日的战场,更显得空旷、宁静而沉 寂。 诺曼底战役博物馆大门前,两辆底部略有锈痕的主战坦克无声地立在两旁。馆内陈列 丰富的图片、音象资料和实物,向后人讲述五十五年前那场悲壮的登陆战场面。 ★兵不厌诈 仔细看下地图,不难发现诺曼底登陆那一段海岸,恰恰是英吉利海峡最宽的一段。也 就是说是英法两国距离最远、最不容易进攻之处。正因为此,英美盟军有效地利用了德军 的错误判断。 在登陆前夕,被提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不久的阮斯台特不听任何异议,坚持认为盟军从 英国进攻,唯一的路线是从多佛尔过海进攻加莱。也就是今天有了加莱海峡海底隧道火车 线的英法两国相距最近处。当年盟军敢于计划如此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登陆,精密筹划,将 德军杀个措手不及,更让德军在登陆点的问题上,从始猜测到终。由此,防线过长,防卫 的力量不得集中。 ★月光海潮定登陆 古今中外的战争胜负,也许除了天算以外都有人算的成份。读三国故事中诸葛亮借东 风,虽有神秘传奇的色彩,却可令人置信。诺曼底登陆,如果没有月光和海潮的配合也是 成功不了的。 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曾经为盟军欧洲登陆发动日选择过三个日子:1944年6月5 日、6日或7日。气象研究报告表明,如果要决定在诺曼底登陆的时间,必须考虑两个极 为重要的气候条件:晚上月亮要出得晚;另外,在黎明后,潮水就要落。 因为伞兵和滑翔机械步兵在发起攻击时需要有点月光,但是他们发动突然袭击又需要 在黑暗中进行--直到抵达降落地区。因此他们要选择月亮在下半夜才升起的日子。 而从海上来的登陆部队,他们需要潮水退落得低到足以暴露隆美尔设置的海滩障碍物 时才能行动。 月光和潮水这两个难办的因素成了艾森豪威尔的两大负担。光潮水这个问题就使一个 月只有六天能发动进攻,而这六天里又有三天是没有月亮的。 6月4日早晨5点钟,艾森豪威尔作了一个命运攸关的决定:盟军发动登陆的日子确 定为6月6日,星期二。 ★树欲静而风不止 大战前夕,6月5日晚上,英国广播电台在9点正常新闻广播后播送了几条广播电文。 电台里用法语广播说:“现在请大家静听几条个人的信息”,中间稍停顿了一下,开始广 播:“秋日的琴音抒发出阵阵呜咽。”后来又播放了电文的下半部:“绵绵柔情揉碎了我 的心。”根据德国情报机关头子卡那里斯分析,这意味着“登陆战将在48小时之内开始”。 德军第十五军参谋长威尔海姻·霍夫曼接到报告后立即向第十五军发出战备警报。在 希特勒总部里,电报交到了作战部主任阿尔弗雷德·约道尔将军的手里。但是他把电报放 在书桌上,并没向部队发出战备警报。因此,在盟军实际登陆地点,只有第十五军一个军 保持戒备,而防守诺曼底海岸的第七军没有收到战备警报。 而且在这场战斗打响的前夕,德军高级将领一个一个地离开了前线:隆美尔回德国去 了;第二集团军作战指挥官冯坦布霍夫上校也在德国;防卫瑟堡半岛另一面的第243师 师长海因茨·赫尔·米希少将到雷恩去了。至于刚开进诺曼底的精锐的第九十一空降师, 威廉·梅耶·迪特令上校则请假外出。有一个师的参谋长和他的情妇出去打猎去了。在这 当口,驻法国的最后几个德国空军中队也调到远离诺曼底海岸的地方去了。 ★实施“霸王行动” 1944年6月6日凌晨2时,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计划开始实施。美、 英2395架运输机和847架滑翔机,从英国20个机场起飞,载着三个伞兵师约两万 三千人在诺曼底海岸德军防线后空降着陆。黎明时分,英国皇家空军的1136架飞机对 勒阿弗勒和瑟堡之间,即准备登陆的全长约80公里的海滩岸边德军防御工事投下了1736 吨炸弹。接着各类飞机同时出动,猛烈袭击德军沿海阵地。一时火海连天、山崩地裂。 6点30分,英、美、加军组成的盟军,分别在五个滩头:剑滩、朱诺滩、金滩、奥 马哈滩和犹他滩登陆。天亮以后,德军出动装甲部队进行反击,但已不可能把盟军赶下海 去。经过六天激战,盟军登上诺曼底海岸的已有三十二万六千五百四十七人、五万四千一 百八十六辆军车和十万四千四百二十八吨物资。 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读者诸君也许从好莱圬战争巨片《最长的一天》和大导演斯皮尔博格新推出的《拯救 大兵雷恩》中感受过这场登陆战的惨烈。 在贡尼维尔海滨小镇美军阵亡将士坟场,一排排排列整齐的白漆十字架密密麻麻林立 在葱郁的草地上,犹如将士们生前列队的方阵,慑人心魄。 海风浩浩,岁月如歌,残阳如血。这里的坟场静悄悄,为清寒和死寂笼罩着。在这样 的氛围里,我的心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悸动。仪仗兵吹起的安息号如泣如诉,凭吊在这场战 役中阵亡将士的英灵。此情此景,恍若半个世纪前广播的那条电文:“秋日的琴音抒发出 阵阵呜咽,绵绵柔情揉碎了我的心”…… 是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善良的人们不会也不应该忘记所有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中英勇捐躯的英魂。 光阴荏苒,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太少了。但是感谢造物主给了我们思维、记忆和想象 的能力,才可以把一个人的田地从横向和纵向都扩展一些。 1999年秋天于哥本哈根 ─────────────────────────────────────── 【散 文】 ─────────────────────────────────────── ●少 君 周 庄 洁 茹 “The town is a collection of beauty of China's water townships” 我忘记了是在哪一个网站上看到了这句赞美周庄的话,使我对心目中的周庄充满了幻 想和企望。据说周庄是中国江南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周庄在昆山的西南, 古称贞丰里。北宋年间,周迪功朗(官名)在此辟田设庄,于宋元佑元年(1086年)舍田 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遂有周庄之称。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却是在清康熙初年。 它位于上海、苏州之间的江南水乡腹地。赞美的人说那里是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港汊分 歧,湖河联络,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我这次到中国大陆,本来是为了参加二个重要的会议(一个有关西部开发的咨询会和 北京高科技发展研讨会)和到几所大学讲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福建师大等)。行程 十天匆匆忙忙,途经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泉州和福州等地,几乎均是每地一天的 “打一枪换个地方”,放下行李座谈讲课,提起行李吃饭走人,比走马观花的速度还快, 但我却在周庄呆了整整四十八个小时,这无论对于我自己还是对于我的朋友们来说,都实 在是令人吃惊的。 对于一个曾到过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几百个城市的我来说,周庄的魅力就真的那么大吗? 回答是肯定的。周庄虽历经 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虽不及意大利威尼斯的壮观和宏伟,但却是别有情致,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全镇百 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有0.4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 砖雕门楼。同时,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 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 一体,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大陆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泽 国。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返朴归真的小镇风情,会令游人情不自禁地 想起元代名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使我下决心到周庄一游的人,正巧也姓周,而且我一直认为这位自称:“我想我是鱼” 的并被大陆评论界称之为最有前途的新生代女作家,前生今世都与周庄有着一种说不清的 渊源,如果不是她对周庄那种一往情深的赞美和力邀,我想也许对于我这样一个远在美国 的人,或许真的会和周庄永远地失之交臂,因为世界上的小镇千千万万,有太多太多的地 方值得人们一游,但我和那些去过周庄的人,都是基于某种机缘,使我们有福一饱周庄那 迷人的景致,让我们感受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美是周庄”的名言。 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我细细地读着一本周小姐送给我的书,那陌生的语句令我感到 我的衰老和远离故国的遥远,但文字间所奔发出来的青春气息,却让我非常地羡慕这位 “海里的鱼”:   “我坐在海口的一条船上看日落,认为生活很美。   “可是我看见有一条鱼从水盆里蹦出来了,我猜测它是海里的鱼,因为它不停地跳来 跳去,并且惊人地直立起来,在地面上摆出了水里的姿态,而淡水鱼如果蹦出来,只会软 塌塌地趴在那儿,等待着有人捡它起来,重新扔进水里。  “海里的鱼仍然跳来跳去,小姐和厨师们都忙,没有人看到它,它直立了一会儿,然 后死了,这些都发生在一分钟内,一条鱼的死亡,迅速极了。 “我以前认为我是一条鱼,可以游到海里去,后来我才知道我只是一条淡水鱼,我比 谁都要软弱,如果他们笼络我,我就被笼络,如果他们招安我,我就被招安,总之,再在 水里活几天总比跳来跳去跳了一身血死了的好。我是这么想的。……” 在飞机下降的那一刻,我记住了上面的这段话…… 人生有许多精彩,哪怕仅仅是某人的一颦一笑,也往往是一生的追忆。周小姐在我从 上海虹桥机场走出来,微笑地叫着我的名字时,那飘逸的长发就注定会在我的周庄之旅中 留下记忆,我相信宿命,无论你的人生是否有你预期的精彩,女性的才华和美丽都是不容 错过的。何况在她的身边还有另一位才女--散文作家陈杏臻,我回美国时,是读着她的 《走近周庄》飞越太平洋的。 小桥、流水、人家,离别故土十几年里,多少往事如烟逝去,唯有江南水乡的美景时 常在我梦中萦绕。身处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之间,多么希望有一处清静的天空和幽谧的大 地。正如散文大家所言: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 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大隐隐于市”,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 在江南小镇之中了。小镇街市间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残生命,反而可以把日子 过得十分舒适,让生命熨贴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把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 也就成了隐蔽的最高形态。 周庄的绝美之处在于水,水不仅可以流过门前,还可穿过亭院;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 依水而立,错落有致,再加之淳朴的民风习俗,使周庄有了江南一水乡的美誉。台湾女作 家三毛到这里称找到了“旅游的感觉”,俄罗斯画家列昂尼特称周庄是“东方威尼斯”。 看来有人说,到江南不到周庄是你的一大遗憾,此话一点不假。   从高处俯瞰周庄,湖水恰将周庄环抱入怀。湖水潺缓,虽没有河流的湍急、大海的善 变,却有它独特的味道。偶尔湖上划来一支橹船,摇橹人有力的臂膀、橹船发出的节奏分 明的吱吱声与湖水交织成一曲动静互融的恋曲。 周庄的桥或大或小、或圆或直,而最典型当数双桥了。石桥牢固而又质朴,建于明代, 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横跨于南北市河和银子浜两条小河上。桥面一横一竖, 桥洞一圆一方,错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锁将两条小河紧紧地锁住。现已成名的画家陈逸飞 当年就以双桥为素材画了一幅油画,名为《故乡的回忆》。画被美国石油大亨哈默看中, 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从那以后周庄的双桥闻名遐迩。小桥多由青石板铺成,不同肤色 的游客们踩在上面,磨得它失去了棱角,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光滑透亮。周庄的街道很窄, 并排也只能走五、六人;街面上做生意的店铺很多,店内或出售真假难辨的古玩,或木质 的碗筷、草鞋,或清新典雅的江南水乡的水彩画,别有一番情趣。在街上还有各色各样让 你眼馋的糕团店,多采用现做现买的方式,看着人们忙碌着,不一会,或方或圆的糕点便 展现在你面前,如同古朴的周庄一样,糕点没有艳丽的色彩,相实无华,香喷喷地馨入你 的心田。真是一步一景、步步生花,仿佛使你走进了那连绵不断的画卷之中。 晚饭则是在热情的周庄主人的劝酒声中吃了很久,在许多鲜美的菜色中,我最喜欢的 就是那周庄人引以为自豪的“万三蹄”了,其味道之香,肉质之鲜嫩,是我多年没有吃到 过的美味。阿婆茶是周庄人最爱喝的茶,而且吃茶的方式很讲究。茶具越古越好,煮水要 用陶器瓦罐,燃料要用竹片树枝,沏茶要先点茶头,隔数分钟后,再用开水冲泡,这样可 以使茶色香味浓。人们经常看到六七十岁老太聚在一起吃茶,因此称为“阿婆茶”。现在 周庄此风更盛。品茶时配以茶点:菜苋、瓜子、酥豆、各式蜜饯和点心。 晚上,我和周小姐在主人的安排下,在蒙蒙的细雨中,乘船夜游了周庄的水道。为让 游客观赏古镇迷人的夜景,周庄在条条小河中安装傍水灯,把双桥、富安桥、贞丰桥、青 龙桥、太平桥等桥梁衬托出一条清晰的轮廓;而挂着红灯的艘艘小木船,在河中荡漾,乘 坐在小船上的游客,一边尽情观赏迷人的夜景,一边聆听悠扬悦耳的苏州评弹、锡剧演唱 和箫、笛吹奏,景情交融,美不胜收。周庄的河水很静,静得连船儿前行划开的波纹也难 以觉察。若不是亲眼看见河旁两岸的风景在灯火中红红绿绿的变化,你绝不会相信船在前 进、岸在滑行。右边一排排的青砖瓦房旁,临河的窗户上挂着一只只赤红的大灯笼,我们 可以清楚看见红红的大方桌旁谈笑风生的顾客。这就是周庄的生意人家了。左边,一户户 的青砖瓦房背水而立,一棵棵翠色欲流的杨柳伫立于青砖房旁。柳树拖着纤纤的柳条,不 时亲吻着河水,像一位寄情于河水的多情少女。 在这样一个令人陶醉的夜晚,我们不但谈到了文学也谈到了她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哲学, 有人这样概括她们:在很小的时候,她们早熟;在长大以后,她们却像个孩子;在读书时, 她们早恋;在该结婚时,她们却又单身;在该上大学的时候,她们呆在家里;在该工作的 时候,她们却不愿做父辈们认为正经的事情。他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物欲中。父辈们总是 用担心的眼神看着她们,害怕她们失业,害怕她们吸毒,害怕她们堕落。学校的循循善诱, 家庭的谆谆教导,都无法阻止她们热爱城市的假面生活,热爱身体的狂欢,热爱比白天更 加丰富的黑夜。他们真正的成长是在九十年代,对七十年代风起云涌的政治运动没有记忆, 对八十年代的思想喧哗不想知道,父辈们所想所做的一切,他们都不承认,他们只承认自 己的选择,只承认时代不可阻挡的进步潮流。 周小姐对此不置可否地一笑:也许吧,但我和她们不一样。并送给我一本她的刚刚出 版的新作:《小妖的网》,封底介绍说:本书为国内第一部由职业作家创作的长篇网络爱 情小说。年轻漂亮的茹茹辞去公职后,与家庭也处于决裂的边缘。网络让她找到了与现实 迥异的另一种生存。无数如她一样的青年男女,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寻求自由的翅膀;聊 天室和BBS成为宣泄苦闷和欲望的角斗场。在现实与网络之间的跑马观花,让小妖精茹茹 像流浪的浮云一样在网络上四处漂移,又像网络幽灵一样在各城市间游荡。但通过网络文 字建立的情和爱也容易在网络中破灭,这更使他们的快乐与忧伤,份外奇特,也格外跌宕。 一则则动人的网络故事和情爱经典,描绘出了中国第一代网络青年在面对开放网络社会时 的困惑与惆怅,展现了新新人类特定的爱情观与生存状态。后现代式的浮光掠影,真真假 假的心理独白,既俏皮幽默,又见灵巧心机,让人不忍释怀。就是这本书,几乎使我彻夜 未眠,同时也让我阅读了她的不一样…… 我在网上玩得很疯,他们叫我小妖精茹茹。最早以前我的网络名字是“我在常州”, 那是一个中性名字,我可以用那个名字勾引别人,也可以用那个名字被别人勾引,我玩得 很好,从中得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可是我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自从我出现以后,又出 现了很多“我在广州”,“我在扬州”或者“我在杭州”,很多时候那么多的“我在什么 州”同时出现,就像召开一个全国性的电话会议,我们把所有的人都弄得眼花缭乱,而且 到最后连我们自己也弄不清楚自己是谁了。 后来有一个男人对我说,我在常州你说的话真奇怪,像妖精一样。多么漂亮的句子, 像妖精一样。于是我就改名字叫小妖精茹茹了。总之在网络上改一个名字就像换一次人生, 什么都可以重新再来。在日本上班的牛牛牛先生也曾经说过,为什么大家在聊天室总改名 字呢,还不是为了重新作人?我同意。……我迷恋网络,我迷恋它。我曾经很清醒,我只 是用最少的时间下载我需要的软件和资料,我只是看一眼新闻的标题,我唯一做的事情只 是搜索每一个中外文网站,我找到了很多疯狂转载我们小说的网站,我在整理证据,我想 在秋收以后与他们总结帐。…… 而事实上,那些不写也不发表的孩子们,他们都写得好极了,如果所有的网民都说他 们是最著名最优秀的网络作家,那么当然也有他们的道理。尽管我从来也没有看过他们的 小说,我是一个职业作家,我曾经和所有的职业作家们想的一样,网络上没有好小说,可 是后来,我不得不承认,真正的高手,他们只在网络上写作,或者这么说,他们很边缘。…… 第二天由于时差的原因,我起来的还是很早,依窗眺望,透过初夏黎明河流上的薄雾, 南湖水雾氲氤,此时的周庄宛如凸显于墨迹未干的山水画中一般,清新而温润,白墙碧瓦 在淡青色的雾气中隐现于浓青的河道上。那是一种江南少女独具的婉约婀娜。小镇灵秀的 气息浮动在静谧的空气里,淡淡的,香甜醇美的仿若浸透玫瑰花香的婴儿的呼吸。 我发现我开始爱上这个江南小镇了,不但沉迷她历经沧桑的深邃,更爱她亘古不变的 清纯。如果你见过她青青山水的娟丽,畅游过古屋园林的错落有致,淋漓过她如酥的春雨, 我想你会像我一样眷恋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秀色而迷恋;为处处可画、时 时有诗的温柔风情而熏染。 古镇周庄,以古扬称,以秀扬名,以水为美,以桥为奇,以景为画。悠久的历史,古 老的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构成了一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画卷。有人说,周庄是一 本书:举世无双的石桥、典雅古朴的宅院,无不令人称奇叫绝。有人说,周庄是一壶茶: 在周庄品茗,只要在茶杯里放少许的茶叶,就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还有人说,周庄是一 幅画:周庄这幅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难得一见的水乡景色,无处不见水,满目皆是桥, 移步换景,是周庄的特色所在。水巷、河埠、石栏、拱桥、廊坊、楼阁、庭院的水乡神韵, 犹如一幅“盈盈碧水相环,楼阁隔河相望”的水彩墨画,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周小姐讲:周庄是水的世界,古镇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虽历经9千 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风貌。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街,因桥成市, 桥桥相望,桥桥相连,为水乡周庄增添了魅力。坐在船上游览,穿桥过洞,颇有情趣。每 穿过一个桥洞就出现一种景色;每转过一座桥墩,又另有一种意境,从不同角度构成一幅 美妙的画卷。她说周庄将是她的家所在,并会永远地住下去。 确实,江南有许多水乡小镇,但真正能象周庄那样,至今仍保存得那么古朴的,已经 极少。周庄处于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的怀抱之中。这儿成了船儿随处徜徉的大街 小巷。白天坐船游览,从船上向河岸一溜望去,一些头包花巾的妇女正在石级的埠头上淘 米、洗菜。四条“井”字形的河道将古镇分割,形成八条长街。鳞次栉比的木质结构的两 层楼房,簇拥在水巷两岸,精致古朴的石拱桥横跨其间,粉墙黛窗上,斜搭着一根根晾衣 竹竿,挑起五颜六色的衣衫,映在水中,如同一幅幅晃动不定的抽象画。偶尔有一只吊桶 从窗口“噗通”入水,吊起满桶清水。小船划桨声中,运来鱼、虾、蟹、菱角、新藕,楼 上的人便用绳子吊起篮,与之交易……,沿着小河走,开始还觉得景致一般,突然看见了 桥,就豁然开朗。因为这些座桥绝对像是画中的一样,是那种中国画,很有古意,很精致 的那种。走上桥去,在桥上望,一切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古意。几条河,都是清凌凌的水; 河边,都是淡雅的小楼或平房,就是一律的白墙,一律的暗红色的窗;河边还有些很悠然 的杨柳,在风里飘拂。非常的宁静,没有一点喧闹,走在那里,就好像走在古时的某个时 刻,不知道今夕何夕。周小姐好像熟悉这里的每一块地方,偶尔还会有认识她的人与之打 着招乎。我们刻意躲开了周庄主人的热情与应酬,静静地走在千年的石板路上,像两个来 自远方的幽灵,悄悄地漫游在深深的小巷之中。 周小姐说这个小镇与一般江南小镇不同的是,它处处都是一个风格,好像专为人欣赏 而设的,她在几百年间一定也经过了很多变故,但她顽强地保留了原样,什么战争,什么 解放,什么文革,好像都没有到过这里。不像其它小镇,多少有被改造的气息,有了很多 现代的作派,在为她们的先进叫好的同时,也为她们失落的东西惋惜。而周庄则像是被从 土里挖出的最有价值的文物,某一日显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不由得惊叹,世间还有这样的 珍奇。于是大家都来把玩这样珍奇,刻意地更加把她塑造成珍奇。现在小镇的人们可以看 出他们不做其他的了,他们只干旅游。他们把门前的青石板抹得干乾净净,近乎油亮;把 他们的小楼都变成了古色古香的“坊间”,卖那些精致的手工艺品;他们或者出租房子给 那些远来的画家,或者开个家庭式的小客栈,家庭式的小饭馆;或者他们自己就干了画家, 做了绣衣,在家里卖起来。小镇方圆几里地,画廊,茶楼,丝绸店,酒肆,客栈,仿佛全 在画中。 在周庄的二尺(一点也不夸张)宽的小街上走着,心情非常悠然。走着走着,就看到 一个门,号称沈厅,又走着走着,看到一个门,号称张厅。周庄的古桥有风致,而周庄的 古宅更是不可不看,这里藏着我们老祖宗完整的水乡生活。古宅的半数以上是明清之际所 建。据称,周庄有近百余幢古宅,60余座砖雕门楼,的确保存了明清以来水乡的神韵。难 怪有人说,“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这些原是大户人家的老房子真的很漂亮,与西方的 高楼大厦完全是两个世界。走进这里,你可以想象,想像旧时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细枝末节, 他们的最最日常的生活。《红楼梦》这个小说好就好在它写了许多的日常生活,让人身临 其境,好像参与了其中一样。沈厅的正厅两边的楼上有两个了望窗,据说是妇女们因为不 好上正厅迎客,而让她们在这里看看过把瘾的。那么你就又可以想象,什么看女婿、看姑 爷一类的事也就在这里进行的了。我对看上去若有所思的周小姐说,我们现在走的这个楼 梯上,应该就有小姐的泪痕呢。这样古老的房子,里面一定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在这 里走着,你自己就是作家,编起一篇篇有关周庄的小说,和想象中的人物一起感叹,一定 很酷。 我们俩是在周庄旅游公司给我们特派的导游的引领下参观沈厅的,这是一所出名的私 人宅第,早就听说沈万三的家族号称“江南第一富家”,而“万三蹄”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谈吐专业的导游小姐说,不论你是爱古还是好吃,来周庄一定要看“沈厅”。由镇中“贞 丰泽国”牌楼往南走,过青龙桥,再沿河而行,走至富安桥。在桥的东南沈厅。沈厅建于 清乾隆七年(1742年),清末改名为“松茂堂”,坐东朝西,临河跨街计有七进,间有五 个门楼。不懂古宅的游人可能以为这不过就是一个地主的宅院,看也无趣。其实不然,这 个宅院熔苏、徽工匠手艺于一炉。沈厅前为水墙门(河埠),靠街的墙门楼上悬有“沈厅” 的匾额,进门再过茶厅,便是正厅“松茂堂”,为两坡硬山式,前后均有廊,并设花格长 廊。正中堂额白底黑字;为清末状元张春手书,家具为晚清样式,风格浑厚。厅后为大堂 楼,慕名而来的人在这儿就能看到富于传奇色彩的沈万三的彩塑。沈厅后二进小堂楼和厅 后院上下都可相通,陈列着出土文物及民俗器物。内有有一架神龛式“千工床”,内外三 层隔屏,雕工相当考究,单以戏曲人物造型就有34幅之多,是为高手所作。 这座江南小镇,曾因安顿过这个富可敌国的财神,而成为如今的热门话题。据说沈万 三致富的门径,一方面是开辟田宅,另一方面是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 周庄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走浏河的便利,借助长江口和杭州湾,将席卷富庶的杭嘉湖地 区和苏州无锡一带的丝绸、陶瓷、粮油及手工艺品等运销海外,处在这样一个优越地理位 置,加上江南人的精明能干,沈万三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步入沈厅大门,一层层走去, 茶厅、正厅、大堂楼、小堂楼……全部建筑呈纵深型推进状,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 过街阁门连接,形成了一个回廊式的“走马楼”。正厅内梁柱粗大,刻有蟒龙、麒麟、飞 鹤、舞凤。正厅所对“积厚流光”砖雕门楼,雕镂精巧,为苏式砖雕之杰作,上承砖斗拱, 两侧有垂花莲,下面是五层砖雕,刻有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图案,包括《西厢记》、 《状元骑马》等戏曲故事,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堂楼木梁架造型浑厚,一律为明 式圆形图案,与前厅建筑风格有所不同,栏杆与窗制作较为精致,属徽派风格。但是,就 整体宅院和沈万三的资产而论,还算是俭朴的。在苏州一个资产只有沈万三零头的朝廷退 职官员的私人宅院恐怕都会比它气派一些。不难想象,处在元明之际的商人,在自己的门 庭里做着纵横四海的大生意,没有藏愚守拙般的谨慎是不行的,再有钱,也是一介商人而 已,没有官府的庇护,哪敢像红顶商人那样大大咧咧地去张扬。不管这位在江南小镇如鱼 得水的大商贾如何小心翼翼,最后还是在南京翻了船。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 要修筑城墙,在筹募资金过程中,名声在外的沈万山自然首当其冲。他倒也爽快,应承了 筑造整个南京城墙三分一的的全部费用,这笔钱数目可不小,一时震惊了朝野。树大招风,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非常危险;然而他接着又拿出一笔巨款来犒赏军队。实在也难怪,处在 封建社会下经营的商人总想与朝廷建立一种亲善关系。但他面对的是明朝开国皇帝,这下 便激怒了朱元璋,认为他有钱竟敢在皇上面前摆威风。于是下令斩首,后来又改为流放云 南,沈万三就这样,最终客死在南方的戍所。沈厅慌乱了一阵之后很快就衰落了,小镇也 随之陷入了长久的寂寞之中。 中午的时候,我们走进一间富安桥边的小馆,小菜清淡鲜香,鱼虾味醇,果菜色新。 临桥傍水一坐,仿佛置身金墉笔下的“听香水榭”,“琴韵小筑”。尤其是那女掌柜的, 面色微红,眉目之间颇有小家碧玉之风。初见得这等小桥流水人家,真令我这来自西方世 界的浪子流连忘返,乐不思美了。如梦般的景致,让我想起了那首古曲:“乱入红楼,低 飞绿岸,画梁轻拂歌尘转。为谁归去为谁来?……”一时间真有浑然忘我的感觉。 在水边,还有人在画桥。有的是画水彩,有的是画油画。他们画“双桥”,也画别的。 周庄的桥足够他们好好画上一阵的。这些石桥横卧在窄直的河道上,小船从它们的腹下穿 过,载着那些赶来看水乡的笑脸。仅仅看这些桥,就足以让人体味到几百年来小镇历史的 凝固,因为约有一半的石桥,是元、明、清三朝留下来的古物。而所谓“双桥”,其实是 两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石桥。一为圆拱桥,称世德桥;一为方孔桥,称永安桥。二桥联 袂而筑,位于张厅往北的河道交汇处,俗称为钥匙桥。而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的 单孔拱桥富安桥,更是为江南桥梁之仅有──此桥桥端四隅依河建有形式高低各异的楼阁, 构筑独特,让人叫绝。 吃过饭沿街北走,便到张厅。张厅原名“怡顺堂”,是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逢(孟清) 后裔在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为张姓所购,改称“玉燕堂”,坐东朝西五进,正厅及后楼 为明建筑,余为清代所建。“玉燕堂”宽敞明亮,布置一式仿明红木家具,古朴典雅。厅 后庭柱所置楠木鼓墩柱脚,是江南建筑罕见之物。正厅通向后院是条幽深的备弄,长20余 米,南墙壁上有8个灯龛。后院有条名箬径的小河穿宅而过,通向相传是沈万三藏银之处 的银子滨;其尽头相传是沈万三水家所在。箬径上用花岗条石砌成丈余见方的水池,供给 来往船只交会和掉头,水池驳岸上嵌有俗称“牛鼻头”的如意状系舟缆石。那句关于水乡 的话,“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用它来形容张厅,再合适不过。而年轻人领略了张 厅,恐怕更要感叹于宅如人心──古人之心细密、周详,心机叵测。 周庄藏着不少文人雅事的故事,澄虚道院西侧,明朝崇祯年间建的贞丰桥下,有幛名 为“德记酒家”的百年老屋。1920年,著名南社诗人柳亚子邀友四次痛饮于此,酣酒作诗, 称之“迷楼”,并赋“迷楼曲”二首,唱和者甚至众,传为一段文坛佳话。迷楼由此叫响。 今天,大凡有些雅兴的游人,大都要入迷楼一观。周庄路边的小店里,琳琅满目地摆着虚 虚实实的“古董”。许多小店都偏爱旧上海的月历牌和香烟广告。那些施朱弄粉的旗袍美 人,带着另一个时代的时尚表情,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小镇上,在光线黯淡的店铺里,漠视 着时光的流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家余秋雨在游过周庄后感叹道:“但愿有 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喧嚣间的惆怅乡愁收伏在无数清雅的镇邑间,而一座座江南小镇又 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上充实。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相 自立。” 江南古镇,多赖水的滋养,就像江南的女子。周庄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自然也 少不得托着古镇世代生息与梦想的流水。它真正是“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周庄的河流 只能称得上一条条小河,但纵横交错,互街互通,织成一个个平静的“井”字。街市临河 而成,民宅背水而街。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就像是闯进了一个摄影棚,因为这里太适合酿 造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故事,梦里花开,流水红颜。 当我就要离开周庄的时刻,隐隐约约的有一种被离愁别绪侵扰的黯然。人生中有过离 家归家的经历,就不难感觉到这种黯然。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周庄,但感觉中她如同我的 精神家园,将缕缕情愫渗透入我的心。当我融入过她的润泽灵动,无论我距离她千山万水, 思绪总会时时被牵引。即使醒时,哪怕梦中。 周庄应该是冬季的时候去,古老的水乡在瑞雪中才是最美…… 周庄应该是雨天的时候去,青青的石板上没有雨巷的惆怅…… 周庄应该是清晨的时候去,早起的乡人是这古镇的生气…… 周庄应该是黄昏的时候去,听着归舟落岸便可静静地睡去…… 周庄的风景特别显示出江南古镇的魅力和特别。无论是气氛、风景还是她的人文特色 等等,让你感觉到不仅仅是一处旅游胜地,也同时是一个文化的聚集地。许多去过古镇的 作家说,去那个地方最好是你和你的爱人,一艘小船摇啊摇……。因为那片景色,那份古 朴,那种人文,还有你和她…… 在我挥手向周庄告别的时候,与我同时挥手向我告别的还有那位一直陪伴着我的年轻 作家周小姐,是她把我领进这古朴迷人的周庄,并以其江南女子特有的热情和才华令我为 之感动,其娇美的容貌和秀丽的身影已和周庄一起,深深地刻入了我的记忆链中…… 周洁茹,女,1976年生,常州人。十五岁那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小妖 的网》,中短篇小说集《我们干点什么吧》《长袖善舞》《我知道是你》,随笔集《天使 有了欲望》。现为中国最年轻的专业作家。 ─────────────────────────────────────── 【百味人生】 ─────────────────────────────────────── ●孙少波 初为人之父 以前听同事不厌其烦地谈论他们的孩子,我总是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为人之父母 是人生的一大经历,但也不应该意味着做了父母的人,自己的世界就完全变成了孩子的世 界,好像什么都要以孩子为先决条件。所以大不以为然。 1999年7月1日,我也当上了父亲。 能亲眼目睹孩子出生是当父亲的一大经历。一来,我更能理解一个小生灵的临世是多 么地不易,因而对于当母亲的也就更增添了几分敬意;二来,我能够帮助自己的女儿完成 出生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更能体会到做父亲的功不可没。孩子出生之后,依然靠脐带与 母亲相连,最后剪断脐带的任务便落在了我的头上。说实在的,当助产士把剪刀递给我的 时候,我第一次体验到了当父亲的责任:让我来剪,能行吗?助产士的目光是肯定的,这 使我的信心大增。在那之后,我的女儿礼良便完完全全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也就第一 次完完全全地做了他人之父。没法说清楚当时的心情,因为当我用自己的双手托起女儿那 姣小的身躯时,唯一的感觉就是母女平安,十个小时的煎熬过去了。我由衷地感谢妻子和 女儿,我也由衷地感谢助产士,她们帮助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毫无疑问,我的女儿礼良是世界上最讨人喜欢的孩子之一。从她降生的那一刻起,礼 良就似乎有着比其他许多孩子多一些的灵性。比如说,礼良出生之后马上就亮出动听的歌 喉,而许多其他的孩子在出生之后还要被人抓着脚脖子使劲拍拍后背才能哭出声来;再比 如说,礼良出生之后马上就用一双有神的眼睛看着爸爸妈妈,而许多其他的孩子在过满月 的时候两只眼睛还不能往一处聚集。所以当礼良满月的时候有人问我孩子是不是知道看人 了,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她那时候不仅仅可以看人了,而且眼睛已经可以跟着摆动的玩具 转了。 女儿回到家的第一天晚上,我的感觉是奇妙的,因为从此就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安 宁,从此就要开始给女儿换尿布、冲奶、刷奶瓶。当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时,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了,自豪感也随之而来。听着女儿那哭得略为沙哑的嗓 音,我心里想:可怜的孩子,你有话不会说出来吗,干嘛要哭啊!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她 只有用哭声来表达一切:饿了要哭,渴了要哭,不舒服了也要哭。 但礼良是个快乐的孩子,她从一出生开始,就时常地用甜甜的笑来回报爸爸妈妈的厚 爱。有时候在睡梦中笑,笑得出声,我这当爹的也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有时候还会笑得眼 圈发湿,因为没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孩子幸福成长而更令人开心的事情了。 也许是沾了礼良是个快乐孩子的光,丹麦1999年7月的阳光可以说是灿烂无比。 这使得我在一个月的“产假”当中晒黑了不少。因为有许多新鲜规律要摸索,所以在那一 个月的时间里,我就象下乡蹲点的公社干部,天天骑自行车去逛商店,为的是是让女儿有 足够的奶水吃和足够的衣服穿。可怜的孩子,穿上我们给她买的许多衣服,不用说是阳光 灿烂的7月,就是大雪封山的腊月,恐怕也太热了。每次护士来检查工作,都说我们给孩 子穿的衣服太多了。可等护士走了,我们又怕把孩子冻着了。这不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嘛: 托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女儿从小就睡觉少,这大概也是我的遗传。与一般的同龄孩子相比,礼良最多能睡人 家的三分之二。与那些一天睡20个小时的孩子相比,我的女儿简直就是周总理了。她不 仅睡觉少,而且对光线和声音都很敏感,所以当她睡着的时候,我们在她旁边走过都要轻 手轻脚才行。后来不仅护士,就连一些朋友都来敬告我们:干嘛不让孩子睡到院子里去?! 她们哪里知道劳动人民的疾苦啊?把礼良放院子里去睡觉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醒了,即使 有报警器帮忙,我们这当爹妈的还不总得屋里屋外地跑啊!也正因为女儿觉少,所以每当 她睡下去,发出轻轻的鼾声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舒一口气: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妻子就 总是打趣说: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宝宝睡着了。 我那一个月的“产假”结束以后,刚开始还不习惯夜里起来几次白天上班,所以难免 感到疲劳。有同事就开玩笑说:你在家里睡不好,可以上班的时候在办公室里睡。倒是个 好主意!只是工作忙起来总没有睡觉的时间。但不管怎么说,那时候妻子总是在家休产假, 所以夜里我起来的次数要少得多。等到女儿半岁的时候,妻子也要上班了,我们便只好轮 流执政夜里看护孩子了。而随着女儿的不断长大,她开始在夜间更倾向于依赖妈妈。而每 当我值班的时候,她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抵触情绪。这使得我有时候觉得很恼火,觉得自 己付出劳动,女儿却不接受。但也正是这种碰撞溅出的火花使我对于“为人之父”这个字 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一次在我值班看护女儿的时候,她在睡梦中哭醒了,我抱她起来试图哄她再睡下去。 但没想到的是,不但哄不好,反倒越哄哭得越厉害了。最后还是妻子出来收场。我当时真 的是很恼火,虽然女儿听不懂,但我还是对她大吼大叫了一通。但事情过后我就开始反思。 第一,女儿还小,听不懂我说的话,所以我吼也是没有用的;第二,虽然女儿还小,但她 一定对我的态度有某种察觉,这也许会给她的心灵带来某种伤害;第三,她既然不愿意让 我哄,就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后来在有关文献上也找到了证据),并不表示孩子做错了 什么,所以我发脾气是没有道理的;第四,女儿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只能以哭来表达她 的不舒服或不高兴,她向我表露出来,不管我能不能听懂,都是她对我的一种信任,我如 果这种时候对她发脾气,就是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把她拒之门外,那么她又该去依靠谁呢? 父亲的责任感哪儿去了呢? 经过这一次的小波折,我好像从女儿那里学到了点什么。我学到了为人之父的责任所 包含的真正内容,那就是:从物质方面满足孩子的需要是重要的,但却远远不够,而在精 神方面的理解和爱护才是最重要的。我第一次感觉到女儿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那许许多多 温馨的时刻,更有一副副可以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的良丹妙药。 随着礼良的不断长大,她开始模仿大人的举止和言行。我和妻子约法三章:在孩子面 前不要说脏话或做些粗鲁的举动。以前只听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陪伴女 儿成长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孩子,特别是一个处于礼良这样年龄的孩子,岂不也是 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人的灵魂工程师吗?她虽然还不可能教我们如何做些什么,但她就象 一面镜子,把我们言行举止中丑陋的东西大显在光天化日之下,因此从反面告诉我们什么 是不可以做的。而作为一个父亲,我又更是处在这样一种风口浪尖上,所以我开始觉得女 儿正在成为我最好的老师。 女儿越来越可爱了,当然也越来越调皮了。虽然每到黄昏的时候,她总是更倾向于依 偎在妈妈的怀抱里,但每天我们下班之后从车里出来女儿看到我们时,她心中的喜悦总是 毫无掩饰地写在脸上。而这种时候,当爸爸的我终于可以和当妈妈的妻子处在了同等重要 的位置上:无论是我先接过孩子还是妻子先接过孩子,礼良总是紧紧地搂着我们的脖子, 亲着我们的脸,好像在向我们诉说:你们一走就是一整天,我好想你们啊!我这时候也是 忍不住会高兴得眼圈发湿的,因为孩子是不会撒谎的,她给我们的每一次拥抱和每一个微 笑都是用真情铸成的。 礼良开始长牙了,她总喜欢拿了东西往嘴里塞。当她在地上爬的时候,有些吸尘器都 吸不起来的小碎屑却逃不过她的眼睛。当然,她也总是把从=地上捡起来的碎屑飞快地送 到自己嘴里。如果被姥姥看见了,就要象虎口拔牙一般争取把礼良吃到嘴里的东西给掏出 来。然后姥姥就告诉她说不能吃从地上捡的东西,并轻轻地打她的手表示她犯了错误。很 快,女儿就不再捡了东西往嘴里塞了。虽然她还说不出来,但总要高高地扬起手,“啊啊” 地向大人示意,把她捡到的东西递给我们。有一次她把手放进我的手里,却什么都没有。 我想,这小东西,也开始撒谎了不成?但很快我就发现是我错怪了女儿,虽然她的手里是 空的,并不表示她在撒谎,只是地上的碎屑太小了,她没有捏住而已。 我的感觉再次得到验证:孩子是不会撒谎的!为人之父的我,不又从女儿那里学了些 什么吗? 女儿今天满一周岁了,来为她祝福的朋友们无一不为她的聪明伶俐而赞不绝口。而第 一次为人之父的我,虽然面对的都是熟之不能再熟的朋友,却没用太多的语言来赞美自己 的女儿。女儿成为我的良师,女儿成为我的益友,女儿成为我的挚爱,这些不争的事实, 难道还需要我在别人面前一遍一遍地重复吗? 2000年7月1日 ─────────────────────────────────────── 【漫游世界】 ─────────────────────────────────────── ●魏 吴 小车不倒只管推 看到这个题目,容易使人想起电影《车轮滚滚》。不过电影里的老大爷推着小车是为 了支援前线,是为使命所驱使,并没有许多漫游世界的味道。可那位老大爷又的确去过不 少地方,那一长串被刻在他那根烧火棍上的地名,使他有足够的资本在别人面前大大炫耀 一番,一如当今的游客们拿出一本本相册指给别人看他们曾经到过哪些地方。 有资本总是要炫耀的,就算你只有几颗茴香豆,只要你找对了听众,也是可以如孔乙 己一般向人炫耀一番的。您不信?那就听我慢慢说给您听。 初夏是丹麦最好的季节,往往有阳光普照大地,放眼望去,还能看到一大片绿油油的 田野,很有点春天的味道。要是赶巧了,碰上一大片开满黄花的油菜地,远处一看,不亚 于非洲的大沙漠。要是您运气在好一点,在油菜地的中间还可能看到一簇大树,那不就是 沙漠中的绿洲了嘛!自然是要什么情调有什么情调,还不能说是很美吗? 而丹麦人又是最喜欢这种风景画的,所以丹麦人的假日除了圣诞节以外全部都在春天 到初夏这段时间内,弄得那些工作勤奋的人想干也干不踏实,因为即使您去上班了,别人 都不去,您跟谁去讨论问题?连中午饭都没地儿去吃!所以还不如将就着点儿,在家逗逗 孩子。还没有?那就也学丹麦人,出去旅游,不能再去趣伏礼畅想了,那就到别的地方去 畅想,好比说去大岛(日德兰半岛),那里没什么人烟,畅想不好也没人笑话!不是时下 流行环什么旅行吗?就来个环丹麦旅行也可以了!还别说,一但动了这个念头,还真就蠢 蠢不止了,于是就认真准备起在“贫色”节期间作环丹麦旅行的计划来。 您笑什么?丹麦一块弹丸之地称不上“环”!那您可真错了。这里不仅仅称得上“环”, 而且还可以一环套一环,哪一环出了差错,您的环丹麦旅行就得吃紧! 6月1日是“贫色”节假期的第一天,早晨足足地睡了个懒觉,收拾好行装,略为检 查了一下专车的几大件,觉得可以上路了,我们一行四口便开始了为期五天的环丹麦旅行。 将丹麦的西兰岛和芬茵岛连接起来的大桥(Storebaelt)据说是世界上第二长的吊索 桥,仅次于日本的那座,所以一直想去看看,要不哪天别人问起来,说还从来没见过,该 有多丢份儿。但也只是去年复活节的时候到大桥边上远远地照了几张照片,也可以说是到 此一游了。这次的环丹麦旅行中的第一站,毫无疑问就是那座跨海大桥了。有人说那桥上 不能停,而实际情况是,您不想停也得停:人人都免不了的,要交过桥费!但不管怎么说, 只要能从桥上过去,花点钱也是值的。 以前读毛主席的诗词时有“天堑变通途”的句子,并没有太觉得激动过。这回开车行 进在这座世界第二长的跨海吊索桥上,才真正体会到了毛主席那句诗词的气魄。虽然学车 时教练强调过无数遍“一直朝前方开,不要向两边看”,但花了钱之后过大桥,我怎么也 忍不住要向两边观瞧--车当然还是要朝前方开的--但见得近处一根根如碗口粗的吊索 象站得笔直的哨兵一样,一个个从车的侧前方向我扑来,“唰”的一声从车窗一侧闪过, 然后又斜刺里向后轰然倒下,给人一种非常壮烈的感受。这些吊索向世人展示的又何止是 壮烈啊!它们从第一天上岗开始,一直就这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置自身于风雨雷电 之中,为匆匆而过的人们托起希望。它们是战士,是卫士,也是斗士,它们为人民奋斗终 身。再看远处,海天连一,互为衬托,白云流入大海,浪花飞上天空,我们坐在车里,耳 听车轮压过一道道的里程带,思绪则如同车身一样飞奔于天地之间…… 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车已经驶离跨海大桥,向着丹麦第三大城市、丹麦童话大师安 徒生的故乡欧登塞挺进了。 安徒生故居(H.C.Andersens Hus),从外面观瞧,真的是不怎么起眼。从里面看也 不是特堂皇,大概这与安徒生童年时期很清贫有关系吧。但如果静下心来慢慢欣赏的话, 安徒生故居里面还是很有内容的。既然是故居,当然有介绍安徒生生平事迹的资料,他的 家族,他的成功之路,他的爱恋史。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以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和人物做 成的雕塑和油画,孩子们可以沉浸在里面而忘记了时间。当然,安徒生的诸多作品,以及 世界各种语言的译本,也摆满了好几个玻璃橱窗,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都能为看到自 己国家的译本而欢欣鼓舞一番。不用说,那里也摆着中文版,是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 全集。 欧登塞是美丽的,不仅仅因为那里有安徒生。由于她所处的特殊位置,无论是从日德 兰半岛到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旅行,还是反过来,欧登塞都是一个必经之地,人们总会 因为安徒生的缘故而在欧登塞小歇一下,人们也总会因为欧登塞的缘故而忘不了拜访安徒 生一下。虽然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却都成为安徒生童话得以续写下去的珍贵资料。 安徒生故居不算大,说着说着就到了出口了。出来之后再回头看一眼故居,才发现这 平凡的外表下面包含了多么不平凡的故事啊。但在这里不能逗留太久,路总还得走下去, 只要小车不倒。 离开欧登塞再往西行,很快就上了日德兰半岛了,那里最为著名的恐怕要属积木城了。 但也许它太出名的缘故,几个小时的时间是不够用的,所以我们就在中途的一条小路上拐 了弯--那里有一个天然动物园(Loeveparken),特别以狮子著名。想想当年在非洲看 动物的时候,所有的狮子都是一副懒洋洋的架式,实在配不上“兽中之王”这样一个光荣 称号。所以也就没报太大的希望。然而这一次的狮子可是让我们大饱了一顿眼福,三五成 群地出现了好多群不说,许多狮子还做现场“表演”,抱着一大块血淋淋的骨头架子大嚼 特嚼,就如同电影里看到的一样,两头狮子也会为争夺一块骨头而打得不可开交。 正在为这一次的狮园游览而大叹过隐的时候,忽然看到前方的道路堵塞,等慢慢开到 近前,发现有狮子在过马路,走到路中间的时候还停下来朝车窗里观望一番。那要时平时 在路上发生这么一幕,估计有人会发慌,在狮园里则不必。您完全可以瞪大眼睛和狮子们 相对而视,大不了就是狮子们觉得您实在没什么好看的悻悻而去罢了。然而坐在车里面的 人们却有不一样的感觉,就象千年才有一回一样,看着狮子们走远了,还不想离开,总想 狮子们能再光临一次。 狮子们自然是要再回到马路这边的,只不过和它们相对而视的已经是另外一些面孔了。 如此这般,我们也学着其他游客的样子,又在狮园里转了一圈,试图数清楚一共看到多少 只狮子。但时间不容许我们一遍一遍地数,因为总也数不清,何况天然动物园里还有别的 动物在恭侯我们的光临呢。 在其它的动物园区里面,最值得一提的应该是6月1日刚对游客开放的猿园了。那是 一个新建的园区,四只从非洲运来的猿被派去值班。当然还有许多介绍猿的家族和栖息地 分布情况的图片。而最为让人难以忘怀的应该是那些猿的眼神了:恐怖中透出几分凄惨, 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把我们从非洲弄到丹麦这个鬼地方来干什么?没有了热带的雨林,没 有了它们所熟悉的自然环境,真不知这些猿们如何地度日如年! 作为游客,能看到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动物,也就可以心满意足地离去了。凭着我们 的好运气和移动通讯带来的便利,我们也于最后一刻在积木城附近找到一家还有床位的青 年旅社,为第二天的积木城游览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青年旅社(Vandrerhjem)并不是说只有青年才可以入住,只是这种旅社较之普通旅 馆,设备要简陋一点,价格要合理一点,比较适合青年人没太多钱的特点,所以叫作青年 旅社。但设备简陋也有设备简陋的好处,因为没有那么多厨师来为所有的人做饭,“青年” 们便可以自己料理了,虽然要费点工夫,却于旅行的间隙中加进一些调料。 第二天早晨,吃喝完毕,从旅社买好积木城的门票,一路说笑着就开到了积木城。看 看那排着长队买票的游客,我们事先买好的门票攥在手里也好像格外出彩。当然,进门的 时候门票照样也要收走的,只是比那些排大队的人们快一些罢了。 积木城(Legoland),顾名思义就是用积木搭起来的各种建筑。如果您有时间和兴趣 的话,就可以仔细阅读那些立在积木建筑旁边的说明牌,您就可以发现哪个建筑用了多少 块积木。比如说美国国会山上四大总统的雕塑像,在积木城里就是用几百万块积木块搭起 来的。还有柏林的断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华盛顿的白宫,曼谷的寺庙,雅典的神庙, 每个建筑物都形像逼真;悠闲的大象,狂奔的雄师,觅食的斑马,戏水的丹顶鹤,每个动 物都栩栩如生;伦敦的希斯罗机场,鹿特丹的油码头,哥本哈根的新港,每个景点都动中 有静,操作有条有理;……行走在积木城里,就如同行走在世界不同的角落里,每个积木 形像都是仿照原物按一定比例搭成的,绝对可以以假乱真。当然,从游览观光的角度出发, 您最好先排队去坐上一趟用积木搭成的小火车,好对什么地方有什么积木形像有个总体的 印象。 积木城同时也是一个游乐场,有飞奔的龙舟,有平稳的小船,有高架的大篷车,有穿 行于丛林动物之间的小越野车。如果您要是运气也好的话,还可以欣赏到水平很高的带故 事情节的跳水表演。要是赶上天不暖和,您也许还会为那些演员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毕 竟从十来米高地的城堡上一遍一遍地跳进冰冷的护城河里,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如果您想照个像留念的话,一定别忘了在墙上用积木搭出您的名字和您一起照 个像。还有专门供游客购买积木的商店以及讲解积木城发展历史的博物馆等。当您游览完 毕走出积木城再回头观瞧的时候,您还会发现,原来积木城的城门也酷似用积木搭起来的, 所以您也许又要把相机拿出来了。 离开积木城,我们又继续北上,下一个目标是椰丝波花园(Jesperhus Blomsterparken)。 那可是一个真正的花园,其中的主要景点都是用各种各样的花做成的花塑。 不过,我们在去椰丝波花园之前先去参观了位于纽考丙(Nykoebing)市的、著名的 爷大定理(Janteloven)发明者的故居。那座房子现在已经派了别的用场,但一块用生铁 做成的爷大定理牌以及发明者的铁像依然悬挂在那所房子的墙上,有心而来的游客依稀可 以辨别那爷大定理的真迹。我们在纽考丙市中心略微转了一下,发现在许多商店的进门出 都悬挂着那十条著名的爷大定理。定理虽然有十条,但基本内涵只有一条,那就是:不要 以为你会比我强。 了却了这一多年的宿愿,我们这才驱车前去椰丝波花园。从正门进去,首先看到的便 是一只开屏的孔雀花塑,那只孔雀如此之大,除非在空中摄影,否则是很难把整只孔雀收 入镜头的。再往里走,陆陆续续地还能看到鳄鱼、青蛙、长胫鹿、蛇、汽车、蝴蝶、安徒 生故居、老母鸡和小鸡、茶壶和茶杯、蘑菇等许多形像逼真、栩栩如生的花塑。当然,除 了这些花塑以外,椰丝波花园里还有热带植物馆、动物馆、蝴蝶馆以及园林造型和各种小 游乐项目。坐上花园里的花车,可以绕花园走一圈,尽情浏览花园里的一草一木。 结束了椰丝波花园的游览,我们又继续向日德兰半岛的最北端挺进。在离着那个叫做 斯盖恩(Skagen)的尖角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号称欧洲第一大的水族博物馆(Nordsoemuseet)。 但是在从椰丝波花园开往水族馆的路上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 那天的天气很好,有风吹也有日晒,走路多了就想着吃点能降温的东西。当我们行进 到一个叫做维司徒普(Vidstrup)的小镇上时,一家有冰激淋卖的小店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于是我们停下来去买吃的。那店里货物还挺齐全,不但有冰激淋,还有冰茶和冰啤酒。当 然冰茶比冰激淋和冰啤酒更适合我们。买了许多东西回到车旁时,下意识地扫了一眼车轮。 这一扫不要紧,轮胎瘪了!身上那点热乎劲全消了,还用喝什么冰茶冰啤酒呀!! 必须承认,虽然我开的是部老车,但从来还没让我难堪过,所以也就从来没有实习过 修车这行当,哪怕是换车轮这样最简单的事情。而更为糟糕的是,那个储备在后备箱里的 车轮已有很久没检查过气压了! 不管怎么说吧,这回是必须面对现实了:从零做起。看到从我们刚买了东西的商店里 出来一个老乡,就把轮胎瘪了的事情跟他讲。他是个明白人,说:这不太好。我问他附近 有没有修车行,他几乎还没听完我的问题,就已经开始摇头了。我又问他附近有没有加油 站,他也是马上摇头。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他问我有没有备用车轮。我说有个小的在 后备箱里,但我从来没干过换车轮的事情,他说“那我们现在就试试看”。看起来他是真 要帮我们的忙了,就看他那身工作服吧,好像就专门是为我们准备的,我心里一下子踏实 了许多。再看他那麻利劲儿,接过我递给他的工具,人已经钻到车底下去了。几分钟的时 间,车轮就换好了。我赶紧向他说明我们可以付给他点钱作为答谢,但他摆手谢绝。最后 我只好把准备好的一捆啤酒硬塞到他的手里,他匆匆离去。我大受感动,原来丹麦也是有 雷锋的! 车修好了,我们又可以继续上路了。虽然换上的车轮小了些,运行时速也不能超过80 公里,但只要小车不倒,我们就可以一直往前推进,速度慢一点没关系,顶多就是路上的 时间多一点。就这样,我们把一大串汽车压在后面,悠哉悠哉地以70多公里的时速向北 继续推进。 开到水族馆,下来检查了一下小轱轳,没问题!首战告捷。 水族博物馆里有一个巨大的玻璃水池,有三层楼那么高,的确非常壮观。同一个水池 可以从不同的楼层观看,里面的鱼群游来游去,的确有点进入了海底世界的感觉。说它是 欧洲第一大,应该说是名副其实。大概是期望值太高地缘故,我们在二层看完了,又去一 层看,一层看完了又上三层,但看来看去总是同一个欧洲第一大,除此之外就没有太多值 得玄耀的了。当然,在博物馆的另一头,还有一个很大的海狮馆,游客可以从侧面的玻璃 窗里观看海狮们的表演,也可以从上面看。但也许是那天天气太好的缘故,几乎所有的海 狮都浮上水面,三两成群地躺在一块块大石头上晒肚皮,让人忍不住要捧腹。 从水族馆到斯盖恩(Skagen)约有50公里的距离,我们开着换了小轱轳的车, 一路上不敢松懈。在斯盖恩的新城与老城之间的一家青年旅社安顿好,吃饭完毕,正好到 了日落的时候。于是又开着我们的小轱轳车去斯盖恩老城看日落。 那天虽然天气不错,但到了日落的时候,海风劲吹,人们在等待日落的时候,要么躲 进汽车里观瞧,要么就得使劲把头缩进夹克里。那些在瑟瑟寒风大嚼冰激淋的人们,则有 点美丽动(冻)人的味道了。其实最美的还是当太阳将落未落时,过往的船只从红太阳眼 前穿过,一如月亮里的吴刚捧出桂花酒那样令人遐想。日落本身当然也是很美的,红太阳 先是不动声色地慢慢向着海水坠落,在接触海平面的一刹那,红太阳象触电一般地往上反 弹一下,然后便很快地被大海吞没了。日落之后的远方,晚霞依然俏丽。 又到了早晨,我们吃过早饭,穿过斯盖恩新城,向着最北端的两海会聚处推进。因为 车上装了个小轱轳的缘故,总免不了有一种危机感,好像在开车过程中主要的精力不是用 在看路上,而是用在听是否有异常声音上。真担心再有一个车轮捣乱该怎么办。 就如同“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能站到那个两海相聚的尖尖角上去体 验一下两个海流的区别。而最为有趣的是,您可以把左脚踩在斯盖耶阿克(Skagerrak) 海的海水里,同时把右脚踩在凯特盖特(Kattegat)海的海水里,去感受一下两个海的区 别。但我想更有意思的也许是在白浪滔天的气候下人们该如何划分这两个海的界线。 从日德兰半岛的最北头南下,穿过奥尔堡海峡,向奥胡斯推进的途中有一个位于阿纳 斯(Randers)的热带雨林(Regnskov)博物馆。由于它名声在外,我们便也顺路浏览了 一下。但在那里,除了在空气中生长的土豆之外,别的就没什么好玄耀的了。再加上小轱 轳给我们带来的后顾之忧,我们便继续向奥胡斯推进。 奥胡斯是丹麦的第二大城市,但是把我们吸引过来的却是位于奥胡斯的老城(Den Gamle By),号称是欧洲最古老、内容最丰富的古城市文化博物馆。那里保留着75座来 自丹麦各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房子,有邮局,有酒吧,有港口,有自行车修理铺,有厕所, 有厨房,有客厅,有花园,全都保持当初的风貌,很有观赏和研究价值。 从奥胡斯出发,绕过奥胡斯湾,便到达了一个叫做埃波勒曹夫特(Ebeltoft)的地方。 如果您打开丹麦地图,这个小城就位于那个大鼻子的鼻子尖的那滴清鼻涕的位置上。从那 里坐船可以直达西兰岛的敖泽(Odde)。从那里沿着21号公路便可以到达奥斯基勒 (Roskilde),在那里最为著名的是奥斯基勒大教堂(Domkirke)。在这座教堂里,安葬 著38位丹麦国王和王后,非常有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大教堂本身也是一座非常漂亮且 又壮观宏伟的建筑。 小车到这里已经推得差不多了。在五天的时间,足迹遍布丹麦的大江南北,行程一千 二百公里,而最为让人提心吊胆的是一个小轱轳跟着三个大轱轳也跑了600多公里,充 分体现了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敬业精神。特此说与各位听听,全当是几颗可以下酒的茴香豆 吧。 ─────────────────────────────────────── 【幽而默之】 ─────────────────────────────────────── ●罔 民 我也是 日本的新首相森喜郎最痛恨英语。当他要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会晤时,他的顾问建议他 对克林顿说一句问候语“你好吗?”(How are you?) 那么按照常规克林顿应该回答“我 很好。你呢?”(I'm fine. And you?) 那么森喜郎首相只需要再说三个字就行了:“我 也是。”(Me too) 这样也就足够好了,之后的一切都可以由翻译来帮忙了。可是森喜郎 首相在说这两个简单句子的时候还是犯了错误,所以实际的对话变成这样了: 森喜郎:“你是谁?”(Who are you?) 克林顿略微一愣,但还是微笑着用幽默回答了首相先生:“我是希拉瑞的丈夫。” 森喜郎:“我也是。” 克林顿:“……?” ─────────────────────────────────────── ─────────────────────────────────────── ☆☆☆☆☆☆☆☆☆☆☆☆☆☆☆☆☆☆☆☆☆☆☆☆ ☆                      ☆   ☆      《美人鱼》杂志电邮版      ☆   ☆    刊载留学生自己创作或编译的作品 ☆   ☆    以及其它报刊中的个别精采片段    ☆ ☆ 欢迎投稿·欢迎各种建议      ☆ ☆                      ☆ ☆☆☆☆☆☆☆☆☆☆☆☆☆☆☆☆☆☆☆☆☆☆☆☆ ☆                      ☆   ☆     编辑出版:《美人鱼》杂志社    ☆ ☆ 国际统一刊号 (ISSN):1398-179X    ☆     ☆ 订阅地址:E-mail: meirenyu@image.dk   ☆ ☆ 网上取阅:http://www.image.dk/~meirenyu ☆ ☆                      ☆ ☆☆☆☆☆☆☆☆☆☆☆☆☆☆☆☆☆☆☆☆☆☆☆☆ ☆                      ☆    ☆      本期责任编辑:孙少波      ☆   ☆ (E-mail: Shaobo.Sun@hardworking.dk) ☆ ☆                      ☆    ☆        本期编辑:         ☆ ☆     李庆峰·王华胜·吉健康      ☆ ☆     刘风海·庹旌生·张志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