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增│ │ 23    ♀♀ 桃 红 满 天 下 ♂♂       │ │   期   ≈≈≈≈≈≈≈≈≈≈≈≈≈≈≈    刊  │ │        人文主义/无神论专辑(一)        │ │                             │ │  2000年7月18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编者按:本期增刊希望增进以下几方面的讨论:宗教的起源如何? 人文主义与宗教的关系如何?基督教是否是社会伦理的最佳基础?人 文主义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何种借鉴?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 参阅附录的书目】 ──────────────────────────────             本 期 目 录 ────────────────────────────── ① 人文主义的历史演变 ② 人文主义基本原则   人文主义对于世界的初步认识   人文主义对于社会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 罗素:宗教对文明做出过有用的贡献吗? ④ 邪教举例:统一教 附:网站与阅读书目推荐 ────────────────────────────── ◆         人文主义的历史演变             ·二 言·   人文主义一词来自拉丁语的 humanus,意为“以人为中心”,与 基督教以上帝为中心的神权主义相对立。但人文主义发展至今,已经 不仅仅与基督教对立,而是反对任何以神为中心或者出发点的人生与 哲学态度。   人文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四世纪的法国,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第一 次顶峰。当时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所有的智慧和文化成就都属于人类 的创造,而非来自神的谕示,现世的苦难也不是通往永久天堂的入门 券,因为天堂本来就是人类想象的产物。人文主义在意大利兴起时, 强调研究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比特拉克以及思想 家洛伦佐·瓦拉、马斯里奥·费奇诺和乔万尼·彼可·德·米兰多拉。 1458年,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基督教学者爱涅亚·西尔维奥· 彼克洛米西成为教皇皮埃斯二世,标志着人文主义运动正式形成。文 艺复兴的宗旨在于冲破神权的桎梏,人文主义正是这种进步的推动力。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和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提倡将基督教信仰和 古典文化相结合,鼓励新知识的传播,“基督教人文主义”开始形成。 在这期间,荷兰学者伊拉斯莫重新编辑了《新约》,强调人的行为的 重要性,给圣经添上了人文主义色彩,并为宗教改良运动提供了理论 基础。印刷业的发展使R·爱斯丁等人文主义者的著作广为传播。   文艺复兴之后,中世纪基督教会对于异己思想的管制逐渐松弛, 有关哲学、科学和社会研究的著作在宽松的环境下大量涌现。人们再 也无需从经书中寻求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答,这为科学的发展 消除了巨大障碍,培根、哥白尼和加利略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 文学与艺术创作开始从圣经形象转向对世俗生活与情感的关注,但丁 的《神曲》发出了反叛的呐喊,莎士比亚戏剧则标志着转型的完成。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迎来了人文主义运动的第二个高潮。一如文 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也在于强调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是人类智慧的 贡献,而非上帝的作用。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对神创论造成了巨大冲 击,将科学与宗教从分化与脱离推向对立。尼采关于“上帝已经死亡” 的宣言揭穿了基督教的虚设性,二十世纪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 宗教的道德主宰地位有着摧枯拉朽的震撼,物理学与化学有关物质成 份的相同性使人类彻底摆脱了上帝,完成了对自然的回归。   二十世纪的人文主义运动经历了新的转折,与宗教走向了完全的 对立面。“科学人文主义”不再被动地对宗教加以回避,而是积极地 对神加以否定,无神论成为人文主义的首要原则。自然科学研究所持 的价值中立原则也被引入社会科学,使知识追求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在文学艺术方面,对“罪恶”的愧疚(如左拉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 过渡到完全客观中立的描述(如德雷萨和H.G.威尔斯),人物塑 造也不再呈现善与恶的简单二分。 ────────────────────────────── 【以下材料选自美国人文学会(American Humanist Association)的 出版物,由原美国科学教育中心董事会成员、美国人文学会总干事弗 里德里克·爱德华(Frederick Edwords)起草。  二言 翻译】 ◆         人文主义基本原则 1.人类是个人的组合,我们愿意探索、挑战、怀疑和质疑每一领域 的思想。对于每一声明或者断言,我们必须在做出调查之后才能决定 自己是否同意。如果一套信条不能说服我们,我们拒绝对此表示遵循。 我们对自己的决定和信念表示负责。这种自由探索的精神激发着新知 识和看待世界和生活的新态度的产生。一失去这种精神,我们将陷于 无知,从而无法改善自己的处境。 2.理智是决定的基础,因为没有理智的行为无助于实现目标,甚至 会适得其反。我们发现,理智受到抛弃时,就无从分辨不同意见。我 们承认,任意的信仰、权威、神谕、宗教经验和各种另类意识状态也 能给予人信念,但我们发现,把理智与意识和积累的知识相结合,可 以为我们的认识和抉择提供最佳指导。 3.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基于意识所能感觉到和头脑所能理解到的一切。 任何有道理的事物必须能够被人理解,否则就不能成为我们决定和行 动的基础。据说在人的感觉之外有着先验性的感知或者直觉,但它们 不能具体地被我们把握住,因此对我们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人们往往 通过“顿悟”和抛弃理智来接受这些先验性或者宗教性的“知识”, 但我们不接受这种途径,因为这种带有极强任意性的“顿悟”没有任 何事实基础。进一步说,没有任何合理的办法去检测那些先验性或者 宗教性的“知识”,或者去理解那些不可被理解之物。因此,我们坚 定地认为,只有那些能够被人理解和证实的东西才属于“知识”的范 畴。 4.虽然我们遵循知识的严格定义,但我们并不试图否定知识可以来 自各种源泉。直觉、情感、预感、猜疑和灵感往往也是新途径、新方 法、新发现和新信息的良好来源,我们也不贬低来源于宗教经验和其 它另类意识状态或者感情的思维,但我们认为事实是决定这些思维是 否能够成为知识的唯一途径。 5.人类的知识并不完善,我们承认人类意识和理智在检验知识方面 也存在缺陷,所以由此而获得的对世界的认识和相应的科学结论并不 代表着终极真理。我们对于道德选择和社会政策的态度也是如此。知 识具有不完善性和非终极性,它必须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条件下受到持 续修正。   许多人也许认为,上述立场并不坚固,不足以成为某种哲学的基 础。然而,由于它诚实地面对世界,我们认为它是最坚固的基础。有 些人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建筑在某些超现实或者先验性的“现实”上, 试图借此来获取更大程度的安全感,但这种努力只会造成对世界的幻 觉,而当这些幻觉成为行为和社会政策的基础时,错误随之而生。人 文主义者希望避免这些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生活,勇于承担 这种诚实途径所伴随的艰苦工作。为了建立对世界的理解,为了解决 一直困扰着人类的种种问题,我们放弃简单化的思维体系所提供的种 种便利,选择了艰苦的探索。 6.我们坚持认为,人的价值体现在生活中,不相信所谓的灵魂不死。 我们的伦理观念、目标和追求只与我们所处和所感知的现实世界有关, 现实世界也决定了我们价值观的范畴。如果我们不采取这种态度,即 如果把价值观放入一个超出现实的期望性范畴里,我们就会丧失真正 的追求,或者将人类的需求和与此大不相同的非人类需求联系起来。 我们决不放弃现实世界里合乎伦理的美好生活,除非有事实证据表明: 在其它地方存在着一种可以令我们转移注意力的“另一种生活”,而 这“另一种生活”与现世有着某种联系和共同点。 7.我们的伦理和理想基于人的需求,而非所谓的神或者先验性实体 或力量的需求。我们以行为对人的影响来判定其价值,而人包括本人、 家庭、社会和世界。即使发现有超自然的力量存在,而我们必须对这 种力量做出反应时,我们也以它与人类的关系来决定自己该做出何种 反应。我们之所以持这种态度,是因为任何哲学和宗教都是人为创造 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类目光的偏性。人类目光使我们在了解世 界时,总局限于人的方法中,把动力局限于人的欲望和追求。 8.我们的伦理处于一种现实的范围内,而非理想的范围内。虽然伦 理本身是一种理想,但理想只能作为生活的指导。这就是我们反对将 道理体系绝对化,而无视世界的非理想化。我们反对将理想化的道德 价值强加给世界。我们承认,冲突与道德困境经常产生,而且它们不 可能用简单的办法来加以解决。我们需要努力搜集和思考所能够得到 的信息,审时度势,权衡各种途径的利弊,才能够做出合乎道义的决 定。力图在生活中提倡美好,或者知道那些选择是美好的,并非易事, 因此当我们宣称以人文主义为伦理基础时,我们就表示愿意在一个复 杂的世界里,承担起有道义的生活所必需的艰苦思考与工作。 ◆        人文主义对世界的初步认识 1.人类生活的地球围绕着一颗中型的星球(即太阳)旋转,而太阳 位于一个中型的银河系的边缘。这个银河系和其它十九个银河系一起, 构成了一个大银河系。这个大银河系是不断扩展的宇宙的一部分。宇 宙主要是寒冷黑暗的空间,包括与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相仿的其它几千 亿个星系。地球上的生命种类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而地球在我们整 个银河系里也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因此,人类的存在只是一幅大图 景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不赞同宗教人士在缺乏直接证据下所持有的 看法,即认为宇宙或者某种创世力量关注着我们的生活或未来。从各 方面来说,似乎更有理由说明,只有人类关注着自身的利益。 2.人类与其它生物体并非完全不同,也不是某种既定计划下发展的 终极产物。已经有证据表明,人与其它生物都是由同样的成份组成, 而且也受制于同样的自然压力。所有生物和其它非生物一样,由同样 的基本要素和同样的原子组成,原子由更小的微粒组成,而这些微粒 在成为世界组成部分之前,已经在其它场合有过无数次经历。人类是 漫长的自然演变的产物之一,但并非唯一产物。持续的变化影响着我 们和其它生物体,影响着宇宙,这一切无始无终。 3.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人的精神能够与人脑分开,人脑是人体的 一部分。有关个性的知识表明,个性会随着疾病、体伤和死亡而发生 变化。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使我们相信,人体死亡后还会有“灵魂” 存在。 4.决定我们价值观的基本动力来自我们的生物因素以及早期经历, 因为我们的价值观为自己的需求、兴趣和欲望所决定,而这些需求、 兴趣与欲望与我们生物体的生存有关。由于人类生活在同一星球上, 有着同样的需求、兴趣和欲望,因此我们能够在基本价值观上达成共 识。   人类一旦对基本需求、动力和特性取得足够了解,理智一旦被用 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发展人的能力以后,就有可能建立起一套科学 的伦理体系。但在目前,人类的伦理、法律、社会体制和宗教只是摸 索更美好生活的尝试性努力。 5.当人们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能够自由地思想,自 由地发言,自由地各尽其能,自由地在提倡自由的社会环境下行事时, 就能够带来很多有益的发现,从而增进人类的自我了解,建立更好的 法律和社会体系,也就是说向美好生活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      人文主义对于社会政策的基本立场 1.作为人文主义者,我们力主自由探索,承认和提倡自由社会体系 所具有的价值,我们鼓励给予每个人最大限度的个人自治权。我们支 持宗教自由、政教分离、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和结合自由(包 括性生活方式的自由,结婚和离婚自由,以及建立另类家庭结构的自 由)、生育权和流产权,以及安乐死的权利。 2.作为人文主义者,我们认识到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有效的社会 机构提供保护和限制,我们支持那些保护无辜者、惩罚有罪者和为贫 困者提供生存条件的法律。我们希望司法制度迅速而公平,即具有威 慑性,又注意到惩罚只是促人改良。然而,并非所有的犯罪和争执必 须通过法庭解决,各方都能够接受的调停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我 们对此表示支持。 3.作为人文主义者,我们认为一个人不管处于何种社会阶层,都能 够有所作为,因此我们鼓励参政民主的扩大,以使权力分散,使更多 的人参与决策。我们希望人们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机关和政府 部门有更多的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反对任何以种族、国籍、 肤色、性别、性倾向、年龄、政见、宗教和哲学为由而引起的歧视。 我们全力支持经济生活中的机会平等,支持大众教育。 4.作为人文主义者,我们看到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星球上,我们坚 持当今有关全球意识的趋势。我们意识到,有效的生态项目必须基于 国际合作。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国际谈判才能达成裁军协议,才能使全 球避免核战争与生物战争。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全球进行人口控制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人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承认国际交流和信息 交流的重要性,而这种交流可以涉及到政治意见、意识形态或者有关 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各方面。 5.作为人文主义者,我们珍视人的创造力和理智,也目睹了科学技 术的造益,我们愿意全力投入周围的科技发展中。对于生物技术、能 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革命,我们非但不感到恐惧,而且为之欢 欣鼓舞。我们认为,试图阻止这些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对它们起任何阻 碍作用,因为这种努力只会使那些掌握了这些技术的国家为自己图谋。 为了在道义上行使我们对于新技术的影响,我们必须参与这场已经到 来的革命。 6.作为人文主义者,我们将生命和人类历史看成是某种探险,我们 不停地探索新世界,发现新事物,创造新的艺术,寻求解决老问题的 新办法,经历新的感受。我们有时感觉到自己受到这种追求的驱使, 而参与这种追求不仅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而且使有益的新发现成为 可能。我们总是心怀目标,永无止境地进行追求。 ────────────────────────────── ◆       宗教对文明做出过有用的贡献吗?            ·伯特兰·罗素·             ·二言 翻译·       我对宗教抱有卢克莱修式的态度,认为它是由恐惧滋生出来的疾 病,是人类不可言状的苦难的来源之一。当然,我也承认,宗教曾经 对文明做出过一些贡献。早远年代,宗教帮助人们设立了日历,使埃 及的神职人员能够仔细地记录日蚀,以便做出准确的预测。我不否认 对于这两项贡献,但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宗教的其它贡献。   在当今社会,宗教这个词的应用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严谨。有些人 在极端的新教的影响下,把任何涉及到道义或者宇宙观的个人信仰都 称为宗教,但这种用法极其违背历史常识。   宗教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教会的产生也许应该归功于那些具有 强烈个人信念的教导者,但这些教导者对于他们所创立的教会只造成 了非常有限的影响,而那些笃信者众多的地区却一直受到教会的巨大 影响。就拿西方人最感兴趣的基督教来说,基督在福音书中的教诲与 基督教伦理之间的关系令人惊奇地微小。无论从社会还是从历史的角 度来看,基督教的最重要之处并不在于基督,而在于教会,因此如果 要把基督教当作一种社会力量来判定其价值,我们并不能以福音书为 主要依据。基督说:你要把所有的财物施舍给穷人,你不能参与争斗, 你不应该去教堂,你不应该惩罚通奸的人。然而,天主教和新教教会 从来没有遵循过这些教诲。方济各派的一些教徒确实试图教导人们要 安于贫穷,但他们受到了教皇的谴责,相应的教诲也被指责为异端。 再举个例子,就拿“不要对别人做出评判,因为你自己也会受到评判” 来说,它究竟对于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和美国的三K党施加过什么影 响?   基督教和其它宗教有着相通之处。佛是慈爱而明慧的,他临死前 还笑弟子们以为他会长生不死,但是佛教──特别是现在盛行于西藏 的那种──则是极端僵化、暴虐和冷酷的象征。   教会和创立者之间的这种差异并不令人惊奇。只要人们认为绝对 真理只包含在某一个人的言语里,那就会有一帮专家试图诠释他说过 的每一句话,而这些专家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某种权利,因为只有他 们掌握着通往真理的钥匙。他们象其他特权阶级一样,利用手中的权 力来为自己牟利。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比其他特权阶级更可鄙, 因为他们垄断了对永恒不变的真理的诠释权,而这种所谓的真理一旦 得到完美的表达后,必然成为知识和道德进步的障碍。教会反对加利 略和达尔文,现在又开始反对弗洛伊德。鼎盛时期的教会在反对知识 发展与传播方面曾经走得更远。大格雷高利教皇曾经致信一位天主教 主教,他在信的开头写道:“我收到一份足以令我双颊发热的报告, 据说你在教一些没有资格的人识字。”受到教皇的这番警告,这位主 教不得不停止那份罪恶的劳作,致使拉丁文化推迟到了文艺复兴时期 才得以重新发扬光大。   宗教的害处不仅表现在对知识的反对上,也表现在道德方面,因 为它所教导的伦理法则并不利于人们追求快乐。几年前,针对皇室的 私有财产权是否应该被废除一事,德国举办过一次民意测验。德国教 会却发表公开声明,声称剥夺皇室的财产有悖基督教的教诲。众所周 知,教会在反对废除奴隶制方面,真可谓负隅顽抗。除了极少数事例 外,它现在仍然反对财富均等等措施,教皇就曾经公开谴责过社会主 义。 ● 基督教与性                    基督教的最糟糕之处表现在它对性所持的态度上──这种态度之 不合情理,令人毛骨悚然,人类文明史中只有罗马帝国在衰亡之时所 表现出的那种腐朽能与之相比。我们时常听一些人说,基督教提高了 妇女的社会地位,这简直是令人咋舌的弥天大谎。当妇女被告知不得 违犯一切僵化的既定道德准则时,她们的社会地位从何谈起。僧侣们 总是把女人当作祸水,指责她们是罪恶欲望的主要来源。教堂一贯持 定,处贞是至高无上的,但一个人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欲,那么婚 姻不外是一条出路。“如果受不了欲望的煎熬,那就结婚吧。”圣保 罗就这么说过。他们用婚姻将男女两方锁住,并且剔除一切有关情爱 艺术的知识,使性爱几乎与快感断绝,剩下的只有无尽的苦痛。他们 反对节育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如果一个女人每年必须生育一个孩子 的话,婚姻生活就不应该给她带来什么乐趣,因此节育理应受到反对。     基督教伦理中所充斥的原罪概念造成了非同小可的危害,因为人 们往往把这些原罪看成是他们暴虐倾向的一种合理而高尚的发泄。比 如拿预防梅毒来说,我们都知道只要事先采取防卫措施,患病的机率 微乎其微。然而,基督徒们反对这方面的知识传播,因为他们认为罪 人应该得到惩罚。他们对此的看法如此坚定,以至于认为罪人的妻子 儿女也应该受到惩罚。如果不是基督徒们想看到罪人的子女受到惩罚 的话,这世上不会有那么多从母体感染性病的婴儿出生。我实在不理 解促成这种大难的教义对道德有何正面的影响。      基督教对人类幸福的危险之处不仅表现在它对性行为的看法上, 也表现在他对传播性知识的看法上。任何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考虑过这 个问题的人都会看到,正统的基督教试图让年轻人避开一切有关性的 讨论,但其结果只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因为他们只能通过 “不良”谈话来获取性知识,并错误地认为性不但肮脏,而且应该受 到鄙视。我认为没有一种知识是不应该获得的,我们不应该让年龄来 局限对知识的追求,而这一点在有关性知识的传播方面更是如此。当 一个人对某项行为一无所知时,他更可能采取一些不明智的行动。同 样,一个人仅仅因为对性怀有好奇心,就被认定是一种罪恶,这简直 是可笑之极。        每个男孩都对火车感兴趣。如果我们声称他对火车的兴趣是一种 罪恶,如果每次当他乘坐火车或在火车站时,我们把他的双眼蒙住, 如果我们在他的面前绝对不提“火车”这个词,或者把他乘坐的交通 工具当成一种不可知解的谜,那么其结果必然是:他不仅不会对火车 失去兴趣,而且会培养起一种异乎寻常的好奇,但同时又带有深刻的 负罪感,因为我们认定他的这种兴趣是不良的。任何一个心智灵活的 男孩都会因此而患上或强或弱的神经衰弱。有关性的知识也会造成类 似的后果,但由于性比火车更引人入胜,所以后果更为严重。由于在 年轻时候,性是一个禁忌话题,因此每个成年的基督徒在这方面多多 少少有点神经不正常,而人为强栽的原罪之感造成了他们后来生活中 的一切冷酷、胆怯和愚蠢。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禁止孩子得到任何一方 面的知识,不管是有关性或者其它事物。如果我们没有把性融入早期 教育的日程,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有一个理智的人口;如果我们允许 教堂控制教育政策的话,我们永远也看不到明朗的那一天。     撇开上面一些琐碎的质疑不谈,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想 接受基督教的基本教义,那么我们必须首先在伦理上先经历一番大大 的变态。教会总是说:上帝创造了一切,上帝无所不在,并且永远良 善。既然上帝在创造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预测到了人间日后所有的 苦难和痛楚,那么他就应该为这一切负责,虽然这个假想首先是错误 的:原罪并没有促使洪水决堤,火山爆发。即使这一切灾难是原罪促 成的,那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我确定我那个即将出生的儿子将 来肯定会成为一个杀人狂,那么他日后犯罪,我就应该为这些罪行负 责。当上帝事先预测到人类以后的罪恶时,那么他在创造人类时,就 明显地应该为这些罪恶负责。基督徒们常用的辩白是:受苦受难是一 个净化的过程,因此谈得上是一件好事。然而,这个论点只是在为暴 虐倾向和行为辩解,在很多情况下根本站不住脚。我愿意陪同任何一 名基督徒去医院的儿童病房看看,让他亲眼了解一下这些不幸的儿童 所经受的折磨,看看他还能不能固执地认为这些儿童的受苦是灵魂 “净化”所需的考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固执己见,那么他 首先必须有一付铁石心肠。简而言之,他必须变得象他所信奉的上帝 那样冷酷无情。如果他总想为苦难或悲惨找出一些托辞的话,如果他 认为这一切苦难都是良好结局的必要前提的话,那么他的伦理观念肯 定已经很成问题了。 ● 对宗教的反对   对宗教的反对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来自知识,另一个来自道 德。知识方面的反对指出,没有理由相信任何宗教所宣扬的一切都是 真的;道德方面的反对认为,宗教产生于人类的早期,而那时的人比 现在要残暴得多,曾经犯下很多暴行,但他们的意识却无法超越自己 所处的现实。   让我们先谈一下知识对宗教的反对。现在似乎有一种看法,认为 宗教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是否真实,而在于它是否有用。然而,真实 性和有用性大有关系。如果我们信仰基督教,那么我们对善的理解就 会有别于非基督徒。在基督教徒眼里有用的东西,对其他人来说也许 是有害的。再者,如果只是毫不思考地信奉那些教旨,全然不顾是否 有证据证明其存在,这种态度会使人对证据怀有敌意,从而无视那些 与偏见相冲突的事实。   人需要抱有某种科学的诚实态度,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有责任毫 无疑问地去信奉,那么他就无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如果我们不探求宗 教的真实性,那就无法说明它是否有用。对于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 教徒来说,有关宗教真实性的最基本问题在于上帝是否存在。在宗教 的鼎盛时期,“上帝”有着完全明确的定义,但在理性主义的冲击下, 这个词日显苍白。现在如果有人自称信仰上帝,我们很难看出他确切 指的是什么。比如马修·阿诺德对上帝的定义是:“一个决定正义但 不属于我们的力量。”也许我们还应该使这个定义更模糊一些,扪心 自问一下:除了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各怀目的之外,是否有证据表 明宇宙有着其它目的?   一般信仰宗教的人会粗略地说:“我与一些朋友一样,有着惊人 的智慧与美德。如果这些智慧和美德的获得纯属机遇的话,实在不可 思议,因此肯定存在着某种在智慧和美德上与我们至少同样高等的实 体,是他驱动了某种机械,造就了我们。”老实说,这番话对他们来 说或许言之有理,但却无法说服我。宇宙浩瀚无穷,如果我们相信爱 丁顿所言,那么人类也许是宇宙中智慧最高的实体。但如果你把世上 的一切与构成智慧生命的物质相比,你就会发现后者对于前者来说, 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因此,即使机遇不大可能随意选择某些原 子来构成智慧生命的有机物,在广阔的宇宙中也有可能找到与我们类 似的生命。   回过头来说,即使当今世界是造物主浩荡工程的巅峰,我们也看 不出这一切有何伟大之处。当然,许多神灵比我要伟大得多,而且我 不可能完全懂得如何欣赏超越我自身的那种伟大,但即使做出了这番 让步,我还是觉得无所不能的上帝在漫长的时间里应该创造出一个比 现在美好得多的世界。然而,即便如此,它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地 球不会总是适合人类居住,人类消亡的一天终将会来到。如果神创造 了一切,那么它就不应该选择我们的星球。但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 这一切还是迟早要停止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令人信服地指出,宇宙正 在走向消亡,最终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当然,我们可以大言不惭地说, 当这一切消亡时,上帝又会重新开动机器,但这种说法只是基于宗教 信仰,而非科学根据。科学根据表明,地球走过了漫漫岁月,才发展 至今天这样的可悲状态,而这种状态还将持续下去,直到宇宙消亡为 止。如果这就是创世的目的所在,那么这种目的对我来说毫无吸引力。 因此,我没有理由相信任何上帝的存在,不管它是多么模糊稀薄。我 这里用的是老式的形而上学的论调,因为那些宗教人士就是这么跟我 辩论的。 ● 灵魂与不朽   基督教非常重视个人的灵魂,这种重视对于基督教社区的伦理有 着深远的影响。这种教条的由来与提倡清心寡欲的斯噶特派的起源有 着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在对政治感到绝望的族群中产生。一个品行正 派而又有毅力的人总想做些好事,但当他发现自己在政治上无能为力 因而无法对外界施加任何影响时,无奈之下就会收心敛性,只想好好 做人,这就是基督徒的早期经历。有关个人圣洁性的概念就是从这番 经历中得来,但这种圣洁与善行已经完全脱节,因为行为上很无能的 人也可以获得这种圣洁,而具有社会意义的善良美德已经被排除在基 督教的伦理之外。基督徒至今认为通奸比政客受贿更加罪恶,尽管后 者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前者大一千倍。从宗教绘画中可以看出,中世纪 对于美德的定义不仅非常空洞无味,而且脆弱缠绵。最良善的人往往 是那些归隐的居士,而象圣路易斯那样的所谓圣人也只是把生命浪费 在与土耳其人的战争上。教会从来不把那些在财政、行政和司法改革 方面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立为圣人,因为这些贡献在他们眼里微不足 道。我不相信哪位被教会称为圣人的人在促进公共利益方面做出过杰 出贡献。   这种将道德观和社会意义截然分开的做法使肉体与灵魂的联系越 来越疏松。也许有人会说,肉体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性和公共性,而 灵魂则是他真正个性的所在。在强调灵魂时,基督教带有纯粹的个人 主义色彩,但我觉得,这么多世纪以来基督教的影响使人变得更以自 我为中心,更加顽固不化,虽然他们的自然本性并非如此。将一个人 带出自我中心的途径是性爱、做父母的责任和爱国情感,即平时所说 的部落本能。教会对于性总是加以谴责和贬损;耶稣本人及其追随者 对家庭说过不恭之语;罗马帝国的那些基督徒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爱国 情感。福音书中反对家庭的言辞至今没有受到应有的正视。教会对于 圣母可谓克敬克爱,但耶稣本人却没有表现出这种姿态。“女人,你 叫我对你如何是好?”是他对母亲的说话态度。他自称要使那些违犯 父亲的儿子、违犯母亲的女儿和违犯婆婆的媳妇改邪归正,但那些爱 父母胜于爱他(指耶稣)的人却不可能得到他的祝福。所有这一切都 意味着为了宗教信仰,连破坏家庭都可以在所不惜,这足以说明为什 么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世界充满了敌意。   这种个人主义在有关灵魂不死的教条中达到了顶点,而这种灵魂 不死的观点在后来又因人而异地给予永久的祝福或者永久的苦难,而 造成这种显著区别的原因何在却耐人寻味。比如说,当牧师念念有词 在你头上洒圣水时,你突然死掉,那么你就获得了永久的祝福;如果 你一辈子积德累仁,但最后因鞋带松了而不小心冒出了一句恶语,而 这时正好雷电将你劈死,那么你就会被打入地狱永远受苦。我当然不 能说现在所有的新教徒都持这样的观点,即使那些没有受过系统神学 训导的天主教徒也不会这么想,但它确实直到最近仍然是基督徒笃信 的教条之一。墨西哥和秘鲁的西班牙殖民者给印第安人的婴儿洗礼后, 马上砍裂他们的脑袋,以为这样就把孩子送进了天堂。正统的基督徒 其实找不出任何逻辑来反对上述恶行,虽然现在没有人会赞同这种做 法。基督教有关灵魂不死的教条在很多方面和很多场合对道德施加了 灾难性的坏作用,而这种不加思辨任意将灵魂和肉体分开的做法对哲 学也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深远影响。 ● 敌意的来源   现在已经扩散到全球的敌意可谓自基督教受到传播以来所发生的 最出奇的现象之一,我想个中原因要归咎于犹太信仰中上帝的独一性 和有关正义的狭窄定义。   我不知道犹太人为什么会产生出这些奇谈怪论,他们似乎是在被 俘时因拒绝融入外族而萌生了这些想法。不管如何,犹太人──或者 更确切地说是那些先哲们──最早开始强调个体的正义,并且将信仰 异教定为恶行。这两个主张对于西方历史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基 督教会大书特书康斯坦丁时期以前罗马帝国对于基督徒的迫害,但这 种迫害其实既不严重,也不系统,而且只是出于政治目的。然而,自 康斯坦丁以后到十七世纪,基督教各派别之间的争斗所造成的残害远 远甚于罗马皇帝对他们的迫害。在基督教兴起之前,除了在犹太人中 之外,很少有人会采取这种敌视态度。比如说,读读有关赫罗多塔斯 的书,你就会看到他平淡而宽容地描述外国神灵和外国风俗。有些野 蛮的外国神灵和风俗确实令他深感震惊,但总的说来,他对这一切还 是抱着友善态度的。他并不想急切地表明那些不信奉宙斯的族落将受 天谴,也没有诅咒他们尽快灭亡,使他们早日受苦,而这种诅咒的态 度只有基督徒才会有。   说实话,现代的基督徒已经不象原先那么刻板,但这并不是他们 的功劳,而是自文艺复兴以来,一代代自由思想者使基督徒们为自己 的一些传统信念深感羞耻,因此不得不采取一些变革措施。现在一些 基督徒会循循善诱地告诉你,基督教如何地温和,如何地合理,却全 然无视这一切温和与合理是因为一些人敦促教导的结果,而这些人在 当时却蒙受着基督教会的迫害。现在已经没有人相信地球是在公元前 4004年被创造出来的,但不久之前这种看法还被视为是一种可憎 的罪恶。我祖父的祖父在观察了爱特纳火山坡上的熔岩深度后,推断 出世界的历史比那些正统基督教人士所宣称的要悠久,他将这种观点 写成后出版。仅仅因为这个举动,他被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并 受到了驱逐。如果不是他出身显贵的话,他的结局会更惨。现在一些 正统的基督徒已经不相信一百五十年前所信奉的一些荒唐教条。教会 虽然负隅顽抗,但教条与教规已经变得越来越单薄,而这一切都是在 自由思想者发起冲击的结果。 ● 有关自由意愿(free will)的教条   基督徒看待自然规律的态度一向是摇晃不定的。一方面,大多数 基督徒相信自由意愿的教条,它规定人的行为至少无需服从自然规律。 另一方面,尤其在十八和十九世纪,上帝被视为自然规律的制定者, 自然规律的存在是上帝存在的依据之一。近年来,赞成自由意愿和对 自然规律的看法占据了上风,人人逐渐不再将自然规律视为上帝存在 的依据。唯物论者试图从物理学原则来说明:人体运动受到肌体机械 的驱使,因此我们所说的话和所采取的动作并不受自然意愿的控制。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肌体运动所造成的一切结果其实没有多大实 际意义。比如说,如果写诗或者杀人完全是因为肌体运动的结果的话, 那么给当事人树立纪念碑或者将他绞死就没有多大道理。在一个形而 上学的体系里也许有着一个单纯思想的王国,在那里意愿是自由的, 但这种意愿只能通过肌体运动才能与别人发生交流,而自由王国是不 能在交流中得以体现的,因此它也就没有任何社会意义。   再者,进化论已经对那些对此表示接受的基督徒产生了强大影响。 他们知道,声称人的动作完全有别于动物的动作之类的话是自欺欺人 的,因此为了维持所谓自由意愿之说,他们竭力反对以物理或者化学 规律来解释生物的行为。迪卡尔有关所有低等生物都是自动体的说法 已经不为开明的神学家所接受。有关连续的教条使他们往前更进了一 步,认为即使死亡的生物也不一定受到不可更变的规律的控制。但他 们似乎没有意识到,如果否定了一切规律,那么奇迹也就无从谈起, 而奇迹正是上帝干涉自然规律的表现。我可以想象,现在那些开明的 神学家会满怀深沉地声称:所有的创造都是奇迹,因此他不需要只抓 住某些事例来作为神灵干涉的证据。   自然之律遭到反对使一些基督教辩护者开始用上了最新的原子学 说。原子学说表明,我们目前所了解到的物理规律只是适用于多数量 的原子运动,而更小的电子则按照自己的规则运动。我个人认为,这 只是目前知识发展的阶段之一,物理学的发展迟早会揭示出微小现象 的运行规律,而这些现象也许与传统物理学的观点不相一致。即便如 此,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有关微小现象的原则其实并没有任何实际 意义。那些看得见的运动,以及那些能够产生某些作用的运动,总是 牵涉到大数目的原子,而这一切并没有超出传统物理学的范围。就拿 前面举过的例子来说,写诗或者杀人会牵涉到一大片墨水或者金属, 组成墨水的电子也许在自己的舞厅里自由地狂舞,但整个舞厅的移动 却符合物理学的传统定律,而诗人和出版商也只关心这些。因此,现 代科学的发展对于神学家所关心的一切来说,并不具有多大的借鉴意 义。   有关自由意愿的教条其实没有经历任何进步,不管形而上学对此 有何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人相信它。每人都相信,性格是可以 塑造的,酒精和鸦片会对行为产生影响。自由意愿的信奉者会声称一 个人有能力选择是否想喝醉,但他不会说这个醉人是否能够象清醒时 那样清楚地谈论英国宪法。任何与孩子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合适的 饮食比强有力的说教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好性格。自由意愿在现实生活 中的一个用处在于使人们不会根据常识来取得理性的结论。比如说, 一个人的行为触犯我们时,我们就会认为他个性恶劣,而不会对他的 行为追本穷源,而这种追本穷源能够将我们带到他出生之前,但这一 切显然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范围。   没有人会用对人的态度来对待汽车。如果一辆车发动不了,他不 会把这种恼人的情形归咎于罪恶,他不会说:“你这辆车真坏,如果 你再不动,我就不喂你汽油。”他会试图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但 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去待人,就会被认为违反了教理,而好多人对孩子 就是持这种态度。孩子的许多怀习惯其实是因为惩罚造成的,如果随 他们去,这些习惯也许会自动消失。然而,护士们认为惩罚孩子理所 当然,虽然这样做有可能使孩子变疯。但一旦疯癫发生,法庭只会把 它当作危害行为的证据,而不会认为它是受到惩罚的结果。   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于疯癫和意志脆弱的孩子的研究 上,因为这些孩子在道德上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受到了较为科 学的对待。直到最近,人们还普遍认为,对于一个读不进书的男孩的 最佳治疗就是体罚。虽然这种观点已经被教育界摈弃,但在司法系统 中仍然存在。当然,一个具有犯罪倾向的人应该受到阻止,而一个得 了疯狗病的人也应该被阻止去咬人,虽然没有认为后者应该从道德上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得了瘟疫的人应该受到隔离,直到被治愈, 虽然没有人会认为他性格恶劣;对于一个天生喜欢造假东西的人也应 该受到同样的制约。然而,我们不能说,上述有些人有罪,而其他人 则没有罪。这一切貌似常识,但基督教和形而上学却对此持相反的意 见。   要判定一种机构对于所在社区的道德影响,我们必须考虑到这种 机构所体现的功能,以及机构如何在社区中推行这种功能。这些功能 有时候非常明显,有时候则很隐诲。比如说,登山俱乐部显然体现着 冒险精神,而一个知识社会显然强调对于学问的追求;家庭作为一种 机构,蕴含了嫉妒和抚养子女等义务;足球队或者政党提倡竞争。然 而,就宗教和国家这两种机构来说,其功能的心理因素就比较复杂。 国家的首要功能在于提供阻止国内犯罪和抵御外来侵略,这种意识的 根本起源就象孩子们在担惊受怕时,总是相互紧抱在一起,并希望大 人提供保护。   教会的起源更复杂一些,但其主要根源还是在于恐惧。即使在今 天,人们一担惊受怕,马上会想到上帝。战争、瘟疫和海难都会使人 们更趋虔诚。当然除了应付恐惧之外,宗教还有其它方面的吸引力, 其中一个就是让人感到某种自尊。如果基督教所说的一切确有其事, 那就说明宇宙的创造者对人类怀有某种关心,因为他会不厌其烦地为 人类的善行感到高兴,为人类的恶行感到愤怒。这一点也许会令信徒 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无需再去蚂蚁窝搞清哪些蚂蚁履行了职责,也 无需将那些玩忽职守的成员揪出来扔进火里。如果上帝能够担负起这 种扬善惩恶的职责,这足以说明人类存在的重要意义,而他总是会将 永久的幸福赋予那些行善之人,这对人来说更是莫大的欢喜。现在有 一种说法,即认为宇宙演变是为了引发出我们称之为善的结果,也就 是说,给予我们快乐的那种结果。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宇宙就被一位 与我们拥有共同品味和偏见的实体所控制,这一点倒是颇令人感到欣 慰的。 ● 有关正当的主张    宗教所体现的第三个心理因素是有关正当的概念。我知道一些自 由思想者对这个概念仍然非常敬重,认为宗教的衰弱不应该导致有关 正当的概念的消亡。在这一点上我并不同意他们的意见。对正当作一 番心理学分析后,我认为它植根于不良激情,不值得获得理智的支持。 正当和非正当必须放在一起考虑,不可能光谈一面。   那么什么是“非正当”的行为呢?就是那些被主流社会所不喜欢 的行为。将这些行为称为非正当,然后围绕着所谓的正当概念设立一 套详尽繁复的伦理体系,主流社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惩罚异已分子, 即以正当为标榜,问心无愧地施行残暴。这就是私刑的心理学基础, 也是惩罚罪恶的另类方法的基础。因此,所谓正当的概念,其本质就 在于将残酷披上正义的外衣,以发泄暴虐。   也许有人会说,希伯莱先哲当初的所想与上述有关正当的概念大 相径庭,但我要告诉你:希伯莱先哲嘴里所说的正当就是他们和上帝 所同意的那种正当,《使徒行传》就是表达了这样的态度。使徒在里 面说:“圣灵认为好的,我们也会同意。”这种对上帝的品味和意见 百分之百表示接受的作法不应该作为任何机构的基础。新教对此就一 直发难,他们的先哲接二连三地出现,个个声称自己所受的神谕比前 任更为真实,而且新教的总体图景也无从推断这种说法就一定不合理。 于是新教就分裂成许多派别,开始互相削弱。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百 年后只有天主教才能成为基督教的象征。先哲在天主教里还是享有一 定地位的,但它认为一些貌似上帝显灵的现象也许是魔鬼作用的结果, 而教会有责任辨明两者,就象鉴赏家能够将达芬奇画作的真品和赝品 区分开来。与此同时,所谓的神谕也被掌握在某种机构手里,正当就 成为教会赞同的那些行为,而教会所不赞同的行为则被称为非正当。 于是乎,所谓的正当就成为主流社会对异己施加迫害的理由。   可以看出,宗教体现了人类的三种本能:恐惧、傲慢与仇恨。或 者说,宗教让这三种情感披上圣洁的外衣,通过某些渠道得以发泄。 总的看来,这些情感给人类带来了苦难,使人们在发泄这些本来可以 得到控制的情感时,无所畏忌,可见宗教是一股邪恶势力。   也许有人会提出一种反驳。虽然极正统的信仰者不会提出这种反 对,但我觉得还是值得一书。有人也许会说,仇恨和恐惧是人的基本 特性,人类总是会拥有这两种情感,因此与其让它们通过某些渠道发 泄,不如让它们通过其它一些能够造成较小危害的渠道发泄。基督教 人士会说,教会对于性就是采取这样的态度。性是可憎的,因此将它 限制在婚姻里,欲望就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就仇恨而言,人类一定会 感受到这种情感,因此不如让它指向那些有害的人,这就是教会设立 有关正当的概念的原因。   对于上述辩解,我有两个答复,一个较为浅显,另一个则是究根 问底。浅显的答复认为,教堂所制定的有关正当的概念其实并非最佳 概念;究根问底的答复则是,在现在的心理学知识和科学技术面前, 仇恨和恐惧是可以从人类生活中消除的。   让我们先看一下第一种答复。教会所制定的有关正当的概念在很 多情况下是不良的。首先,它贬低知识和科学,福音书就很凸显地体 现了这种缺陷。基督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小孩,但小孩是懂不了微积分, 也领会不了通货原理,更不用提抵抗疾病的现代方法了。根据教会的 教诲,我们没有责任掌握这些知识。虽然现在很少有人争辩说,知识 是罪恶的,但教会在鼎盛时期确实这样认为。然而,尽管掌握知识不 再是一种罪恶,却是万分危险的,因为知识赋予人们自豪感,而这种 自豪感会驱使人去质疑基督教的教条。比如说,有两个男人,一个辛 勤劳作但偶尔有外遇,后来这人在该地区黄热病爆发时死去;另一个 人无所事事,他的妻子接连不断为他生育后,终于因体竭而死亡,而 这个男人也不好好照顾孩子,使本来可以幸存的一半孩子都一命呜呼, 但有一点,这个人从来没有过婚外情。每个所谓善良的基督徒都会说, 第二个男人比第一个男人要好。这种态度完全是基于迷信,丝毫没有 理性的思考,但只要将避免罪恶看作比善良品德更为重要,只要知识 不被当作改善生活的工具,这种荒唐事会持续发生。   对教会利用恐惧和仇恨的更根本的反对则是,我们现在几乎可以 通过教育、政治和经济改革来消除人性中的这些情感。这种情感往往 是下意识的,就象基督徒所感受到的一样,但那些怀有恐惧和仇恨的 人希望发泄这些情感,因此教育改革是基础。用教育改革来消除恐惧 并不艰难,我们只要善待孩子,把他们放入一个有行动自由但同时又 不会造成太大危害的环境里,不要让他们和那些无端地害怕黑暗、老 鼠或者社会革命的成年人接触。不要对孩子们施行严厉的体罚,不要 威胁他们,也不要对他们有过份的指责。为使孩子不染上仇恨的习惯, 这需要更为具体的安排。不同孩子对嫉妒会有不同感觉,因此在避免 嫉妒产生的同时,还要小心行事,做到公正有方。周围的成年人中, 至少应该有一些人能够使孩子感到亲近,而孩子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和 各种好奇心也不应该受到制止,除非他的生命或者健康受到威胁。性 知识以及其它一些常人认为不当的话题尤其不应该成为禁忌。如果这 些倡议从一开始就得到实施的话,孩子长大后就会出落得无畏而友善。   尽管如此,一个年轻人进入成年后,会发现世界充满了非正义、 冷酷与可以避免的苦难。现代社会的非正义、冷酷和苦难是旧时代遗 留下来的,而其最终原因是对经济资源的竞争。因为以前对食物的需 求是生死攸关的事,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竞争。现阶段的情况不 再如此。现在已经有条件使人人衣食有靠。如果不是教会宁愿看到战 争、瘟疫或者饥荒的发生,也不愿提倡节育的话,全球的人口是可以 得到控制的。确实有着让全球人都安居乐业的知识所在,但宗教却严 重阻碍着这类知识的应用。宗教使孩子们得不到理性的教育,宗教使 我们无法消除战争的根源,宗教使我们无法用科学性合作的伦理来替 代罪与罚的野蛮教条。也许人类已经走到了黄金时代的门前,但果真 如此的话,我们首先要铲除守门的恶龙,而这条恶龙就是宗教。 (原文请参阅http://www.aracnet.com/~atheism/hist/russell2.htm,  罗素网站http://www.users.drew.edu/~jlenz/brs.html) ────────────────────────────── ◆         邪教举例:统一教           BOB LARSON   “十字架是基督教失败的象征。”当我听到这番话时,禁不住大 吃一惊,不知道说话者是否言名其意。在韩国翻译的帮助下,文鲜明 道长已经喋喋不休地对听众讲了两个半小时。从神学的角度来看,他 的讲演错误百出,但最后那句则是百错之最。他重复说:“十字架是 基督教失败的象征。”   1973年一家报纸上的整版广告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标题上写 道:“基督教在危机中┄┄美国的新希望”。那时还很少有人听说过 这个教派,“文徒”(Moonies)一词还没有成为大众语汇。 而在今天,被信徒们称为“第二次来临的主”(耶稣为第一次来临的 主)文鲜明道长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争议。   文道长是否有意亵渎画有耶稣殉难的十字架呢?他进一步阐明了 这种结论的有关解释。亚当与夏娃婚配前,夏娃曾受蛇的引诱,而蛇 就是从天使堕落为恶魔的撒旦。这场婚配的最大恶果是导致共产主义 的诞生。亚当的孩子阿贝尔(Abel)则在另一族系孕育了韩国和 美国的民主社会。夏娃在性爱方面犯错使人类的血缘受到了玷污,上 帝最初创造亚当和夏娃的计划受阻,因为他最初是希望创就一个完美 的人类家庭。而耶稣的到来正是为了弥补亚当的失败。   既然上帝要求基督在精神和肉体上赎救人类,他就必须娶妻生子, 建立一个完美的家庭。然而,在他找到理想的女人之前,犹太人处死 了他。他在十字架上的殉难只是完成了上帝计划中的一半,即在精神 上赎救人类。两千年来,上帝一直在寻找一个没有受过原罪玷污而又 能将自己完全托付于上帝意愿的“第三个亚当”(耶稣为第二个亚当), 让他成为“真父”(True Parent),使人类在肉体上得 到拯救。如果这个人取得了这种资格,他就能够完成亚当和耶稣所未 能完成的遗愿。   以上观点只是文鲜明道长所持想法中的一小部份。如果在全球没 有那两百万信徒(在美国有三万人)忠实虔诚地把他的训导当作至高 的精神信条的话,他也许只是另一个来自东方的狂热之士。事实上, 文鲜明这个百万富翁兼实业家已经奴役了成千上万年轻人的心灵,剥 夺了他们的个人所得,使他们附首听命。在这个过程中,他为自己和 统一教会积敛了大量财富。   否定耶稣殉难只是文鲜明众多稀奇古怪的宣称之一。除此之外, 他还说过以下一些话:   “我将征服世界,我是你们的脑子。”   “他(指上帝)存活于我的身体中,我是他的化身。”   “我要那些能够绝对服从我的信徒,即使他们可能不会服从他们 的父母。”   “为了将人从罪恶王国中拯救出来,我们必须欺骗。”   “大师(指文鲜明)超过了任何人(包括圣人和先哲),他比耶 稣更伟大。”   文道长如何将自我膨胀引向这种自我神化的骗局呢?他于 1920年出身于一个基督教长老会家庭,原名文鲜龙。他从小就自 称有超视能力,并在16岁时声称看到了耶稣的幻象,耶稣要求他完 成自己未能完成的从肉体上拯救人类的任务。1944年,文鲜龙第 一次结婚,并开始招募信徒。自从见到自称为救世主的朴文金后,文 鲜龙改名为文鲜明。   随后的几年内,文鲜明在监狱中度过。他对外声称自己是因为反 对共产党而入狱,但现在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他被捕的真正原因是因为 在宗教仪式上推行性交。1954年,他与妻子离婚,不久正式成立 了统一教会,三年后出版了精神宣言《神圣原则》(Divine  Principle)。在此期间,他不断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 他第四次婚姻的对象是HAK JA HAN,声称这次婚姻是圣经 《启示录》第19章里所说的“羔羊的婚姻”。这个古怪声称使他被 教会指控为亵渎神圣,并被开除出长老教会。   这些阻力并没有影响文鲜明的商业成就。他在韩国经营的军火、 茶叶生意和钛圹企业积累了两千万美元的财富。1972年,他将下 一个目标定为美国。早在1959年,统一教的信徒就已经将《神圣 原则》翻译成英文,当时宗教界著名人士亚瑟·福特称文鲜明为宗教 思想方面的新时代声音。   文鲜明一到美国,马上展开了一番高姿态。他花了几百万美元在 纽约购置了总部大厦,并拥有一栋价值超过六十二万美元的豪屋。纽 约饭店和著名的提夫尼楼归至他的名下。他还发行了报纸《新世界》, 并在报上刊登自己的宗教信息。在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声名狼藉时, 文鲜明为他辩护,并与Hubert Humphrey和Ted  Kennedy等政界人士合过影。他在政治方面的野心不低于他在 宗教方面的野心,他的目的在于组织一个巨大的宗教集会,并在全球 推行自己的神权统治。   但文鲜明和他的信徒招致了报界的怀疑,在全国引起了争议。一 些家长控告统一教对他们的子女进行洗脑;统一教的韩国信徒在美国 的移民身份也受到质疑。教徒开始对国会议员进行游说。同时,其他 教徒拥向购物大厦和飞机场等地兜售鲜花和蜡烛,每年给教会增添上 百万美元的收入。   虽然这一切看起来象一部小说,但却比小说更离奇。然而,我们 也应该看一下美国的宗教环境来认识统一教的传播。教堂里的年轻人 对传统教会深感厌烦,他们需要在教会的专制结构中寻找一种安全感, 而这正是统一教的烟幕弹。年轻人应邀参加周末聚会,聚会充满了对 他们的赞美,人人面带笑脸,但这时候并没有人谈起文鲜明。直到这 些新人进一步深入教会时,才开始接受一系列洗脑,并被介绍至“真 父母”,即文鲜明夫妇。   文鲜明的神学框架可分为三部份:旧约时代、新约时代,以及现 在的完整盟约时代。最后的完整盟约时代需要有全新的启示来补充圣 经,而文鲜明的《神圣原则》正是起了这个作用。他声称这本书是在 上帝的口授下,由他的手自动写成的,里面包含的“真理”是他与佛、 耶稣和其他宗教形象商讨后整理而成的,而这些人物都恳求文鲜明将 圣经《约翰全书》第16章第13节里所包含的难以言喻的信息传达 给人类。文鲜明同时保留增添和调整“神圣原则”的权利。   统一教的中心思想是第三亚当的概念,而这第三亚当将是第二次 来临的救世主。文鲜明声称救世主将“在东方出现”,他将统一所有 的宗教,而这个救世主大约出生于1920年。更明确地说,他会来 自一个有很多基督教徒的国家,他将受到那些拒绝接受他的宗教思想 的人的迫害。就象浸洗者约翰一样,这个“主”也具有凡人的肉体。   虽然统一教信徒没有明确指明文鲜明就是救世主,但这种暗示已 经再明显不过。他所经历的折磨与苦难,特别是他自己所称的在共产 党监狱里受的苦,都证明了他所肩负的拯救人类的使命。文鲜明本人 即不承认也不否认自己就是救世主,但他声称自己已经征服了恶魔撒 旦,而当今的善与恶、上帝与魔鬼之间的界线犹如朝鲜半岛的三八线 那样分明。既然万能的上帝选择美国成为反对共产主义的大阵营,文 鲜明就有责任保证美国的道德和精神健康。   文鲜明传达的不仅仅是信息,而是需要完成耶稣未能完成的遗愿。 他和现在妻子的结合应该会产生一个新的人类,而这个新人类的血液 没有受到撒旦的玷污。那么他以前的几次婚姻失败是否说明他成不了 救世主呢?“不!”文鲜明答道,因为他肩负的拯救人类的使命是如 此重要,可以有不止一个“真母”。上帝准备了三个夏娃,而她们都 失败了。HAK JA HAN是上帝最终选择的“真母”。原罪对 于文鲜明来说,是在基因里决定的,而非一种道德选择,自我拯救需 要通过与他的体格接触,或者进入由他祝福的婚姻来实现。   一些批评家们曾道出以下内情:在统一教刚刚开始时,人数并不 多,女性信徒必须与文道长发生性交来完成“血液清洗”(即清除掉 血液中魔鬼撒旦的遗传成份)。随着统一教的扩大,男性成员也可以 通过与被文道长“清洗”过的女性成员发生关系来取得纯洁。现在, 统一教只要求成员对文鲜明有绝对的忠诚即可,而无需发生任何性关 系。   文鲜明提供的解罪途径要求信徒将所有的私有财产交给统一教会。 信徒的子女也脱离了父母,由教会来照管。信徒入教以前的婚姻都被 宣布无效,而由文道长重新祝福来取得正式资格。那些未婚的人必须 对统一教奉身七年,才能由文道长指定配偶。有些人在结婚前甚至都 没有遇见过未婚夫/妻,而结婚后40天内也不许行房事。为了节省 文道长的时间和精力,一般由他在集体婚礼仪式上对配偶进行祝福, 有时这样的集体婚礼会有1800人参加。   文鲜明还有其它一些奇怪的信条。在某些情况下,信徒被要求与 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断绝任何联系,因为文鲜明夫妇才是值得他们奉献 忠诚的“真父母”(而“天父”这个词则留给了上帝)。为了获得信 徒的这种服从,教会提供了一切食物和衣物等必需品,这些人白天在 街头兜售小器物来为教会增加收入,晚上则过着公社式的生活。他们 每天必须卖出至少一百美元的货物,但也有的人声称能够卖掉一千六 百美元。据估计,这种兜售每五天能够给统一教会带来一百万美元的 收入。当顾客询问货款最终用途何在时,统一教的售卖人可以极尽谎 言,因为人们很乐于为一个“戒毒中心”或者“解救饥饿中的孩子” 等组织捐款,而不会去资助一个自封的救世主。为了博取同情,有的 信徒还故意坐轮椅装出一副可怜相。   文鲜明的神学观念中既有基督教的因素,又有精神实践。他训导 说:天堂是个精神王国,而“地狱将随着天堂的扩大而消失”。一个 人死后的去处取决于他的精神“在地球上的生活质量,取决于我们通 过行动向他灌注了多少良善”。任何一经从韩国带来的泥土(被称为 “圣盐”)撒过的地方就成为圣地,而“圣盐”将驱散恶魔。如果一 个被认为恶魔的人走入了统一教的所在地,就会有人偷偷地往其背后 撒“圣盐”。   星期天早上是向“真父母”表达敬意的时候。早上五点起来后, 教会成员向文鲜明夫妇的照片三鞠躬,然后宣誓将尽一切努力实现文 鲜明来到地球的愿望。有时候,这样的祈祷仪式会变得相当嘈杂。目 击者曾回忆说,他们看到一些信徒哭喊着倒在地上,捶胸跺地,大声 地哭叫,或者发出兴奋的叫喊,就好像参加什么异教仪式似的。这种 声嘶力竭的叫喊强于遭受文鲜明的侮辱性训话,因为文鲜明对于那些 没能够完成工作的人是毫不留情的。他会严厉攻击那些懒惰的成员, 指责他们没有尽力帮助在地球上建立天堂王国。   从一开始,统一教就带有邪教的色彩。文鲜明声称他能够通过降 神会和熟悉的灵魂进行交流。虽然统一教并没有洗礼和圣餐等仪式, 但他们确实相信超视觉、自动书写(即手受到某种外界势力的控制而 书写)和巫术。文鲜明曾信心百倍地预测说:“当历史走到尽头时,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具有超越现实的感应能力。”他对信徒们许诺说, 那些完全听命于他的人将有幸看到“真父”(即文鲜明自己)显灵, 而确实有些信徒声称有过这种感觉,而另外一些则声称文鲜明能够一 下子看出他们的心思。也有人说他们在梦中看到文鲜明夫妇要求他们 为教会服务。那些试图脱离教会的人被告知,他们将有恶魔缠身。   文鲜明曾受到韩国新政府的反对,韩国报纸也拒绝为他们说话。 很多韩国人视文鲜明为耻辱。在美国,统一教的一些伎俩也与邪教常 用的手段相差无几,这给教会带来了一系列麻烦。他们在纽约的大楼 被除出免税名单,移民归化局要求将文鲜明驱逐出境,因为他被指控 造假证据为其妻子取得美国永久居留权。联邦陪审团对统一教会下了 十二项指控,其中包括偷税漏税。1982年,纽约法院判决文鲜明 个人偷漏所得税超过16万美元。。1984年,文鲜明本人被送入 康涅迪格州的教养所,拘留11个月,随后被转入布鲁克林的一个教 养所呆了7个月,但在这期间,他被允许继续主持宗教仪式。当然, 在统一教信徒的斡旋下,文鲜明在狱中的生活并不艰苦。   文鲜明的助手摩斯·德斯特(Mose Durst)认为文鲜 明的入狱并没有损害统一教会,相反,教会人数每年增加5%至6%, 但脱离教会的人数也相当多。统一教的信徒对未来抱有很大信心,德 斯特甚至准备公开称文鲜明为继耶稣之后的“第二个救世主”。   统一教会机构之大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他们至少光在乌拉圭就投 入了七千万美元,因此在那里取得了相当大的控制权。由于他们坚持 反共立场,因此也结交了一些政界人物,并且拥有银行、报纸、印刷 长、旅馆和农场等。   在南美其它国家,统一教的运气则没有那么好。巴西人将他们赶 了出去,而他们在玻利维亚、智力和巴拉圭则几乎无法扩大影响。   文鲜明拥有《华盛顿时报》,并且在美国弗吉尼亚和马萨诸塞拥 有83条渔船,并在全国各地拥有大量房地产。他们于1984年成 立了PARAGON出版社,并且邀请知名学者担任编辑。他们还将 一些组织将经费转移到反共运动中去。现在统一教在全球共有三百万 成员。 ────────────────────────────── ◆ 附:网站与阅读书目推荐 推荐网站: http://www.humanist.net/(美国人文主义者学会) http://www.users.drew.edu/~jlenz/brs.html(罗素网站) http://www.utm.edu/research/iep/(哲学百科全书) 推荐书目: Corliss Lamont:The Philosophy of Humanism George H. Smith Atheism:The Case against God Issac Asimov:Asimov's Guide to The Bible Bertrand Russell:Why I Am Not A Christian Bertrand Russell:Religion and Science Will Durant:The Story of Philosophy Edward Wilson:On Human Nature Jim Hill and Rand Cheadle:The Bible Tells Me So: Uses and Abuses of Holy Scripture Stephen J. Gould:Rocks of Ages: Science and Religion in the Fullness of Life Sigmund Freud:Future of An Illusion 尼采著作 ──────────────────────────────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 邮政信箱:P. O. Box 2221      Falls Church, VA 22042      U. S. A.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美国)   编辑:杨青 小涛(中国) 网络维护:蓝波(美国)      罗杰 楚钧(美国) 文字校对:有家(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