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 ≡ 语 ≡ 丝 ≡≡≡       ※ ※          (NEW THREADS)          ※ ※                                 ※ ※         2011/09(第二一二期)          ※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 ※                                 ※ ※   《新语丝》为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科 ※ ※ 普等方面稿件,目前设四个固定栏目:【牛肆】(随笔、评论)、【丝 ※ ※ 露集】(诗歌、散文、小说)、【网里乾坤】(文史哲、科普知识小品 ※ ※ )和【网萃】(个人或专题选集)。本刊每月十五日出版,并不定期出 ※ ※ 版专题增刊。                          ※ ※                                 ※ ※   本刊主页国际版:www.xys.org           ※ ※       国内版:xys5.dxiong.com       ※ ※            ◆赞◆助◆单◆位◆            ※ ※   PSI留学生服务公司:www.psiservice.com ※ ※※※※※※※※※※※※※※※※※※※※※※※※※※※※※※※※※※※                   § 【卷首诗】             §       牵 手                   § 张 炎:牵手            §      ·张 炎·                   § 【网讯】              §                   §    小时候 【牛肆】              §    喜欢小小的拳头被紧攥着                    §    喜欢掌心传来的温度  彭师旺:“人”者北岛        §    喜欢一矮一高移动的身影 翟青杨:宴席与道德         § 潘正伯:美国的崛起是靠无数发明 §     创造累积而成的       §    长大了     ——推介新书《美国创新史》 §    喜欢大大的手掌被轻拍着                    §    喜欢挤开皱纹的笑脸 【丝露集】             §    喜欢一高一矮相聚的身影                   § 池沫树:父爱三章          § 叶 耳:美好,我不能轻易说出    §    为人父母了  文 远:故乡的路有多远?      §    喜欢紧攥着小小的拳头                   §    听稚嫩的呼唤  【网里乾坤】            §    喜欢轻抚着皱皱的手掌                   §    听妈妈讲她 树 玄:“兑半两黑漆”       §    光阴的故事 阿 w:以诗论诗          § 吴德余:密码困惑,期盼“云”来   §                   §   【网萃】              §                     §   张晓虎:跳蚤市场          §                   §   【网讯】∽∽∽∽∽∽∽∽∽∽∽∽∽∽∽∽∽∽∽∽∽∽∽∽∽∽∽∽∽∽∽ ◆ 以下摘自福布斯中文网2011年9月14日报道《维基解密电文“构陷”中国学 者“线人”?》   目前正软禁于英国的朱利安·阿桑奇大概料想不到,宗旨是“负责泄露一切” 的维基解密(Wikileaks)最近放出的25万份电文会在中国互联网上掀起巨大波 澜。   在一批流传于互联网,据称翻译自维基解密的美国大使馆电文中,数十位中 国学者,新闻人和商界人士被列为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大使馆联系人” (embassy contact,曾一度被翻译为“线人”)。其中包括了北京大学教授贺 卫方,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和《中国不高兴》作者王小东等。   另一份网上流传的名单则涵盖了更多联系人,从知名博客人,学界政界人士 到企业高管,该名单已经被数十家网站转载。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电文中还 提到一位前谷歌高管告诉美国大使馆google在中国受到了要求审查的政治压力, 并指称黑客对google攻击是在中国当局授意之下的。这位前高管随后表态这些电 文内容并不准确。   新浪微博——拥有两亿用户的中国最大微博平台——成为了向公众传播电文 内容和线人名字的重要渠道。   以学术打假和反伪科学闻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在他超过100万粉丝的微博 上,贴出了自己翻译的几段电文。在代号为09BEIJING3315,2009年12月的电文 中,贺卫方被称为“支持改革的北大法学教授”,对一位美国大使馆政治官员 (Poloff)发表了对新疆政坛变化和民族政策的看法。而另一份方舟子公布的电 文中记录,王小东,因为写作《中国不高兴》被视为中国民族主义代表的作家, 依靠自己在新疆武警部队的“关系”,表达了有关新疆政局的观点,并告诉美国 官员自己支持民主、人权和改革,其著作《中国不高兴》相关部分被删去。方舟 子还提到另一位中国知名学者于建嵘,被美国大使馆列为“严格保护”的联系人, 而贺卫方和王小东则被列为“保护”。   这几条微博都获得了数千次的转发,同样拥有微博和大量粉丝的贺卫方、王 小东和于建嵘则展开反驳。   贺卫方认为公众受到误导,将正常的谈话交流错误的看作“线人”提供情报。 王小东则回应,称美国大使馆官员是将他在其他地方的谈话搜集整理成文,他说 “这里记录的一些话,我在不少场合说过,我根本不记得有美国人在场,不过美 国使馆的人确实为各种事情采访过我几次”,他也表示没有在新疆武警部门的 “关系”,从没有谈论过新疆问题。他声称一名中文名为“马建伟”的美国大使 馆官员曾经因为电文泄密向他道歉,还认为此举可能是“美国官员故意把非线人 名字填进去”。《中国不高兴》一书的编辑则称此书没有因为内容审查遭到删节。   曾经和方舟子发生过激烈辩论的于建嵘反应更为强烈,他称“2009年1月6日 我与同事经批准与美国使馆官员讨论过农村发展问题,十年来,与美使馆工作人 员有过三次面谈,两次在社科院农村所的外事室进行,一次是在大使馆附近一个 餐馆大厅里进行,主要内容为农村发展问题,均有我的同事在场。”于建嵘称自 己的见面“均事前有批准,事后有汇报”。他认为方舟子是“构陷”,要求其道 歉。   因为涉及敏感的“泄露机密”“勾结外国”的议题,在新浪微博和其他平台, 这次维基解密电文中的“大使馆联系人”引起了此前所没有的强烈关注。有网民 忧心忡忡地觉得“遍地是间谍”,也有人认为这些平日为民请命的知识分子,私 下提供情报给美国,“很虚伪”。   也有许多人持不同意见,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认为: “外交官与驻在国的人士谈话了解情况,是合法及正常的业务,那些人士与美国 使馆交流,也是他们的权利。中国社会不应对此神经过敏。这和“线人”向美国 人提供情报学意义上的中国“秘密”是两回事。”   另一位居住在美国的媒体人则说:“美国驻华使馆在和民间人士交流中,很 积极把正确的信息传达到美国。”曾主编军事类刊物的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研究 员赵楚则认为,“在记录和呈报与中国学者谈话的文件中使用PROTECT,STRICTLY PROTECT等术语,导致部分中国网民指控参与谈话的中国学者为美国‘线人’, 暗示这些学者为贵国提供情报,此事对中美交流构成很大伤害,美国大使馆应出 于道义的责任出面予以澄清。” ◆ 以下摘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9月7日报道《微博言论有了法律尺子》,记 者郭建光。 一审法官:网友说一些出格、过激的言论,是很正常的。网络上的言论有一 定的“豁免权”。 二审法官:这个案子的判决,旨在树立规则,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尽管判决结果不一样,但一审二审的法官都在探索微博言论自由的边界,用 法律秩序来维护公民的言论自由。 8月25日,当被公众称为“微博第一案”的二审判决生效之时,微博言论自 由的边界,也同时被加以确认,并以判例的形式,首次出现在司法实践中。 二审法官张晓霞在判决书中写到:“个人微博作为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空 间……为实现我国宪法所保障的言论自由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涉及批评 的内容,还往往起到了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因此,二审法官称,这个案子的 判决,“旨在树立规则,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合议庭在判决之前就考虑到,不能让这个判例成为微博言论自由的阻碍。” 此案的一审法官李颖说,“微博是一个公民言论自由的新兴平台,但是,微言论 自由是有边界的。此案就是要界定微博上言论自由的边界。” 其实,早在微博初现之时,公民言论自由权与名誉权的冲突就此起彼伏。特 别是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公众人物”或者“意见领袖”的言论,往往引发一场场 “口水战”。 “微博第一案”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当事人之一周鸿祎,是IT业知名人士, 另一方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也是IT业中的知名企业。 2010年5月25日至27日间,周鸿祎分别在新浪微博、搜狐微博及网易微博,连发 数十条直指金山的微博。随后,金山将周鸿祎告上法庭,指认其所发微博中,有 40余条“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和商业信誉”,请求法院判令周鸿祎停止侵权, 撤回相关微博文章,在指定媒体公开致歉,承担1200万元的经济损失及公证费用 等。 而被告周鸿祎则辩称,他是在“履行公民监督、批评指责的正当行为,不构 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害,更未给原告造成任何经济损失”。故请求法院驳回原告 的诉讼请求。 今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下达了一审判决书,支持原告的部分诉讼 请求。周鸿祎败诉,应当删除20条微博,并公开致歉,承担包括公证费在内的经 济损失8万元。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提起上诉。终审判决结果为,周鸿祎只需删 除其中两条微博,赔偿金山5万元。而其他博文内容“尚未达到构成侵犯名誉权 的程度”。 “尽管判决结果不一样,但一审二审的法官都在探索微博言论自由的边界, 用法律秩序来维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终审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 名法官称。 网络上的言论有一定“豁免权” 自微博问世以来,引发的各种问题就接踵而来。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 中国已有近两亿名微博用户。 今年3月,台湾艺人大S和内地商人汪小菲在三亚举办婚礼。记者不能进入现 场,但多位宾客通过微博,对其婚礼进行直播,其中就包括知名IT人士张朝阳。 后来,婚礼的主角通过法律事务所向张朝阳发出律师函,称对方未经授权, 将婚礼偷拍照片传上搜狐微博,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要 求对方公开道歉。 但张朝阳在其微博上发表声明称:“我不认为我的行为在法律上及朋友道义 上有什么过错,所以既不认错,也不道歉。”他还认为,“微博这种新兴自媒体 的媒体属性还没有被正式定义,自己发着玩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8月初,药家鑫之父药庆卫就张显因微博言论不当对其构成名誉侵权,向法 庭提起诉讼。 在沸沸扬扬的“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立案后,受害人张妙的家属代理人张显, 利用微博发布了一些关于药家鑫及其家庭的信息。这些信息,在药庆卫看来,有 “很多不实”的地方,同时也“恶意中伤”了药庆卫本人。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网络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突出。 今年年初,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为“统一司法执法尺度,构建和谐的媒体发展 新环境”,对1998年至2010年该院受理的媒体侵权案件进行了统计。李颖参与了 该项课题,并为该课题的执笔人。 在统计中发现,前3年,海淀区法院共新收媒体侵犯人格案件29件,但随后 的5年,案件数量增长到168件,最近的5年,则增加到286件。 新兴的网络媒体(包括博客、微博、手机、QQ、MSN等)侵权案件所占比重 也呈上升趋势。自2005年以来,新兴的网络媒体侵权案件所占比重在2000年前仅 为17%,此后5年快速上升到29%,近5年则激增至72%。 这次调研还发现近年媒体侵权案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在勃发的网络侵权案 中,出现了当事人通过维权限制对方言论自由的情况。不少案例中,原告常常在 网站上撤下对其不利的网友评论文章后就撤诉了。 “有些原告诉讼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网站、媒体迫于诉讼的压力‘封口’,删 除批评言论,侵犯名誉权诉讼可能被滥用为限制言论自由的手段。过低的诉讼立 案审查标准,可能成为当事人通过诉讼压力迫使媒体、公民放弃舆论监督和质疑 批评权利的隐患。” 李颖曾审理优酷公司诉酷6公司“侵犯名誉权”的案子。在这个案子中,优 酷指称酷6在网站上开辟评论专区,并保留一些针对优酷的“辱骂性言论”,是 “放任网友侵权”。 “在这个案子中,对于网友的评论,法庭是持宽容态度的。”李颖说。在判 决书中,合议庭并没有支持优酷公司提出的要求酷6公司删除相关网友评论,并 就此承担侵权责任的诉讼请求。除非优酷公司“能够证明存在网友借机诽谤、诋 毁情形的存在”。 判决书中还写道:“网络用户有针对网站的节目、运营情况、风格以及盗版、 正版情况发表相关评价、批评甚至发泄不满情绪的言论自由,网络服务提供商对 此应有一定的忍让和承受能力。” 其实早在本世纪初,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游振辉就网络立法接受采访时 就指出,立法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有利于网络发展,有利于信息传播,符合言 论自由的大趋势,采取相对宽容的规则”。 这也是李颖所追求的。她主张,对网络中的言论应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 “网友说一些出格、过激的言论,是很正常的。网络上的言论有一定的‘豁 免权’”。 寻找平衡点 从一开始,一、二审法官就在寻找言论自由、媒体舆论监督权与名誉权之间 的平衡点。 在她执笔撰写的那份《海淀区人民法院关于媒体侵权案件的调研报告》中, 她总结道,在2000年前,“法院过于侧重名誉权的保护,而忽略了与公民言论自 由、媒体舆论监督权的平衡”,因此广受学者诟病。 令她感触最深的是海淀区法院在上世纪末审理的一个电脑公司诉消费者案。 1997年,被告王洪购买了一台恒升牌笔记本电脑。因维修费用王洪与电脑公 司产生分歧。王洪数次讨说法未果,便在网络上发表《请看我买恒升上大当的过 程》。同时,他还在网络上设立名为《声讨恒升,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个人主页。 而后王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历数了恒升笔记本电脑的种种弊端。恒升公司 便以王洪及媒体侵害其名誉权,提起诉讼。 此案由海淀区法院一审,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一审二审后,王洪 皆败诉。 案子的审理结果立即招致一些负面评价,认为两级法院此举“限制了公民言 论自由权”。 因此,在面对新兴媒体侵权案的司法实践中,李颖极力避免自己成为“阻碍 言论自由的‘急先锋’”。她在报告中写道:“我们越来越多的判决倾向于从私 权保护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综合考虑。” 接手“微博第一案”后,李颖查阅了大量资料,还多次和自己的同事、同学、 老师等进行探讨。她还以网名注册了微博,查看微博的信息。 最终她找到了一个“度”。 这个“度”体现在一审判决中。李颖在判决书中写道:首先应该注意到“微 博的特点和微博上言论自由也应受到合理限制这一前提”。在微博上,当言论自 由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进行“法益衡量”,“综合考量发言人的具体身份、 所发布言论的具体内容、相关语境、受众的具体情况、言论所引发或可能引发的 具体后果加以判断”。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曾多次与李颖探讨。朱巍多年来一直从事网络侵 权的研究工作。在判决书下达后,朱巍还多次赞赏其判决找到了公民言论自由权 与名誉权之间的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各种权利在相互博弈,但是并没有结果。 这个时候就需要法官找这么一个点。向左,就会伤害公共利益或表达自由,向右 就会伤害到公民的其他权利。”朱巍说。 二审主审法官张晓霞也为此注册了微博账号,用以了解微博的动态。这名法 官还曾多次和同事沟通,力图寻找平衡点。这名法官介绍说,合议庭在审理此案 时,也在力图避免使言论自由受到阻碍。 微博是个好东西 微博从一诞生开始,就毁誉参半。 从“郭美美”到“卢美美”,从“微博打拐”到“免费午餐”,无数人参与, 无数人援手,使得许多本不易完成的事情变得切实可行。朱巍评价说,这个“自 媒体”,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围观改变中国”。但是,他也看到,“很多人不会 使用这个权利”,甚至有一些虚假的信息,以至于微博上的信息“真假难辨”。 不过,审理“微博第一案”的法官们看到了微博的更为积极的力量。 在终审判决书中,法官写道:“微博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每个网民都应该维护它,避免借助微博发表言论攻击对方,避免微博成为 相互谩骂的空间。否则人人都有可能被他人微博所侵害。” “微博是个好东西。”北京市一中院的一名法官感慨道。 李颖也看到了微博的这种积极力量。她也在判决书中郑重写道:“个人微博 的特点是分享自我的感性平台而非追求理性公正的官方媒体,因此相比正式场合 的言论,微博上的言论随意性更强,主观色彩更加浓厚,相应对其言论自由的把 握尺度也更宽。” 不过,在一些法律人看来,这一判例的意义并不值得过分看重。一名法学教 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不是实行判例法制度的国家,一个案 例能对网络环境起多少作用?” 朱巍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判例可推动立法”。 让李颖高兴的是,这个判例,已经由北京大学的一名老师带到培养未来法律 人的课堂上。 【牛肆】∽∽∽∽∽∽∽∽∽∽∽∽∽∽∽∽∽∽∽∽∽∽∽∽∽∽∽∽∽∽∽ ◆             “人”者北岛   ·彭师旺·   诗人北岛今年可谓“双喜临门”,一是美国布朗大学五月份为其颁发了荣誉 博士学位,二是应中国作协的邀请,北岛八月份以嘉宾身份参加中国官方举办的 青海诗歌节,并做了主题发言,从而结束了长达23年的海外流亡生活。   古往今来,真正艺术家大约没有好的归宿。这样看来,北岛可谓一个异数。 他以初中毕业的身份,执教于世界上俸薪最高的香港中文大学。众所周知,他没 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文革开始的时候,他刚读完高一,在数理方面已经跟不上 趟了。多年后他多次讲,要感谢文革废了高考,让他不必受考不上大学的屈辱。 这跟毛老人家感谢日本人救了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作品也不能说很多。那 些70年代末全中国大学生都耳听能详的“朦胧诗”早被他全盘否定,然而他去国 以后写的那些晦涩的诗歌却欣赏者寥寥。情急之下(一说是为了糊口),他也开 始写起散文,多为游记,笔触也算老道,诙谐。但也未能超越他生长时期的语言 环境,比如“各庄的地道都有很多高招“等时代印记超强的句子也时而露面。   西方的知识界对北岛是尊敬的。这个尊敬一是来源于他和以他为首的《今天》 派以朦胧诗开了文革以后新文学的先河,也由于他的诗歌在天安门事件中被大学 生广为传诵着,然后他又被自己的祖国拒之国门之外。这种尊敬甚至化为行动, 以致他数次被提名竞争诺贝尔文学奖,以致于布朗大学把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了他。 当布朗大学校长习蒙斯女士在授学位仪式上朗诵他的《回答》,“我不相信,我 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得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我相信全世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面对此情此景都会含着眼泪为他高兴。   可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读者认可的他的早期作品北岛一概嗤之以鼻,谁提 朦胧诗他跟谁急,同时他也十分反感别人将他跟天安门运动混为一谈。在近几年 的访谈中只要一谈起天安门,他则赶快要声明他当时不在中国国内,因此毫无干 系。而且他非常非常渴望回国。   北岛先生不知是否想过,如果去掉上述种种,西方为什么要接纳您?您跟大 街上的任何一位不入流的作家有何不同?   据北岛圈内的朋友讲,北岛是公认的好人。笔者看过舒婷在回忆顾城的文章 里,也提到在京城文人圈里,也就是北岛和顾城会去买单。而且他为人诚恳,替 人着想,也从不耍大牌,接触过他的中外文人都对他颇有好感。大凡对他的描写 也不外乎“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目光如炬”等等,知道的是在说他,不知道的 还以为说总书记呢。此外也从未听说他有任何绯闻,也没有听说过他开过什么玩 笑。笔者相信这些都是真实的描写,但这也越发说明他就是个平常之人,无奇才, 无过人之处。是历史在两个重大事件上选择了他,一是朦胧诗文学运动,一是天 安门民主运动,就像中了乐透奖一样,还中了两次。可是他偏偏不买账,以为自 己是文学大家,以为应当得诺奖。   一说本来北岛获诺奖的呼声甚高,是哈佛大学的宇文所安写了一篇《世界的 诗学》坏了北岛的事,而让马悦然改了主意,转而支持名不见经传的高行健。带 着好奇心,笔者拜读了宇文的那篇凶手文字,觉得宇文其实相当客气,只是说了 北岛的诗在西方出名大约是因为他的诗容易译成英文。他还没说北岛之所以出名 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名字好记。仅此而已,没有任何多的恶意。当然宇文写这篇 文章的时候,还没有见到北岛的《时间的玫瑰》。   北岛的《时间的玫瑰》可以说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真正的“失败之书”。 他的这本书,据说是为《收获》杂志写的专栏作品,旨在介绍近现代西方的一些 著名诗人,一方面需要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这些人的简介,另一方面是译介这些 诗人的代表诗作。以北岛的外文水平(任何外文),他是完全没有能力翻译,甚 至理解这些人的原文作品。他对这些诗人的作品评介完全是建立在前人的译本之 上,然后由他在几位前人译本的基础上,加加减减,用作家谬哲的话说就是“各 摘其瑕疵,最后最后殿以自家的译稿,明其妙处。”这样做,厚道吗?他真要感 到幸运,因为现在看来方舟子还没有读过这本书。   北岛似乎常常忘了自己也是一位公众人,而每个公众人都是有其定位的,比 如章子怡是演员,姚明是打篮球的,北岛呢在人们眼中的定位本应是不媚俗,不 低头,坚守文学良心的诗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人提名他获诺贝尔文学奖,这 也就是为什么布朗大学会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国可以回,亲可以探,友可以访, 也可参加一些民间甚至地下的文学活动,但是为官方活动去做点缀就过分了,他 让那些多年视他为旗帜为标杆的文化人失望,也让他各个时期的朋友们失望。   北岛早年诗云:“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想不到一语成 谶,命运又成就他,还他于常人之身。只是让渴望英雄的国人又有了一次失望, 刻骨铭心。 ◆              宴席与道德  ·翟青杨·   林语堂大师说过一句名言,大意是中国人在酒席上的谦让,足以看出中国人 骨子里的虚伪。在中国人的宴席上,最常见的是一群人为了谁坐上席推让数个回 合而无果,那其实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席位,而所谓上席无非徒有虚名,所以乐得 谦让。假如少了一把椅子,那大抵是谁也不会谦让的了。   大半个世纪之后,这句话仍然在今天的职场宴会餐桌上闪烁着经典的光芒。   在一次公司的新品推介会之后,我荣幸地与各路豪杰坐在了同一张餐桌上。 豪杰们开始还忸怩作态地推让一番,后来就对着一道道端上来的美味佳肴露出了 动物的本能,只见餐桌这边的正在与一粒拔丝山药缠绵悱恻,那边的已经开始蠢 蠢欲动;近处的还在对着一条清蒸鲈鱼摩拳擦掌,而远处一双横空出世的飞筷已 经越过重重阻碍从天而降,瞬间将一粒虾仁收入口中了!其手臂之修长、动作之 敏捷令人惊艳。宴会很快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那场景令人想起冷兵器时代的短兵 相接。那夹菜的一位,出手则必须稳、准、狠,速战速决,才能安全将战利品夹 回到自己碗里。否则,不仅菜没有夹回,还将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收场,出尽洋 相。   饭局的进程似乎是这样,直到餐桌上已经一片狼藉了,宾客们才带着醉意开 始真正的交谈。   所以习惯沙龙氛围的人是不适合赴这种职场的宴会的。   我曾遇到过一位来自某省的嘉宾,整场宴会他都象一位骄傲的国王般正襟危 坐着,似乎在等待着仆人的布菜。我想他一定是失望了,因为在下一个季会我再 次见到他,他已经能够边大嚼一粒虾仁边高呼“民以食为天”了。   能够在筷林勺雨里一饱口腹之欲,而又不失态出丑,那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是需要无数次餐桌战役的洗礼才能达到的。   在另外一次据说都是精英的培训会后的聚餐上,美貌如花的服务员刚端上一 道晶莹碧绿的时蔬,我们当中最年长的大姐立即夹了一口放进嘴里,带领大家风 卷残云地把它消灭干净了。然而就在这时服务员又端来一碟料汁,原来那道菜是 要求蘸料汁吃的。   这对于中国饮食文化可真是一种讽刺。   然而也并非人人都必须练就一番非凡的身手、成为狼性文化的践行者才可以 赴宴。如果你是一位领导,或是能掌控他人命运的人,你将是那场宴席的真正主 角。你随意地拿起或放下手中的餐具,都会影响整个餐桌的节奏;你的轻轻一咳 将成为微妙的暗示,遏制他人津液的分泌;你的酒杯未满,谁人又敢微醺?   不过这时候,如果您是明智的人,你一定会知趣地离开,免得影响别人的雅 兴。   因为,也许与“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相反,没有主角的宴席才是道 德的。 ◆        美国的崛起是靠无数发明创造累积而成的             ——推介新书《美国创新史》                ·潘正伯·   中国人都盼望着中国的崛起,但是,我们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好做得不那么 好,有不少研究和工程做得很令人失望。那些研究和工程好像是做给外国人看的, 而不是做给自家人用的。通过这本书,我们看看美国,那里的人,摆脱了英国的 奴役,获得了自由。自由的美国人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发明创新层出不穷。他 们从来不去想什么美国的崛起,他们想的是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果然,很快就 改变了自己的生活。随着(海运和航空业的发展)世界的缩小,逐渐普及到全世 界。再看中国,至今央视台还在把四大发明做成广告,一遍一遍地反复播出,夸 耀我们祖先对世界的贡献,我不知道这些制作人还知不知道什么叫羞耻?这难道 有助于鼓励国人奋发创新吗?!   这本书刚收到不几天,刚看不几页,就迫不及待地写文章作介绍,是因为我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更快地从此书受益。再加上此书的装帧美编,在设计包封纸上 放置了足够的信息,我只消下一番键入功夫,就可以把这些信息介绍给网友,何 乐而不为呢。   本书由哈罗德·埃文斯(Harod Evans)主编,他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 报人,是《美国世纪》的作者,在《星期日泰晤士报》做了14年编辑,后到《泰 晤士报》工作,1984年定居美国,先后担任《康德·纳斯特旅行家》创刊主编; 兰登书屋董事长和出版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西洋》杂志、《快公 司》、《纽约每日新闻》编辑部主任、副总裁。2002年英国新闻从业人员选举埃 文斯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报纸编辑。2004年由伊丽莎白女王封为爵士。还有盖 尔·巴克兰,纽约库珀联合学院摄影史教授和戴维·列菲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 士。   这本书的原文名称是《THEY MADE AMERICA》,副标题是——从蒸汽机到搜 索引擎:美国两个世纪以来最著名的53位伟大的创新者。   《罗斯福与丘吉尔》一书的作者乔恩·米查姆对此书的评价是:“哈罗德· 埃文斯凭借其敏锐的分析智慧、引人入胜的讲故事天赋,为我们奉上了一部光彩 夺目、通俗易懂、有独到见解的书,展示了真正塑造我们现今生活的伟大创新者 们。这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的作品,清楚地揭示出最难以捉摸的品质 ——天才——之谜。”   这本书有点像《史记》中的列传,重点介绍的53位发明家的文字,也有简有 详。例如,介绍飞机的发明人莱特兄弟用了34页,而介绍WEB的创始人迪姆·伯纳 斯-李爵士和马克·安德里森只用了半页。作者用“硅谷的微电子业精灵们”这样 的题目,从美国数学家香农(Claude Shannon)对二进制的利用谈起,肖克利、 巴丁、布拉顿、诺伊斯、布兰克、摩尔、格雷尼治、赫尔尼、克莱纳、拉斯特、 罗伯茨等人发明半导体晶体管。他描写了他们的工作过程,直到肖克利、布拉顿、 巴丁获得1956年诺贝尔奖。然后是布兰克以后7人1959年后跳槽。这7个人,加上 31岁的罗克,成了日后集成电路的发明人。仙童公司的摩尔被诺伊斯拉去另立公 司,起名“摩尔诺伊斯”(more noise直译“更多的噪音”),没有人喜欢这个 名字,最后决定用“集成电子公司”(Integrated Electronics)简称Intel, 这就是现在闻名世界的英特尔公司。叙述转到“微处理器的兴起”。罗切斯特的 天才少年马西安·霍夫出现了。他们造出了第一代处理器4004,4位CPU集成了 2300个晶体管,一秒钟进行60000次运算。1974年4月,Intel推出8080处理器,标 价$360元,速度比4004快20倍。电脑界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笑话。结果却由从纳 粹和苏联的魔爪下辗转逃到奥地利,最后来到美国,改名叫安迪·格鲁夫的人, 他和戈登·摩尔一起,铸成了Intel公司近日的辉煌,而且他们已经在思考未来 的光学电脑、DNA电脑,甚至量子电脑。   此书的视觉广阔,并不仅限于左轮手枪、收音机、光缆、水上飞机、喷气式 飞机、IBM公司的大型计算机、一次成像的“宝丽来”相机、胶卷、生物科技产 业、软件产业、磁共振成像等高科技领域。其它如芭比娃娃、牛仔裤、迪斯尼乐 园、胸罩、集装箱航运、娱乐帝国、嘻哈文化、风险投资公司、“体重守望者” (减肥)俱乐部等的出现,也都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此外,书后总结出《十大启迪》,介绍美国创新层出不穷的原因。后有101 人组成的《创新英雄谱》,股神巴菲特、创建可口可乐的坎德勒、创建UPS快递 公司的凯西、使铝从贵重金属变成大众用具的马丁·霍尔、《公民凯恩》的原型 伦道夫·赫斯特、创可贴的发明人伍德·约翰逊、机关枪的发明人马克西姆、乔 治·默克的公司使链霉素,B12,可的松商业化、梅丽尔的“美林证卷”使华尔 街为普通投资者服务、施密德发明避孕套使社会上的性病大减、约瑟夫·威尔逊 发明复印机……等都榜上有名,使读者能远观这庞大的群星谱。   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照片,还有设计和图形的原件,部分照片是彩色的。为 阅读增加不少的兴趣。   当前,美国经济又一次遭受重大危机。爱好自由、民主、和平的人们正翘首 以待,看看他们怎样通过自律、调整和创新走出危机。对此,我是充满信心的。   这本书应该成为一切创业者或准备创业者(大中专学生、教师、研究生、研 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师和正在寻找适合自己工作的 人们)最理想的创业指导书,因为,创新产生于极为难得的彩虹一般的思想,而 发明家的创新实践,最能触发出有强烈创新愿望的人的灵感。本书《十大启迪》 中有一条是“嫁接是有效的创新手段”,你若能合成几位创新者的独特构思并把 它加以实现,你就是一个创新者! 【丝露集】∽∽∽∽∽∽∽∽∽∽∽∽∽∽∽∽∽∽∽∽∽∽∽∽∽∽∽∽∽∽ ◆             父爱三章  ·池沫树·   青石月光   古村落里有一条长长的巷子,我是在父亲背着我去看病的路上看到它的。   月光皎洁,蜘蛛在屋角上织网,远处传来阵阵犬声。   在一个转弯的地方,好像前面有一个人影,莫不是鬼吧?我抓紧父亲的肩膀, 心想有父亲在。   父亲从来不相信鬼,他在煤矿上班,有一半时间上夜班,有一段路要经过坟 场。   待走近,我睁大了眼,心蹦蹦跳着,空气中什么也没有。往前看是一条长长 的青石巷子,望不到尽头。银白的月光铺撒开来,高高的墙和一块块砖似乎在说 着话,像迟暮的老人享受着月光浴。侧耳倾听,除了父亲的脚步声,出奇的静。   如果,那个披长发的人,跑到了巷子里,进了哪家门,躲在后面。但我们走 在巷子相反的方向。如果真有,他原本没有想吓我的意思,要不——难道他是因 为父亲在而放弃了我这个小孩?我忘记了屁股上的疼痛,极力想说话,想喊一声, 却有什么东西堵在喉咙。   回来后心想,要是我有魔法,让天空的星星掉下一颗,砸向那鬼。星星掉在 青石上,闪闪发光,一定能把那鬼吓一大跳。一定能把鬼吓的四处乱窜,他也一 定知道被吓的滋味。   后来,有次放学,太阳还没落山,我一个人找到这条巷子。沿石阶而上,起 初墙沟下还有潲水和猪粪,我知道这几户有人住。渐渐地,散发的是青石的气息, 浓浓的苔藓陈旧的泥土味,以及透心的阴凉。风从屋顶吹来,又从跨下吹过,忽 又擦墙发出呼呼声,又一闪进入一户半掩着门的内屋。透过门缝能看到里面圆形 的柱子、壁画、窗格,天井上斜下来的阳光照见蛛网和桌椅上的灰尘。   这里,有老人在喝茶?   我狂跑起来,看到很多石门槛和巨大的木门闪过,气喘息息地在一块青石上 休息。低头一看,上面有字,是墓碑。我开始冒冷汗,就像生病时一样难受。   侧面一户人家的门忽然开了,走出一位老奶奶。她看了看我,说不用怕,这 是河里捡来铺路的,很多人都用脚踩过。   老奶奶矮小,头发整齐,衣服干净,脸上的皱纹并没有隐藏她年轻时娇好的 容颜。她的耳朵不好,也许是看到我叫她,指着自己的耳朵说,听不见了,也没 人和我说话,年轻人啊都不住在这里了,非要盖楼房住到大马路边。你看这房子, 住了好几代人,好好的,现在要是没有人住,不通风就要烂的,屋啊还是要有人 住。   她一边唠叨着把晒好的黄豆端进去,老远我还听到她的声音。   我来到那天晚上看到的地方,原来是巷子的T字路口。这里还是有人住的, 路边有一些鸡在觅食,还有晒着的衣服。   医生后来搬了地方,在南边村口的祠堂里。幼儿园曾在这个祠堂,我在这里 学习过一年。附近有几个同学的家,每天放学也是我们必经之路。转弯后是一条 青石巷子,夏天我们在这里乘凉,趴在青石上睡觉。   我小时候是多病的,有时,自己打了针都不知道。   在夜晚常常熟睡,我不知道父亲背着我,多少次走过这条巷子。   但有一次走在巷子的半路我醒来了,头部很痛,像有恶魔在里面跑动。我只 知道我在父亲的背上,睁眼看到父亲的脚一步一步的迈出,踩在青石上,在银白 的月光里划动。   父亲的脚步很快,我听到喘气声,我想父亲是在跑。我摸到父亲宽厚的肩骨, 生怕自己掉下去。   可是,这条巷子怎么这么长啊,平时一阵小跑就过了。   我心里在哭:爸,爸!我希望赶快到医生那里,给我打针。因为我感到自己 快死了。   我不相信这条巷子有鬼,这里每一块砖石我都很熟悉。我多么希望父亲背着 我手里提着水果回家。   在这美好的月光里,青石路上,天空的星星一闪一闪。   我相信那一天,是父亲把鬼赶跑的,因为我看到父亲背着我奔跑的脚步。   而生病,才是真正的鬼。   父亲的梯田   在摄影作品里,常常能看到云贵高原的梯田,它们在山峦上攀升着,又伸向 山谷,直达河流。几棵树簇拥着村庄,像是一个蛋糕上的点缀。而西北高原上的 梯田,没有一丝绿色,每次我都久久凝望,想找到一条河流,或是,这些农作物 的水源。它们像是我们小时候玩泥巴塑造的堡垒,更像是巨人通向云彩的阶梯。   做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对田野,泥土,有着浓厚的感情。因为每一片 田野都是农民用双手和双脚耕耘出来的,每一块泥土都留有农民的体温和血脉。 我的童年也曾在秋收后的田野上追逐过,在稻花开的季节里沿着波浪在田埂上奔 跑过,赤着的小脚像一个轮子,把风筝放飞到云彩的中间。也在河流里捕过鱼虾。 我多次在诗中写到田野,“当秋日里睡眠的女孩/踩碎田野的骨节,她梦见了飞 翔。”是的,那里是我的天堂。在那里,我游过泳,放过牛,那些泥土和我是多 么的亲近。   我的家乡是赣北的鱼米之乡,靠近山的地方也是梯田,只有南边的田野一片 开阔。油菜花开的季节,公路上一两辆汽车从田野驶过,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的 照耀下鲜艳夺目,那是一种怎样的色彩震憾,更是一种生命的热烈呈现。它们争 分夺秒的开放,像蜜一样的浓啊,充满着内心直到饱满溢出,也是育孕种子,传 承生命的歌唱。   一个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也许无法理解植物对泥土的依赖。它们就像孩 子对母亲一样。所以,土地的肥沃贫瘠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布谷鸟在树林里 歌唱时,细雨纷纷里可以看到农民伯伯披着蓑衣挑着牲畜粪往田野赶。我的父亲 也在此行列。   说起来也许别人会笑话,小时候我的第一份劳动便是到乡野捡拾牛粪,再倒 到牛栏附近的牛屎坑里。这里是平时贮藏肥料的地方,里面有很多发酵的稻草, 在春耕前它都要被掏空。虽然有浓烈难闻的气味,但没有农民会讨厌它,这可是 不用拿钱买的最好的复合肥。   靠山的农田贫瘠,特别是雨水把肥沃的泥土冲到了下游。春耕前,农民总是 忙碌于山脚下的梯田,一年粮食的增产,与梯田的收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梯田上游是层峦叠起的山峰,几条小溪从田野中穿过。也许在我尚未有记忆 时就喜欢上了这里。那时还是农村合作社,不到一岁的我就被父母带着到梯田上 劳动。在父母多次提起的回忆中我记起了趴在田埂的草地上,双手不停的拔着草 叶,直到睡着。记得那是秋天在种油菜。上学时读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我就会想起父亲扬起锄头的身影。   父亲对梯田付出了不少汗水与心血,甚至整条黄泥路都流过他的血。有一年 春耕,下坡路滑,摔了一跤,背着的耙把左小腿刺穿一个大洞。父亲不惊也不说, 一个人走回家放下农具,再走到医院去,倒把路边的人吓到了。雨水少的季节, 半夜里打着手电去给稻田引水。村庄宁静,满天星空,半夜里有时能听到田野上 有人为了抢水而发生争吵的声音。   种第二季稻时,河水干涸,那时贫穷,没有机器灌溉。出门时,父亲抬着水 车,叫我提着水桶,说:“走,抓鱼去!”我一听,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   一些靠山坡的梯田,由于地势较高,最难引水。有时,要从别人的田里过水, 那付出的劳动就更大。父亲把水车驾在田埂上,一头伸进下游的小河里,一头放 到田里。父亲摇动着水车,水车的叶片将水从低处往上送,搅动的水哗啦啦响。 这种水车不是清明上河图里的圆形水车,但功能却是一样的。它是长方形的,易 于移动,不用时可以带回家。   父亲摇到一头汗时,我看到小河里的水还有很多,不停地从远处引来。我大 叫着“加油加油!”偷偷地跑到河的上游用泥土隔断了水源。眼看这一段的小河 快干涸了,一些小鱼开始冒头乱窜,我心里暗自高兴。父亲忽然停下来,说怎么 就没水了。我怕父亲看到我做的坏事,指着远处说那里也有人在引水。   父亲提着锄头往上游的梯田走去,兴奋不已的我跳到小河里混水摸起鱼来。 一些鱼儿撞向我的脚,水还是有些多,我只能抓到一些小鱼。父亲沿着小河顺水 而下,发现我做的一堵隔水的泥墙,正要破坏,我说等一下,但大水已经冲来。 我生气的嘟着嘴,说几条大鱼都跑了。   田里的水灌溉地差不多时,父亲也在小河里堵了一道墙。我坐在田埂上的屁 股才跳起来。这回小河里见了泥土,可是,除了抓到几条泥鳅外,那些撞脚的鱼 儿到哪去了呢?我已经没有了兴趣,父亲还在泥土里翻,我说:“爸,走吧,天 都黑了。”   父亲实际上是没有田的,不是农村户口,每年种的田都是爷爷的。前年,爷 爷在大雪前去逝,村里再也没有分田了。父亲在六年前也退休了。但他总不忘到 田里走一走,去看看水,看看那些秧苗的长势,稻花的开放。清明时,母亲打来 电话,说广州不冷吧。我说不冷呢,没请到假,本想回去。母亲唠叨着李家长张 家短的,我说爸呢?母亲说,你爸啊,去田里了。我奇怪了,不是没有田了吗? 母亲知道我的疑惑,说租了别人二亩田,天天闲着也不是个事。我急了,那要交 多少钱一亩啊?母亲说,哪有什么好田租给你,都是引不到水的田,土坡山脚下 的田,说小时候父亲带我去过。我一听泪水在眼里打转。母亲接着说,前二年交 点农业税,很多人出去打工荒着怕罚款,也不用出钱给人家。今年开始,农业税 国家也免了。母亲说着很高兴,电话里还听到几个妇女闲聊的声音。   父亲老了,我知道不是因为闲着,而是孤独。我和姐姐常年在外工作,一年 难得回去一次。父亲总是对我说,不小了,该结婚了,说隔壁的老王都抱孙子了。   梯田是贫瘠的,但父亲在这片土地上灌溉,付出,乐此不疲。他希望在这片 土地上丰收,种植出新的希望。   永不止步,艰难前行   我九岁的那一年夏天,一个清晨忽然狂风大作,阴云密布,紧接着雷雨交加。 时逢双抢季节,整个村庄像热开的蚂蚁窝。村民奔跑,叫嚷着,去晒谷场,去田 野,来来往往,男女老少,没有一个闲着。   吃完中饭,雨仍然没有停的意思。父亲抽着烟,一会儿站在门口看看雨,一 会儿在准备装谷子的蛇皮袋,以及雨衣。母亲洗着碗唠叨着要父亲去老林家或老 苗家借板车。父亲半天说了一声,知道了。母亲又说,要朵儿跟着你去吧,下这 么大的雨,路又远。父亲没有作声。   我家实际上没有田,3年前农转非,当时村里很多人羡慕。但商品粮才吃一 年多,母亲又没有工作,仅靠父亲一点工资,全家的生活费,还有我的学费全在 里面。粮食是生活的重中之重,而且我家在农村并没有搬到父亲所在的煤矿小镇 上,因此租了几亩田种。人家愿意租给你种的田,自然不是什么好田。要么不产 谷子,要么引水不方便,再次就是路途遥远。我家租的田就是最后一种,处在南 面与另一个村庄交界地方。   父亲收拾好出门的工具,说了一句,走吧!我的心仍然晃着,不知道说去还 是不去。看到父亲的背影在大雨中渐渐模糊,最后我还是跟着父亲出门了。路上 的雨很大,卷起的裤筒到了大腿。如果当时父亲接着母亲的话说,我可能会说不。 九岁的我与父亲似乎隔着一堵墙。暴水打在石头上水花四溅,也许是雨水带来的 凉意,清醒了头脑;也许是看到到父亲的幸苦,因为父亲晚上还要去煤矿上班。   到村口,父亲从老林家借来了板车,我们父子俩消失在白茫茫的田野中。滂 沱大雨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眼睛都睁不开。雨衣只是厚一点的薄膜做成的。我 用手抓紧脖子和下摆的雨衣,因为风很大。在白茫茫的雨中,世界浑浊,人孤独、 渺小。我就这样跟着父亲走,有时只能看见一点影子,那一点影子,就是父亲的 背影。父亲的咳嗽也在雨中迅速消失,只有雨声,仍然是雨声,视野模糊。   走过田野,再走过一段七八里长的山路,又见到了一片田野,和远处的村庄。 父亲要我在山坡上守着板车等他。他走下山坡,走过一片田野,在对面群山的山 脚下扛来一袋又一袋昨天收割好的稻谷。父亲在泥泞的田埂上来来往往十几次, 终于把谷子扛完了,然后捆绑好,像一头老黄牛一样走向回家的路程。   路的右边是一条河,左边是一座座山,这条路就是在半山腰上开出的山路。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到崖石下的河里。   雨小了一些,视野变得开阔,可以看到河水猛涨,山上的树木有着新绿的枝 叶,天空是灰蒙蒙的,低处的雨云跑得飞快。而我们的步伐是缓慢的,沉重的。   整条路上只有我们父子俩,没有遇到任何人,哪怕一头动物也没有。还有谁 在这大雨中行走?父亲拉着板车,弯着腰,没有一句话,只有偶尔的咳嗽,以及 轮胎陷入泥坑中与沙石的磨擦声,绳子与肩膀的磨擦声,和父亲的喘气声。我在 后面使着力气推着板车,一次又一次经过了大大小小的泥坑。山路上的坡也比较 多,我埋头推着,除了雨声、风声,就是轮胎在路上走动的沙沙响。声音是清晰 的,因为路面的沙石被雨水冲洗后变成活动的。   在下一个坡时,我没有跟上板车。坡有些陡,板车很快,我看到父亲一路小 跑,脚掌踩在水坑里激起人高的水浪。忽然,板车的一个轮子从水坑里“砰”的 一声跳起,接着整个板车朝左边的山上撞去。我追了上去,板车已经停了,车上 十几袋谷子掉了下来。我吓住了,我没有看到父亲,只看到板车下流出鲜红的血。   我一步一步走过去,我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情是真的。父亲躺在地上,一 只左脚还在轮胎下压着。我疯了一样把板车上的谷子一袋袋丢下去——可是我抬 不动,只能拉着袋子的角往下扯。   “不用卸下来,你过来,用手推这个轮子!”   我照着父亲说的一点点推着左边的轮子。我不相信那是父亲的腿,这样活生 生的压着,而我正在推开压在他腿上的轮子。   父亲把左腿拿出来坐在地上,用手摸了摸小腿腹,一手的血。地面一块尖尖 的岩石,在父亲小腿上划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膝盖上也破了几道。父亲用水坑 里浑黄的水洗了洗,水坑立刻变成了血坑,鲜红的肉和白色的骨头都显露了出来。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喉咙有什么梗着。我想到回村里叫人,但来回有近二十里路, 把父亲一个人丢在这里我更不放心。   我扶父亲站了起来,父亲抖了抖腿,对我说,没事没事。   父亲叫我扶住板车,重新整理好板车和谷子。十几袋谷子淋了雨更沉重,父 亲拖着它们,一拐一拐的走着,十几袋谷子像十几个士兵的尸体,而父亲就像整 理战场的将军。   我对父亲说:“把衣服撕烂了包住伤口吧,它还在流血!”   “不用。”父亲看也不看一下伤口,就这样一直走着。   雨再次下大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全湿了,父亲的衣服也全湿了,分 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但父亲流下鲜红的血却是清晰的。父亲不喜欢看到我哭, 我的泪水混合在雨水里。   我望着父亲拉着前进的板车,板车上是一家人的粮食;望着父亲匍匐而又坚 强的背影,在这大雨中,在这长长的泥泞的道路上,在这四处无人的旷野里,父 亲流着血,忍着疼痛,一拐一拐的走着,它成为我人生前进的动力,也是感动我 一生的风景!   多年后,我在东莞打工,知道了生活的不易。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 和挑战,我就会想起父亲一拐一拐的背影:永不止步,艰难前行! ◆           美好,我不能轻易说出 ·叶 耳· 一   夜晚。城市的中巴。你靠着窗座,万家灯火的远方。   美好的单曲。我被风轻轻吹着。轻轻地吹着……   工厂的窗口亮满了灯光,和我一样从乡下来的兄弟姐妹们一定还在加班吧。   加班的城市,加班的年青人。他们的青春和梦想在贫血的生活里收藏了自己, 压制着自己的飞翔。他们也是有理想的,但他们没有时间来谈论理想;来讲述理 想;来释放理想。他们在为别人的幸福加班。这里面一定也有他们朝秦暮楚的亲 人爱人。他们在循规蹈矩地培养自己的耐力,他们把自己单薄的命运交给了开放 的城市工业。他们把身体交给了节制的衣服,穿在身上的没有一件是从家里带来 的衣服,家里的衣服早就过期了。从他们的姓名填进工卡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忘 记了自己。他们从来不敢在约束的空间里大声笑出来。他们必须像定时的机器一 样严阵以待地转动自己。但他们与我一样,在心里埋着一缕做梦的光。   我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很喜欢坐在车上欣赏这沿途的风景。她们像家乡的阳光温暖了我。她们是 那么的近,又是那么的远。我熟悉了她们行走的节奏和从容。   我看到了一位搞清洁的大妈,大概五十岁的样子,正在仔细地清扫着路边的 纸屑和果皮等垃圾。把清扫好的杂物再倒进垃圾桶。这时,有“嘀嘀”的响声传 来,是手机的短讯息声。大妈马上停下了手里的工作,赶紧从厚实的裤袋里掏出 了一部手机来,许是眼睛老花的原因,她把手机捏在手里,却摊得很远,瞧着。 刚才还是默默无言的,这一下却笑逐颜开自言自语了起来。大妈一边看着屏幕一 边用手指在键盘上动过不停。(她也许在打字回信息。)我放慢了脚步观察了很 久。和我一块观察大妈的还有她倚靠的那棵树。只见这位大妈的笑一阵接一阵地 涌上来,煞是开心啊。这使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在经过中医院路口时,看见一个穿 着讲究的男人非常体面地走来,边走手里边拿着手机在说话。走近了我才注意到, 这个男人的手机已经很旧了,旧得与他的穿着很不协调。手机的颜色已经完全褪 色了,可以看得出来这部手机与男人的年头有些深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一直 不想换一部新的呢?   男人的手机可能是一个相爱的女人赠与的,因为太爱,所以一直没有换。这 个女人是现在的妻子,也许没有成为妻子。给大妈发信息的也许是她的老伴也许 是她的儿子。这一定只跟粮食和理想有关。   她像镜子照出了远处的母亲。这是一个为别人活着的时代。我们都在为别人 的生活加班。唯有镜子在照耀我们的内心。此刻,幸福距离我非常的近。大妈皱 着脸纹,眯着细眼,还带着那鲜为人知的笑的内容。有时候,温暖并不需要太多 的物质关怀,而是来自心灵的相遇。那些懂得的心灵和爱   报社唐大姐在打电话的时候冷不丁地问我:“天冷了,你有毛衣穿吗?我给 你送件毛衣吧。”她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这种想象是暖人的。   国外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世界是铜的,惟有诗人才能给予我们金的。 二   学会懂得,学会感恩,学会一个人一尘不染地赞美,学会一如既往地去发现, 学会去爱去温暖。在深圳,在这个与世界没有距离的城市,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梦 想的大都市,我们只要不轻言放弃自己,你就能找到那个梦想的自己,就能找回 那些失落的从前。的确是这样,在这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一切皆有可能。   炊烟的人间。万物的人间。呈现恩泽的爱与手语。身体的秘密和生命的神韵 催生了每一种命运。每一种,都似舞蹈;每一种都与时间融为一体,时间在旅途 的大地上,歌唱着通向家乡的路。   在深圳市区,随便你坐哪一辆公交车,都会遇见这样一个镜头:上了年纪的 老人或孕妇、残疾人一上车,便有人主动站起来让座。这是我第一次来深圳最大 的感受。记得有一次,我因工作原因晚上熬“通宵”,次日又需坐一个小时公交 车去办事。当时,车上人多,早已座满为“忧”。我站在车上不多久便顿感疲惫 不堪,而且越来越难受,几乎快要倒下了。这时,旁边一位有座的女孩主动站了 起来,让位给我坐,我几乎是整个身子倒坐了下去,坐在车上,那种轻松、舒服 的感觉前所未有地重叠了我。让座女孩的爱心升华了我的生活。   后来,我在深圳的任何路上的公交车上,只要遇见有老人或孕残人和需要帮 助的,我都会主动让座。奇怪的是,我让别人坐下,心里反而轻松愉快了!   关爱身边的每个人,这种习惯会让你在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乐趣 三   她的心灵有着另外的蓝色。这样的蓝,让人动情。她用她小小的世界撑开了 尘世的天空。她与大多数人总是不同的。   有时候,赞美一个人,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素养和真诚。虚假的赞美,缺乏 内心最真实情感的人,他总能用虚怀若谷的噪音来制造美声。而大多数人却那么 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样的赞美,他们身临其境,感受着庸俗无趣的热闹。这样的 人,这样的大多数,他们总活在没有自己的道路上,一直向前,而前方一眼可见。   下一站,有梦想的人终能不负这个辽阔的世界。   你为何要用到这个名字?   名字与每个人都是需要缘分的。缘分这东西说不清楚。取了这个名字,就有 了责任,就有了对活着的态度,就有了对人生和命运的寓意,就有了对这个世界 的梦想追求。这个名字就像上帝赐给你的眼睛,你观察着每一个人与这个尘世的 关系,以及她们的良心和虚伪。你用你瘦小的念想触摸每一粒万物下的种子。这 是一个接近上帝的名字,所以,你从来不害怕黑夜和寂寞。你试图用一颗高贵的 心来倾听这个世界。心灵如耳。   我从不怀疑自己。来自骨子里的热爱。这条通往宽阔远方的道路,我除了相 信用勇气走下去,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境界和品味永远属于时间里甘于寂寞的人。让喧嚣的一切去假想,包括那个 偶尔疼了的自己。古人云:隐居以求其志,行已以达其道。桃树下说话的男女, 在流水的城市与工业遥相呼应。那些看似风情的去向和路径,却无风趣可言。很 多游弋于俗世里的身体,都在桃花的表象里盛开轻佻。当孤独像尖锐的针扎进果 实的核里,最美的,在那瓷碗的宁静里韬光养晦。   所有的夜醒着。当泪水流下来,你想起了梭罗的那句话:说什么天堂,你羞 辱了大地。 四   三十一区某条巷子里,有一间房间是属于他的,他在写字。   房间里的男人与这个城市保持着喧嚣的静寂。偶尔会很天真地想一下窗外的 事情,然后捧着一杯热腾腾的开水,深情地很轻柔地喝一小口。男人向来少喝茶, 无色无味的开水更接近生命的本质。你可以喝出不同心态的品味出来,它象征着 纯真和简单,它更是透明的。懂得品味的人越来越多,但懂得高贵的人又有几个?   我居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为一个看不见的梦傻傻地爱着。我觉得很美好。   上帝是伟大的神,她隐于每个人的身体。让你懂得疼痛并理解她。但不是每 个人都很幸运。因为上帝给出每个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我宁愿相信万物之中还有另外一个身体,那就是你忽略的生命。是一种与神 亲密无间的生命符号。她可能是我们的粗心大意的另一个自己。   有些人死去,是因为她重新活过来了。但我们无法去分辨无法去探索。有些 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与自然的万物融为一体的。她的把身体交给自然的神。神给 予了她天性的美。这种美是不可复制的内心品质,是一种让上帝迷恋的疼痛。她 是祥和的树,是不死的,是自然的延伸。   上个月的某天,我觉得自己身体的左下部位有了不适,我去看了医生,做了 个B超。诊断结果把我吓了一跳。我的肝内实质性病变,血管瘤待查。我又仔细 地看了一遍诊断报告单上的超声描述:“肝内面形态大小正常,肝实质回声均匀, 管道结构显示清晰,门脉左支前方见一大小约0.9 × 0.9cm的稍强回声光团,后 方回声正常。……”我的身体敏感地感到了疼痛。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生命的脆 弱。   上帝此刻在哪里?她知道了吗?医生打开了生命陌生的语言,告诉我明天距 离夜晚是那么的近。可是那么多的星星和月亮此刻在想什么?她知道了吗?医生 安慰我,你这么年轻,不怕的。正因为年轻,我才害怕,害怕的不是病,是未来 憧憬的蓝图。它们都让我感到了遥远和渺茫。堂兄说他的生命与我有一定的关系 和无法言说的秘密。我听了这句话,我相信了确定爱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她直接地抵达了我们忽略的虚构。   我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在回来的公交车上强忍住眼泪。我用一个男人 的坚韧控制了我身上杂乱无章的情绪,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专门为肝做了一次CT 增强扫描检查。别看这平常的检查,还蕴涵着小小的惊恐。做增强扫描的要先另 外打滴针。打这种针需要亲人陪同才行,自己签字,由于身体的各种因素会有万 分之一的死亡率。以防万一。这么一折腾后,我越来越感到生命与理想的复杂性。   检查结果出后,我在CT检查报告单意见里看到了这么一行字:肝脏CT扫描未 见异常。非常干净。那么,B超照出来的是一个对我的误会,也就是说,我被无 辜地开了一个玩笑。这个玩笑让我一生为之深刻。   我为幸福保持了沉默。 五   月光不出声,时间结在树上。窗外夜色浓……   现在,深圳像我的另外一个家乡。她在你的心里长成一枚念想。你轻轻地吟 唱。我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和旅途,她那么好看,把想象激活了。   苦。觉得它多么像中药,蕴藏了千锤百炼的秘密。每一个秘密都是一种秘方。 味道很苦,但仔细去品,却又有着苦过之后的那份耐人寻味。我们隐身于生活的 尘世里,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各自在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卑微里做着自己。   在巷子转悠了很久,才鼓足勇气走进了附近的一家理发店。理发师是一个女 的,女人问我,剪发吗?我点点头。女人说,剪一个什么样的发型?我说,剪得 短短的。这么长的头发你舍得剪吗?你不心疼么?女人倒挺关心我的头发,她边 说边在给另外一个客人理发。叫我坐在那里等一下。这一等我就开了小差。我突 然觉得女人的话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这一头长发。对着镜子里的那个长头发的男 人,我在心里问自己,你真的就不要他了么?有一次我戴着墨镜,坐在公共汽车 上太困了打起了瞌睡,有几个小偷混在了那辆车上,他们偷了很多人的钱包,就 是没敢动我的,后来我想,这主要的功劳归功于我这头长发。   当然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的伪装。很多人开玩笑说,越来越像个艺术家了。我 去补鞋时,补鞋的师傅见了我就喊,艺术家来了。我想艺术的气质是一种象征性 的东西吗?是看上去像吗?它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而不应浮于表面。有许多女生见 了长发的男人多少还是会有点胆怯的,她们都会很小心地在你经过时轻盈地闪开 她们的身体。   等那个女人再要来给我理发时,我却站起来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不剪了。   可没过多久,我还是决定了要剪。觉得不好意思,我换了另一家理发店。   我刚剪好了,理发店的女生就高潮着声音说,我靠,真是帅呆了。我说是不 是蟋蟀的蟀呵。她说不是啦。刚进来觉很成熟老练的样子,现在觉得精神亲切了 蛮多。真的很帅气哦。看来人的感觉也是很重要的。没剪之前,头发的确很长, 有时我就扎成了马尾松。去邮局取稿费,女营业员把我的身份证捏来捏去,问, 他本人没来吗?我说,我就是本人啊。女营业员就笑了,不好意思,我还以为你 是个女的哩!内心的东西藏匿在深处,要通过感觉才能抵达。   理了个短发,感觉真的轻快了许多,好像心里原本的许多东西都敞开了。在 森林公园的环形跑道上跑步时,差不多跑了六里路时,全身已是大汗淋漓了。这 时,两位美女迎面而来,对着我大喊:一二一,加油跑。哈哈。她们那么肆无忌 惮地对着我笑了。她们的笑活泼了我的速度!   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下午,只要不下雨,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我都会去 宝安公园跑步。这使我想起了一句经典的咖啡广告语,我把它修改成了:如果我 不在宝安公园跑步,那一定是在去宝安公园跑步的路上。那段时间跑步已成为了 我运动生活的一种习惯。   在跑道上沿途的音乐抒情而舒缓,慢慢地凝固了空气。空气在时间表里和指 针行走。它们在我敞开的皮肤里,在我弯曲或伸张的十指里,行走。我看到了飞 驰的速度不言不语。这与身体保持清洁的气流,都被音乐化简了,它们混淆了一 种很美妙的关系。在健康的意志之外。敞开心灵和身体,与万物交融。空气里到 处弥漫着健康的生命香味。你还能听到昆虫和鸟类的演奏。整个下午,我都是一 个动词。   山和石头在那里,树和云朵、阳光站在山坡上。   风闻到了我的汗水,汗水正从扩张的毛细血管里渗出来,之后还给风。无影 无踪。   这是一条具有盛大优雅的环形跑道,我就像在拥抱奢侈的“品味”。缺席的 每一个元素都与生活紧密相联,但又毫不相干。读书的人懂得阅读的品味,下棋 的人懂得战斗的品味。它们都可以在品味里养成一种习惯。而跑步,却很少有人 把它作为乐趣来培养。运动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就会性感而健康。   如同我们心里的每一个梦想,只要心怀不懈的追求,她一定会向你露出微笑。 ◆             故乡的路有多远?  ·文 远·   出来恐怕有三十多年了吧!我是说离开故乡到另一个城市发展有几十年那么 久远了。   开始几年对家乡猛想念,想念那里的人,那里的路,那里的小河和那里的树。   有时想想那些犹自鲜活和熟悉的面孔,心里也是感动莫名和暧洋洋的。   那些路是那么熟悉,以至我闭着眼睛都能画出哪一条路可以通向哪里。   东边是商业局大院和印刷厂,西边是拖拉机站和何家、新田村和朱家,南边 是老街、水碾和石桥,北边是公路段和交通局……   县医院在中学下去一点,再过去一点是一个酒厂和食品公司的养猪场;县政 府与县委挨着办公,那时我们叫县政府不叫县政府,叫县人委;小学门口对面是 公安局,公安局旁边才是武装部;广场和文化宫旁边是粮食局,粮食局里有一个 超大的大院……   小时候我们多能闹呀,没有哪一条小巷子我们没有钻进去过。   那条小河还在不在,水还清不清。   我印象中它的河水是清而且弯曲的,九曲十八弯呈自然状态。而我一直喜欢 自然状态的东西。   学校那棵老樟树还在不在,不止一棵而是几十棵。   就像一个集团军总部聚集在一起办公,最高那棵的应该是司令部,靠近校钟 旁边的那棵是参谋部,操场前方的那棵就算是作战部吧,那练家房屋后方的是后 勤部……   故乡的那些树呀,总是令我魂牵梦萦。   它们有树皮斑驳粗糙的大叶桉,也有树皮光滑如锻的小叶桉,有浓荫如盖开 满一种金黄色小花的相思树,也有树叶闻起来臭的香椿树……   县委大院里最深处那一大片老松树,粗壮直立。树下的地面就像洒满了一层 厚厚的黄色的金针,地毯一般。阵风刮起,涛声阵阵,如箫如笛。   我最爱倾听那种松树发出的奇妙的声音,因为当你静静地倾听那种寂静中的 涛声时,你会沉醉,你会情不自禁地沉思溟想。甚至于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回忆 起那种寂静中的沉醉仍激动不已思念万分。   沉醉于涛声的时候,你不知身在何处,有一种飘飘然和梦幻般的感觉,心境 自然,十分美好。   我曾经多少次流连在那些高大的松树下,沉湎于少年的梦想之中,任凭那梦 想的翅膀飞过高山、越过海洋……   我的家乡有一种长在水边的树叫“吊棒果”,我不知道它的学名叫什么,也 不知道其它地方的人怎么称呼它。   这种树的果实有如算盘珠的模样和大小,青色,成熟时呈老红色,熟透时果 实软绵,可食,有一种像面包一样的纤维感,按照现在的叫法可能可以把它叫做 “食物纤维”吧。不甜也不酸,不苦也不涩,我们也不是认真去食它,只是在去 这个地方戏水的时候,抓几颗放在嘴里咂吧咂吧。但我想如果说是在“三年自然 灾害”这可能还能养人呢!谁知道呢。   哦,我差点忘了说了。“吊棒果”还是一个地名。它离九曲桥的上游有几百 米远,当然我指的是弯弯曲曲的水路上到那里,“吊棒果”是上游。一般人们是 在“九曲桥”这个地方游泳,很少上“吊棒果”去,因为那边水深,当然路也远 了点,还不好走,要走田基过去。   “九曲桥”也是一个地名。   这个地方是一个三叉路口。从县委这条路过来的人可以从何家,再经过一个 小渠可以到这里。但你也可不必经过何家和那条小渠,而是经县直机关幼儿园大 门口,然后从它的后门出来,过一段田基也可到达,可能还近一点。   从镇上的老街则专门另有一条路过来,路的两旁全是稻田。从这条路一直走 过桥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可以远至高村……   其实我忘了说了,这条小河就是淹没在这无尽的稻田当中。它留连于那些金 黄色的稻田之间,那些稻田则吸吮它充沛的水分,互相不分离。它从一个叫成团 的地方流来,向东边的樟木村流去。   从远处望去,你根本看不到它。小河与周围的稻田亲密无间地交融在一起, 以至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非你是站在高处往下看。比如说你是站在经过何 家整个村前的那条泥路上,那是一条斜坡,从镇里出来一直向高处走出镇去。   斜坡的顶端是农技站,里面种了好多柚子树和桑树。   有一次,我们走过农技站,看到人们聚集在一块剥柚子。他们说是站里专门 要柚子籽作种,柚子肉则随便吃。   那些摘下来的柚子堆集如山。   我们就顺水人情地吃了起来,当然,也帮他们剥了好多柚子。做了一次活雷 锋,呵呵。   农技站的桑树是种来养蚕的。   他们负责向蚕农们提供蚕种。有几间房间里尽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蚕虫,有的 小如黑豆,有的大如手指,还有些变成蚕茧。   当然更有一些破茧而出的飞蛾。那些飞蛾在一些铺就的棉絮上产卵。人们把 那些蚕卵收集起来待其变成蚕虫就可以提供给附近的蚕农了。   我小时也养过几回蚕。我家门口就种有两株桑树。当然如果你认真养起蚕来, 你的两颗桑树是不够它们吃的。那些小蚕吃得很快,而且一天不停地吃,吃,吃。 只有这样,它才能快速地长,长,长。   养蚕很讲究,首先,你摘回的桑叶要摊开晾干,要不蚕吃了湿的桑叶会拉肚 子,最后有可能生病死掉。   其次,你不能断食。那些蚕会不分白天黑夜的吃。如果说你采摘的桑叶不及 时,特别是下雨天,你不能出去采摘或采摘量不够,又或者你采摘回来的桑叶要 晾干,总之,你断供了。那些桑蚕就会纠结在一起,胡乱的爬,到处觅食。它就 长不快,最后长得也不大,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成茧时抽丝不多,影响产 量。   那时我们养蚕得到的蚕茧也是拿去卖给供销社。换回一些零钱。不像那些真 正的蚕农,把养蚕当副业来经营的。我们充其量也就是半玩儿,半换零花钱用的。   但通过养蚕也可以了解蚕农们劳作的艰辛。   桑叶可以养蚕,而桑椹则可以吃的。成熟时的桑椹呈紫红或黑红色,甜而多 汁。我不知道与什么果味相似,也许它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果浆吧,不可比拟。 至少在我们儿童的眼里,不都是因为当时水果少嘛。   桑葚就是我们的珍果佳肴了。   我的家乡李果很少,好像没见。但桃树却是种得很多,可以说最多。俗话说: “桃树开花李子结”。是说桃与李开花结果的时节不同,李子在前,桃果在后。 这个顺序不会记错,如果说你童年时吟诵过这首童谣的话。   追看桃子生长的过程最有趣。阳春三月,它先是开出一种粉红色的花瓣来, 一时间满树的粉红色,如果说种成片的话,则可以成为一处粉红色的海洋。   不是有一首唐诗描写桃红盛开的时候吗:“去年此时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 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是说那种姑娘的脸蛋与桃花的俏美。   可惜那时我的家乡没有看见成片的粉红色海洋,不像现时,规模化经营,到 处都是粉红色的海洋。   过了一段时间你再去看,在花掉下之后的结点上结出了一些很小的桃来。初 看时一点儿也不起眼,瓜仁般大小。但等你几周不去,再去时你就会惊喜地发现, 那些小桃长大了许多。有拇指头般大了。密密麻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这个时候最怕风暴,狂风暴雨之后总是有一些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小桃掉落地 上,很可惜。   谁说不是呢,成长哪有那么顺利的,这是我观察桃果成长得到的一个生活启 示。   不是每一个小桃都能成为将来丰硕的果实。   我们盼呀,盼呀,终于盼来了七月桃儿红。   私人的果树不能乱摘,人家看得很紧。就是公家的果树也不能目中无人地上 树偷果吧。   孩子自有孩子的办法,瞅一中午大人休息的空档,找一些石子,躲在屋角处 用力向那些桃树上掷去,就听见桃果皮皮彼彼落地声。   可能桃在我们那个地方除了李是一年四季中最先长成的果吧,总能引起我们 小孩无穷的关注。我说了,我的家乡不种李果。   除了种桃之外,最为常见的是,我的家乡的人们会在屋前房后种一些葡萄、 枇杷、枣、梨、黄皮果、番石榴、柑橘和橙。   我儿时的那个年代,种什么果都是零打碎敲,没有成片成规模经营。因为这 在那个“左”得很厉害的年代,这些统统被政府称为资本主义尾巴,要割掉。谁 也不敢多种,政府强调“以粮食为纲”。   只有粮食才是人们心中的“常青树”,要死保。   吃东西要粮票。走到哪里都要,给钱没有粮票也不行,因为老板光拿钱没粮 票也买不到食品原料。   粮食是套住人们迁徙的一条绳索。   社会人员不流动,政府好管理。社会稳定。说到社会稳定,我感触最深的事 是城镇人口的变化。   我还在家乡的年代,可能我们那个小镇有人口五千左右吧,这个数字我问过 很多家乡人核实,不会有错。   我们走在街上,人们总能知晓对方是哪一条街上住的人或是哪一个机关大院 里住的小孩。   即使那些几十年前家乡的人,现在如果说是在镇上的街道给我遇到也能大致 辩认得出他当年的模样来。   小镇的人一般都很拘谨,因为谁都有可能认识你。言行小心,行动谨慎可能 是所有小镇上成长起来的孩子的一个特点。当然会有例外,我们不说例外,我们 说的是一般。   他哥哥在马车社的那个小王不知还在不在?那个湖南人,大个子,有些弱智, 但力气很大,人们叫他小王,但其实当年他可能已有二、三十岁了。他会帮工背 水泥、扛行包,做泥水小工。计时或计件,完工后你给钱他就走人。你不能骗他, 数钱他还会,也会偷些懒,耍些奸。他只是某些事情上有些反常,比如说看见女 人,他会望着对方痴痴地笑,让她们害怕。   一些调皮的小孩会追在小王的身后用小石子砸他,他一般也不理会,自顾自 地走着他的路,只是嘴里嘟嘟囊囊的埋怨。只有一次我见他真的生气了,可能那 帮小孩闹得也太凶了,把他砸痛了。只见他身手敏捷行动迅速,反身一下抓住那 个最靠前的调皮孩子往地下摔去……   我小时候看到这种情形,当时心里就想,做人不要做得太过分了。   欺负别人,特别是欺负弱者没有好下场。   去年我一个小时的哥们从广州出差经过我的这个城市,辗转找到我。   诚恳地要请我到海鲜市场吃饭,说是几十年没见面了。   这小子小时候一天跟在我后面跑,像一个跟屁虫。后来读了一个石油中专毕 业,分配到广州。   他现在是中石化广州一个工厂的老总,开有一部SUV过来。   点了一桌的海鲜,吃也吃不完。   他对我妻子说,小时候我最佩服他了。说我主意多,有思想。   我妻子悄悄地对我说:“想不到,你还有人佩服呵!”   我嗔怪道:“你以为呀。”   其实我也没觉得我以前或现在有多么地了不起,但儿时的美好印象可能才是 我那位朋友埋藏在心中最为真实的想法。   在人们的心底总是会有一些对生活美好的记忆。   我跟他约定,如果他从广州回家乡探亲或出差经过,一定要告诉我。我会专 程从这里赶回去会他,并找回一些大院里儿时的朋友们一起聚谈聚谈。   人生如梦,有如白驹过隙。   故乡之路就是我们的人生之路,我们的成长之路。   在那里,有你洒落的点点滴滴;留下了你的成长痕迹,还有可能会遇见你的 儿时朋友,他们会忆起你散落在家乡记忆的碎片。那些记忆的碎片虽然不怎么闪 光,但也不缺乏甜蜜。   故乡的路有多远,我们的梦想就有多远;故乡的路有多长,我们的人生就有 多长。   殊途同归,叶落归根。   让我们收拾好归家的行囊,一起踏上那条回家的路吧! 【网里乾坤】∽∽∽∽∽∽∽∽∽∽∽∽∽∽∽∽∽∽∽∽∽∽∽∽∽∽∽∽∽ ◆             “兑半两黑漆”   ·树玄·   从一首诗谈起:   瘦劲通神《玄秘塔》,诚悬当日矫痴肥。   终防学者趋枯削,画虎不成反被讥。   这是一首论书诗,作者是上世纪章草大家罗复堪,原有《论书诗》四十首, 是为了教授其学生如何学习书法的,后又有续诗二十首。这首诗就是罗复堪先生 《论书诗》中的一首。   《玄秘塔》指《玄秘塔碑》,玄秘塔为唐大达法师所建,碑文为裴休撰,柳 公权书。《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历代习字者多用为范本。“瘦劲 通神”,是说柳公权书法的风格。诚悬是柳公权的字。   “诚悬当日矫痴肥”一句,需作些解释。   中国书圣公认为晋代的王羲之,王羲之书法如玉树临风,潇洒飘逸,历代书 家无不为之倾倒。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一字千金求王羲之书法,并亲自为《晋书· 王羲之传》书传论,称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简直无以过之。有了皇帝的提 倡,初唐书法便被王羲之的书风笼罩。至盛唐,书法家颜真卿出现。颜字如将军 坐帐,粗犷豪迈。盛唐时期,“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 信心”(鲁迅《看镜有感》)。颜真卿书法正是盛唐气象的表现。那时大家看到, 这——颜真卿的书法——也是一种美,这种气魄雄伟,粗犷豪迈之美不同于王羲 之的疏放妍妙,潇洒飘逸之美。颜真卿突破了王羲之书法的樊篱,拓开另一种恢 弘的境界。盛唐之接受颜真卿的书法,是唐代美学的发现。于是学书者争学颜字, 但学者多学其形质而忘其神采。很多学书者没有学到颜真卿的字之内在的“神”, 只学其“形”,于是学来学去,写出来的字又傻又肥——“痴肥”。书法的“颜 筋柳骨”之说,是说学颜、学柳首先要学其魂,学颜字与柳字的美学灵魂。失了 其美学灵魂,颜字的“筋”就被抽掉了,就只剩下一堆“软肉”,写出来的字只 能是“痴肥”——又傻又肥。   正因为许多人学颜字学歪了,柳公权(诚悬)“当日”要矫正这“痴肥”的 弊病,所以发展出他“瘦硬”的书法艺术。这便是“诚悬当日矫痴肥”。看那 《玄秘塔碑》,清新劲健,确可作为学书者的范本。这种风格的出现有其书法艺 术发展的规律,也与从盛唐到中唐国力的衰落有关。“书贵瘦硬方通神”是杜甫 诗《李潮八分小篆歌》中的句子,那已符合中唐的审美观念了。   可见,各种风格的美都有一个“度”,超过了“度”,美就走向反面。颜字 本是一种粗犷豪迈之美,但如果一味毫无节制地朝着这个方向走,超出了那个 “度”,又丢掉了颜字的美学灵魂,就会走向反面——“痴肥”。   柳字是另一种风格的美——瘦硬,但是柳字如颜字一样,这种风格也有其 “度”,有其美学灵魂。如果只学其“瘦硬”,且超出了“度”,又失掉其美学 灵魂,也会走向美的反面——“枯削”。写出来的字如干树枝,干树枝已失去生 命,行将凋落,那字也就失去生命了。“终防学者趋枯削,画虎不成反被讥”就 是这个意思。注意那个“趋”字,这里的“趋”是“趋向”、“走向”之意。柳 字的瘦硬本是美的,但是,如果习字者学柳字,沿着柳字那瘦硬之路不加节制地 “走下去”,就会走向美的反面——“枯削”。   可见,柳字的“瘦硬”是美的另一种风格,这种风格也有它的“度”,一旦 超过了它的“度”,且又丢掉了柳字的美学灵魂,也会走向美的反面。   因此,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艺术之美,他们的美学风格都有自己的“度”。   仅仅是书法艺术之美有“度”的问题吗?   美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的美。柏拉图与黑格尔的美的理念只能求之于无何 有之乡,现实中的美都是具体形态和具体风格的美,艺术中具体形态和具体风格 的美都有自己的“度”。   美的各种风格都是美,秀丽是美,粗犷也是美,古朴还是美,这是不同风格 的美。但是,秀丽的风格如果把握不住,就可能成为“纤弱”;同样,粗犷的风 格如果把握不住,就可能成为“粗野”,“古朴”的风格如果把握不住,就可能 成为“丑怪”。这就是美超出了自己的“度”,走向了反面。   艺术家们对于这一点体会颇深。   苏轼论书法云:“知书不在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 (苏轼:《论书》)   近代书画家吴昌硕则说:“豪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魄。”   苏轼的“不失法度”,吴昌硕的“不离法度”,都是要把握那个“度”。   其实,二人所言,就是孔夫子所言之“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的那个“不逾矩”,那“矩”是人规定的,但却是根据客观的“度”来的。   在艺术创作中,如何避免超出这个“度”?   记得早年曾读过作家李准的一篇文章,讲小说创作,其中谈到这样一个道理: 一位老漆工告诉他说,漆浅颜色的家具,要兑点黑漆,才显得稳重、漂亮、厚实, 全用白漆反显得“飘”。李准悟到,写小说中的人物亦复如此,也要“兑半两黑 漆”,才会为衬托人物的主要特点而增加力量,否则也会“飘”。   “兑半两黑漆”,这是李准总结的描写小说中的人物的方法。   “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   这是清书画家沈宗骞在他的《芥学舟画编》中总结绘画的一条重要经验。   刚健与婀娜、遒劲与婉媚以及李准所说之白漆与黑漆都是对立的,那对立面 的存在是重要的,要使得自己的存在更合理,更充实,更丰富,就必须不失去自 己的对立面。   让我们以京剧唱腔为例说明之。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其唱腔被誉为“游丝腔”。京剧唱腔的处理, 行腔到激情处,声音一般是激越高亢的。但是程派唱腔却不然,对激情处唱腔的 处理,不是高亢和洪亮,而是相反,行腔愈来愈细,似断实续,似无实有,在这 幽咽婉转细如游丝的唱腔中,蕴蓄着更大的力量,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善良妇女 的性格,那是一种外柔内刚的坚忍性格。真是“寓刚强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 媚之内”。书画如此,音乐(京剧唱腔)也是如此。   再看看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的唱腔。裘是铜锤花脸,以唱工为主。既是大 花脸,其所表现的多是叱咤风云、粗犷豪迈的角色。以唱腔说,应该是宽博宏亮, 多为高亢之音。但这种宏亮高亢之音往往比较单一,失之于“直”。裘盛戎悟到 了京剧唱腔之妙不在声音大,嗓音高,而在韵味。韵味何来?要使人感到在你的 唱腔后面依然还有让人探求的某种东西,值得让人去反复琢磨,反复回味,那唱 腔在听者的脑际萦回,久久不去,这就是韵味。   于是裘盛戎将原有唱腔加以改造,他的办法就是“兑半两黑漆”,在原有的 高亢、刚劲、宏亮的唱腔中,根据角色的需要,加进了“柔”的因素,且根据人 物的性格细腻地处理唱腔的抑扬顿挫,使花脸唱腔除了粗犷豪迈之外,又多了一 种婉转含蓄之美。其《铫期》(铫期是东汉时期的历史人物,他姓“铫”,不姓 “姚”,有的京剧剧目写作“姚期”,写错了)一曲唱腔,低回婉转,把铫期伴 君如伴虎的惶惑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花脸唱腔不能一味的“柔”,那就 不是净角的唱腔了,而是要在那刚劲宏亮的唱腔中融进一点儿“柔”的因素,只 要“一点儿”。这一点儿“柔”的因素就是那“半两黑漆”。这“半两黑漆”使 裘盛戎的唱腔更细腻、更含蓄,婉转低回,使人回味无穷,绕梁三日。   为什么只是这“一点儿”,只是这“半两黑漆”就能起这么大的作用?   第一,这“半两黑漆”是一种节制。   列宁说过:“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 变成错误。”(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真理与谬误如此,美与丑亦复如是。   我们借用列宁的话,可以这样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 迈的一小步,美便会变成了丑。”   那“半两黑漆”就是不让美迈出同一方向的一小步的一种节制,即不让美超 出自己的“度”。   以表演艺术为例。如果角色要求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妩媚,而演员一味在外表 的“妩媚”上下功夫,不加以节制,就有可能走向反面,使人感觉轻佻,“美” 便不存在了。但是如果在“妩媚”中增加一点儿——只要“一点儿”——刚健之 美,就使“妩媚”远离“轻佻”了。不仅如此,它(那“一点儿”——“半两黑 漆”)还使人感觉在“妩媚”的后面还有更深邃的内涵,而不是一味妩媚。因而 不是将欣赏者的美学关注引向表面现象,不是以自己的妩媚婀娜取媚于人,而是 将欣赏者的美学关注引向深入,以自己的深邃引人去探求,令人思索,从而“寻 出”那内在的韵味。   第二,那“半两黑漆”使美更生动、更丰富、更深邃、更含蓄,因此使美更 耐人寻味。因为有了那“半两黑漆”便构成了对立面,而对立面的存在意味着美 的本质在展开,意味着发展与无限;而片面则只意味着停滞与僵化,意味着枯燥 与浅薄,一览无余,不耐人寻味,即不待追索,不待探求底蕴,不待“寻”,其 “味”便和盘托出,使人觉得毫无余味。   “婀娜要从刚健得”这是罗复堪先生总结书法的规律,表演艺术也是如此, 其他艺术当然也是如此。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如何“兑”那“半两黑漆”?   第一,“兑”那“半两黑漆”,不是“白”和“黑”的简单相加,不是两个 本质,两种美学风格的拼凑,那不是美,而是驳杂的丑。“兑半两黑漆”,是 “白”把“黑”吸收到自己的本质中来,那“黑”是被“白”改造了的“黑”, “黑”在其中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它只是为“白”服务的,是为了证明“白” 而存在的。   比如,我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艺术风格是婉媚、秀丽、婀娜的美,但是我又能 够驾御刚键的美,我把刚键的美揉到我的婀娜的本质自身中来。在婉媚秀丽中, 否定了“刚键”的独立存在(不是否定了“刚健”的存在,而是否定了它的“独 立”存在),只是用它来更好地肯定我的婉媚、秀丽、婀娜,使我这种婉媚、秀 丽、婀娜的风格不至流于肤浅、片面、轻浮,使我美学风格更深入、更内在、更 深邃、更耐人寻味。   第二,只求兑“半两黑漆”。   “半两”,言其少也。“半两”不是数字概念,而是形容词的概念,即“极 少”的之意。只兑“半两黑漆”,“白漆”呢?可能是五斤、十斤、二十斤或更 多,几十斤白漆,兑半两黑漆,揉在一起,黑漆似有似无,若有若无,更耐人去 “寻”,如果不是“半两”,而是用十斤黑漆去兑十斤白漆,那就成了混屯一片, 与艺术辨证法是无缘的。 ◆              以诗论诗                ·阿w·   关于诗词的欣赏,我认为:   应该有韵美,读起来像唱歌一样,流畅,自然,音韵和谐;   应该有辞美,像串珠缀玉一样,所谓字字珠玑;   应该有画美,给人想象的空间,像一组国画;   应该有意美,给人哲理的启迪,或者情感的共鸣。   诗词通常是简洁的文字,调动读者的想象去领悟作者的意涵。尽管这样,还 是越清晰明白越好。   关于诗词的体格,我认为仅仅是风格和样式而已,不宜看得太重。有些人看 到别人的诗词如果和某某体格不符,轻佻地讥讽人家连门都没摸着。其实体格都 是后人归纳出来的,我相信李白杜甫写诗的时候,全国并没有一册诗词研究的专 著发表。 有些朋友,练字必须练“王字”,作诗只能作“律诗”,样子很像, 但没有神韵,还常常便秘。有人尊称那样的诗家为四方盒子派。四方盒子派反讥 体统的叛逆者为打油派。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我同意音韵协调是一个重要的看点,但与意境和主旨立意比起来,当在其次。 古人在此是反过来的,他们宁可要镶珠缀玉的景句,而不太在意把一首诗词当一 篇文章一样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旨。有些诗词有可取的内涵和意蕴,但由于受到了格 律的限制,极难表达得清楚明白。甚至有些人不以此为缺陷,反而觉得是一种朦胧 美,所谓诗无达沽。既有音韵协调,又有起承转合浑然一体,且有意境美(或清雅 或幽怨或高远明哲或大气磅礴)和明确的主旨立意,还有对情对景,这样的格律诗 有多少?这就是我本人不太欣赏格律诗的缘由,所谓带着镣铐跳舞,跳不出什么优 美的舞姿,更别说以舞姿作形体语言去表达情感。因此,我戏批格律诗为“有句无 章”。很多情况下,写格律诗都是“句上漂”,码到哪里算哪里。我并不反对别人 写格律诗,但不要以为只有格律诗才是王道,余这都是旁门左道。其实,中规中纪 的格律诗少之又少。那些推崇格律诗的并不是自己能够写出多少格律诗,而是一种 中国文人情结。正如龚自珍的“病梅花馆记”批评的那样,多半是“以妖梅病梅为业”。   以下两首“打油诗”是有关诗词体格的议论,权且美其名曰“以诗论诗”吧。    题景秀文章   抖笔炫腕弄诗文,   镶珠缀玉绣纷呈。   古来兰章一呵成,   莫恋眉目不观人。    论格律诗   码字镶辞用心重,   兰章神来莫循踪。   格不格律又议起,   诗羡如水下九峰。   穷格酸律枷锁重,   有句无章师何宗。   自从佳人妆扮起,   朝暮但学蹙眉峰。 ◆             密码困惑,期盼“云”来                 ·吴德余·   密码,英文“Word key”,直译就是“文字锁”。   为了使自己的私密的珍贵的东西如钱币得以保全,最原始的方式是将其置于 枕头底下。后来发明了锁。铁锁,铜锁,银锁,金锁,现在时兴电子卡片锁,住 旅馆开门的即是。用锁锁大门,锁房门,锁存放了细软、钱币的大箱小柜。开锁 的玩意儿叫“钥匙”,通常置于衣袋、手提袋里或自己方便记得起来的地方。   自打有了银行,有了电脑,有了互联网,锁由硬件一变而软件,成了文字 (字母或数字),名字也改了,称“密码”,存放的地方也便当多了:大脑。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脑里要存储的密码信息是越来越多,字串越来越长。   一个仅与银行有关联的一般市民,只需要记住存折、银行卡的密码,加上股 市登录和交易密码,再多4个5个而已,对大脑并不形成负担。当然银行卡多了, 密码的数量也与之俱增,同时经常出错,给银行增加了收入,因为找回密码是要 收费的。   可是一个每天都使用电脑的人就不同了。开电脑,有cmoss密码、进入操作 系统的开机密码,其次是QQ或MSN的登录密码、电子邮箱密码;下一步,要登录 某些特定的网页(博客呀,微博呀,推特)需输入注册过的登录密码;再其次, 在网上购物,网购网的用户密码是少不了的,当你选中了某个商品,要付款了, 银行卡网站的用户登录密码、付款密码(还有验证码,好在是随机的不需要记忆) 等着你从大脑中释放。特别是白领阶层,搞信息检索的,搞电子商务的,从一个 网站跳到另一个网站,为了讨好该网站,你不得不输入自己的若干信息注册成其 用户,同时就多了一个登录密码,这样数下来,有10-20个密码需要记忆。   这样大脑的存储和释放能力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为了记住自己的各种密码,通常采用密码简化法,如用“000000”、 “111111”、“123456”、“654321”、“987654”、“456789”……抑或用自 己的生日(年份、月份、日子)。这种方法简是简,不安全。最先遭到银行系统 的说“不”,总在提醒不要使用简单的或自己的生日作密码,以防叵测。   何况,随着技术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膨胀,很多地方禁止使用纯数字的密 码,并且位数要超过6位。   可是,我们如何记得住这些每天必用的不同的密码呢?   于是有省事者将自己的所有不同类型的密码用一个密码代替,一把钥匙开所 有的锁!但密码的“密”性就大打折扣了。   记忆不如烂笔头,也有细致的人开始使用密码本,将自己的所有不同类型的 密码对应于其锁位列表记载于笔记本上,使用时,翻开密码本,再取所需。可万 一纸质的密码本丢失了或者毁掉了呢,万一落入他人手中,岂不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种方式其实是“锁--钥匙”体制的倒退。干嘛不用手机的记事本作电子记录呢? 此法不乏其人,简是简了,便是便了,可手机是丢失率和失窃率在所有物类排行 第一的。   当然不乏有超常记忆能力的人,据说有个名赖昌星者流能记住300个电话号 码,当场试验过,这样的记忆能力记住密码当然绰绰有余了;一般凡夫俗子的记 忆能力,对于那些很少使用的网页或长期不用偶尔用之的密码,只怕是很难胜任 的。   这事补救的诸多措施应运而生。现代技术社会又发明了一种找回密码的方法, 如密码丢失的提示语,如身份证出示(好在人人都有身份证),同时你得兼有一 个电子邮箱,虽然不像银行那样收费,可折腾了半天,即便找了回来,大量的宝 贵时间已付诸东流了,时间就是金钱呀!   既然密码如此重要,社会上当然就出了许多盗窃密码的营生。屡见媒体报道, 在银行ATM机旁用眼瞄着别人输密码,或用其他窃视技术手段窃取密码,虽小儿 科,亦不乏其人;手段高一点设计或使用窃码软件,用google搜索“密码破解”, 竟得3.98亿条信息!像对付“office”加密的文件,QQ密码窃取软件以及诸如此 类的程序,这事层次高的手段。最超级的是硬计算的方法破译密码,这事专家级 的手段了。据技术专家言,任何密码都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获取,只不过计算的 方法很复杂,还需要接近天文数字的时间,无非是使用数学原理排列组合呀加上 特定密码的特定编码方式,解无数个线性方程,据悉,一个银行卡的普通6位密 码一台小型计算机(非个人PC)要计算10几年、几十年才能完成,代价很高,窃 密者哪有那个能耐?即便算出来了,该密码时效性也式微了。   面对技术社会密码的困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厌烦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 们只好望“码”兴叹了。   我们能找到一个安全而又简便的能让大脑存储和释放密码的方法吗?   也许真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一种“云”计算的技术横空出世了!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 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其中包括连接设备、实时数据流、 SOA的采用以及搜索、开放协作、社会网络和移动商务等。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不是现 阶段广泛运用的本地或远程服务器中,从而实现每个个人都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 要的应用上,再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用户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 甚至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   这种技术,有人说,好有一比:每家每户需要用电,但不必每家每户具备一 台发电机,而是直接向电力公司购买电能,云计算服务商就相当于“电力公司”, 你只要一部手机或电脑,640K的内存就足够了,而且取用方便,费用低廉。   未来的技术使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在“云”里,根本用不着千家万户千 篇一律的装饰、摆设、物品,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的,你的计算机就是接入口, 一切都由互联网去完成!人类在某种意义上又获得一次解放。   过去把钱放在枕头下——柜子里上锁——银行卡——网上银行,要记住各种 密码,云计算将把你的网上银行、各种银行卡和网上购物商店都捆放在“云”里, 你要做的只是动动手机或电脑,解决密码问题的困惑对于云计算,只不过是小菜 一碟,所以再也用不着记住令人烦恼的密码了。   虽然云计算还只是个开端,很多技术还在云里雾里,但毋庸置疑云计算有着 广阔的前景,我们期待着“云”的到来! 【网萃】∽∽∽∽∽∽∽∽∽∽∽∽∽∽∽∽∽∽∽∽∽∽∽∽∽∽∽∽∽∽∽ ◆              跳蚤市场  ·张晓虎·   较场口下中心路半腰处有一栋大楼,居民住楼上二十多层,平街往下四层楼 是重庆的正规旧货市场,每层楼分隔约莫60-80个小店铺,每逢休息日室内摆起 近百个地摊,室内店铺主要卖电器、古玩、老家具。从停车场尽头到下回水沟农 贸市场这条坡路,长300米宽5米,绕大楼半圈的下坡路及通往下回水沟的道路两 边和中间,挨一扎二摆满百十个露天摊位,每个摊位每天收费2元,坡路的堡坎 下面,十多年前搭起临时建筑的简易棚子,开辟出几十个棚户摊位,室内、棚户、 露天固定商户近五百家。大至雕花老床、古井、石槽,小至针头线脑,品种繁多, 无所不包。停车场车子进出,地摊难以挪地转移,只好留出两道车轮空地,车子 小心翼翼慢慢开过,车肚子掠过货物,两下相安无事。沿大楼左边梯坎下到路上, 一路下到农贸市场,中间串联三条长短不一的枝杈巷道,休息日各区前来赶场卖 货的市民上百人,来闲逛、淘货的人好几百,这段坡路加巷道构成了重庆最大的 露天跳蚤市场,狭窄的偏街陋巷里,人流如潮水泄不通,狗都不敢往里钻,人们 摩肩接踵,在道路两边和中间摊位缝隙中慢慢挪动,出行不便的居民啧有烦言, 从高处俯瞰市场,陋棚相连,人头涌涌,蔚为山城盛世奇观,这里养活了几百家 人。   我喜欢赶场,逛露天跳蚤市场,淘换东西,贴近民生,活动筋骨,省钱买 (相对)自由。几年观察了解,货源大致为:   一、过时货、滞销货、死猫烂货,成堆搬来,铺开一坝,自由挑选,贵的 上百,贱的几角,低过白菜价,一天卖七、八百元。   二、作坊货,小作坊生产的各式合成革鞋子占满一条短巷,没走拢就闻到 刺鼻的人造革味,小贩拍胸口:“绝对是皮子的,不是赔你十双。”不识货的, 当牛皮鞋买,麻一个算一个。多数人不上当,他喊价一百多,三十就卖,买的 人不少。   三、进口旧货,成包买来,分散零售,消毒味道浓郁,熨熨就卖,价格相 当于商场1/3-1/10。质料好,样式多,买卖兴旺。   四、收荒匠收来的旧货、淘汰货,自卖很便宜,转给固定摊主稍稍贵些, 按物论价,成交价相当于新货价格的四分之一左右。   五、垃圾货,贫富悬殊拉大,糟蹋乱甩的东西增多,健康标准提高,甩掉 的过期货越来越多,刨垃圾堆、翻垃圾箱的队伍日渐壮大,数过解放碑中心一 个垃圾箱,一个钟头10人翻过。从垃圾堆捡来,抖抖晒晒擦擦洗洗,属市场中 最便宜的一类。见过一大网兜上百个乒乓球卖10元,30袋一盒的云南咖啡卖2元。   六、自用物品转让,此类极少,普通市民懒得专门去那里卖,喜欢随手扔 掉或卖给收荒匠。不少小贩自称出让自家东西,掩饰尴尬的境地,提高东西性 价比。买居民自用的东西更放心。   赶场人大致为:   一、退休老头儿为主,不少人穿地摊货,光鲜且时尚,偏偏倒倒来赶场, 散步淘货两兼顾,走走看看活动筋骨,这批人是赶场天的绝对主力。好吃老头 儿不少,经常围到过期食品摊打涌堂,遇到好吃便宜的大包大包买,过期日本 蛋黄糙米卷香而不腻,口感爽滑细腻,20元一件12包、共近2千克,一个老者 背起提起,直到手里、包里装不了才蹒跚离去,他恋恋不舍的神情,恨不得把 米卷全部搬回家。   二、勤俭持家的中年妇女,走一路看一路,精挑细选货比三家,她们穿得 讲究,日子舒心,儿大女成人,仍喜欢买便宜货,把省钱美德发挥到极致。这 类妇女人不多,专为买东西而来,叽叽呱呱较为抢眼。   三、中青年农民工、城市下岗女工,苦撑苦熬过日子,既供娃儿又当房奴, 赶场应对物价飞涨,买个实惠,能省则省,这批人人实实在在过日子,购买力 强过赶场散步的老人。   四、普通家庭和年轻人,淘换点电器、电子时髦产品。   五、偶尔有靓丽清纯的日本美女在长辈带领下,笑眯眯游逛民间市场,就 近观察底层民生。   民生白描   市场犹如大舞台,加入露天赶场大军,看到很多人生鲜活片断:   几个70-80岁老太婆,神情恹恹地坐在地摊后,卖些退色变形的旧衣破鞋, 比居民送给灾区的衣物旧很多,坐上半天,很难卖脱。见到这种自救的姿态,忍 不住递上一块钱,老人有些惶惑地接住。   一对城郊父女,卖的东西不多,父女俩不断交流眼神,相互鼓励的话语让人 触动。老汉干瘦结实,象个下岗工人,女儿十二、三岁,满脸懂事向上的表情, 仿佛十来件破旧东西烛光般照亮了他俩灰暗的生活。收摊时分,他俩收起大部分 没卖脱的东西,坐上回家的公交车,老汉一路上坚持着呵护、鼓励稍稍沮丧的女 儿,直到她重新振作。   赶场天,不少人凌晨从远郊坐客车来,早早抢占有利位置,自带简单午饭。 一个70多岁病歪歪老头儿,卖些死猫烂货,东西不好卖,中午他掏出拳头大一坨 肉来啃,细细一看;盐水煮猪肝,没加卤料没加色,黑乎乎的,切都没切。他胡 子巴渣,斜依墙角,恹恹啃吃,濡磨咀嚼,缓缓下咽,口感能好?高胆固醇要人 的命。很快,他消失了。另一个中年瘦汉子,卖二手小商品和垃圾手机,每到中 午12点,准时剥开2个白水鸡蛋,哽呀哽地吞下去。不少人饿一顿,下午收摊回 家吃。   几次听到欢叫:“嘿嘿卖了几块钱,又可以吃两顿了。”遇到阴雨天,东西 淋湿后卖相难看,大幅跌价,摊主一边遮盖地上东西,一边降价出手,仰天哀叹: “老天爷!不让穷人活么?”一早落雨,没人赶场;中途落雨,人渐稀少,东西 跌价,交易大减。   两个1.8米的帅哥,卖残旧电子产品,帅气英俊堪比明星,真象贵族后代落 难于此。他俩平和地端坐在固定地摊后面,没有丝毫愤懑和怨天尤人,令人隐隐 感慨。   一个来自农村的20岁小帅哥,皮肤白皙,鼻梁高直,他货源枯竭,常常脚下 摊一张纸,放几样笔筒,杯盖,夹子,名片盒,高声吆喝:“一块钱两样!一块 钱两样!”嘹亮的嗓音撕人心肺,仿佛高唱咏叹调,把青春撕得呼啦啦响,悲鸣 命运不公。不久再见到他,显出斑白少年头。   一个黑瘦村妇,懵懂来摆摊,在偏僻空地上晾晒青花椒,她打着赤脚,衣衫 黑旧,头发焦黄蓬乱,扎两根凌乱小辨,她的货物全是乡下采来的草草药,数十 种植物蔫巴巴地摊在地上,几乎无人问津。2块钱买了半斤花椒,她装花椒的手 粗砺得象黑猩猩的手掌,骨节弯曲突出,布满沟壑皱纹,她饱受烈日摧残的脸漾 出谦卑的笑容,天朝盛世,需要好强大的力量,才能把一个美好生命搓磨成这样?   几个北方人不远千里,前来重庆,逢场摆摊,艰难求存,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伟大的无产主义精神。一个北方黑大汉模仿佳士得拍卖师,站在梯坎上,展 开粗陋字画卷,对下面闲逛人群大声吆喝:“三百元、三百元、二百九、二百九、 二百五、二百五、一百五、一百五……五十元、五十元。”收卷起来,拎起另一 张大画,重新急促吆喝,仿佛下面的人急着购买,营造现场氛围。百米外便能听 到他粗重的嗓音。   一个丰腴妇人,出卖自用奢侈品,高档精致的胸罩、丝织镂空内裤、真丝围 巾、镶钻装饰腰带、小黄牛皮靴、珠宝首饰等,她的神态温婉柔和,匀称的五官 逐渐发福,鼓胀的胸脯仍然诱人,人和东西的画面,露出她青春的美艳和奢华享 受。偶尔她散场时朗声嘟囔:“打个车就回去了。”感觉高出人群一截,跨起大 包货物,去坐一块钱的公交车回家。   有个本地戴眼镜的年轻人,善于收集收购垃圾货,每次占地3米,货物几十 种,高中低档都有,中午前围着选货的人一直不散,这个走了那个来,一个人看 管不过来。蟊贼多次顺走东西,他写张告示:贼娃子,求求你莫再偷我东西,我 也要吃饭。他收益颇丰,引来一个乡村单身妈妈跟他过日子,逢场帮他看摊。遇 到再丢东西,原先在垃圾货中灿烂的乡下妹子,遭男人骂得狗血淋头,低头默默 忍受,像一只沮丧的小狗儿。   两条摆摊巷道之间,有条堡坎和楼房间的背沟作通道,有时摆6、7个摊,这 里环境最恶劣,卖不脱的死猫烂货、破木板、烂垫子随意丢弃地上,人们踩着废 弃物高一脚低一脚走过,有些地儿积水,一脚下去黑浆冒涌,背沟较僻静,众人 把这里当天然厕所,背对行人,面对堡坎,埋头屙尿,省下三角屙尿钱。一、二 楼住户,没人敢开面对背沟的窗户,那片骚味鲜死人。通常情形;人照走,尿照 屙,生意照做,日本美少女照样观光。   传说贼货来这里销赃,从没直接买到过贼货,急于出手的东西有利可图,早 被贩子们收购了。个别人利用传说,一个糟老头吆喝:“贼货,贼货。” 脚下 一包旧节能灯,问他:“好的么?”含糊答到:“唔唔好的,”我花8块买下全 部16个。旁边一个壮年后生为长辈欣慰,夸张地咳一声,露出幸灾乐祸的诡笑, 他们把伪装欺骗当谋生手段,把买货的穷人当敌人,没听说:“大道无术”的话 语,在欺诈中过活。回家试灯,果然一个不亮,全部砸碎甩掉,以免他们捡去蒙 人。   市场大舞台,媒子演员演尽小品,他们主要在高档手机、镯子、金子摊位前 表演,看你渐渐走近,他俩鬼鬼祟祟,半藏半露,开始侃价,持货的说:“商店 里卖3千多,”装买家的说:“就这个价300块你卖不卖?”好东西将易手,容易 钩起购买欲,穷人不来气,木起脸走过,小品立马收场。走远偷偷回望,他俩左 右观望,等另一个潜在傻瓜,重演侃价小品。有个熟人看戏当真,花5万买回个 假镯子。   顺手牵羊的不少,人多拥挤,选东西时顺便放进自己包里,连渣渣钱也不愿 付。有些人穷得丢了道德,木起一张脸,把人家东西顺走,遭发现后甩下东西走 人,基本没得扭送派出所的吵闹。几百的手机,转眼就不见了,气得摊主妈批娘 批乱骂,又得赶好多次场,才能弥补损失啊。   一个表情怪异的大块头女子,伸手拿一个手机快步离去,摊主脸青面黑追回 手机,不敢责骂半句,那女子身后跟着两个瘦高男青年,表情狰狞啥都不怕,摊 主怕报复,几个女摊主自我解释:“吃粉的,吃忙了。”“恩,惹不起,躲得 起。”   拥挤成就扒手,高手们在穷人堆里游刃有余。几年来我被扒窃三次,共丢失 三百多元。有一场连遭两次,裤包太浅莫瞎逛,镊子拈走钱,一点感觉都没得。 有幸抓过一支扒手,镊子刚刚抽回,顺势抓住那手,年轻扒手嘿嘿一笑,他寡骨 脸惨白泛青,毫无血色,象吃粉的脸色,他有持无恐,荒僻破烂地,完全有把握; 老弱病残穷人拿他没得法,你老弱无力,他年轻无赖,轻松走人了事。呵呵,物 质流通的方式之一,啥力量逼迫他们走这条路?世道不公,硕鼠肆掠,多的已失 去,蟊贼没那么可恨。   吃   最兴旺时,卖过期食品、假食品的多达10家,商场、超市下架的,转移到这 里贱卖,货主们不辞辛劳,在包装上戳盖新的保质期,以新货1/3-1/5的价格卖 出。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家有存粮,心头不慌。49年以来,各种票证满天飞, 国人饱受匮乏之苦,三年人为大饥荒,把人饿怕了,早已养成存放东西的好习惯, 好东西长期存放,直到陈旧变味才吃掉,练就钢牙铁胃。古老的饮食存放标准流 行了几千年,养活了我们的祖先,今天在跳蚤市场仍然通用。如今除了怕钱少, 岂怕过期食品?好东西瞬间卖光,如色、香、型接近超市货品的香肠,10块一斤, 几十斤香肠半天卖光,比商场好卖,识货的人多。一看、二捏、三闻、四尝,一 般不会走眼。记得儿时匮乏,买东西凭号票,家里糖果饼干锁在柜里,比现在商 场存放时间长多了,那时想吃吃不到,缺吃少穿的成长历程,长大后懒散随意, 养成我好吃、敢吃香香食品的德性,练就一付鳄鱼胃。   便宜好货可遇不可求,赶场买到的好吃划算的部分东西;   松 子:20 元一斤,超市卖80元。   大 杏 仁:10 元一斤,超市卖30元。   带壳杏仁:7 元一斤,超市卖20元。   腰 果:3 元一袋,超市卖13元。   蜂 蜜:10 元一瓶,超市卖25元。   红 糖:2 元一斤,超市卖10元。   葡 萄 糖;2.5元一斤,超市卖12元。   葡 萄 干:5 元一斤,超市卖13元。   伊利奶片:2 元一盒,超市卖12元。   法式薄饼:1.5元一包,超市卖7元。   米 老 头:3 元一包,超市卖11元。   鱿 鱼 丝:10 元一包,超市卖50元。   卤汁牛筋:3.3元一包,超市卖12元。   沙 姜 粉:2 元一包,超市卖10元。   黄豆酱油:1.7元一瓶,超市卖8元。   花 生 奶:6 角一瓶,超市卖3元。   买到好东西,穷吃饿吃,甩开腮帮子大嚼特嚼,过一把好吃瘾。交过学费, 买过假货,10元一瓶的蜂蜜,清澈透亮,浓稠粘滞,口感不甜,没有蜜味和怪味, 活像吞胶。后来听说;增稠蜂蜜,估计买到这假东西了。闭到眼睛吃下去,总不 能浪费。吃一瓶,长一智。不再轻易买这里的蜂蜜。   这落涡凼里有两家市中心最便宜的小饭铺,5角钱一大碗青菜稀饭,免费提 供泡菜、豆豉、大头菜。很实惠,生意旺,外来人吃惊地付钱,不相信这么便宜? 不爱煮饭的懒人有福了,老人、棒棒、赶场人轮番坐吃,吸吸呼呼一片喝粥声, 大汗淋漓,填饱肚皮。可惜,拆迁风把他们刮跑了。   穿   农耕中国灾荒战乱不断,离乱人穿衣遮羞保暖,穿人旧衣,抢劫衣裳,扒死 人衣服习以为常,洗一洗,过一水,照卖照穿,钱不问来处,衣不问出处。过去 城里当铺、估衣铺、拍卖行林立,小说、影视表现,买旧衣穿的情节举不胜举。 直到文革期间,只有一件体面衣服的毛操哥不少,俗称:穿等干衣的毛操哥。换 洗后,等干后才能穿上出门。当年下河洗澡,经常遭抢衣裳。进口旧西服20年了, 近年报纸屡屡批评洋垃圾带病菌。眼下城里衣服捐给山区,带不带病菌?如今与 时俱进,市民买二手衣不再为遮羞保暖,仅仅为了体面,花最少的钱,买最合适 的衣物,选择质料、样式、颜色、品牌,穿给别人看,满足虚荣心,体现最佳感 受和形象。跳蚤市场最贵的衣服几百,最贱的一块,方圆几米的大堆衣裤任人挑 拣,一些中年妇女细挑慢选,买几件才几块钱。   几年淘得的部分衣物;   7成新麂皮衣;60元,反对穿洋垃圾的妹夫赞叹:“哎哟这个高档货,起码 上万。”嘿嘿,钱省下,得了虚荣。   6成新磨沙翻皮夹克10元,商场卖300元。   8成新羊绒大衣; 60元,商场卖400元。   8成新灯心绒西服;20元,商场卖100元。   9成新灯心绒衬衣;20元,商场卖90元。   6成新粗纹布夹衣;30元,商场卖200元。   8成新麻纱休闲裤; 8元,商场卖80元。   8成新名牌牛仔裤; 6元,商场卖60元。   8成新麻质衬衣; 15元,商场卖60元。   6成新牛皮拖鞋; 6元,商场卖60元。   全新真皮鞋垫; 2元, 商场10元。   全新帆布鞋垫; 5角, 商场卖2元。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喊商场价、新货价没关系,喊的虚价,还的实钱,还 价往1/3或1/4处砍,砍得血淋淋的,人慢慢走开,卖家叫道:“转来,转来,拿 给你,开张货,图个吉利。”他成包买来,分开零卖,啷个都该他赚。开市、收 市价更便宜。到大学读书以来,面对乡下贫困生,穿新衣服一直不自在,渐渐讨 厌崭新倍儿亮的衣服,觉得男人一身新衣,活像傻乎乎的套中人,装模作样惹人 烦,靠道具支撑的人不值一哂。古迹整旧如旧方好看,衣着穿旧如旧才舒服,呵 呵杜撰谬论。   用   物尽其用,变废为利,低碳环保。资料说;一半伦敦人买过旧货。重庆人呢? 贫富如此悬殊,通胀如此猛烈,把部分底层市民、暂住民逼到跳蚤市场,抛洒甩 掉的东西越多,捡拾、汇集、转手的物流就越多,穷人从这里淘货,寻买实惠实 用物件,减少开支,抹下虚荣,应对通胀压力。盛世喧嚷下,跳蚤市场生机勃勃。   赶场撞到淘到的部分东西;   7成新万宝小冰箱; 300元,商场卖700元。已用三年。   8成新400万像素数码相机;70元,商场卖700元。好用。   7成新8波段短波收音机; 15元,商场卖100元。   5成新发声英汉词典; 5元,商场卖600元。能用。   9成新汉译通词典; 10元,商场卖400元。   8成新MP3; 10元,商场卖80元。   9成新人体电子称; 10元,商场卖100元。   7成新中型台式风扇; 15元,商场卖60元。已用三年。   8成新不锈钢水壶; 6元,商场卖90元。   7成新真空瓶胆保温筒; 5元,商场卖90元。   9成新尼龙布电脑挎包; 5元,商场卖40元。   7成新两孔开关空调插线板; 6元,商场卖20元。   全新尼龙布户外收折椅; 15元,商场卖30元。   全新两孔开关空调插线板; 7元,商场卖20元。   全新多用U盘读卡器; 5元,商场卖20元。   全新充电电筒; 5元,商场卖20元。   全新阅读老光眼镜; 10元,商场卖几十上百元。   7成新搪瓷炖汤锅; 5元,商场卖80元。   绿宝石戒指; 5元,商场价不明。宝石圆面能划破玻璃。   8成新金属调光台灯; 15元,商场卖40元。   9成新不锈钢脸盆; 10元,商场卖50元。   9成新金属长软管淋浴喷头; 2元,商场卖20元。   8成新塑料大衣架; 1元,商场卖 5元。   国人历来倡导;有时想无时,平时思战时。俺继承中华美德,珍惜资源,厉 行节约,省的当赚的,小日子富足得很啦。   拆 迁   房改把本来属于职工的公有住房卖给职工,刮尽职工刚刚鼓起的钱包;原地 还房的搬迁取消了,拆迁意味驱逐居民,南纪门大规模拆迁,最高拆迁价4300一 平米,这价买不回附近旧房。拆迁第二次挤瘪草民钱包。地方部门把拆迁平整的 地,通过招、拍、挂,卖给开发商,建房卖高价。居民们不愿搬离世代家园,讨 价还价拖拖沓沓,城管率先整治拆迁片区里的露天跳蚤市场,先通告,叫搬迁, 后强拆。各方利益博弈后,露天跳蚤市场遭挤到江北华新街落涡凼下一处空楼层 里,室内赶场空气憋闷,租金摊进成本,抬高旧货价格,渝中区中老年人过去不 方便,散步乐子变成天远地远的奔波,大家懒得去那边,坚持来回水沟赶场。当 官的只想租出空置了几年偏僻楼层,不管中老年群体赶场方便与否,行得通么? 需求就是市场,有人买就有人卖,那边凉起,这边兴旺。三月开始,逢场天常常 开来执法车,穿制服的汉子随时进场,一群一伙铁青着脸,捣毁非法摆起的摊档。   原本脏乱的环境更加狼籍,推倒的砖垛,丢弃的破木板,抛弃的烂衣服,旧 塑料布,拆迁的垃圾,布满市场道路。一个60-70岁的婆婆,收集多年难以卖出 的低档衣服全部遭掀翻在地,足足铺开10多平方米,厚一尺多,阴雨绵绵,衣物 淋湿了,混合地上的黑泥,完全像湿漉漉的垃圾。婆婆抖起精神骂骂咧咧:“过 去鼓励我们收购,现在又给我们掀了,叫个啥子事?”她手持竹竿围着衣物堆跑, 拼命保卫她的东西,严禁过路人随意捡拾。哄乱中拣的人多,她管不过来,急得 用石头砸,她每砸一坨,老迈滑稽的动作就引起周围一片看西洋景的哄笑,困境 把人逼得有点疯癫了。   众摊主跟城管打游击,栓紧编织布、塑料布四角,兜住各种物品,游移在街 市中,远远盯住城管群,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上百家摊档来自农村,没低保, 没房子,没工作,没收入,靠这点渣渣钱吃饭,维持最低生活。也有拿一两件东 西站在路边卖,不用躲城管,拿几样东西耍,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一站几个钟头, 站起虽辛苦,总有生意做。   兜兜货离城管十来米,容易逮个正着,你驱赶,我就走,你没收,我反抗, 一家老小的衣食饭碗丢不得啊!见到一个身高1.8米的中年大汉,坐在路边石栏 上,镇静地擦拭指甲壳渗出的血,嘟囔几声:“收我东西不得行。打了就打了。” 发生肢体冲突,小贩们吼声震天,阻吓少数城管,疲劳战拉锯了三个月。   到5月份临时棚户全部拆除,居民搬迁后,能拆的就拆,拆不了的砌墙封门。 小贩晓得会败走,必然遭驱赶,客户群不过去,撵他们有啥用?渝中区中老年贫 困群是跳蚤市场最大消费群,客户是商家的上帝,小贩们仍然坚守在这里,卖一 元算一元,卖五毛得五毛,辛苦求生存,糊口永远第一。他们已经边缘化,再逼 一步,难免滑入偷、扒、抢、盗的生存状态,走向社会对立面。广大穷人难过, 少数富人能好过?   砸摊混乱中,触发了乡民心中潜藏的野性,有人乘机哄抢被砸摊档。遇见一 个瘦弱中年妇女唉唉哭泣:“那几双皮鞋遭抢了,哎哟啷个得了?呜呜。”递给 她5元,吓她倒退半步,不敢接陌生人的钱,惊惶地怕又遭灾祸,我笑笑:“没 关系,减少点损失。”旁边妇女大声宽慰她:“拿到,别个好心帮你的,”她才 迟疑地接住。   看跳蚤市场变迁,体验人生百态,生活源源不断,时光静静流逝,跳蚤物流 生生不息。 ※※※※※※※※※※※※※※※※※※※※※※※※※※※※※※※※※※※ 本期编辑:克己明德 本期校对:太蔟 审 稿: 笨狸、方舟子、古平、克己明德、太蔟、肖毛、应帆、紫弦、自如 技术支持:李晓峰、Yawl、李启明 联系人: 方舟子(smfang@yahoo.com) 投稿邮址:editors@xys.org,xinyusi@yahoo.com 发 行: 新语丝社( New Threads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国际刊号:ISSN 1081-9207 刊物版权归新语丝社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者请与本刊联系。 存 档:http://www.xys.org     http://www.xinyusi.info     http://xys5.dxiong.com     http://xys2.dropin.org 订阅《新语丝》月刊,请寄信到xys_gb-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网站新到资料,请寄信到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订阅“新语丝之友”,请寄信到xys_friend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