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www.xys2.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越洋采访:学者·斗士·诗人·方舟子 徐筠 《天津日报·假日100天》2002.1.30   在圣地亚哥的每一天,方舟子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早饭后上网收信,顺便 到《光明日报》等几个合他胃口的网站了解一下国内学术界的动态;然后方舟子 会走出家门,在南加州灿烂的阳光下散步、思考,也为今天要写的文章打下腹稿; 下午的时间属于方舟子的本专业——生物化学,他要搜集最新的学术资料以供自 己研究;晚上看过新闻后,方舟子会读上几页文史书籍或是选一部自己钟爱的艺 术电影来欣赏;凌晨开始,方舟子便要到自己创办的“新语丝”上完成自己的职 责,进行网站维护及编辑工作了。这个时候也是他灵感泉涌的时候,许多抨击学 术腐败的犀利的文字,都诞生于这样的一个个凌晨。   “工作着,生活着,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我向往的自由状态。”方舟子略 带福建口音的语气很平和,这也许与他长期练习太极有关。从他略显羸弱的外表 和听筒那头不时传来的爽朗笑声,记者很难相信这就是中国学术界“扫黑”的头 号斗士!   1、“在中国学术界,有些事情非常奇怪!”   我们的话题自然从“北大王铭铭剽窃事件”说起。“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剽窃 事件,我坚持北大必须剥夺王铭铭的博士生导师头衔,因为这样的人是无权带博 士生的!”方舟子很奇怪为何会有人站出来为这个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博导” 鸣不平。   “一个人的学术道德与他的学术成就是无关的。今天我们发现了他的抄袭行 为,我们就有权做出有罪推断,可以怀疑他以往学术成就的真实性。”在“新语 丝”网站上有众多客观揭露王铭铭抄袭事实的证据与文章。方舟子坚持任何一个 学者一旦违反了游戏规则,就必须被“红牌罚下”,这样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 用。在美国,剽窃是可以剥夺“终身教授”身份的一个主要理由。“但遗憾的是, 我们的学术界总是讲太多的人情、面子与特权,所以才会这样一路腐败下来!”   方舟子属于60年代末出生的那一代人,见证了中国由封闭走向繁荣的巨 大变革,也经历了思想如脱缰野马般的大学生活,又在90年代初踏出了国门。 因此,对于自己深爱的学术界,方舟子“爱之深,责之切”,每揭开学术界的一 块“暗疮”,方舟子自己也会心痛一次。   在这几年的“学术扫黑”过程中,方舟子见识了很多令他“奇怪”的事。今 年10月方舟子回国参加深圳高交会时,在留学生展位的名片堆中发现了不少来 头大得惊人的“头衔”:“全美华人某某协会主席”、“北美华人某某联合会会 长”甚至“全球华人博士联合会主席”之类……在美国,结社是不受限制的,所 以类似的“全球华人某某协会”很可能只有会长一个光杆司令,而他们印这样名 片的目的十分简单——拿回国可以唬人。   “核酸”大战是方舟子自认与伪科学者最激烈的一次针锋相对。从2001 年1月到3月,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核酸本是组成基因的物质,本身并没 有营养价值;而某医科大学的教授却声称自己发明的“生命核酸”便是秦始皇苦 苦寻觅的“不老仙丹”。当方舟子将这个发现公布在“新语丝”上时,竟招来了 一批名声显赫的生物学者为核酸营养的辩护,这其中不乏中科院院士、各类权威 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著名大学的教授、博士。这场面让方舟子感到的不仅仅只是 奇怪,而且愤怒了,尽管结果是以方舟子的胜利告终。   在方舟子的“新语丝”上揭露的每个学术骗局都是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和事实 逐条批驳的,而对于中国学术界更深层次的问题,“新语丝”并未涉及。“我做 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学术腐败现象的后果列出来,告诉大家腐败的问题有多么严重, 其他的事情我无能为力,只能是空谈罢了。”言语中方舟子透出了些许的无奈。   2、对学术腐败宣战是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   方舟子最为推崇的人是鲁迅,无论在做文方面还是做人方面,记者都能感到 方舟子与鲁迅的某些相似之处:一样的一身正气,一样的文风犀利,一样的嫉恶 如仇。   1994年方舟子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新语丝”网站,初衷是将 更多的中文书放到网上供海外留学生阅读,并为他们提供发表文章的空间。“新 语丝”三个字是方舟子取的,脱胎于鲁迅、周作人主编的《语丝》,主张“无所 谓一定的目标、统一的战线”,只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在“语丝”前加 个“新”字意味着方舟子倡导的是一种清新的风格。最终出现在“新语丝”主页 上的三个字是方舟子从鲁迅当年的手稿中一个一个选出来的。   “我是个性情中人,眼里容不下沙子,见到虚伪的东西我真的会‘出离愤 怒’,忍不住的!”正是因为自己的这个脾气,方舟子从“新语丝”创办之初就 开始涉足了“反伪科学”的事业。当时很多在美国的留学生都是基督教的拉拢对 象,传教士们经常编造反对进化论的谣言。为了驳斥这些无稽之谈,方舟子和他 的“新语丝”开始了与伪科学最初的碰撞。不久,所谓的“特异功能大师”严新 来到美国招摇撞骗,又被方舟子驳倒;时至今日一个个学术腐败者纷纷被方舟子 批倒,“纳米童话”“脑白金神效”都被方舟子和“新语丝”揭穿,他所做的这 一切都是因为见到虚假不吐不快,忍无可忍。   大多数出现在“新语丝”黑名单中的学者论地位及在学术界中的声望都高过 方舟子,与这些人叫阵,方舟子自嘲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面对对手气势汹汹 的谩骂,方舟子十分理智:“这要看他们的骂声中是否抓住我的把柄。迄今为止, 对手们的谩骂还全是‘无用功’。辩论不是辩给对手看,而是给旁观者看的!” 方舟子总喜欢讲一句话:“如果骂人骂不好,骂人的比被骂的还难看。”   看似“生性好斗”的方舟子其实内心并不轻松,每揭开一个学术骗局,方舟 子都会感到痛心与愤怒,对于学术界的腐败现象方舟子心存惋惜:“腐败的风气 一旦在学术界形成,个人也很难抵御。如果我也同样置身于国内的学术界,我不 敢确定自己是否还是今天的方舟子,但我能保证自己洁身自好。”   3、“生物学者、网人、也是诗人。”   无论从方舟子对学术腐败咄咄逼人的气势还是从他极具理性的处世方式来看, 外人都不会相信方舟子竟会是个诗人。他有大量的诗作及文史著作发表在各类刊 物上。方舟子曾“篡改”过一句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脚的,没 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   方舟子的父母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却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与引导,对诗歌 的兴趣似乎也是方舟子天性使然。在读幼儿园时,方舟子从邻居家的对联上第一 次读到了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虽然似懂非懂,但 幼年的方舟子却体会到了诗的动感与优美。   在中国科技大学,方舟子参与组建了当时颇有名气的“荒原诗社”,与一群 志趣相投的理科生创作了不少极有感觉的格律诗与朦胧诗。这个“荒原诗社”几 经磨难,今天仍然以“荒原文学社”的形式存在,只是出版的刊物已由方舟子时 代的5分涨到了2元。   随着对方舟子了解的加深,不难体会出这位理科出身的生物学者身上那股狂 傲浪漫的文人气质。这种狂放与感性本来与理科所要求的理性与严谨格格不入, 但在方舟子身上却融合得十分完美。在与学术腐败的斗争中也是如此,丑恶现象 使感性的方舟子愤怒,而这愤怒又化为动力,支撑方舟子理性严谨地分析学术骗 局中的每一个漏洞,还学术一个清白。   今天的方舟子已经不常写诗了,他认为年龄的增长会使诗才无可避免地丧失, 像杜甫、歌德那样愈老弥精的诗人毕竟是少数。方舟子笑言:“一个真正的诗人, 三十岁后若不自杀,便该绝笔。现在我已经过了30岁,又不想自杀,绝笔倒还 是容易的!”   方舟子的“新语丝”很早便在美国正式注册为非营利性机构,不言商业、不 谈政治、坚持给学术一片自主纯净的天空。他是一个天性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又 是一个严谨务实的实干家。在“新语丝”1994年的发刊辞中,方舟子曾写道: “我们相信,这张网伸到汉字的发源地,让亲人们听到我们心声的日子不会太 远。”而今“新语丝”早已超越了这个目标。   在采访方舟子后的第二天,“新语丝”的主页上又揭露出一个自吹自擂为 “美联储首席经济学家”的北大教授。方舟子的学术扫黑之剑又开始行动了…… ◇◇新语丝(www.xys.org)(www.xys2.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