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方舟子按:这位王晋康的同仁是不是把评论文章也当成科幻小说来写了, 居然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科普作家的名气赶得上方舟子。因为方的文字涉及 的都是有争议的问题,所以许多人可以骂他。他从不正面地讲解一种科学知识, 全部文章都是投入可以争议的问题中。但许多人可以骂方舟子,却无法骂一个标 准的科普作家。因为标准的科普作品写的都是已经确定无疑的知识。”从我在 1997年2月写的《生命的三原色》一直到近年来在《中国青年报》“一言堂”专 栏上的文章,算不算是在“正面地讲解一种科学知识”?我被转载最多的一些文 章——《萤火虫的战争》、《达尔文的兰花》、《性与死的统一》、《向日葵究 竟向不向日》、《植物中的神秘数字》、《我们为什么想要吃饭》等等等等,算 不算是在“正面地讲解一种科学知识”?在浮想联翩之前不会先去我的博客“科 普文章”专辑,或买一本《长生的幻灭》、《寻找生命的逻辑》、《方舟子带你 走近科学》看看?当然,即使是这些“正面地讲解一种科学知识”的文章,网上 也有人骂,那是因为“涉及的都是有争议的问题”,还是因为冲着我这个人来的? 自己写不出让人关注的科普作品,就断言“科普作品注定乏人关注”,从而否认 让人关注的作品是科普作品,这样的逻辑,大概只能属于科幻。至于把科学幻想 和伪科学妄想混为一谈,那更是科幻逻辑,不过这也让我们明白,中国一些科幻 作家,和伪科学妄想家是同一个阵营的,甚而一人身兼两种角色,王晋康在萨斯 流行时的表演,并非特例。】   科幻作品有没有科普功能   郑军   发表于《大众科技报》2008、4、29、A3版   科学幻想是在正式的科学研究程序之外,运用科学知识来思考问题所产生的 系统活动。科幻的出现让人们重新审视什么是科普,因为它明显是一个与科普不 同的文类。   有情节,有人物,这些都是科幻作品与科普作品表面上的不同。深层次的不 同大家都还没注意到:科普作品是不能参与的,无法争论的。科普的原则就是我 这里有正确的知识,科普对象那里缺乏它们。所以我把正确知识灌输给他们。无 论科普创作怎么变化,怎么趣味化,这个基本原则不可能变。但科幻是可以争议 的,可以参与的,科学幻想本身并不是已经确定的无争议的知识,完全写已知的 知识根本构不成科幻。   正因为这个原则,科普作品的读者几乎不对它们评头论足。如果一篇科普文 章内容无误,那就全盘接受。如果有误,那么引经据典指出其中的错误就行,也 没有什么必要去争议。正是由于科普作品这种无法参与的特点,科普是缺乏“粉 丝”的。许多大学里都有科幻迷,有科幻社团,但不会有科普迷,也没有科普爱 好者协会。当然,那里会有一些单项科技的兴趣爱好者协会,比如电脑爱好者协 会,但他们是去搞实际操作,而不是写科普文字,看科普文章。单就文字作品而 言,科普作品的参与度永远无法赶上科幻作品。   在这里还可以举个反例,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科普作家的名气赶得上方舟子。 因为方的文字涉及的都是有争议的问题,所以许多人可以骂他。他从不正面地讲 解一种科学知识,全部文章都是投入可以争议的问题中。但许多人可以骂方舟子, 却无法骂一个标准的科普作家。因为标准的科普作品写的都是已经确定无疑的知 识。   结果就陷入了一个悖论:为了宣传无争议的知识,人们才写科普作品。但正 因为写了无争议的知识,所以科普作品注定乏人关注。现在科普报刊都是在这个 悖论里挣扎着。但科幻作品不一样,既然写的是没有实现的科学幻想,那么公说 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科幻的热闹恰恰是因为其内容可以争议。而科普界的冷寂 就是因为它们太象是中小学教材的补充读物了。   这样就引出了两个结论。要么把科幻完全剔除在科普之外,因为它没有写确 定的知识。但事实上许多科普刊物都有科幻专栏,并且这类专栏恰好是读者反馈 最多的。删除它们,该杂志的发行量更会受影响。要么就把科普定义的外延扩大, 允许写有争议的东西。但科普现在的定义已经很明确,甚至有《科普法》来约束。 所以,这两种理论上存在的结论,现实中运作起来都困难。   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科幻是不是科普,有没有科普功能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科幻能够唤起公众对科学的参与热情。当教师在课堂上讲那些千锤百练 过的知识时,我们除了认真听讲,作好笔记之外,什么也作不了。但科幻就不同 了。   随着现代科学教育的普及,拥有科学知识的人成倍增加。他们绝大部分不能 进入科学共同体,无法从事职业科学研究。他们用来释放科学热情的方式就是纸 上谈兵,即全凭思维,运用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某个领域进行思考活动。   根据进行科学幻想的人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科学幻想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儿 童青少年的科学幻想。所有青少年都没有进入科学共同体,但你也不要指望他们 只去死记硬背老师教给的科学知识。他们中许多人在思考科学问题。在小学五年 级《科学》课本里就有一个科学幻想短文:假如没有磨擦力,世界将会怎样?这 说明科幻已经深入到儿童教育中去了。   二是非科学共同体中的科学爱好者。现在普遍存在的民科就是其中的典型。 不管科学界人士如何批判,民科对科学的热情始终不减。今年11月28日,成都那 里还召开了“全国民科大会”。   三是科学共同体里面的人,他们也会对非本专业,或者目前没有能力研究的 问题进行纯粹的思考活动。对于一些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他们也会从科学角 度提出设想。比如某位美国记者就拟定了一个题目:假如人类突然消失,世界将 会怎样。他用了三年时间去询问各门学科的专家,大家提供了许多有趣的答案。   科幻文艺的题材基本上都来自科学幻想,而绝非真正的科学研究。认为科幻 作品在写真实的科学研究,进而有科普价值是错误的观念。但没有知识宣传的价 值,不等于科幻文艺对科学就完全没有帮助。深入一步来说,这根本不是科幻文 艺对科学有没有帮助的问题,而是科学界如何看待科学幻想这种活动的问题。科 学幻想现在已经完全不是青少年的异想天开了。许多成年人正在用自费出书、办 讲座,甚至自费拍电视片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科学幻想。一些人联名要求在《科 普法》中删除“伪科学”概念。这些都说明科学幻想早已经成为一种群众运动。 (XYS20080705)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