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从鲁迅弃医从文想到的 ·方舟子·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在中国大概是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的。再过几天就是 先生诞辰120周年,又恰逢美国九·一一恐怖事件让中国人痛痛快快地当了一次 看客,忽然想起这个故事: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   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   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   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 试想,如果有当时的看客后来看到这一段描述后,辩解说:我们并不是因为 有人死了喝彩,事实上我们还很同情被杀者,我们只是觉得这个杀的过程很漂亮, 才忍不住叫好!大家做何感想呢? 这一幕和这一辩解在这几天都重现了。那些为恐怖事件叫好的中国大学生们 在被斥责为幸灾乐祸、没有人性,特别是在发现遇难者中也有许多中国人连自己 也感到不好意思之后,委屈地辩解说:我们是在为整个过程干得很漂亮、为美国 霸权主义遭受打击叫好,不是在为无辜死亡叫好,你不能说我们幸灾乐祸、没有 人性!而在美国发生的惨剧倒给那些或专业或业余的“国家问题专家”提供了一 个控诉美国霸权主义的机会,他们忽然记起了久违的巴勒斯坦、伊拉克、南斯拉 夫难民,甚至几十年来第一次为巴勒斯坦的悲惨遭遇“流了泪”,迫不及待地长 篇大论清算美国霸权主义的历史罪行,把恐怖主义罪行拐一个弯推到了美国当局 头上并大义凛然地为其指出了出路,雄辩地论证恐怖事件在美国大地发生的必然 性、合理性甚至必要性,虽然学了乖先表态对无辜死亡“深表哀悼”(哀悼中还 能做如此雄辩的剖析不能不让人佩服其定力),也让人不能不闻到了心里那声 “活该”的窃喜。 什么是幸灾乐祸?“见人遭受灾祸而高兴”(《辞海》的解释)是也,不管 是因为什么动机、为了什么缘故而高兴。那些向本拉登表忠心、以恐怖分子自诩、 哀叹中国怎么不出这样的勇士、恨不得多死几个人、乃至津津乐道地研究起“更 先进”的恐怖手段的人,以及包括那些不知不觉地应用恐怖主义理论、论证美国 人民必须为他们选出的政府犯下的“罪行”偿命的人,固然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嗜 血;而那些因为恐怖过程干得漂亮、美国霸权主义受到打击或者别的其他什么原 因而叫好的人,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冷血,不管事后如何表白,在他们叫好的时 候,已无视了这个打击美国霸权主义的艺术化过程的必然结果是成千上万的死难 者。许多国人见到“美国”两字就要昏了头脑,那么不妨设想一下:当你读到广 东某个合资企业起火灾烧死多名女工的报道时,能不能因为不仁厂主的经济利益 受到了损失而大叫“烧得好”? 不要幸灾乐祸,并不等于就要去关心一切苦难,否则除了整天伤心落泪、长 吁短叹就什么也别想干了。我因为在美国生活,所以更关心发生在美国的惨剧; 因为是中国人,所以也关心发生在中国的灾难;而对其他地方的惨剧、灾难,则 未必会引起我的震动、关心,我觉得这很正常。所以我总怀疑那些在这时候突然 变得异乎寻常地关心受过美国欺压、或可能要受到美国欺压的国家的平民百姓的 命运的人的诚意。对与己无关的悲剧,不管是悲伤还是淡漠,都是人之常情。 幸灾乐祸则只能归咎于对无辜者的恻隐之心已经丧失,对生命的尊严变得麻木了。 那一次偶然的“看客”事件,使得鲁迅改变了对中国国民的看法,以毕生精 力力图改变“国民劣根性”: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   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   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这一段名言已被引用了无数次。引用者的用意无非是要说明,只有改变国民 的精神,才能使中国变得强大,才能再避免去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这大概也是鲁迅的意思。在这里,中国强大是目的,而改变国民精神只是达到这 一目的的手段。但是这次的“看客”事件却使我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改变国 民精神应该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事实上,不改变国民精神,中国也未必就不能强 大。鲁迅的杂文之所以被公认为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就是因为我们时代的国民 精神和鲁迅时代相比并无多大的变化,而中国已经强大了许多。中国成为发达国 家、世界强国乃至超级大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警察,也并非不可能,但是如果 国民还是这样的国民,人文精神未深入人心成为立国之本,造就的也不过是像纳 粹德国、苏联一样的超级大国,国民也不过是从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变成了杀人的 材料和看客。这就是为什么我想到这些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念、不知人道为何物的 都是些以后会对中国的命运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的年轻知识分子,不寒而栗。 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人性”的,在别的事件中未必就都有“人性”,特别 是里面有些人乃是“候补汉奸”,对中国的灾难向来幸灾乐祸。在这一事件中丧 失了“人性”的,在别的事件中也未必就没有“人性”。他们可能对自己的亲友 也是非常有人情味的。所以有“人性”的不必觉得高人一等,没“人性”的也不 要觉得受了侮辱,拼命想刷清自己。更重要的是,这种恻隐之心是怎么在中国人 当中普遍丧失的,又该如何反省、找回、重建?那些反人文精神的、包括借机传 教的青年“导师”因此最值得我们鞭挞。被扭曲的天性很难再改变,因此还只能 是“救救孩子”,鲁迅先生在八十多年前的这声呐喊依旧振聋发聩! 2001.9.17.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