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方舟子:十年一觉打假梦   记者李肖含   中华儿女2009年第4期   初春,京郊的一间小茶馆。   方舟子正端坐在茶馆的一角和记者聊天。他的话匣子明显已经打开,说起话 来滔滔不绝且语速很快,不时还会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或许是因为经常熬夜,这位41岁的学术打假专业户的脑袋已经略微有点儿谢 顶。他的双眼不大,但炯炯有神,透着几许异乎常人的洞察力,脸上则带着始终 如一的微笑。   关于最近的蒙牛特仑苏OMP事件,方舟子的反应相当低调:“我从两年前就 开始关注‘特仑苏’,但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蒙牛’也曾多次派人来找 过我,但我没有和他们在私下见面。”怀里的手机不时响起,大多是一些媒体的 访谈邀请,他冲记者连声抱歉,爽快地答应下来。   从2007年3月起,方舟子开始关注蒙牛特仑苏,并公开发表质疑,其间双方 数度交锋,攻防激烈,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两年之久。   诗歌少年   多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论战,国内学术界的几乎每一次论 战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外界看来,这位高高瘦瘦的生化博士更像是一个拔剑四 顾的侠士,时刻睁大了双眼,注意着国内科学界的种种异动。   “其实我并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英雄。”他说,“小时候我喜欢写诗, 现在则一直在从事科普创作。”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内朦胧诗刚刚兴起的时候,方舟子正在读高一。读惯 了中学课本上的老式文章,顾城、北岛等人那些朦朦胧胧的诗句竟对他有着异乎 寻常的吸引力。于是便偷偷地开始学着写,一个学期下来竟然写了厚厚的一大本。   彼时全国上下正在开展清除思想领域“精神污染”的大运动,他的所作所为 使他理所当然地成了必须批判的对象。但生性倔强的他,在被班主任狠狠地批评 了一顿之后仍然拒绝认错。这让他的班主任大为恼火,一怒之下竟然要求学校将 他开除。后来,虽然他在校长的照顾下得以继续留在学校,但最后还是被撤销了 班干部的职务,转到另外一个班级。   经历了这一次的“重大挫折”,文科成绩极好、曾想过要夺取福建省高考文 科状元的他便逐渐将自己的精力转向理科。当然,他还有一个更加冠冕堂皇的理 由:“文科的东西可以自学,科学的东西则必须要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   1985年,方舟子参加高考,之后便进入了高手云集的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 学习生物化学。“当时的科大有着全国最好的理科实验室,录取分数比清华、北 大还要高出许多。而生物系又是科大录取分数最高的一个系,所以那时的我们常 常自认为是全国最优秀的学生。”提起当时的经历,方舟子依然有些得意。   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诗社遍地。在科大那样一个理科气氛浓重的地方, 方舟子对诗歌的热情再次被激发出来。他成了科大“荒原诗社”的创社元老之一, 并一直在社里工作到自己出国前夕。   1990年,他从科大毕业后进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继续深造,但他对诗歌的 热情依然如故。课业之余,他经常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等方式与留美的华人 学生交流写诗的经验与心得。即便是到了1994年,他创办全球著名的中文网站— —新语丝,其本意也不过是想有一个与众多文友相互唱和、交流感想的平台。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偶然。   1998年,在美国呆了8年的方舟子第一次回到国内。他到北京的各大书店里 转了转,发现大量所谓的科普读物居然都是在宣扬各种特异功能和神秘现象。早 在科大读书时,方舟子就曾亲眼见过一些“气功大师”的特异功能表演,并了解 到了其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让他感到非常痛心。   1999年,国内的许多报刊开始纷纷上网,远在美国的方舟子也能通过网络看 到国内的报纸、杂志了。但仔细一读,竟发现有那么多虚假、愚昧的东西在打着 科学的旗号招摇过市。他感觉自己必须要做点儿什么了。   于是,他在自己的新语丝网站上开设“立此存照”栏目,专门揭露各种伪科 学及学术造假行为。   2000年8月的一天,国内的一则科技新闻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该报道称中 国留美生物学家陈晓宁将世界三大基因库带回国内,并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和产业 开发,此举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国际顶尖的基因技术,陈晓宁本人也因此被封为 “基因皇后”。   方舟子惊呆了:“一个在美国花几千美元就可以买到的东西,怎么就被吹嘘 成独一无二、价值无法估量的高科技产品了呢?而且在留美的华人科学家当中, 出了这么一位世界顶尖的生物科学家,我也是搞生物出身的,居然都没有听说 过!”   他决定查一查,结果发现陈晓宁不过是美国一所医院的普通技术员,这个所 谓的基因库也不是他们实验室做出来的,而且国内早在1998年就有了。方舟子立 即联络了国内外88位生物学者,以在网站发表公开信的形式,对基因库的价值提 出了质疑。   “基因皇后”居然有假?国内各大媒体立即跟进报道。不久,陈晓宁便在国 内外的一片质疑声中销声匿迹。   几个月后的一天,国内又一条消息又吸引了方舟子的注意:大连医科大学某 教授发明的“生命核酸”对人体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核酸有营养?太不可思议了!他立即撰写了《新的商业骗局和新的“基因皇 后”》一文,直斥该教授造假,并指出“核酸营养”在美国早就已被认定为是骗 局。   不久,《南方周末》头版刊发长篇报道《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 营养品》,揭露了“核酸营养”骗局的来龙去脉。方舟子又一次获得了胜利。   两次轰动全国的学术打假事件让他成为国人眼中的勇士。一时间,方舟子名 满天下,有数不清的人都自称是他的拥趸。接下来他越战越勇:从吴征假文凭事 件、王铭铭剽窃事件到“克隆人”论战、“中医存废”论战,短短几年间,他先 后主导、参与了大大小小近800起学术打假和争论。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由于过多地参与学术打假,他被斥“不务正业”、“做 不了科研”,而他指名道姓的打假方式又被许多人批评为“红卫兵式的‘文革’ 思维”、“科学主义的傲慢”,更有一些人在互联网上散布一些流言,对他进行 人身攻击。而在媒体中间,他也迅速地被“妖魔化”:在一些媒体看来,他的面 目是狰狞的,态度是傲慢的,行为是变态的。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短短几年间方舟子便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一件让他记忆深刻的事情是:“以前我揭露学术造假,科大以我为荣,可是等我 揭了科大的丑,说了郭光灿、朱清时,科大也开始反对我了。”   从未想过放弃   青联刊 (以下简称“青”):您认为这次蒙牛OMP事件的最终结果会怎样?   方舟子(以下简称方):蒙牛特仑苏OMP牛奶既然被国家监管部门认定是违法 产品、做夸大宣传,按照法律的规定,就应该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但是 这条法律很难被执行,从来没有哪个名牌企业被这么处罚过。所以最终结果还是 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蒙牛不再添加OMP,这个事件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青:最先揭露三鹿奶粉事件的记者简广洲受到了民众和广大传媒的高度赞扬, 而您最先揭露了蒙牛特仑苏却遭到一些人的辱骂。   方:有一些人明显是有利益关系的枪手、托儿。还有一些人是以前因为别的 事情被我得罪过,或者与我的理念不合,所以不管我干什么事,他们都要出来骂。   青:揭黑这么多年,您遭遇过无数次的攻击、谩骂,也打过那么多的官司, 您觉得哪一次的遭遇最危险?   方:2007年2月,我的新书《科学成就健康》出版,我到网站做访谈,之后 有人尾随我到我的住处。他们装作是送快递的,挤上了电梯,之后敲开门塞进来 一个信封就走了,就撂下一句话:“你干了什么你自己知道”!   青:后来怎么样?   方:我赶紧报了案,小区保安也把监控录像调了出来,但因没有对我造成事 实伤害,警方也不好定案。后来我把监控录像拍下的照片传到了我的博客上,立 此存照。   青:遭遇了这么多凶险,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到现在?   方:新语丝网站开办这么多年了,在大家心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一直到 现在每天还会有很多热心人士寄来揭黑的线索。大家对我这么信任,如果突然退 出了,觉得有愧于大家的信任和期待。   青:您在学术界的一些朋友怎么看您的揭黑行动?   方:支持的非常支持,反对的坚决反对,就是这样。   青:很多人觉得您是在博名利。   方:或许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吧!可你看这些年我打假,那么多人在网上骂 我,还惹了不少的官司,赔钱呢!再说,我这个人对生活并没有太高的要求,现 在我的稿费和出书的版税已经够我生活的了,我用不着去博什么名利。   青:您揭露别人学术造假都是指名道姓的,为什么?   方:我常说,如果怕惹事儿,就别出来揭黑了;如果不指名道姓,也别出来 揭黑了。你不指名道姓,那叫什么揭黑?大家知道你说的是谁呀?这样很可能会 伤及无辜,而且大家还有可能怀疑你说的是假的。再说,那些造假的人自己的脸 都不要了,你还给他留一张脸干什么?   青:打了这么多年的学术造假,您觉得学术界有进步吗?   方:当然有进步,不过还是很有限。这些年我揭了那么多人,但真正被处理 的没有多少个。学生被处理的倒是有一些,教授没几个。而且,官方也迟迟没有 行动起来。   青:有没有感觉到力不从心的时候?   方:有啊,当然会有。学术打假这东西本来是应该由国家来出面的,因为它 总会牵涉到一些人的利益嘛,我们来做是有困难的,他们做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青:近年来,国家也在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以防止学术造假现象,这些 您关注过吗?   方:2007年,教育部和科技部都颁发过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条例,甚至还成 立了相应的办公室。但是以后就没有了下文。我曾向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等机构 举报造假事件,他们从来没有受理过。这些年也没有见到有谁因为学术造假而受 到这些条例的处罚。   青:您打算揭黑到什么时候?如果未来相关的制度健全了,您会退出吗?   方:可能未来我亲自参与的揭黑活动会越来越少,但我应该不会退出。而且, 即使有了相关的制度,还是需要民间力量的配合、舆论的监督的。 (XYS20090405)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