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南方周末》2001年10月4日) 科学地解决道德难题? ·方舟子· 当代哲学的一个任务是解决道德伦理问题,为此哲学家们经常要辩论一些假 想的难题,其中较著名的一个是“电车难题”:假设有一列失控的有轨电车飞奔 而来,前面有两条轨道,一条站着五个人,一条站着一个人。如果不扳道岔,电 车将冲向第一条轨道压死五个人。那么是否应该扳道岔,将电车引向另一条轨道, 压死上面的那一个人?大多数人会回答应该,因为牺牲一个人拯救五个人是值得 的。 现在,再考虑另一个难题:同样有一列失控的有轨电车飞奔而来,前方的轨 道上站着五个人处于危险之中。在电车和五个人中间,隔着一座天桥,桥上站着 一位陌生的大胖子。拯救这五个人的唯一办法,是把这个大胖子推下天桥,电车 将他撞死后就会停下来。那么是否应该把这个人推下桥去拯救五个人?大多数人 会对这个“天桥难题”说不应该。 为什么同样是牺牲一个人拯救五个人,人们却会做出不同的道德判断?对诸 如此类的问题的争论,使得哲学家们有活可干。一种经典的解释是,在“电车难 题”中,牺牲掉的那个人是不幸碰巧站在另一条轨道上,并没有被直接用来拯救 另五个人;而在“天桥难题”中,胖子是直接被用来拯救五个人的,因此直接利 用一个人的生命来拯救他人,是不道德的。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电车难题”的 变型:假设站着一个人的那条轨道的另一端是跟另一条轨道相连的,即形成一个 回路,如果那上面没有这个人,电车会从这条轨道绕回来到另一条轨道压死五个 人。在压死这个人后,电车会停下来,不会危及另五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否 应该把电车引向站着一个人的轨道去压死他?虽然这一次,这个人是被直接利用 了,大多数人仍然会回答应该。 可见,“直接利用是不道德的”的解释遇到了麻烦。还有人提出了别的解释, 但也都有人想到了与之相抵触的例子。至今还未找到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解释。 有心理学家认为,“天桥难题”之所以和“电车难题”的选择结果不同,是因为 将一个人推下桥这种做法让人在感情上接受不了,觉得太残忍。也就是说,感情 会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但是哲学家们普遍认为,道德判断应该是在理性思考的 基础上做出的,不应带着感情。 最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用实验对这个“感情说”进行了验证。 他们让试验对象对60个难题做出决定,并用“功能性磁共振影像技术”监测大脑 功能区的变化。大脑功能区被激活后,那里的血流和脑氧代谢都增加,用磁共振 对大脑进行扫描就可以形象地展现大脑各个功能区的活动情况。这60个难题分为 三组:一组是与人身密切相关(也即可能会调动感情)的道德难题,包括“天桥 难题”和其他类似的道德难题(像偷了一个人的内脏器官去拯救五个人,是否应 该?在救生艇因超载面临沉没时,是否应该把某个人扔到海里?等等);一组是 与人身关系不密切或无关的非人化的道德难题,包括“电车难题”和类似的道德 难题(例如捡到了钱,该不该还给失主?);还有一组做为空白对照,是与道德 无关的难题(例如出门旅行,是坐汽车还是坐火车好?)。 结果表明,人们在判断人身化道德难题时,与判断非人化道德难题和非道德 难题相比,大脑中与感情有关的区域明显变得活跃,而与记忆有关的区域则活跃 程度明显降低(以前的研究已表明,人们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大脑记忆区域受到 抑制)。少数人对“天桥难题”这类问题做出了“应该”的回答,而他们花的时 间要比那些回答“不应该”的人长得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要花更多的时 间思考,让理智战胜感情。而对非人化道德难题和非道德难题,回答“应该”和 “不应该”所用的时间没有差别。 这个实验结果,对主流哲学家是个打击,他们向来主张道德判断是纯理性的, 而现在却必须考虑其中的感情因素。但是,这个实验其实并没有解决这些道德难 题。它并没有告诉人们,把一个人推下天桥救其他人是对是错,而是告诉人们, 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是对是错的选择。换句话说,它只是揭示了人们做道德判断时 的一个心理机制。有一个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在我们对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有了 更好的理解之后,是否会影响我们的道德决定?如果会的话,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我们知道对“天桥难题”的选择原来是受情绪影响后,是否会有更多的人狠下 心来理智地选择“应该”?是否应该选择“应该”?哲学家们不必担心失业。 2001.9.20. (原始论文见Science, 293, 2105-2108)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