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反科学妄人和“全无敌” ·方舟子· 反科学妄人和伪科学妄人,虽然立场不同,心态则是相当一致的,都是对 “科学”抱着舍我其谁的狂妄心态,妄图或“反”或“伪”地糟蹋之。所以化名 “海畋”的反科学妄人,在肉麻吹捧其泼皮同事田松的同时,也不忘一再表露自 己对朱海军惺惺相惜之情。何况反科学妄人和伪科学妄人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关 系,比如这位泼皮田松,就是个从一位迷信特异功能的伪科学妄人演变而来的反 科学妄人。只不过伪科学妄人历来单打独斗,朱海军只能靠化名唱双簧吹捧自己, 不如反科学妄人善于结党营私,找几个狐朋狗友结成小团体,开大会发宣言,拉 几家报纸,用十几个化名互相溜须拍马,显得人多势众。 于是一位混饭泼皮,俨然成了学术大师,写一两篇应景短文,就会使“形势 大变”(可惜那些报道朱海军之死的记者个个有眼无珠,无人记得田泼皮扭转乾 坤的大功劳,只知道“方博士出场”之后如何如何了);写篇杂文把无关的两件 事胡扯一通,竟然不仅可以使“李约瑟问题”成了“无谓的争论”,而且还“可 以休矣”;泼皮的“书评则公认有趣而充满智慧,更有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不知此“公”是何“公”,反科学妄人圈之公乎?“把一个理想系统的可能 行为描写得出神入化”、“把中国引进西方科技文化的艰巨性、长远性通过两句 引文和一句点评,就说清楚了”、“把科学社会学中公众费解的问题讲得如小葱 拌豆腐一般——一清二白”,怎么什么重大问题,泼皮一、两句话就定了乾坤呢? 因为“田松也许真的是天生的科学传播‘坯子’”,原来是天才啊。中国科学传 播界独一无二的天才人物,怎么就谦虚到舍得把“全无敌”的封号赠送给别人呢? 本来送给一位伪科学妄人,现在马屁精又认为“用在另外一位与田松有过笔墨官 司的人物身上可能更符合事实”,不怕拍在了马腿上?当然,一个人只要掌握了 基本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就足以去扫荡这些不学无术、见利忘义、只会大言不 惭、只精溜须拍马的反科学妄人,让他们惊呼“全无敌”了。 堂吉诃德手持长矛战风车,还算有趣,而一位泼皮也手持哭丧棒做堂吉诃德 状挑战科学,则不过是滑稽。至于卖身求荣者只敢蒙着脸摇旗呐喊,连撒一把小 飞针也羞羞答答,却只有让人感到恶心了。 2003.3.29. 附: 如歌枪法刺迷雾 □文/海 畋 《科学时报·读书周刊》2003.3.27. 有一年,民间科学爱好者朱海军火力甚猛,以“我有时间我怕谁”的豪情征 战“赛伯空间”,朱氏最杰出的创造便是“面对面”理论,声称人区分于动物的 直立行走,是因为人类祖先做爱时采用了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面对面性交体位,日 复一日,男性竟然把女性压直了,女人再生孩子,后代便也直立了。朱海军还引 用波普尔的理论,说他的假说具有可证伪性,是一个好的科学假说(颇有娱乐价 值)。实际上它只是拉马克进化论的一种应用,具有同样的缺陷。朱对此是清楚 的,“我知道获得性遗传是我的理论的‘命根子’”。记得当时多数人根本不相 信朱的“假说”,常把他大骂一顿。但这对于“进入了全无敌状态的朱海军”, 全无用处。这时有一人出场,连写几篇犀利而不乏幽默的短文,形势大变。 此人便是原学物理后学电影,再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田松。他恐怕是中国 少有的双博士(这似乎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或者至少钻了规矩的漏洞!那几 位与田松过不去的人倒是可以认真调查一番,没准能弄得他一个博士也不剩。不 过,这种可能性较小),也是科学文化领域一员勇将。田松以朱海军为线索总计 写过四篇杂文,现在全收在文集《堂吉诃德的长矛》中。这几篇杂文中有三个关 键概念“朱海军力”、“全无敌”和“民间科学爱好者”,均与田博士有密切联 系,朱海军力和民间科学爱好者两短语应当是首创,有武林高手神指点穴之妙。 力,形之所由奋也。按近代物理学的讲法,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等 于势函数的偏导数,等等。这都不是关键,重要的在于某东西与科学术语“力” 扯上关系,就仿佛沾到了佛光,俨然科学了。于是,田松的批评并未引起朱海军 的反感,他反而“感觉很有意思”。朱海军想找的正是这样一种“力”,之后关 于朱海军力有多大,能否让人站起来,也列在网上讨论之中。 “民间科学爱好者”则是一种有趣的提法。它概括了中国一大批这样的人物, 他们热爱科学,甚至比正统科学家还纯洁地爱着科学,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 正的科学。他们可能深受宣传的影响,误解了科学,幻想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 能够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设计出真正的永动机、提出全新的宇宙演化理论等等。 这一概念已经被北京大学吸收进科学传播课程,它是科学社会学层面一个概括力 颇强的概念。民间科学爱好者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不过,把“民间” 两字换成“江湖”,是否更恰当一些? 至于“全无敌”,当时用在朱海军身上是合适的,不过现在看来,用在另外 一位与田松有过笔墨官司的人物身上可能更符合事实!朱海军纵有一千个不是, 但仍然不乏幽默、趣味。另外他也时常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如承认自己把查SC I数据的事情搞错了,也算有一点自我批评精神和自知之明吧。或者换种说法, 朱海军虽然科学素养较差,终究还没有达到字面理解的“全无敌”的程度。与朱 海军交往,人们会感觉到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不幸早逝也加深了人们对 他的怀念,田松的文集特意以附录形式收入朱海军的回文,大概也有纪念之意。 文集中《中国古代科学与先秦佛教思想》是与朱海军力相媲美的科学杂文, 再次显示了作者对科学文化的独特思考。这文章评论的是老掉牙但挥之不去的李 约瑟问题。该文提出一个可能有“前景”的“先秦佛教思想”领域,当然是讽刺, 但又不是简单的讽刺。先秦本无佛教,这是定论,但谁敢说那时中国思想家的思 想就一点也不曾有后来的佛教思想的丝丝片片?隐喻的力量体现出来了。所谓的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就如先秦有没有佛教思想一般。明白了这一点,无 谓的争论可以休矣。 文集中收有许多精彩的科学书评。科学书评写来写去,难逃一定的套路,田 松的书评则公认有趣而充满智慧,更有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田松会讲故事, 也会编故事,无论是讲还是编,作者都精心构思,娓娓而谈,如歌一般好听。 《生子当如费恩曼》是讲现成故事的典型。在CCTV的10频道做节目,田松 编出了“鞋匠”的故事,把科学社会学中公众费解的问题讲得如小葱拌豆腐一般 ——一清二白。田松也许真的是天生的科学传播“坯子”。 能够体现科学传播天赋并有费恩曼、伽莫夫味道的是“田老师讲物理”一部 分,这一部分目前只收了一篇《在同一个系统之中的猴子与人》,把一个理想系 统的可能行为描写得出神入化。但愿以后能够再补上几篇,用同样的精神讲讲量 子现象和相对论。 我也特别欣赏《误解了科学》一文结尾处的几段文字。它把中国引进西方科 技文化的艰巨性、长远性通过两句引文和一句点评,就说清楚了。 文集的副题为“穿过科学话语的迷雾”,正题还有“长矛”,有想法的人不 免联想出“反科学”的“桂冠”来,急不可待送与他人。确有人已经这样做了。 不过这倒也说明科学话语外面确实笼罩着层层迷雾。如果惧怕真实,那远距离隔 雾看花也不防,如田松所言,可以“胡说”,不能“霸道”。田松博士对科学文 化的梳理,还在继续,他对科学传播、科学哲学和民族科技史亦有浓厚兴趣,并 已展露才华,这些工作无疑会加深人们对科学本性的理解。 模仿电影《英雄》的用语,最高的枪法,是把长矛重重地扎去,离那目标也 就一寸的光景突然收了真枪,敲上了一把给狗梳毛的“痒痒乐”,迷雾如狗毛般 透过梳齿,双方均生出一丝快感。 《堂吉诃德的长矛》,田松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XYS2003032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