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学术批评”切忌拉帮结派 ——答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 ·方舟子· 我写了一篇《“中国学术打假第一人”的“学术规范”》,揭露北京师范大 学历史系副教授杨玉圣出于个人恩怨,暗地里乱改转载文章,里面说了一句“我 从来没有见过他自己亲手打过什么假”,该系教授黄安年为此写了一篇《学术批 评重在言而有据》批评我。读完这篇文章,不明白一个如此胡涂的人,何以能在 一所名牌大学当教授: 第一,黄教授说我那篇文章是“学术批评”,不知我批评了杨玉圣的什么学 术?偷改别人的报道也叫学术?是不是发生在杨玉圣身上的什么鸡毛蒜皮都成了 学术,任何对杨玉圣的批评就都成了“学术批评”,必须以学术批评的标准来衡 量? 第二,黄教授指出杨玉圣曾经在1994年、1996年自己揭露过抄袭,据此批评 “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自己亲手打过什么假”的说法“与事实相悖”。这都是五、 六年前的事了,当时国内互联网未起,我远在美国,自然无法看到,所以说“我 从来没有见过他自己亲手打过什么假”,有何不对?我如果见过了而假装没见过, 才叫“与事实相悖”,黄教授一口咬定我的说法“与事实相悖”,莫非我的眼睛 是长在他的脑袋上的? 第三,杨玉圣近年来以“学术打假第一人”的面目在学术界内外上窜下跳, 当然不是因为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以黄教授与杨玉圣关系之亲密,也说不出 近年来杨玉圣亲自打过什么假,那么我说我见到的他的所谓打假“都是在别人首 先出来揭露后,他再跟在后面耸人听闻地鼓噪,吸引媒体的注意力”,又有什么 不对? 第四,我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于揭露杨玉圣本人造假,有根有据,黄教授 凭什么教训我“要言而有据”?黄教授是跟在杨玉圣后面大谈学术规范的,那么 请问杨玉圣那种偷改别人文章的做法,符不符合黄教授的学术规范?对主要内容 视而不见,抓住开头一句话胡搅蛮缠,这是哪门子的“学术批评”? 我查了一下黄教授的发表纪录,发现他也热衷于“学术打假”,不过和杨玉 圣一样,也属于跟在别人后面鼓噪的一类,而且是跟在杨玉圣后面鼓噪的。学术 打假需要有人发难,也需要有人鼓噪。然而,如果是为了出风头,是拉帮结派党 同伐异,对自己人的假不仅不敢打而且还要百般维护,那么,对这类打群架似的 打假的真实程度,就值得我们加倍的警惕。 2002.1.15. 附: 学术批评重在言而有据 时间:2002年1月16日 作者: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在学术批评中,有不同意见,这是很正常的。开展与人为善的健康的学术批评, 有利于学术事业的发展。学术批评要言而有据,如果没有根据地随意指责甚至上 纲上线,对于健康学术批评是不利的。 今天看到一位远在美国加州而从事大陆“学术打假”的先生在网上撰文批判杨玉 圣,其中充满情绪化的用语。我觉得文章开头第一段话就与事实相悖。该文称: “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自己亲手打过什么假”。(见方舟子:《“中国学术打假第 一人”的“学术规范”》2002.1.15) 何以说该文一开头就言而无据呢? 我清楚地记得杨玉圣先生所著《美国历史散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时,德高望重的美国史老前辈刘绪贻教授写序,我也曾为该书写序。我在《序》 中写道:“杨玉圣的一部分文章是书评, 他力图在较高层次上提出自己的一得之 见, 实事求是, 即好处说好, 也不讳缺失。围绕〈沉重的思考〉一文的发表, 曾 有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在美国史研究界引起了反响,因为这篇文章对学术领 域中某些严重不良倾向作了曝光性的批评式评论, 这是很不容易的。以愚之见, 只要是与人为善, 持之以故,就可以明辩是非, 端正学风, 从而有助于学术事业 的健康发展。” (这篇序,曾以《谈〈美国历史散论〉》为题,发表在《博览 群书》1994年第7期) 我在《〈学术批评丛稿和实话实说〉——兼谈学术书评的开展》一文中,又再次 提到杨玉圣的这篇文章。我在文章中写道:“三十而立的杨玉圣何以被个别人看 作‘恶人’或者‘歹人’?这大概与他在书评中的实话实说相关。”“《沉重的 思考——评<移民与近代美国>》一文发表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国史 学界最早揭露某位学者著作中大规模抄袭、剽窃行为的长文。该书抄袭了南开大 学某教授的论著10多处,却居然还请这位教授为他的‘著作’作序,可见何等地 肆无忌惮。杨评指出:‘《移民与近代美国》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它大规模的 抄袭、剽窃行为,骇人听闻。如果视作40多年来中国美国史学界的最大丑闻,恐 非过甚其辞。这本书及其所反映的学术界泛起的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不能不引 起严重关注的。’‘对史学著作的评论,亟待加强,并应认真提高到严肃的学术 水准。好书要评,坏书更应评。像《移民与近代美国》这种不道德的非法侵权行 为,应通过正常的评论加以监督,并及时、有针对性地予以澄清。只有这样,才 能扬是抑非;只有这样,弄虚作假者才能曝光;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本来 已够艰难的史学研究健康开展。’ 笔者在文章中还说过:“但是抄袭者不因学术上的劣行被曝光而有所收敛,反而 散布流言蜚语。有的同行则以为内部教育了事,不主张公开曝光,个别的则把杨 当成‘闹地震’的专家。现在事情过了快10年,是非曲直已经分明,某些剽窃和 抄袭者已经不敢那么明目张胆,而某些地方和单位的保护行为也需考虑到可能承 担的严重后果而有所收敛,有的曾经犯过这类错误的学者已开始吸取教训走上了 健康发展的道路,这些积极成效还得感谢当初勇于曝光的‘恶人’或者‘歹人’。 然而,迄今抄袭剽窃之风仍未刹住,‘打假’依然任重而道远。”(《史学月刊》 2001年第1期) 笔者不解的是,难道1991年《移民与近代美国》一书抄袭案不是杨玉圣“自己亲 手”揭发出来的?如果不是,那么究竟是谁揭发出来的呢?难道凡是这位海外从 事大陆“打假”的先生当初“没有见过”、而且迄今也“没有见过”的事就等于 不存在了吗?或者难道他以为《移民与近代美国》一书还不算了抄袭吗?笔者身 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长,对此事 “第一手的资料” 的真实性有着充分的了 解。方文 “自己根据第一手的资料”证据何在?有何根据指责杨玉圣“从来没 有”“自己亲手打过什么假”? 此外,据我所知,杨玉圣在《中华读书报》1996年11月20日发表的《“博士论文” 与“文抄公”——一种值得注意的非学术现象》,也曾第一次揭露、明确批评中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的博士论文《论美国国际地位的历史趋向》(河南大 学出版社1992年版)、山东大学毕业的博士论文《现代化的战略与模式选择》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所存在的抄袭剽窃问题。可能,方先生也“没有见 过”罢? 写于2002年1月16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