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略评薛涌《“德怀门”是个什么“门”》 ·方舟子· 我在《北大法学院的诚信危机》一文中说:“恕我孤陋寡闻,我没有听说过有 哪个考生没考好GRE或类似的全国性考试就在美国正规大学读博士的,即使有的话也 只是例外情形,不足为凭。”像这位在美国研究中国历史而热衷于在中国报刊上教 授美国现状的薛涌,自称在耶鲁大学旁听了一堂课就未经考试被推荐去读硕士,完 不成硕士读书报告却又未经考试被推荐去读博士,这岂止是例外,简直就是传奇, 更不足为凭了。但是耶鲁大学明文规定:所有读研申请者都必须参加GRE考试,并 不因为出现了薛涌这样的天才,就从此取消了这项规定。就像如果有某位美国学生 要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美国历史的博士,北大教授看中了他能帮助阅读英文文 献的能力,不要求他和中国考生一起参加入学考试,恐怕也没有人会觉得太奇怪, 更不会拿来做为中国考博不重考试的证据。何况,拿耶鲁大学这种私立学校,或 拿教授难以招到本国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冷门专业说事,本来就不具有可比性。 中国有些没出国门的人对GRE有误解,以为那是只针对外国考生的语言测试, 不知是针对所有考生(包括美国考生)的考试,情有可原,但是这位美国博士生, 却声称“GRE绝不应被理解是为什么初试,只不过是考试公司设计的智能测验, 供学校参考而已”,就很奇怪了。GRE分General和Subject (Advanced) 两种, 前者测试语文、数学和推理能力,可以说是智能测验,但后者则纯粹是专业知识 的分科测试,又怎么能算是智能测试? 也不仅是这篇文章如此,薛涌那些教训中国读者美国如何如何的大作,也无 不充斥着臆想、妄谈,无不是打着美国博士的招牌(他在文章时刻不忘提醒人们 他人在耶鲁、纽黑文)误导不了解美国情况的人。此君在九一一事件发生后 曾撰文对恐怖袭击幸灾乐祸,把恐怖事件当做是清算美国罪恶的机会(见我和三 更雨评论其《“自由女神”形象黯然》、《再论言论自由》),让我以后看了他 的名字就觉得恶心,也就懒得花时间去驳斥他的其他大作,虽然别人曾经一再批 驳过他的无稽之谈,看不出薛涌有何超强的学术能力,连起码的学术作风都不具 备(例如张灏《卖文章不能把人也卖了——读薛涌先生文章有感》、Jingyi《耶 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和“股票期权”》)。现在他自己找上门来,就随便评 论几句。 2004.7.22. kkk评: 小薛在美国学中国历史,厉害。假设他说的他上博士过程都是真的,无非自己撞 上了一个“死耗子”。本人是赞成导师说了算,想招谁就谁,但是这是建立在绝 大多数博导的道德和学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才可行。象老朱这样本来可以直 接说那两个学生比甘好多了,尤其是其中一个自己指导过硕士论文,做得非常优 秀等等,古人不也是举贤而不避亲,反而显得光明磊落。相反,老朱以及他的高 徒却在“认识”“熟悉”上遮遮掩掩或是玩文字游戏,弄得越描越黑了! HunHunSheng评: 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 基本条件达到后很大程度上主动权是在申请者这边, 面试实质上是申请人来看学校的条件的,所以是系里对来面试的学生唯恐 招待不周全而不是学生紧张兮兮的。也就是说很多时间是学生来面试系而不 是系来面试学生。 所以我认为总体上不能拿美国录取博士说事,美国好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 更能适合作比较。 这正象你要是象英雄儿女里的警卫员走首长的后门上前线或王成本人伤没好 就溜出来上前线没人会听了发牢骚,但你要走后门到后方医院治病就是不正 之风了。 中国人都顾眼前谁还想着什么学校声誉,自己的长远利益都不想,给自己的 熟人先搞进来再说。而且哪个大学都这样,名声坏的北大还是比名声坏的 某大行。所以北大不怕名声坏。 mayajoke评: 可以断定这个薛涌是个混子。在美国就是混的文凭吧? 这个薛涌写文章不肯用功读材料,真有脸写啊!一篇发表在正儿八经的报纸 上的评论文,居然两次把“甘德怀”弄成“甘怀德”。难道他竟然没有读完 甘德怀的补充以及其他资料,不知道这个笔误是一个顶顶重要的问题吗? 薛涌啊,不要因为你和苏力是好朋友,一起在美国混过一段时间,就这样卖 力为朱苏力辩护了吧。你不觉得这样很有点什么什么的吗? 还有,方舟子曾经在新语丝披露薛涌一组关于美国大学和教育的文章纯属乱 编乱造,一直怀恨在身。这次借机会扁方舟子一下。挺得意吧?南方都市报 也是,请谁不行,偏要请这个老兄。谁能联系南方都市报的请跟那报社言语 一声,说明一下,关键时候得请几个正人君子去评判一下。薛涌这种人请不 得。不是有个贺卫方先生吗?还有几个其他的学生,请他们说说行么?啊, 他们不敢说。那就别说啦。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拼命说,唉,这是什么师 道呢! 附: “德怀门”是个什么“门”——谈博士的录取 薛涌 南方都市报2004年7月23日 河海大学法律系讲师甘德怀报考北大法学院。他做为唯一通过初试的外校考生,在 复试时被淘汰,而两名没能通过初试的北大毕业生,却破格参加了复试,而且全都 通过。这一经历被甘怀德在网上公布,引得街谈巷议,引发北大法学院的诚信危机。 笔者长期在美国读书,就国内情形不甚了解,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人以美国的 规矩评价此事,笔者作为个“过来人”,就觉得有责任澄清某些事实。目前国内的 博士课程要上正轨,大家都有意识地要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的经验是否适用于中 国,笔者不敢说。但至少我们应该搞清楚什么是美国经验。这正是笔者的目的。 甘怀德报考的教授朱苏力,就甘的指责写了一篇答辨,对考试的方式本身提出质疑。 他大概想说的是:导师带博士,应该尽可能自己说了算。不过尽管这话没有公开说 出来,还是引来方舟子先生如下的谴责: “朱教授据说在美国读过博士学位,...那么美国的博士生录取是否像朱教授说的不 采取考试方式呢?否。众所周知,要报考美国博士生,都要参加GRE考试(报考法学 院研究生可能还要参加LSAT考试),各个美国大学对此都有明文规定,而且也普遍 定了最低分数线。美国教授的录取权力,只是针对那些已达到GRE分数线的申请者的。 恕我孤陋寡闻,我没有听说过有哪个考生没考好GRE或类似的全国性考试就在美国正 规大学读博士的,即使有的话也只是例外情形,不足为凭(也许朱教授在美国读的 博士就是这样的例外?)。我承认教授有权力不录取初试考得好的学生,但是我不 认为教授有权力录取没能通过初试的‘熟人’。”最后方先生义正词严:“法学院 尚且如此践踏程序,如此毫无尊严,何况其他机构?” 据笔者所知,美国大学虽然有GRE最低分数线等等规定,但教授的好恶,远远比分数 线重要。规定从来是可以破的。笔者当年托福只考了590,再考跌到580。后来妻子 被耶鲁录取,作为陪读出来。先旁听了一堂课,马上被上课的教授推荐到东亚研究 读硕士。 在读硕士第一年,上一个大牌教授的课,写了两篇仅10页的读书报告,第三篇按期 写不出来,去教授的办公室请求宽限。这也是和他的第一次私人谈话。他给了我宽 限,然后说:“你有读博士的良好素质,你想不想读?”笔者当然喜出望外,不过 自知托福、GRE不行,也无再考的勇气。于是问:“我没有托福、GRE成绩,也不太 想考,怎么办?”他马上说:“我们对你已经有了解,不需要这些。”后来果然被 录取了。 可见,笔者就是象方先生所说的没有参加初试的考生。国内拿着优异的托福、GRE成 绩的申请耶鲁历史系的,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可是笔者在校这几年,没有见系里从 中国直接录取过一个学生,录取的则是本人这样的“熟人”。道理很简单,培养博 士很复杂,选拔人远非考试能够解决。博士导师某种程度上就是个足球教练,你不 可能拿着个百米和12分钟跑的成绩,要求他在通过这样的“初试”的人中选拔队员。 导师的经验和直觉,往往比几个考分重要。 这套规矩是否能够移植到国内,笔者很怀疑。因为国内学术腐败太严重、教授公信 度太低,所以笔者也很同情甘怀德,觉得他把问题提出来还是有意义的。但是,我 们不能因此忽视了学术的复杂性。 在美国申请博士,有三大件:自述,推荐信,和GRE等成绩。而GRE绝不应被理解是 为什么初试,只不过是考试公司设计的智能测验,供学校参考而已。许多教授看中 的,是你的个人自述。自述最多两页,非常简短,但很说明学生的素质。其实不用 说申请博士,就是毕业找工作,也要靠这个。大家写自述几乎都找人帮忙、提各种 意见,但也很难作假。因为博士的研究志趣和方向很特别,别人无法帮你发明。美 国的博士,大概大部分是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录取的。北大发学院这次的复试搞得 很混乱,而且花了不少精力。这样费力不讨好,为什么不多通过学生的自述来选拔 人呢? 就公众而言,要监督的也不是这些具体的录取细节。监督太具体,教授的学术自主 权就没有了。美国的大学录取博士当然有正当程序,但这个程序的本质是教授说了 算。具体录取谁,决策过程并不透明。从这个角度看,笔者以为,公众更应该监督 的是博士课程的结果。比如北大法学院今年几个博士毕业,复旦有几个,这些新博 士,哪家的厉害。如果一个学校培养的博士总不如人,教授就会有压力。笔者对甘 怀德的劝告是,条条道路统罗马,北大不行,还有别的学校。最重要的,是自己学 有所成,用实际的成绩证明朱教授是错的。 (XYS200407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