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图书馆事件中知识分子的非理性   李超平(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   “图书馆事件”一桩接一桩,“国图事件”之后是“苏图事件”,当图书馆 人还未及把气喘匀,北京中学生刘超逸又质疑国图侵犯了青少年权益。   就事论事地说,这一桩桩的“事件”,的确暴露了图书馆行业中的种种问题, 比如收费问题、对读者的态度问题、古籍垄断问题等等。读者从自身权益出发, 质疑图书馆,这无可厚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这对图书馆行业是一种警醒。近 几年来,图书馆学界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重塑图书馆精神、加强行业自 律等等,在“事件”的拷问下,不再是理论家们的清谈,正在成为图书馆职业不 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我一直关注着媒体的报道,甚至也成为媒体报道中的一些内容——接受媒体 采访。我清楚地看到了媒体对图书馆事件的报道经历着从非理性到逐渐趋于理性 的转变,尽管这“理性”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其中,一些图书馆学人起了作用。 不管那些原本出自专业人士口中的话语,最终是成为记者的话还是别的其他什么 人的话,它们的确是另一种声音,正是这种声音,在努力地向社会传达一种理性。   知识分子总是与书有着不解之缘,图书馆事件大都由读书人挑起,也往往受 到读书人的关注。但我对图书馆事件中知识分子的非理性大感失望,比如,北塔 和薛涌都用文章对“图书馆事件”中的图书馆进行了批评,两位先生都是著名的 知识分子,文章写得漂亮而且煽情,我在为这些漂亮的文字、文章中对书和图书 馆的那些美好的向往以及社会正义感等等东西感动的同时,却也有一种“别扭” 堵在心里,让我不吐不快。   且不说北塔先生《公图“守书奴:宫廷里的太监?》一文用“守书奴”、 “太监”来比喻一个职业群体的不合适,文中北先生用以批评中国的公共图书馆 的论据是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北先生用“美国的公图真多、真方便、真便宜”来 映衬中国的公图的真少、真不方便和真贵。按照写文章要“文对题”的基本要求, 我理解为北先生意在批评中国的公图,但是请北先生稍微冷静一下心情,就会发 现用这样的论据来批评中国的公图是多么不合适。就拿美国的公图真多、真方便 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图书馆设置率问题。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图书馆设置率都 不由图书馆说了算。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主体是政府,办多少图书馆,办什么规模 的图书馆和办什么水准的图书馆,都得由政府来决定。我来告诉北塔先生一个数 据:纽约有公共图书馆204个,伦敦有公共图书馆415个,香港有公共图书馆70多 个,上海有公共图书馆32个,北京有公共图书馆26个。所以,北塔先生如果要从 这个角度批评谁,那就应该批评政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北先生们的社会责 任。因为,在图书馆学人磨破嘴皮都无法争得一个能够满足公众需要的图书馆事 业的美好局面时,如果像北塔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都不能站出来批评政府的“不 作为”或者“作为”不够,中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要想在短期内有所改变,的确 很难。   还有一个敏感的问题:那就是图书馆的收费。在这件事情上,图书馆是“恶 人”。按照《公共图书馆宣言》,这是中国的公共图书馆人在全世界的公共图书 馆人面前应该脸红的事。但遗憾的是,中国的公共图书馆人即使“红着脸”也不 得不向读者收费,因为,在办馆经费巨大的缺口面前,馆长们除了把手伸向读者, 实在是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就以国家图书馆为例,政府每年下拨的经费勉强能 到5100万,仅靠这点钱,连维持正常开馆都不可能,政府在向图书馆人暗示什么, 还不清楚吗?   当北京的中学生质疑国家图书馆不准允18岁以下青少年入馆,并指国图侵犯 了青少年的权益,远在美国的薛涌先生以《图书馆没有理由拒绝任何人》一文以 示声援。这篇文章让我再次看到了知识分子的非理性。薛先生的文章批评了国图, 而用以批评国图的论据是他目前所在地——美国的纽黑文和波士顿的公共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的优良服务。薛涌先生如果登陆一下美国国会图书馆——也即美国的 国图,你会看到同样的规定:只有年满18周岁的公民才能成为国会图书馆的读者。 这几乎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家图书馆的通行做法。道理很简单,国图与一般的 公图不一样,它是国家的总书库,承担着保存文献的职能,从保护国图资源的目 的出发,对国图的资源只能采取限制性的使用。实际上,各国的国图在限制性使 用方面的规定还远不止年龄,还有更多地限制。比如,外借限制——只能在馆内 阅读(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国图已经是一个特例了),以及使用目的限制——必 须证明你目前的研究必须使用国图的资源,甚至还要证明在其他图书馆不能获取 所需要的资料。所以,我不得不说,薛涌先生用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来证明 国图的做法不正确,这本身就不正确。   在国外,即使是与国图同在一个城市的市民,也不会抱怨使用国图有那么多 限制,因为,国家通过配置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图书馆体系来保障了公众的信息 需求,这一点,薛涌先生已经深有体会。当薛先生看到一个中国的孩子因对图书 馆的渴望而发出的不满之声,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大人的震惊和惭愧,这一表达使 我对薛先生充满敬意。即使抛开这一次舆论中“国图”的特殊性不谈,单就中国 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如果要让中国的孩子们也象美国的纽黑文、波士顿等地的孩 子们一样地享有公共图书馆,那么,能够更多地听到薛涌以及所有的大人们理性、 睿智的声音,孩子们有福了。   注:国图事件,请参阅周继武《国家图书馆借书记》   苏图事件,请参决漆永祥《究竟是“图书馆”还是“藏书馆”?——发生在 苏州图书馆古籍部的故事》 (XYS200508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