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也同寻正先生商榷 by zhjin (【】内为原话。) 寻正先生批评中国的医疗体制, 我是很欣赏的,他关于孟子的观点我并不关心, 但是他 在新语丝上的关于汉字的言论, 在我看来是"越了专业的轨". 寻正先生的关于汉字的论 点并不新鲜, 在高校的BBS上我已经见过多次了, 不过现在他既然出现在新语丝上, 作 为新语丝的长期读者,我觉得自己还是 bark 两声, 也凑个热闹。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相对于字母编码文字而言是一种低级文字,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汉 语是一种比字母编码语言更为低级的语言。】 【这电子文本到最低层,就是由0和1 构成的,这就称为编码,英文26个字母,可以组成无 穷多个字,这就是编码语言,或者叫编码文字。】 寻正先生这一段关于"编码文字" 的定义让我非常糊涂。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文字到了计 算机里面都必须用0/1进行编码, 称之为文字内码, 英文最常用的是ASCII码, 中文常用 的有 GB2312, UTF-8 编码, 区别不过是英文26个字母用一个Byte 表示, 中文汉字通常至 少用两个Byte 表示。英文是"编码文字" 这个说法我以前倒是没有听说过。 恰恰相反,我 倒是在很多非正式的场合听到别人说中文是一种"编码文字", 其表达的意思是: 区别于英 文的26 个字母可以直接对应到普通键盘上, 中文的汉字无法直接有效的进行键盘按键对 应从而需要进行键盘编码。 【首先语言与文字是一个密不分的体系,...... 语言肯定产生在文字之前,但文字一旦产 生,就对语言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文字有两种形式,象形与编码, 象形者,源于图画,生活中事物象什么,书写中就画什么,这图画加以简化,就形成了汉 字;其次就是用基本的字元素,通过排列组合产生字,二者谁更优劣,稍有数学常识的人 就会知道。】 "用基本的字元素,通过排列组合产生字" 这句也是同样令人糊涂, 什么是"基本的字元素 "呢?如果是0/1, 那么汉字在计算机里面也是通样的存储方式; 如果是说英文字母, 那么 应该是通过字母排列组合产生词才对。 笔者专业是理科, 也算稍有数学常识, 不过实在 看不出来两种文字系统孰优孰劣, 也不知道寻正先生评判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把文字系统化分为象形与编码, 这估计也是寻先生的首创, 而我只听说过表意文字 (ideogram) 和表音文字(phonogram) 的划分.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是否是一种低级文 字暂且不说, 这里面的逻辑推理就很轻率。 寻正先生说"文字一旦产生,就对语言会产生 深刻的影响", 文字系统是否能对语言产生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对语言产生影响, 没有严格的论据支持。 而寻正先生所要表达的最终意思是文字能影响人的语言进而对人的 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汉字要对中国人的"忽悠思维"担负责任. 笔者现在日本求学, 日本同样属于汉字文化圈,一直推崇汉字的使用, 日本这个民族也 早已经把汉字当成他们的自己的语言文字的组成部分. 按照寻正先生的逻辑,忽悠文化应 该在日本同样的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才对。 恕我孤陋寡闻, 本人没有在日本看到多少忽 悠的影子。 相反, 在研究汉文献方面, 其考据和论证的严谨都令中国人汗颜。 中日文 字系统表面上的区别不过是日本人把汉字和假名混用书写罢了。 我们是否应该把日本人这 种认真严谨的态度归结于其在引入中国汉字的过程中又创造出了表音的假名, 从而成功的 克制了汉字所固有的内在的"忽悠"本质呢? 如果寻正先生说汉字只是易于产生忽悠思维 , 而不是必然产生忽悠思维, 那你同样得论证你是你能得到一个正相关。 【编码文字不受字数限制,而象形文字就不行,不同的图形,最终可能简化成同一形状, 所以汉字多歧义,尤其是古代汉字,由同一个字或词代表多种意义,就会降低语言的精确 度。编码的语言也会存在歧义现象,但那种歧义却不是由象形而产生的,是事物本身存在 的歧义,象形容易把本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由此形成的思维习惯就容易把事物, 概念模糊化,最终达到我所说的忽悠思维的境界。】 词语的语义的产生有多种途径, 有语言学上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 以及各种偶然的因素 . 汉字的产生方式包括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象形不过是里面的角 色之一, 而且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对语义的作用越来越小. 能够一词表示多义是语言的生命 力之所在, 而不是所谓的" 语言的精确度" 的丧失的替罪羊, 而"语言的精确度" 这样的概 念估计又是寻正先生的杜撰 , 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把英语的单词的歧义的产生归因于事 物本身存在的歧义, 而把汉字的歧义产生归结于"象形", 这种论点就如同 "外国的月亮就 是比中国的圆" 一样可笑. 什么是事物本身存在的歧义? 事物本身存在歧义吗 ? 还是 认知过程中存在歧义? 和所有其他语言词义的获取类似,汉字的歧义的产生更多的是在汉 语的使用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来的, 而不是最初就有的. 每种语言由于各自的特点, 会 有有些特殊的歧义产生方式, 汉字的象形至多只是在汉语中提供了另外一种歧义的产生方 式而已。 寻正先生接着说汉字象形容易把本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由此形成的思维习惯就容 易把不相关事物联系起来, 导致概念模糊化的思维习惯. 这里面的逻辑同样有问题。能够 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这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点, 也是文学修辞常用的手法, 世界 上各种语言皆有这种本事, 并非汉语独有; 譬如同音词现象, 在各个语言里面都能很容 易的把不相关事物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 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非汉语独有, 汉语 比其他语言也并没有表现出联系不相关事物的更强的能力,所以语言的这种特性并不必然 形成概念模糊化的思维习惯。 而把 "忽悠" 思维归结于汉语的这一很普通的性质, 而不 是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批判, 用一个英语短语来形容 : bark up the wrong tree! 最后引用一段 Linguistics@SMTH (清华大学BBS 语言学板块) 上关于汉语的讨论中 doubtfire 的一段话来表达一下观点, "虽然我也认为不能把中国科技的落后都归结为汉字,但同样也没有任何理由把汉字的好处 吹到天上去。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一种符号体系而已,而已。它适合记录汉语,于是生存 发展,如果它不适合记录汉语,它就走人。而已而已。" (XYS200710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