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太蔟寻正的逻辑与常识   作者:南阳女子   近日“新语丝”为庄子而热闹起来。本不想凑热闹,但有些高举“逻辑和常 识”的人实在是逻辑混乱,缺乏常识,故也来谈谈我的观感。   一、比喻等于忽悠?   太蔟指证庄子是大忽悠,其理论根据是罗集人文引傅斯年先生的一句话: “中国学者之言,联想多而思想少,想象多而实验少,比喻多而推理少。”论据 则是“夏虫”与“朝三暮四”这两个比喻不当。   太蔟似乎对比喻很看不惯,在他眼里,只有“现代知识”才是惟一可信赖的。 可惜“现代知识”远比庄子丰富的太蔟缺一点文学常识,不明白什么叫“比喻不 当”,按照他对“夏虫”的分析,则不仅《秋水》的“夏虫”比喻不当,世上所 有的“比喻”都是不当的,因为都不符合“现代知识”。比如说“女人像花”, 不管是说像花一样美丽,还是像花一样鲜艳,哪点符合“现代知识”?以为有了 “现代知识”就有了万能钥匙,这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现代知识”鱼龙混杂, 包罗万象,谁也不敢说他全备了毫无差错的“现代知识”,因而,相对于不断日 新月异的“现代知识”而言,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夏虫”,这个比喻真是再恰当 传神不过了。庄子的弟子把小知们比喻为“夏虫”,意在提醒小知,不要自得于 自以为已经掌握的些微“知识”,更不要用这些知识来忽悠人,最后忽悠了自己。   至于“朝三暮四”比喻,太蔟的“管理学”或“金融学”阐释只是证明了, 好的“比喻”有阐释的多种可能性,“比喻”的生命常青,否则,西方形式逻辑 的祖宗亚里斯多德也不会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至于如何阐释比喻,当然要 视语境而论,庄子不可能懂金融学,像太蔟这样用金融学去阐释,不可能阐释出 文本的原意,只能视作脑筋急转弯。相对于比喻,脑筋急转弯倒更接近“忽悠”。   二、鱼是否自由?   一顶“大忽悠”帽子,太蔟明扣庄子,暗扣写《庄子奥义》的张远山,虽然 他从未提张远山之名,寻正却把矛头直指张远山。   1、“以张远山之精明,尚且要去庄子那里找民主思想”。   在张远山已经发表的《庄子奥义》(见2006年《书屋》及2007年《社会科学 论坛》)相关文章中,我从未看到他曾有从《庄子》里找“民主思想”的说法和 想法。据我对《庄子》的了解,庄子也从未有过“民主”思想。他除了反对妨碍 个人自由的任何形式的专制外,对政治并不感兴趣。如果说他有什么在现代人看 来属于“政治”的主张,那就是“自由”了。所谓“逍遥游”,首先就是要自由。 自由既要有外部条件,又要有内在条件,因而“自由”是相对的。把庄子和张远 山的“自由”混同于“民主”,这岂是“寻正”?正如寻正自己所言:“用自己 的思想去揣度庄子的思想,这算哪门子的证明?”   2、“鱼儿在水中自由么?不见得罢。”   这回寻正说得很对,鱼儿在水中不见得自由,正因为有他这种“一年钓鱼可 达千斤”的钓鱼者,鱼儿们担惊受怕;鱼儿们本来生活在水中,有相对的自由, 只有“天道”去干涉。水涸了,长寄生虫了,小鱼被大鱼吃了,等等,是每条鱼 都要面对的“天地不仁”。然而,有了像寻正这样的钓鱼者,鱼儿们死于非命的 几率大大提高,在只有“天道”干涉下的相对自由生活也得不到保障。寻“民主 自由”之正的寻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大曝一己剥夺鱼儿自由之丑,还沾沾自 喜,大言不惭地说“寻正钓过上万条鱼,就没见过会‘处于陆’的鱼。”如果他 读过《庄子》并且读懂了的话,就会知道,鱼儿本来是按自己的意志生活在水中 的,正是像他这种“钓者”,把处于江河湖海的鱼儿们钓上了岸,这才“处于陆” 的。违背鱼儿们的意愿使之“处于陆”之后,寻正又摆出人道主义的脸谱来: “有的鳞甲不齐,有的有寄生虫,还有的长肿瘤。”长寄生虫就等于不自由?那 寻正也是不自由的人了,方舟子科普文章中写过,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寄生 虫,寻正也不例外。   庄子也钓鱼。鱼被人钓正如羊被狼吃,也属“天道”,与“自由”压根儿不 相干,寻正却非要扯一块儿去。看来还是因为他不明白庄子的比喻,于是睁着眼 睛说瞎话,明明把上万条鱼从水里钓到陆上,却说从未见过“处于陆”的鱼。   3、“我主张人要平等地交流与讨论问题”。   不知寻正的“平等”等于什么,因为在他的帖子里,实在看不出什么“平 等”,当然,也看不出什么科学与逻辑。且摘两段:   其一,“第六对科学的批判需要事实与专业知识,而对忽悠的批判就没有那 么高的要求,太蔟不读你的奥义大作,我也不会读你的这一大作,但我们可以批 判得有理有据,所持者无非逻辑与常识而已。”   寻正的逻辑与常识就是:先毫无论证地给庄子、张远山套上“忽悠”之帽, 然后似乎一切顺理成章:既然你是忽悠,我们就没必要看庄子和你的书,说你们 忽悠总不错。   其二,“第七你的又一大号宝贝‘相濡以沫’的奥义又要掉价了,因为这里 我要褒郭象而贬张氏解法。‘与其把民众置于抽干上善之水的专制困境之中再施 舍有限仁义,不如让民众自由遨游于天地不仁的浩淼江湖之中’,这一句话怎么 说?一个字:酸,换一个字:狂,再换一个字:虚,再换一个字:烂。说来说去, 忽悠之敢为天下先也!”   在这段话里,看不出寻正褒了郭象什么,而贬张氏,却连一丝丝论证也没有, 只有不需要“逻辑与常识”的骂街。寻正铿锵地说:“真理不在故纸堆里!”或 许是这样,但真理绝对不会在寻正的骂街里。寻正对张远山的“奥义”那么看不 惯,以至于看都没看就断言是忽悠,或许是因为他对张远山的“傲意”耿耿于怀。 其实所谓张远山的“傲意”,不过是寻正的私自揣度,又面对自己虚构出来的假 想“傲意”惴惴不安,于是泼皮般地耍赖:你要贬郭象,我非要褒他贬你。寻正 耍赖时就忘了,连庄子都是他要重重打假的“大忽悠”,阐释《庄子》的郭象不 也是“忽悠”吗?怎么倒成了他要褒奖的人呢?这也不难理解,泼皮如果有逻辑, 就是寻正这样自称有“逻辑与常识”的人的逻辑: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 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如此骂街,谈何平等?!   张远山的《庄子奥义》一书虽然尚未出版,但七篇奥义均连载于今年的《社 会科学论坛》,倘有人认为庄子是忽悠,张远山也是忽悠,尽可把文本找来举证 分析。如太蔟寻正那样,先扣上帽子,一棍子打死,再说你的书不用看,凭逻辑 与常识就能批判,那么,只能得出他们想得出的“金融学”或“生物学”的结论。 但倘如卢淞所言,探寻文本奥义,必要请原作者活过来才能验证,那么,我们对 所有文本的研究,是否也都要请原作者验证,否则就不合“原意”?文本脱离作 者,有自身的生命。我所理解的“原意”,就是指文本的原意,而非作者的原意。 我想,张远山的《庄子奥义》,也正是从《庄子》文本出发,抉发其中隐藏的原 意,他称之为“奥义”,或因前人误读、篡改而歪曲,或因庄子表达隐晦、思想 艰深而未被理解,如刊登于《书屋》2006年第8期的《澄清小大之辨,彰显庄学 四境》一文,就有理有据地指出,郭象或其追随者,把《庄子》原文“儒墨”改 为“杨墨”,进而违背事实地把儒家提倡的“仁义”说成反“仁义”的杨朱提倡, 也就把庄子对“儒墨”的批判,变成了对“杨墨”的批判。又如庄学大家刘文典, 竟称反对忠孝的《庄子》是“吾先民教忠教孝之书也”,等等。这些歪曲误解不 消除,《庄子》文本原有的意思就湮没不彰。倘有人要指出《庄子奥义》的错误, 也要以《庄子》文本来指证,而不能耍赖般地叫庄子活过来验证。这也算是常识 吧。 (XYS200711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